席卷天下(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21

  不,不一定是要从陆地,其实从海上也行。但是,刘彦接下来就该苦笑了,不说有没有足够的船什么的,跨海作战有那么容易就好了……
第106章
高句丽?
  运力从来就是一个大问题,例如刘彦想要去高句丽,然后是各个家族向汉部购买物资,其实都是存在运力上的限制。
  汉部可以答应数额庞大的订单,因为越是庞大的订单越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交易,需要分批来进行。
  分批?刘彦该考虑在辽东半岛寻找一个地方作为据点,分批将人手送上去了。
  后赵没有自己陷入内乱之前,强如羌族族长姚戈仲与氐族族长苻洪都不敢轻举妄动,何况乎是窝在青州长广郡的刘彦?
  刘彦大约记得后赵再有几年就会自行崩溃,可是具体是几年真的不知道。毕竟吧,他现在没有办法上网了,难道还能时时刻刻百度一下?
  想要在后赵地盘上夺取一个州,至少是后赵没有陷入内乱时属于不可能,能够占得一个郡估计已经是极限?
  已经踏上归程的申钟,他隐晦地点拨过刘彦,朝廷允许下面的部族互相厮杀,是为了保证羯族的领导地位,可允许扩张拥有限制,一旦突破了朝廷的底线,该是大军压境的局面。
  要是到了“城堡时代”,人口上限是一万不是一千,刘彦自然是不用去管那么多,只要有资源就能生产足够多具装骑兵,到时候大不了就是打消耗战,谁耗死谁还不一定。
  问题是,刘彦现在的系统不是“城堡时代”,可以消耗的也就是一千……哦,没了,农民再加上渔船,又留下了五十个名额,只有六百可以拿来消耗的系统士兵。
  规模在数千的战斗中,六百名士兵绝对有作用,特别最长三个小时就能再补充一个,反反复复地拼消耗,刘彦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会输。但,后赵会每次出动数千吗?只要来个五万的正规军,刘彦连打都不会考虑,就该直接带人上船出海了。别提,后赵本身有两支绝对精锐,随时还能召集数十万的附属武装。
  说到随时可以召集的武装,刘彦对这个是有了亲身体会,他成了郡守,借着后赵朝廷的权威下达“就食令”,随着时间越是往后推移,响应号召的人越多。前天,他问了一下数量,竟是有接近两万!
  两万啊!那才是长广郡一地,后赵有多少个郡?石虎一声令下召集个百万乌合之众绝对是轻轻松松,只是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喂养罢了。
  “打造大船?”田朔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刘彦,说道:“君上,这个……造小船自然是可以的。但是,大船……不止没有相关的木头,匠师那方面……”
  对了,现在哪怕是有会造船的相关人才,基本上也就是造内河船的居多,会造海船的基本就是没有,至少在中原绝对没有!
  讲真话,没在开玩笑,神州大地有两条大水系,一为黄河,二为长江,历来哪怕是有水战基本也就是围绕着黄河或长江进行。因为根本就没有来自海外的威胁,上古先秦、两汉、至今,谁会去研究海船?
  刘彦对于海船的结构知晓一些,也就是内河船基本是平底,海船则是需要园舭型。他手下有了一批工匠,只是数量极少,在少数一些会造内河船的工匠带领下,他们已经尝试造海船进行了接近一年。
  有试航型已经出产,船身长达三十米,船身宽八米,吃水深三米,载重量二百八十吨。好吧,其实就是柯克帆船,为十四世纪最为活跃的船只。就是别问刘彦为什么会懂得画蓝图,谁都会有一些别样兴趣。但是,他也就是会这种船的蓝图了。
  对了,说到造物,刘彦还会一种大杀器,那便是火药。事实上现代人只要是有兴趣,稍微查一查就知道火药配方是什么,但刘彦现在根本不会让它面世,就如同知道马镫和马蹄铁的重要性,但就是宁愿手底下无法组建骑兵,也不愿意让马镫和马蹄铁提前出现!
  知道现在出现马镫和马蹄铁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吗?固然刘彦可以快速训练出一批速成骑兵,但撑死了数量不会超过五千。中原有多少胡人?塞北有多少胡人?辽东和以北有多少胡人?刘彦弄出马镫和马蹄铁,信不信哪怕就算有系统这个金手指,也会被胡人无穷无尽的骑兵碾压成为渣渣?
  很多的科技造物绝对不是会就可以在任何的时机造出来,或是造出来的那一刻是会拥有优势,但总要看自己实力与他人的对比吧?
  “尽力找!”刘彦满脸的坚定:“不止是自己找,发动一下看能不能寻找到货物来源。”
  田朔自然是唯唯诺诺,他非常明白船只的重要性,有足够多的船只,或者是更大更好的船只,汉部就会越加强大。
  造船需要木材,大量的木材,并且不是什么木头都适合造船,需要种类合适,更需要的是足够粗大!特别是龙骨而言!越是大的船只,龙骨需要的整根木头就是越巨大!拼接?刘彦表示不会,更不想某天海船在大海里出现龙骨迸裂的意外,沉到海底看看有没有龙宫。
  青州并不存在什么巨木,甚至可以说中原被开发太久太彻底,参天巨木真的是不多了。想要真正意义上的巨木,一是去秦岭十万大山,二是到蜀中,三则是辽东,反正青州是绝对没有。
  目前而言,就是建造柯克帆船都显得无比艰难,主要是受限于材料,不止是合适的龙骨,还有帆也是问题之一。
  当然了,刘彦发展海船的意志无比坚定,他经过一番详细的思考,后赵境内无法大动干戈,是不是可以试一下到其它地方?
  晋国?刘彦挑战不了后赵,对于从沿海登陆晋国,在晋国那边打下一个州,恐怕……会被人海淹没。
  辽东?辽东是地广人稀,可相比起打下青州,打幽州难度更大,那需要面对的是正在崛起的慕容鲜卑!
  “唔?高句丽?”拓跋秀被刘彦唤来的时候,听刘彦将话说完,愣了半晌:“知晓一些,现在是高斯由,也叫高刘或高钊,是高句丽的第十六代王。可是……其它所知有限。”
  刘彦有些惋惜,他原以为各族鲜卑一直辽东区域活动,怎么也该知道自己那个老邻居,没想拓跋秀却是不知道。
  “夫君若是想知道高句丽,可以向奴奴的兄长要人询问。”拓跋秀眨着眼睛,一副全心全意为汉部利益考虑的模样:“甚至可以转由奴奴的兄长,向燕国那里购买来自高句丽的战俘。”
  是一个思路,前燕与后赵打了一阵子,虽然前燕赢了后赵,可是慕容一家子很明显发现与后赵打消耗战很吃亏。将兵力和战线向后缩的前燕,他们谋划着梳理一下辽东,甚至是针对宇文鲜卑再来一次大征战,一系列的事情都在谋划当中。
  好吧,刘彦本来以为宇文鲜卑该是被灭了,没想到的是宇文鲜卑还健在,只是上一次被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联合起来坑了一次,宇文鲜卑已经陷入极度的虚弱状态倒是真的。
  “可以购买来自宇文鲜卑的战奴。”拓跋秀一直在强调一点:“我们需要骑兵,非常非常多的骑兵!”
  拓跋秀认为一个部族没有骑兵简直荒谬,像是汉部这种五六万人口的部族竟然想要骑兵还需要召集杂胡?有这样的部族么!
  刘彦在点头,但思绪却是很飘……很飘……他必需要了解高句丽,他们在后赵需要消停了,种种田和练练兵,只能寻找新的地方折腾。
  今年或者明年弄不了多少海船,但是累积个三年,三年之后可以去高句丽那边快乐玩耍一下吧?
  “听闻,从两汉时期,便有相当多中原或者沿海的人去高句丽躲避战乱?”刘彦不是在问拓跋秀,他摸着下巴思考:“看过一些文献,李治搞定了高句丽之后,从高句丽那里可是抢回了不少商、周和两汉的文物和竹简,甚至一些失传了的技艺也重新获得?”
第107章
勿谓言之
  每每中原战乱总会有人奔逃,曾经有商代的箕子朝鲜开了个头,后面也有不少在中原待不下去的诸侯外出建立自己的王国,如被大秦帝国灭掉的古蜀国王室开明氏到后世南亚建立的瓯雒国,等等有名没名,或是存在时间异常短暂的一些王国。
  战乱迫使太多原本居住在中原的人离开故土了,逃离中原的人还一般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或是实力,否则又哪里有能力逃出?
  “是呀,高句丽有非常多的前朝遗民。”拓跋秀想了一下又说:“河朔那边也有前朝遗民,甚至还有自称秦部的大秦遗民。”
  刘彦听到这个并没有觉得多么意外,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脊椎的某处都还有自称秦汉遗民的存在,他们经过两千多年竟是还保持着华夏族群的生活习惯,大多数人甚至保持着五官的样貌。要知道那里可是夹在阿三众多邦国中一两千年,竟然保持着生活习惯和面貌,可见有多么坚持。
  河朔有秦国遗民?这个刘彦倒是不清楚了。
  刘彦对高句丽的兴趣越来越大,想起了到隋唐时期高句丽王国中那些自称汉人的存在,那么现在要是去高句丽,怎么也会有收获吧?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去高句丽的前提是有跨海作战的能力,汉部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刘彦只能是暂时先按耐下来。
  “老朽以为,此地恰是合适。”一个看去老朽的男人,年龄也确实是偏大了,所谓的大是活过了五十岁。他颤巍巍地指着不远处的土包:“此山无怪石,皆为泥土,开挖起来便利。”
  过三十就能自称老夫,过四十称老朽完全没有问题,田朔可不会觉得受到侮辱什么的。他在不断点头:“那么就是这里了。”
  他们在选择建造英灵殿的地址,不但是会建造英灵殿,还需要一块面积颇大的墓地。
  是的,最终刘彦还是将英灵殿选择建在陆地,不是到某个海岛上去建。英灵殿会供奉沙场战死的将士,墓地则是准备给一些领地内病亡,或是日后老死的人,只是一个预备地。
  不是没有人对刘彦不先选址拥有非议,可是刘彦只说了一句“有军队才有一切”,听了的所有人都闭嘴了。
  建造英灵殿成了汉部的首要大事,连那些征战在外的军方都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田朔本来是想要第一时间总揽关于英灵殿的一切事务,后面总算是没有昏了头脑。
  建造英灵殿这种事情怎么可以是由人臣来主持呢?谁主持都会获得军方无上限的好感,只能是刘彦亲自主持。
  “大概一年的时间来清理和地基建造,用两年的时间,可以将除了主建筑之外的设施修建起来,整个完成需得五年。”张茂已经五十三岁了,和平年代活到这把年纪已经非常难得,战乱年代能够活到五十三岁就更难得。他颤巍巍地拿着一块木犊勾画着:“若是劳力和材料充足,时间会缩短一些?”
  劳力?经过对长广郡的梳理,汉部应该不会缺乏劳力,有劳力也就会有足够的材料,田朔想要知道的是具体的数据。
  受到刘彦的影响,汉部的核心管事彻底明白了精确数字的重要性,简单地讲一件事情:伤亡一千余,那个“余”是多一个,还是“余”之后还有九百九十九?
  幸亏张茂是一个对数字要求也相当严格的建筑大师,他可是有帮两个王朝建造宫殿的经历……虽然不是主事之一。他说了几个比较详细的数据,最后说道:“若允可,将老朽师兄弟……接来,或许能够加快进度。”
  张茂在说最后一句的时候是心情忐忑的。他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到了汉部,本以为是要完蛋了,在田朔执行刘彦挖掘人才的命令中,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生活开始出现大改变。
  在汉部,晋人不用担心随时可能变成肉脯,有才能可以获得相等待遇,才能越大……或者说能力越大,待遇就越好。这样的前提下,谁会隐瞒自己的才能?他们获得与之匹配的待遇,汉部提高了整体实力,刘彦只感觉美得很。
  张茂在汉部生活得很好,还能享受到其它地方不会得到的尊重,自然是期望自己那些师兄弟能过来,一是一块享福,二来也是增加匠人在汉部的实力。
  “兄长,那两人是……?”
  “看周边有护卫,该是汉部的重要人物。”
  “那我们……要不要上前拜会?”
  “唔……”
  史家的史克和史格两兄弟,包括得到要道岗哨允许才进入的接近五十来个史家庄户,他们驱赶着十来辆马车,看着有些小心翼翼地走在道路之上。
  他们带来的东西颇多,不过上次投降之后可是进行了相关的赔偿,这一次带来的东西除了要交易之外,就是献给刘彦了。
  汉部发出“就食令”,这段时间长广郡可是一片腥风血雨……这么说也不对,应该说是包括襄国在内就没有不腥风血雨的地方。要清楚的知道一点啊,石碣当政破坏力太大了,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不到处掳掠哪来的粮食?所以就是到处都在乱,要等待冬季才会消停下来。正是这样,人口才会一直减少,要不怎么称乱世?
  最终,史克和史格还是决定上前拜会,他们这种投降得快才幸存下来的人,可能是最希望抱住汉部某个主事者的大腿,怕的就是什么时候汉部觉得不痛快了再找麻烦。
  “史家?”田朔让随行护卫让人过来,又特意地瞧了瞧史家的车队,暗想:“史家还真是富庶啊?先前赔了那么多,送礼送了不少,竟是还能再拉出十车,就是不知道车上皮草质量如何?”
  拜见总是需要奉上礼物,要不可怎么巴结人?史家两兄弟得知田朔在汉部的身份,本来准备的礼物又是一换,至少是提高了五个档次,奉上了一件青狐披风。
  田朔没什么客气地收下,史家就是给塞娄纳阿这个部落经营皮草的。哪怕是以前不知道,汉部现在也该知道了。
  史家兄弟知晓了田朔的名字,也等于是知道田朔的大腿是何等粗大,那可是汉部的民政主管事!他们竭尽所能地巴结奉承了一下,等待田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才恭敬告辞离去。在他们看来,多认识一个汉部的上层人物,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大人物动动嘴巴也许就能够救下自己的命。
  按照后赵的规定,晋人不能够进行狩猎,胡人却是不在那条法令之下。因此,中原类似于史家给胡人部落经营皮草买卖的家族不算少,类似的家族大多富有,并且都是偏向比较“软”的家风。或许,是因为商人特性?
  田朔可是清楚地记得留言有交代过,未来长广郡需要很多对商业有经验的人才,那将是汉部崛起的助力,汉部输出商品吸纳入人口,就靠一批批优秀的商人了。乱世商人几乎没有生存能力,想要获得优秀的商贾,只能是从各个家族入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