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821

  “若是将军下令,末将可以保证五日之内兵峰抵达白沙瓦!”王泉拍着胸脯:“给予末将足够的火药,攻克白沙瓦仅在片刻之间!”
  汉帝国要正式入侵波斯萨珊之前,肯定是要先清除掉周边的国家。
  不但是汉帝国会这么干,其实波斯萨珊也必然那么干。
  毕竟两大帝国正式交锋的时候,怎么可能允许周边有不相干的势力存在,没有谁会愿意在关键时刻有个势力跳出来破坏战局走势。
  季多罗王国的疆域大概是十五万平方公里左右,与汉帝国大一些的郡没有区别。
  季多罗王国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人口普查,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人,估测是有个近四十万的人口?
  征西幕府倒是知道季多罗王国有多少军队,情报显示的是季多罗王国原本的常备军为一万八千人,历史上动员达到的最大兵力为八万人。
  这么一个小国,极限动员的兵力很难超过十万,征西幕府并不认为灭亡起来会有多么困难,谢安之所以会派人前往白沙瓦让小月氏人站队,根本原因还是希望周边能有一个友好的补给基地。
  “能不诸以武力最好。”谢艾是西征幕府的长史,他的侍中职位也还保留:“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对面的萨珊军队。”
  刘彦的三大侍中,王猛去了远征舰队,谢安来了西征幕府,仅是留下蔡优行使门下省的政务。
  谢安对于谢艾来当自己的长史是一种极度欢迎的态度,除了知道谢艾有不俗的军事能力之外,主要是认为有个天子近臣作为监军角色对西征幕府的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
  真的会是好事,西征幕府最终的总兵力会达到五十万,就是再自信和大度的君王将这么一支大军交给任何人,哪怕是交给自己的儿子,同样都无法避免会多想。
  谢艾有直接与天子沟通的权利,他是明面上的监督角色,暗地里肯定还有其余人。有他直接向天子奏报西征幕府动向,再加上谢安不会有所逾越让暗地里的那些人有什么把柄,就免得坐镇长安的天子过多的猜想。
  “对面的主将正是东部总督哈比布拉。”谢艾不用过多介绍这个人,关于哈比布拉的情报先有王猛之前出使的记录,后面也是尽可能地进行收集:“他亲率二十四万大军过来,斥候汇报后方还有波斯军队在不断行军。等待他手头的兵力接近三十万,就会发起攻势了。”
  萨珊的东部,平时的常备军队就多达二十万。
  沙普尔二世进行举国动员之后,以萨珊东部的动员最为卖力,短短的八个月之内,东部的军力已经超过四十万。
  “听闻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会是东部的主帅?”谢安知道这个人,见面的次数还不算少,印象算是比较深刻:“出动一名王室,足以证明萨珊的抵抗决心了。”
  远不止是那些,由于萨珊这个国家的特殊性,来了一个阿尔达希尔对地方的贵族影响更大,绝不是普通官员所拥有的那些权限,必要时刻阿尔达希尔还能动员地方贵族出人出钱,算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战线,不是只有官方层次在出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萨珊是一个执行力非常高的国家。”谢安从来没有瞧不起萨珊的意思:“动员百万兵力,除了大汉,只有萨珊能办到吧?”
  其实还是笈多帝国没有被那么快的灭掉,能够动员百万兵力的国家要算上他们一个。
第1073章
将与帅
  冷兵器时代能够动员出百万兵力的国家一直是属于少数。
  想要动员百万人参军,首先是国家要有足够多的人口基数,那么这个国家的疆域面积肯定是小不到哪去。
  再来的话,国家还要有足够的农耕区,才会有充足的产粮喂饱庞大的人口,平时的积累支撑动员百万人成为士兵的基础。
  除了人口、疆域面积和足够的粮食之外,国家经济实力肯定也不能低到哪去,动员士兵之后总不能是让他们两手空空,另外就是关于制服统一的必要性了。
  上述那些基础有了,必不可缺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要不然就算是国家人口再多,经济有多么发展,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有再强大的实力其实都属于无法利用的层次。
  像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一再以四五百万的人口动员出五十万以上的军队,秦庭就是一个属于有高超战斗力的中枢,不但是将兵源给动员起来,通常还能保证有足够的军需。
  同一时期的其余战国,能够动员百万兵力的国家并不算少,可是通常因为中枢没有足够的执行力,明明是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是通常能够动员二三十万兵力就是到达极限。
  那个时期有个比较特别的战国,楚国的人口为各个战国的最多,疆域面积也是各国最大,经济实力仅次于齐国,偏偏楚国因为自己的特殊国情发挥不出国家体量该有的战斗力。
  在诸夏的各个王朝,做到动员百万兵力的国家也不算多,仅是能够动员百万兵力,往上数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和楚国,西汉的孝武皇帝时期做到了一次,五胡乱华的石羯赵国做了一次。
  能够动员百万兵力,同时还能将军队调动上战场,那么就独独先秦时期的秦国和楚国,再加上刘彻时期的西汉。
  再往后面看,北宋的常备兵力一直超过百万,可是能够拉出去野战的,其实一直都没有超过十万;明朝也是一个常备兵力大半时期超过百万的朝代,与北宋相同的是,所谓的常备军真没有多少野战部队。
  动员起百万军队,又真的将百万军队调配到战场,数来数去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先秦时期的秦国。
  像是西汉孝武皇帝动员百万兵源,但是拉到战争的兵力其实没有那么多,最多的一次是卫青统兵四十五万,霍去病统兵三万,除了这一对舅甥两人之外,其余几个边疆太守和校尉兵力合起来约有十三万左右,再加上一些边军,一次战役动用的总兵力七十余万。
  在这一次战役之后,西汉的国帑和府库大概是空了,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动用的兵力都没有超过十万。直至刘彻驾崩之前,再一次动用总兵力超过十五万,是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
  其余其它朝代?国家空有百万常备兵力,可是不管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很少能够看到单独一个战场布置二十万以上兵力的例子。
  “大汉的百万大军……”谢安感慨地说:“绝非守备军啊!”
  谢艾听懂了谢安表达的意思。
  所谓的守备军就是没有野战能力的部队,通常是某一座城池的守军,并且素质基本上不怎么样。
  元朔十六年之前的汉帝国,算上虎贲军和羽林军是总共有十五个常备军。这些常备军都是拥有野战能力的军团,总兵力约有二十万。
  次一级的郡县兵,他们其实就是所谓的守备军,素质参差不齐的不说了,其实并没有正儿八经的有大将过来操练,拉到野外战场连基本的军阵都组不起来。
  谢艾真的听懂了谢安的意思,除了兵源的素质之外,关键的是统兵的将军。
  这一次西征幕府最终会达到五十万的兵力,谢安身上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历史上作为一名将帅统率五十万兵力的人有多少?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几个,能够统兵五十万以上并且战而胜之的将帅,一只手都数不满。
  最出名也是最为厉害的人,除了韩信没有其他人选。
  韩信鄙视白起,说白起虚有其名,认为白起根本就没有多么强驾驭大军的能力,所指的是白起只不过是将大军给带到战场,没有对军队有多么灵活的指挥,只是将部队摆到战场上打呆仗。
  白起真的是那样带兵的?翻找一些白起统兵作战的战例,似乎韩信并没有说错,白起统兵作战就一个“刚”字,不管有多少敌人,设下营地等着被刚,等待敌人刚不动了,就该轮到白起去刚了。
  以正合,以奇胜,这个兵法要诀被白起掌握得透彻,但是这样的打法对麾下军队的素质要求极高,尤其以来工程兵部队,同时对后勤的消耗也会非常恐怖。
  硬刚的打法几乎是不会存在什么大胜大败,胜了自身伤亡也不会比敌军少多少,差不多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个也是韩信瞧不起白起的原因?
  白起统率兵马最多的时候是达到四十万,或许还要少于这个数字?
  韩信对同样是秦将的王翦评价却要高出许多,不单单是因为王翦最高统兵数字达到六十万,还因为王翦能够在广袤的地域去调动那六十万的军队。
  不是将六十万兵力摆在那边,不去进行调动,只是守住营盘,有这种能力的人其实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帅了。
  韩信对李牧的评价也要远高于白起。
  原因是李牧统率十来万兵马在广袤的草原之上,多次分兵合兵,又玩出高超的战车与骑兵配合战术,甚至还要一边指挥数量更加庞大的步兵,对付全由骑兵组成的匈奴人战而胜之。
  韩信对自己的评价当然是无比的牛逼,一句“点兵多多益善”足以说明一切。他也没有吹牛逼,用诸多的战绩来证明自己的确是无比的牛逼。
  历史上能够统率七十万以上的大军,并且还能做到如臂而使,韩信很想问:还有谁?
  每一名将军会有拿自己与历史上的名将做比较,谢安也不例外。
  谢安得知自己将会统率实打实的五十万军队时,心情是忐忑远要多于激动。
  历史上能够统率五十万兵马以上的人,要么是成为赫赫有名的名将,要么必然是会成为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罪人。不管是战而胜之成为名将,还是一败涂地成为罪人,其实后面的下场都很难预料。
  不是难以预料,是除非以君王之身统率大军,要不然最后都会落下被君王猜忌的下场!
  “安未有淮阴侯之才,只能战战兢兢效命王事。”谢安说这句话是特地说给谢艾听的:“介时还请长史多多用心。”
  谢艾行礼而没有多言。
  疾隆坡的西北方向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波斯军队过来之后是选择在汉军营地一百二十里之外安营扎寨。
  哈比布拉一开始就没打算构建防线,营地也就没有进行多么复杂的布置。
  人一满万便是无边无际,多达二十余万大军的营地占地范围非常广,以面积而算绝对超过二十平方里。
  他们的中军数量最多,占地也最广。
  中军的周边再分布多个营地,主要是将杂兵安排在外围,哪怕是遭遇汉军的突袭,他们也能起来阻挡作用。
  因为沙普尔二世的重视,萨珊最为名牌的几个军团是在得知汉军西进就调到了东方。
  包括为数五千的弓骑兵以及名头传承了将近千年的一万不死军,另外就是为数三千的具装重骑兵和数量为六千的战车,由这些部队构成东部军团的绝对主力。
  波斯人玩弓骑兵已经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是在大流士时期就组建起弓骑兵,只是每一个时期有多少弓骑兵都不固定。
  在帕提亚人统治这一片土地时期,一度组建起一万五千弓骑兵,他们在与罗马人较量的初期,弓骑兵是将短腿的罗马人打得找不到北,逼迫不擅长骑战的罗马人不断完善自己的步兵防御,罗马人的龟甲阵就是在抵抗帕提亚弓骑兵的过程中被弄了出来。
  萨珊已经从汉帝国那边获知了马鞍和马镫的重要性,他们是第一时间就进行仿制。
  由于马鞍和马镫根本不存在什么科技壁垒的关系,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工匠就能大批生产,短暂的一年之内波斯骑兵就普及了马鞍和马镫。
  得到马鞍和马镫的萨珊弓骑兵,他们是被派到中东战场进行实战检验,面对那些造反的阿拉伯人,是比以往更加轻易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一面倒的杀戮。
  马鞍和马镫的存在不止是加强了弓骑兵,对于具装重骑兵才是最大的加强。
  没有马鞍和马镫之前,萨珊的具装重骑兵虽然能够横冲直撞,问题是哪怕仅是冲击直线也会有骑士掉落下马。再来就是因为双腿没有借力点的关系,他们的主兵器只能是一杆长度约六米的骑矛,还是那种硬杆款式的骑矛。
  硬杆款式的骑矛,一个不慎就算是刺中敌军,骑士也会因为阻力自己摔落下马。
  有了马鞍和马镫的萨珊具装重骑兵,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加强,尤其是从汉帝国使用的弩具得到启发,萨珊自己也搞出了弩机,性能……也就是射程和穿透力方面或许不如汉帝国,不过他们也制造了数量庞大的弩机,分为步用和骑用,具装重骑兵就装备了骑弩、长毛和弯刀,被加强真不是一丝半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