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21

  一系列的制度之下,汉部有多少人,男女比例是什么,年龄层分布又是怎么样,刘彦绝对可以骄傲地说:一切尽在掌握!
  有自由民的登记制度,那么对于奴隶肯定就不能少,以至于汉部到底有多少可用的人力,核心成员要是不清楚,那就不叫核心成员。
  差不多三年了,汉部的男女比例一直未能达到平衡,差不多是三男才有一女的差距。
  因为男多女少,可以想象社会该是怎么样的情况,要是能够逮住机会与妇女聊两句,能不能搞到手另外说,总是增加脱离光棍的机会,结果是汉部男人对女人方方面面比较迁就。
  想想后世天朝的女人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像话?那都是被惯的。汉部因为男女比例不平衡,差不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幸运的是,长久的男尊女卑思维下,女人可不会过度的傲娇,甚至根本就不敢心生“寻找备胎”的想法,顶多就是在择偶上会选择优异者。不过,这不是天性使然吗?择偶不选优秀的,难道还就特别选比较“矬”的?
  为了能够早日脱离单身汉,参军成为比较现实的一种选择,那是因为军人的社会地位被刻意提高。若是不论社会地位,就是出征抢三个女人自己能留下一个,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光是觉得这个就值得自己去拼命了。
  “话说,那个什么韩女、倭女什么的,看着就不错。”阿汤哥看起来略略猥琐,不止是长相,且听他往下说:“我上次恰好在码头,瞅见韩女穿着是曝露胸脯,听闻是当地的习俗?”
  韩女?就是马韩、辰韩、弁韩这三韩的女性了。除了极为少数的一些韩人,他们现在都是奴仆身份。说韩女穿衣服露出胸脯并不是胡说八道,那是三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哪怕是到一次世界大战后也保留,那是露乳为美的观念。
  呃,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实际上公元前342年这一阶段,甚至是往后的数个阶段,身无片缕根本不是什么稀少的事情,特别是战乱或饥荒年代,赤裸身躯真不是太特别的事情。
  要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一条裤子全家穿,哪怕是在大天堂党解放后的天朝,那也是真实存在的。只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会考虑为己遮羞,二十一世纪的非洲天天裸奔的人还多了去了。
  汉部自然没有可能什么事情都面面俱到,不过知道辽东苦寒肯定是会多做准备。哪怕是已经预备御寒衣物,冻死者依然是有,汉部所能保证只是自由民不要出现类似的情况。
  继续向东北而行,刘彦并不是第一次巡视,见到领地按部就班地发展内心自然愉悦,不过慕容鲜卑将要进行可能的发兵来攻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要说起来,前燕现在真的是处在崛起的时期,尤其是三千铁骑被建设起来之后,他们在辽东可真的是做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
  看看高句丽吧,堂堂半岛第一强国,似乎还不止是半岛第一,对扶余、濊貊、娄挹、曲沃也是予夺予求,结果前燕只是出动四万大军进攻,一战高句丽近十万大军灰飞烟灭,高句丽的都城丸都竟然也是被轻易攻下,导致国王生母被俘,历代先王的陵墓甚至是被挖了。
  丸都是一座坚城来的,搞不懂高句丽人为什么连十天都没有守住就被攻破,刘彦就该思考前燕是不是有什么犀利的攻城器械,要是前燕真的有犀利的攻城器械,那汉部建造起来的城墙能守住吗?
  花了小半天的时间,刘彦这一支队伍来到了长达十余里城墙的某段,他们到来的时候直接上了城墙。
  汉部在辽东半岛这边是真的建造起了十余里的城墙,得益于刘彦有“系统城墙”的便利,建造起来的城墙虽说是耗费了巨量的石料,可看着由石料筑成的城墙真的是给人一种视觉感官上的刺激。
  “可惜了,没有来得及把水泥搞出来。”刘彦心里想着:“用水泥建造城墙从某方面来说才是最为牢固的。”
  十余里的城墙是花了将近三个月建造而成,城墙宽六米、高九米,有完善的女墙以及城垛,每两百米还让刘彦给增设了一个箭塔。总长度十余里的城墙有三处城门,每处城门就有一个城楼设施,下方是三个可以打开的城门。
  要不是事实摆在眼前,压根就没有人相信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可以建造出这么一条长度十余里的雄伟城墙。然而,偏偏事情就真的发生了,令无数人惊奇得差点掉了下巴。
  “雄伟啊!”蔡优眼眸里是震惊和欣慰:“青州首府广固城的城墙都没有这么雄伟!”
  广固城作为青州的首府,该是整个青州有数的坚城,不过城墙也就是高八米左右、宽六米,并且不存在什么多少距离有一个箭塔。
  “那些箭塔,会安置床弩!”刘彦却是清楚短期之内没有可能,床弩能造,却不是那么简单:“靠近城墙五里内的树林要全部清除。”
  应有之意,不但是城墙五里内的树林要全部砍伐,甚至是数十里内可以打造攻城器械的树木也该尽可能地砍掉,那是为了防止敌军就地取材打造工程器械。敌军可以从更远的地方弄到合适的木材?那去搞嘛!越远,敌军的后勤压力就越大。
  慕容鲜卑杀死了刘彦派去的使者团队正副使,消息并没有被封锁起来,刘彦甚至是大肆的宣传,强调复仇的愿望,并让部众提高警觉,与慕容鲜卑一战似乎无可避免了。
  要说汉部内部没有出现紧张情绪那属于不可能,特别是一些新加入的部众尤其害怕,另外就是存在一种会不会又要迁徙的迷惑。毕竟汉部真的进行了好多次的迁徙,担忧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房舍和田地,又要被放弃了。
  这一次刘彦没有拖泥带水,很明确地表示出了绝不退后的意志。要是光动嘴巴,存在疑虑的人肯定是会有,并且是会越来越多,可能会产生无心生产的效应,刘彦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实与慕容鲜卑一战的决心。
  站立在城墙之上,众人环顾周围,要说起来选择这一片地方建设城墙绝对是选对了。周遭的地形,除了城墙以西算是平坦,城墙以东则就是一片多山包的地形,更存在了大片的湿地,再远一些则就是多山地区。
  湿地是什么玩意?就是多水之地嘛!水多了就会形成沼泽。可以想象这么一片糟糕之极的地方该怎么扎营,军队调动起来又该是何等的不方便。
  哪怕是在不懂军事的人,只要站在城墙看地形,一种“优势在我”的观察力也总会是有。现在一群人站在城墙上眺望着,交谈之中多了一种轻松,那是对防御战有了信心。
  “若是发生战事,十里城墙的驻兵不能低于一万众。”丁毅有些唏嘘地说:“没成想,三月之内真的建成了……”
  冉闵派过来的那些人,他们认为自己见证了一次奇迹,不是没有人想要获得快速建城的方法,但刘彦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连他自己都没有搞懂系统农民使用一样的工具为什么能那么高效。
  这边驻军需要一万?汉部现在的战兵都没有一万,哪来的一万众防御城墙!
  刘彦应该考虑扩军了,并且是大规模的扩军,战事真爆发了先生存下去再考虑建设啥的。
  “是呀,君上。”蔡优现在管内务,说道:“提高军队福利和待遇,参军热情高涨,是不是考虑扩军呢?”
  刘彦倒是非常想要扩军,但算上辅兵汉部已经有接近一万五千人服务于军方,等于是十三个平民养一个军人。可以这样还是汉部贸易做大,自然也饿缺不了金手指带来的生产力,要是纯农耕体系十三个平民养一名不事生产的军人,社会体系就该崩溃了吧?
  种种迹象表明汉部在辽东半岛肯定与慕容鲜卑有一战,却是不知道规模会有多大。再来是后赵那边的情况也是略略不妙,有姚家从中运作,石斌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汉部,东莱书院异常的活跃肯定也有问题,刘彦不得不防。
  从年龄层来算,刘彦哪怕是再扩军两三万也不会有什么难度,但……青壮大多当兵了,生产能跟得上消耗吗?
  刘彦有太多的疑虑,他迟疑空出来的以前系统人口上限也不是一天两天,是征召更多的非系统青壮当兵,弄出更多的农民补充生产力,还是大肆招募系统士兵?
第145章
冬季战争的开端
  几乎是不需要纠结的事情,刘彦却是不得不考虑。
  从始至终,因为系统生产生物智商堪忧的问题,刘彦真的很难将那些系统出产的“人”当人看,更多的时候是看成了工具和消耗品。
  对待晋人却不能是那样,每回午夜时长的时候,刘彦何尝没有思考过要是某天系统突然没有了,那该怎么办?
  要是过度地依赖系统,某天系统真的消失了,刘彦甭论是有多大的势力,极为可能一瞬间就崩塌。不然刘彦哪会当起什么保姆,不就是忧虑手里的晋人死一个少一个吗?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人口既是负担又是强盛的基础。刘彦现在谈不上什么人口过多形成负担的事情,但想要强盛起来就绝对不能缺少人口,他难道真的该采取残酷淘汰法则,连训练都没有就直接驱赶收留的晋人上战场,再挑出那些没死的晋人?
  看着一片皑皑白雪,刘彦心中有了决定,空出的系统人口就全是士兵了,加上原有的六百剑士和系统奖励的三百具装骑兵,那就是一千九百名系统士兵。
  三百具装骑兵刘彦还没有搞懂一些事情,例如具装骑兵损失了能不能补充,或是人没战死坐骑却完了是怎么个补充法?
  比较诡异的是,刘彦发现这批具装骑兵有些不简单,例如配上辅助骑手和驼物用的驮马竟是会懂得配合。
  目前“辽东长城”这边的驻军只有一千,等于是每五十米才有一名士卒。之前这种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城墙以东就是一片荒芜,近三十里内原有的猎户更是被汉部这边一网打尽。
  考虑到开春之后会与慕容鲜卑发生战事,是时候调动部队过来,让部队先熟悉一下城关,军官也该了解周边的地形。
  “你便留在这边,尽快了解周边的山川河流。”刘彦是在对李坛讲话:“另外要有心理准备,随时接受命令率军袭扰辽东。”
  李坛闷声应“诺!”,神态上有一种恨不得立刻率军出去针对前燕烧杀抢掠一番的冲动。
  城墙并不是笔直形状,每两百米左右就是一个锯齿状,按照属于就是“星棱堡”,那是因为这种布局的城墙可以让防御一方的弓箭手提供更大更广的射箭视角。
  往简单了说吧,笔直的城墙一旦敌军突入到城墙下,弓箭手想要射箭只能只探出身躯,那样会使得城墙上的弓箭手曝露在城下敌军弓箭手的射击视觉,一般敌军突入到了城墙下,守方士兵只能是依靠滚石檑木来对敌军造成杀伤。
  不规则凹形的城墙,城墙上的守军有更多的射界,不用探出身躯就可以对凹陷部分的敌军士兵射箭。这一点其实很早以前就被发现,瓮城就是那么产生的。
  “所以在城门的段落需要瓮城。”刘彦带着人到了城楼的西侧,指着同等规模的城墙,说道:“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故意放敌军进来,形成瓮中之鳖的局面。”
  自有了城墙,城池攻防战在华夏大地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年和多少次,有着足够的攻防经验。汉部该有疑虑的是,慕容鲜卑用不到十天的时间攻破高句丽都城丸都,究竟是高句丽人太废物,或是慕容鲜卑攻城能力强大。
  刘彦足足在“辽东长城”这边待了七八天,等待新的一次下雪时节到来,离开城墙这边开始巡视地方。
  要说起来,汉部向辽东这边移民了五万(不算奴隶),不论承不承认刘彦对待辽东半岛的重视已经超过了长广郡和东牟郡。
  目前长广郡和东牟郡汉部只留下一万两千人,庙岛列岛的七座大岛屿甚至都有将近四万人。
  难怪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迟疑汉部是不是要放弃在后赵境内发展,那些无法随意迁徙的家族难免会开始与外部势力勾勾搭搭。
  “还习惯吧?”
  “还行。”
  “来年就可以种植桑麻了,养蚕还是要搞起来。”
  “这一次君上不会再搬了吧?”
  刘彦被阿香问得一脸的怪异。
  汉部很多规章制度正在完善,特别是在民众安置上该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女儿村的出现是其中的一个产物。
  辽东狭隘半岛这边大抵是一千人到两千人为一村,每个村庄有自己的共有田地,里面还详细地区分了村庄的职能,例如完全的农耕、手工作坊、养蚕织布。
  很多时候,刘彦都是将整个汉部看成一个大集团公司,偏偏这一套还不是他搞出来,以前有田朔和纪昌可以相互探讨规划,后面加了蔡优和吕议。刘彦有时候也会参与讨论,可是在其中更多是作为一个最终拍板的角色。
  事实上刘彦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先进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符合当代,只有符合实情的才是最好的。就这点,他不止一次苦笑自嘲过,毕竟看了那么多的小说,哪个穿越者不是全知全能,武能率军打胜仗,文能一人治全国,简直就是牛逼得不要不要的。他倒好,竟是让“古人”去参详合适的,顶多就是进行合适的改善。
  不开玩笑啊,其他穿越者谁不是从无到有,军事上不但一人可以训练出数十万大军(甚至不用训练),每次不用考虑后勤还总能屡战屡胜不失败,刘彦靠着系统竟然混了四年还没把石碣后赵灭掉,简直无能。
  民政上,其他穿越者会种田、盖房和各种新技术,并且大多数是连实验都没有直接一次成功。好嘛!刘彦不会种田,毕竟没下过地哇!再来,他为了弄一个纸张已经搞了两年还没有办法弄出洁白的纸张,弄水泥也是弄了将近两年才有第一批成品,简直废物。
  一直心怀羞愧的刘彦只能如履薄冰了呗!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搞,他还是战战兢兢地当个统揽全局的上位者好了。
  “努力啊,说不准你能成为史上第一个女县长。”
  “不是第一了,上古有的。”
  刘彦愣了,他还真不知道史上第一个女县长是谁。
  阿香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讲了娥皇女英,又讲几个比较有名的女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