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宁采臣(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607

  与此同时,紫禁城中的情况也第一时间传到了诸葛亮等众多晋国大臣耳中。
  “陛下还真是,不过,既然是普天同庆,又怎么能少得了我这个晋国丞相,传令下去,放烟花……”诸葛亮拿着羽扇不有着摇头一笑,随后也对着身后的家臣道。
  “真是,荒唐,堂堂一国之君,居然做放烟花这种儿戏之事。”纪府,纪原听到消息没好气道,在椅子上坐了一会而,又看向纪铉:“文优,传令下去,今晚府上放烟花……”
  纪铉:“……”
  “传令下去,今晚府上烟花不断,一直放到天亮。”柳府,柳青城大手一挥下令道。
  “嘭……嘭嘭……”
  紫禁城的烟花像是一颗掉进滚烫的火油中的火星,直接的结果就是原本已经慢慢消散在夜空中的烟花突然之间绽放的更加热闹起来,整个天空都是烟花。
  “快看,那是丞相府,丞相府也放烟花了……”“还有那边,那是纪府,纪先生也放烟花了……”“还有柳府……”
  很快,有人发现,京城中各大官员的府邸也开始放烟花了……
  “普天同庆!这才是普天同庆啊!”
  有人欢呼,有一种激动兴奋,一直以来,官民都有着难以逾越的身份鸿沟,在普通人看来,官员高高在上,更不要是一国之君,但是现在,不仅仅是宁采臣,还有晋国的各大官员都在这一刻和他们一起放烟花,无形中,让人感觉有一种亲近。
  这一夜,整个京城都不能平静,艳丽的烟火照亮真个夜空。
第708章
短期目标
  翌日,清晨,朝阳初生,第一缕阳光从东边的天际洒落下来,给京城镀上了一层霞光,一夜的庆祝,喜庆的疯狂气氛明显下降,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回归正轨,城楼上,身穿战甲的士兵如同标杆挺拔矗立,绣着晋字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城门口,随处可见扛着农具背着背篓的农民走向城外的地里。
  时至三月,草长莺飞,正值春季播种时节,也是农民一年最忙碌的时刻,京城的街道上,行人也多了起来,街道的两边也路陆陆陆续续出现小摊,店铺也纷纷开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春天,也是早晨,而且还是晋国刚刚一统天下的日子。
  紫禁城,王宫中,早朝过后,宁采臣也将张良、韩信、卫庄、诸葛亮、范增、赵云、吕布、纪原等一众晋国主要首脑人物召集在一起。
  “你们先看看,这是我的想法,将天下划分为四十九郡,分郡而治,也就是说,除了我晋国原来的五郡之外,剩下原来的楚国、汉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南蛮、月氏等剩下的地区分为四十四郡,分郡而治理!”
  “一郡之地有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负责统筹整个郡的工作,郡守之下有知府,负责一个大城市所辖区域的管理,知府之下为知县,县下面也可以设乡长、村长……大致的情况也就是与我晋国现在的一样,不会有多大变动。”
  说完,宁采臣看向其众人。
  “如今我晋国时下治理政策自然毫无问题,不过天下划分四十九郡,就算除开晋国五郡,剩下的四十四郡,恐怕人手有些不够,而且现在天下刚刚平定,除了我晋国之外,楚国、汉国、韩国等神州其他几国都是一团糟,比起当初的梁国也不见得好多少,以我晋国现在的情况,全部接手治理这些地方,人手不够。”
  诸葛亮站出来开口道,说出了晋国事情,现在晋国统一是好事,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可不好弄,所谓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现在天下一统,不仅仅包括神州,还有南蛮、月氏、草原、西域等地,疆土不知扩大了多少倍,要治理起来可不容易,而且百废待兴,除了晋国,其他地方情况都不是很好,时态混乱、草寇横生。
  “人手不够就启用原先几国之内的官员。”宁采臣道。
  “这样,会不会……”陈宫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启用这些原本楚国、齐国等国的官员,最大的隐患就是这些人搞小动作,而且弄不好结党营私也会成为一些不小的隐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晋国向来唯才是举,只要有能力,我们就敢用,不管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都是晋人,当然,如果有些人不老实,王朝的屠刀也不会生锈,我倒要看看有多少人向挑衅王朝的威严……”
  宁采臣开口道,他不介意用这些原本楚国、晋国等国的官员,只要有能力,当然,如果这些人想搞一些动作,他也不介意杀一些人来杀鸡儆猴。
  “也只能如此了。”
  众人点了点头,虽然知道这样可能会有一些不小的隐患,但是天下一统太快,晋国要一下子统领所有疆土,人数真的不够,也未有启用那些人了。
  “至于南蛮、草原、月氏等地,朝廷也派人过去,不过需要去一些有手段的,过硬一些的人,地域之隔,种族之间,不是轻易就能消除了,这些地方的管理需要下些苦功夫,推行文化统一势在必行,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十年,几十年之后,南蛮也好、月之也好、草原也罢,他们只会知道自己是晋人,而不知道草原、月氏、南蛮……”
  宁采臣目光明亮,对于这些外族,他没有什么斩尽杀绝的想法,他不是嗜杀的人,也不是一个强烈的名族主义者,但是他绝对是个霸权主义者,这些外族可以不杀,但是必须遵循他的规则,文化奴役势在必行,他要将这些外族同化掉,索性,无论是南蛮也好,草原、月氏也罢,都是黄皮肤,差别并不大,如果是像什么黑人,白人之内的,他就要从新考虑了。
  “不过现在天下一统,对待草原、南蛮、月氏不适合向解决当初的高丽那样,我们倒是可以找些借口,比如文化融合,取其精华,融合这些外族得而精华有用文化,那些没用的文化全部舍弃销毁,助于文化传承,过几天,我在和草原、月氏、南蛮的人谈一谈……”
  宁采臣再次开口,他话说的委婉,但是众人哪里还不知道宁采臣的目的,说是文化融合,取其精华,但是真的到了文化融合的时候,这些外族的精华有多少,这就难说了,多半是直接断层,当初统治高丽的时候,宁采臣就推行了文化奴役。
  “对了,过几天把王庆之招回来吧,这种文化融合的事情交给他去办,他很不错,有经验。”
  宁采臣又是眼睛一亮,想到了王庆之,在场众人却是忍不住眼皮一跳,王庆之,这可是个狠人,虽说是一个文人,但是手段绝对让无数人头皮发麻,简直无情,当初统治高丽,就是王庆之过去管理的,为了推行文化奴役,直接下令焚烧了高丽所有书册奠基,死的人也不少,足足十多万高丽人人头落地,这简直与当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的一比。
  对于王庆之,宁采臣也见过两面,对这个人,他是很看好的,虽然是文人,但是手段绝对没话说,虽说当初在高丽做事血腥了一点,但是他很欣赏,所谓乱世用重典,这不,现在的韩郡被王庆之弄的井井有条,最主要的是,现在的韩郡大多地方都是推行神州的文化,这是个好的现象。
  “不错,就是他了,王庆之,这家伙很不错。”
  想了想,宁采臣直接拍板道,他觉得促进神州和草原、月氏、南蛮这些外族的文化融合,没有人比王庆之更适合了,这家伙的手段和作风,很对他胃口,旁边,诸葛亮、陈宫等人一阵无语,王庆之他们也知道,这家伙虽然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但是绝对是一尊杀神,让他去弄南蛮、月氏、草原等地的文化融合问题,以这家伙的风格,弄不好又是一场血流成河,恐怕比当初的高丽好不到哪里去。
  “这个,王庆之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杀气似乎重了些,现在天下刚定,如果造成太多杀戮,是不是……”
  傅天仇开口,他觉得让王庆之去做这事情有些不靠谱,这家伙的能力他绝不怀疑,但是奈何文人的外表下隐藏了一课比武将还重的杀戮之心,让这家伙处理草原、南蛮、月氏等外族的文化问题,可以预料,又是一场杀戮即将上演,除非南蛮、月氏、草原等人没有人阻拦,但是这可能吗,毕竟这可是行断绝他们文化的事情。
  “杀戮就杀戮吧,真正的杀戮还没有开始呢,多一些杀戮,少一些杀戮,有什么区别,索性下一次重手,就像当初的韩郡一样,所有的事情一起解决了,省的以后麻烦……”宁采臣却是不以为意,一笑道:“自古关中多世家门阀,权势滔天,称霸一方,你以为,等我晋国的政策推行到这些地方,这些关中的世家都会老老实实的就范吗?”
  就范,自然不可能,关中中原地区,门阀世家多如牛毛,根深蒂固,一些历史悠久的家族早已存在千年,就说一点,晋国的新土地政策,恐怕就会第一时间激起这些家族的强力反对,利益这东西,往往最能让人迷失本心,就好比当初晋国初立,全力推行新土地政策的时候,回收那些大家族的土地,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更何况这些关中世家,相比起当初晋国的那些世家,关中的世家更多,而且历史更加悠久,势力底蕴更加强大,这些世家也将自己的利益看的比什么都中,可以预见,随着晋国各项政策推行,尤其是新土地政策回收各大家族土地分发给百姓这一点,这些关中世家绝对会大力反对,哪怕是宁采臣实力冠绝天下,但是这天下间,为了利益,从来不缺少有挺而走险的人。
  傅天仇不说话了,这一刻,他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的情况,随着晋国法律的推行,在中原地区,绝对会刺激到那些世家,迎来激烈的反对,而激烈反对的后果,傅天仇看向宁采臣,心里叹息,他已经预感到了一场杀戮,以宁采臣的铁血手段,他毫不怀疑,只要有人敢跳出来,宁采臣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挥下屠刀。
  “乱世用重典,自古盛世,哪一个不是用鲜血铺就!”
  这时候,卫庄开口了,一句话,就让在场很多人心头一跳,果然,卫庄就是卫庄,一出口就是鲜血淋淋,要用鲜血来铺就盛世,这种话估计也就是这家伙说得出来。
  “就这样决定了吧,草原、月氏、南蛮等外族的文化融合问题,交给王庆之,算起来,这也属于教育一块,老师,我看,就吧王庆之安排进教育部。”宁采臣看向纪原。
  “如此甚好。”
  纪原到是点了点头,没有什么过多的反应,不过很多大臣都是心理有些无语,总觉得王庆之这家伙加入教育部有些维和,在他们想来,教育部应该是充满祥和的地方,但是王庆之这家伙,杀戮之心强的有些过分。
  “另外,其他各地的治理问题,也尽快处理起来,将我晋国的政策推行下去。”宁采臣又看向诸葛亮、范增等人:“我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各地的混乱状态,各地的官员和治理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还有各种政策的推行。”
  “若是有不安分的,全部杀了!”
  最后一句话,从宁采臣口中说出,让在场众人都是心头一跳。
  “子房、重言,军队方面,就交给你们,整编的事情也尽快提上日程。”
  “我希望今年之内,我晋国四十九郡都能稳定下来,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文化,这也算是一个短期目标吧。”
  “教育方面,各地看情况开办学校吧,经济方面,先把中央银行办起来,另外,把商业也发展起来。”
  “另外,朕打算建立一所特殊的学校式机构——稷下学宫!”
第709章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听到这四个名字,在场的众人都是神色微震,诸葛亮、张良、韩信、卫庄、纪原、蔡邕等熟知历史的人更是在这一刻额眼中露出微妙的变化,因为稷下学宫算起来,并不是宁采臣第一个提出来的,早在千年之前的战国时期,齐国就已经创立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于千年之前,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田齐桓公,齐宣王之时,在稷下扩置学宫,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百家之学,会集于此,自由讲学、着书论道,百家汇聚,坐而论道,一度成为一大盛世,毫不客气的说,当年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很大的原因都是稷下学宫的推动,后来随着齐国覆灭,稷下学宫也随之消失,但是在史册上,稷下学宫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汇聚百家于此,就这一点,稷下学宫就足够铭记史册。
  “如果朕没记错,当年战国时期的齐国,稷下学宫就存在了吧。”
  宁采臣道,这个时代稷下学宫的创立倒是与上一世地球的稷下学宫创立没有多大分别,都是战国时期齐国创建,当然,两者也不能相提并论,上一世地球战国时期齐国创立的稷下学宫,大多是思想学问的辩论,但是这一世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已经不仅仅是学术的论辩,更多的是修行之法的道之论策。
  所谓大道三千,在修行路上,虽然总体上可归结为文、武、道三种体系,但是细分下来,很多东西都不可一概而论,比如武者,在近古之前,就有追求体魄极致的体修,坚信肉身才是生灵的一切,肉体练到极致,自可打破一切,亘古永存;至于修士的细分下来就更多了,比如诸葛亮和陈宫是命修,而有些修士擅长阵法,还有当初的蜀山,全部以剑修为主,所谓百家,很多也是因为修炼分支的不同而形成,比如儒家,大多以文人为主,修文气,还有道家,以修士为主,还有阴阳家,兵家、墨家等、阴阳家同样是修士,但是在修行一途上,却自成一家,当年阴阳家的阴阳术诡异莫测,却又阴毒狠辣,让无数势力忌惮,兵家武者为主,不过这是思想上的分歧,墨家则是注重机关术……
  可以说,百家都是文人、武者、修士形成,但是却又自成一脉,各有分别,比如阴阳家的阴阳术,墨家的机关术,都是各家鲜明的标识。
  战国末年,百家争鸣,毫无疑问,那个时期是百家的巅峰时期,左右天下局势,就是各大诸侯都拼命拉拢诸子百家,直到战国末年,秦朝先有杀神白起崛起,南征北战,攻克无数,让秦朝一举崛起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存在,再到后来嬴政横空出世,以武力镇压乾坤,一统山河!
  秦朝统一,也让诸子百家由辉煌走向衰败,尤其是百家之乱一战后,诸子百家近乎销声匿迹,哪怕是张良、韩信等百家之人,都不再以百家自称。
  “陛下的意思,是要重建稷下学宫。”诸葛亮开口,众人都看着宁采臣。
  “一百年前,百家之乱致使秦朝覆灭,前车之鉴,还望陛下慎重。”陈宫站出来道,虽然没有明言反驳宁采臣,但是意思已经在这里了,当年秦朝因为百家之乱而分离崩兮,他不认为这个时候重建稷下学宫是好的选择。
  “请陛下三思。”
  纪原、纪原、萧藤、唐仁镜、傅天仇等人都站了出来,显然,他们也不放心,当年秦朝的百家之乱是前车之鉴,让他们不能放心。
  “世界上没有毫无缘由的事情。”宁采臣却是摆了摆手,对于陈宫等人的担心不怎么认同:“当年百家之乱,虽然因百家而起,但其中的原因未尝没有嬴政自己的原因,而且,这背后,真正推动百家之乱的人是宗门……”
  站在后时代评论历史,自然看的更清楚,当年百家之乱,归根结底,一个是因为嬴政和百家之间矛盾慢慢堆积,而嬴政也是直接霸道的对百家下达了诛杀令,百家出于自保,自然奋起反抗,当然,最主要的是昆仑等宗门在后面的推波助澜,而且当年嬴政的死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宗门动用了极道神兵,否则,以嬴政的实力,哪怕仅仅是肉身成为半帝,也足够镇压一切敌。
  有因必有果,归根结底,百家之乱的形成,秦朝的覆灭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百家也只不过其中的一部分原因罢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世界上从来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万事皆由因果,我们不能将一件事情归结到一方身上,百家之乱,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站在百家的地位上,他们反抗嬴政的诛杀令并没有什么过错,而且,今时不同往日,我晋国要发展,就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个势力的事情,而是我晋国所有人一起努力,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儒家、道教、兵家、阴阳家、墨家、农家、纵横家,每一脉或许都有他们的不足,但也有他们出色的地方,若是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汇聚起来,扬长避短,将好的东西提取出来,用于发展晋国,将不好的东西舍弃,比如墨家的机关术,阴阳家的阴阳术,药家的炼丹术,道家的阵法、农家的农业造诣,医家的医术这些都是很好的东西……”
  “未来,我晋国的发展要越来越好,这些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把他留下来……”
  “稷下学宫,不仅仅是百家,而是我整个晋国有志之士坐而论道的地方,汇聚众家之长,造福天下!”
  “我晋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于一个人,而是我所有晋人的努力,百家,也是我晋国之人,百家并无错,错的一些选择。”
  “稷下学宫,旨在造福我晋国,只要有利于我晋国发展,对于任何人,任何事,我们都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坐而论道,多加交流,我们才能走的更远,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修行,我晋国也是如此,要想发展的更好,就需要更多的人努力。”
  说到这里,宁采臣不再开口,而是看向众人,他发现,陈宫、纪原、唐仁镜、傅天仇等人都沉默了,眼神明灭不定,现在在做着思想斗争,足足沉吟的好半晌,陈宫率先拱手向宁采臣行礼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6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