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349

  玉虚宫中,元始天尊把封神大劫一事说了,缓缓道:“这次仙道大劫,是有我阐截二教弟子沾染杀劫开启,所以你们基本都在劫中。不过玉清真王和南极仙翁是天庭神灵,此次可超然于外,不受大劫影响。”
  玉清真王面带浅笑,心中没什么感觉。他是圣人子嗣,就算身在劫中,又有哪个能让他应劫?所以是不是超然劫外,他并不是很在意。
  南极仙翁则在窃喜,他当年也是沾染杀劫的一批人之一,不过做了百多万年的寿星之后,功德积累了不少,红尘业力消得差不多了,就算身在劫中,他也不怎么担心。
  而余下的金仙则面色各异,燃灯道人已经开始斩尸,要是能在大劫到来之前,成就准圣,也可脱出劫中。不过现在大劫一起,因果纠缠之下,悟道艰难,想要证道成功,也没那么容易。
  还有些弟子则面色难看,当时之所以沾染杀劫,还不是因为广成子是姬芒的师父,他们前去帮忙,结果好处没捞到多少,反倒把自己陷进去了,只有广成子借此功德一举证道大罗金仙。
  “老师,我等都有杀劫缠身,这仙道大劫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了,不知如何才能平安度过?”
  作为大弟子,广成子对这样既关乎自己,又关乎教派的大事还是很关心,开口想元始天尊求教。
  元始天尊沉吟片刻,思考着让弟子安全渡劫的方式,琢磨片刻之后,淡淡道:“仙道杀劫,其实就是了结因果,减轻自己的负担、天地的负担,只要完成几次杀伐,消去因果,使的部分仙人回归自然,返还天地,自然劫数就消了。”
  这话说的隐晦,不过众弟子多少也有些明白,了结因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欠了别人的,及时偿还。或者一方灰飞烟灭了,因果也没了。
  就算没灰飞烟灭,只要死了,因果暂时也纠缠不到自己,到时候在别人转世身上做些补偿,可比仙人之间的因果要容易的多了。
  而且在这杀劫之中,但凡涉入红尘,必然因果缠身,劫数横生,在大劫中杀入劫之人,不但不会有业力,还能减轻自身劫数。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将自身因果分摊到别人身上,比如收一些凡人入门。
  他们这个时候和仙道杀劫没有丝毫关系,可拜了师门后,师门的因果劫数自然也要分担,等修成仙人之后,老师的劫数就会相应的转移部分到弟子身上,有人分摊,再渡劫就容易多了。
  这对弟子说不上好坏,虽然目的不纯,不过要是没有这么一出,那些凡人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就老死。给师父分担了劫数后,虽然一般根脚的弟子难以承受,多半身死道消,但也能做个神灵,永生不死,比起做凡人要好无数倍。
  元始天尊这稍带暗示性的话,让众弟子心思活络起来,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要是能杀死别的入劫之人,减轻自己的劫数,他们自然没什么心理负担。
  元始天尊只说这么一句,便不再多说,反而开始讲起道来,却是打算在大劫降临之前,让弟子们尽量有所进步,就算不能突破境界,多一些保命手段也是好的。这虽然是临阵磨枪,但只要磨了,不快也光,总比完全不磨要好得多。
  至于佛教,接引和准提回去后,招来门下菩萨、罗汉,让他们紧守山门,不要外出招摇。这次大劫主角明显是三清门下,佛教弟子本身也没有沾染杀劫,只要不出去沾染红尘因果,一般不会有事。
  接引和准提现在一门心思就是要看三清内斗,通天教主有诛仙四剑在手,非四圣不可破。他们很好奇,元始天尊无法匹敌之后,是会紧守门户之别,宁愿把门下弟子都送入劫中,让截教继续一家独大,还是会利益为先,联合外人对付自家兄弟。
  天庭之中,东王公不再刻意关注一个小小的大罗金仙,这人就算有什么隐秘,只要还在洪荒世界之中,就翻不起大浪。
  不过虽然没查到此人的隐秘,但他上次还暗中借杨戬之手,想要挑起阐教和天庭的对立,倒是活跃的很。
  关于这些,东王公也没放在心上,他的对手都是圣人,自不会自降身份对一个大罗金仙出手。
  再者圣人以下就算想要直接算计自己,因果一生,无需自己动手,对方便会劫数横生,承受圣人因果的反噬。
  虚无君上次目标是杨戬,倒是没直接对准自己,不像此次,直接想把自己包括罗睺都拉入圣人大战之中,可见心中缺乏对混元强者的敬畏。
  “这个虚无君胆子是真的大,竟敢直接参与算计圣人教派和天庭,要不是有通天教主这位老师顶着,承担了圣人之间的压力,怕是因果早生,劫数不断了。”
  东王公有些不解,虚无君是不懂圣人的能为,无知者无畏,还是真的有什么依仗?觉得圣人因果奈何不了他?
  “莫非是觉得随时可以进入混沌之中,离开洪荒世界?”
  东王公这么一想,还觉得有点道理。
  虚无君和普通生灵不同,他是孕育在混沌废气之中的半混沌魔神,既可在洪荒世界中生存,也能在混沌之中如鱼得水,生存能力倒是极强,就算无量量劫来临,这厮也完全可以一走了之,比其他未证混元的强者好太多了。
  “那么上一个纪元如果也有此人的话,最后是不是真的离开了洪荒世界?如果是这样,他就具有盘古宇宙的生命印记,就算进入洪荒世界,也不会引起天道排斥。”
  洪荒宇宙都是盘古开辟后以身化界,可以说生命源于盘古,不同纪元生命印记并无不同,东王公从上一个纪元活到这一个纪元,在天道眼中,也完全是土著,没有丝毫排斥。
  自己这样,要是上一个虚无君真的没死,自然也是如此。
第二三一章
武道奥秘,地道圣人
  长青宫中,青童君参研着弥罗武经,只见武经第一页上就记录着武道和仙道的最大区别。
  “仙道者,修元神之道。武道者,修肉身之道。仙武合一,元神肉身同修,天地灭而神不灭,天地朽而身不朽,才是完整的大道显化。”
  青童君心中思考着,按这种说法,如果仙武二道齐头并进的话,实力等同于同境界的混沌魔神,如果单修一道,则要差上一些。
  他们这些先天神圣,化形之时就是大罗金仙,实则这个时候,肉体和元神都有大罗级的力量,只是根脚不同,各有偏向而已,实力和同境界混沌魔神差别不大,只不过受限于的先天体质,无法自由在混沌中存活。
  自从道祖讲了元神之道后,就都主修元神,肉体力量就不怎么增长了。这样一来,虽然实力增长极快,但实际上偏向元神,和同境界的混沌魔神比要差一些。
  这武道就是对仙道的弥补,主修肉身,此前也有修肉身的功法,不过根本不可能打破极限,突破到混元大罗金仙。哪怕有血脉传承的巫族,直接吸收大地浊气修炼,也没这个本事证道混元。
  东王公所创的武道将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于仙道之外,再开一道,这是真正的大道法门,比起换汤不换药的佛门、魔道,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生灵孕育之初,由魂魄始,三魂主精神,游离在外,为阴。七魄主肉体,藏于体内,为阳。元神者,灵魂中一点真阴化生,后经三灾后,阴阳化生消长洗去所有阴质,由阴化为纯阳之神,自此肉体可有可无,一身道行尽在元神之中。”
  “武道则相反,从七魄中一点真阳化生,历经三灾洗去所有阳质,产生纯阴元精,存在于肉体的所有地方,主肉体力量。单修武道者,元神可有可无,仙武双修者,纯阳元神、纯阴元精互为阴阳、内外、表里,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青童君看到这里,暗暗沉思,按照这书中所说,武道和仙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虽互为表里,但修炼方向和方法却截然不同,即可同修两道,也可只修一道,都是直指混元的无上妙法。
  “不过单论战斗力,武道更强,越到后期,越能碾压同境界仙人,而且也无需先天灵宝斩尸,甚至对资质的要求都没那么高,对一般人尤其是巫妖两族来说,实在是大造化。不过相应的,修炼速度越到后期越慢,跟仙道没有可比性。”
  不过青童君对着却并不在意,仙道就算修炼速度快又如何?最后一步执念之尸宛若天堑一般拦住了无数人,他们这些人早早的修到准圣后期,可迄今为止,仅有三人能斩去三尸。
  武道后期确实进步太慢,但胜在没有如斩执念一般难以跨越的瓶颈,只要对大道的领悟一步步加深,以他们这些先天大神的根脚和悟性,就是耗时间,也能耗成混元大罗金仙。到那个时候,高屋建瓴之下,以混元大罗金仙的修为再斩执念,就容易多了。
  青童君思索间,开始下意识的按照武道之法开始系统性修炼,从最初的后天、先天、宗师、天人依次开始,洗毛伐髓,凝练筋骨、强壮五脏,直到血液似汞、骨若琉璃、肌肤如玉,这对应仙道中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四个凡人境界。
  然后便是修出一尊七魄法相,破碎虚空,经三灾而元精化纯阴,肉身力量产生质变,成就天武境,再斩第二尊法相,此后每进一阶便以七魄之一为基斩去一尊法相,在修炼的时候,本尊和法相要一起壮大。
  这等同于斩尸,虽然战斗力暴增,不过与此同时,会极大的拖慢进阶速度,直到七尊法相全都达到巅峰,届时和本尊合一,打破混元之限。
  青童君在修炼的时候,身周气息鼓荡,他的肉体本身就有大罗境界,不过为了系统的走一遍悟道,才从头开始修炼,本身对道的领悟就是准圣境界,这时自然是毫无瓶颈,一边吸收着魔猿精血,一口气斩去七尊法相,每一尊都有着不输于本尊的强大肉体力量。
  “嗯?这吸收的果然不是灵气,按照武经中记载,灵气对元神之道不可或缺,不过炼体效果微乎其微,只有元气才是武道必不可少的能量。”
  话说世界胎膜吸收无边混沌之气,转化为灵气供修士吸收。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灵都吸收灵气,比如巫族,他们主要吸收大地浊气,这种方式炼体,结合他们的根脚出身,效果无与伦比,只不过会泯灭元神。
  但其实天地之间除了灵气之外,还有另一种元气的存在。混沌之气被天地胎膜吸收转化之后,主要就是三种形态,一者轻而清,被称之为灵气。一者重而浊,被称之为元气。剩下的则就是混沌废气,被归墟吸收,再释放到混沌中去。
  灵气和元气就像清浊二气,但又有不同,乃是一种能量的存在形式,一者补益元神,一者补益肉体,都能形成法力。
  混沌魔神直接吸收混沌之气,灵气和元气都包含其中,所以他们既有强大的元神修为,也有强悍的肉体力量。
  但洪荒世界中,仙道只注重元神,肉体可有可无,所以只能吸收灵气,元神境界极高,肉体力量则基本不能增长。
  除了兽类妖族因着有些血脉传承,能够被动的吸收元气增强肉体外,一般的仙人肉体孱弱无比。不过妖族这种改修仙道之后,到了准圣斩尸后,肉体力量就会跟不上元神修为。
  反倒是龙母敖沂,靠着龙族血脉传承中的修炼之法,再辅以祖龙精血,让肉体力量率先突破准圣,然后才斩尸。
  青童君当然知道元气的存在,不过只有少部分人会吸收元气,对仙道修炼毫无作用,平时也没当回事,这会儿才发现,没有众多仙人消耗,虚空中的元气浓度竟是如此惊人,甚至已经饱和,多余的也随着混沌废气被排到混沌中去了。
  “七尊法相尽斩,下一步就是铭刻法则于法相和本尊之上,然后八体合一。嗯?这似乎是法则之道的一种衍生?”
  青童君正疑惑间,突闻一道声音传来:“武道,仙道也是法则之道的变种,但都不是完整的法则之道。洪荒世界中,真正以完整法则之道成就混元的,只有罗睺一人,便是后土,也是走偏了方向,先以肉体力量成就混元,然后才元神成道的。”
第二三二章
武道奥秘,地道圣人(续)
  青童君顿时起身,惊讶道:“大哥,你怎么忽然有空来我这里?”他可是知道,东王公正在苦修肉身之道,想要和元神之道达成平衡,到时候可能还会更进一步。
  东王公摆手阻止他行礼,坐下后,笑着道:“左右无事,就来看看你修炼的如何了。”
  青童君奉上香茗后,回答道:“只是刚成就七尊法相,后面的还没开始进行。”
  东王公道:“慢慢来。七尊法相对应人之七魄,天冲、灵慧、气、力、中枢、精、英,神妙无比。每斩一尊,便是一次质的飞跃,七尊全斩,就算没有铭刻法则,也可横扫准圣圆满以下了。”
  青童君赞同道:“法相之道的确不凡,成就天冲法相,则悟性资质蜕变,对道的领悟成倍增强。灵慧魄,一旦成就法相,智慧就会通达天地,就算没有元神,对万事万物的领悟,对天机的运转也毫不输于仙道。”
  “修成气魄法相法力无边、修成力魄法相神力无穷、修成中枢魄法相对自身掌控入微,内外通达,如臂指使。成就精魄法相生命力不息,可滴血重生、千变万化。英魄法相气冲霄汉、战意不息,成就混元漏之道心、百折不挠之意志,战斗力强悍,毅力宏大,行道精神、护道手段合一,是证道的前提。”
  青童君说到这里,也是惊叹不已,赞叹道:“而且修七魄法相乃随机成就,与个人根脚机缘大道有关,并无先后顺序,实在神妙。如此武道,比起仙道丝毫不差。”
  东王公摇头道:“我也是综合多种修炼方法,从中体悟总结而出。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倒是算不上高明。”
  “巨人?”青童君初时好奇,不过也听懂了这句比喻,笑着道:“圣人们也有着高屋建瓴之势,可也没见哪位创出武道。”
  东王公摇头道:“这倒并非全是他们的问题,一者他们的确没有我见过的多,对法则之道的理解远不如我,这造成了眼界上的限制,以为仙道就是完美无缺的道。二者,也是天道冥冥中的影响,因为武道可证地道圣人,虽对宇宙有绝大好处,出世后必然功德无量,但出世前,会受天道本能压制。他们元神合于天道,怎能不受冥冥中的影响?”
  说到这里,东王公也暗自感慨,成就圣人后,限制也不少,冥冥中总会受到天道的干扰,这就是有得有失了。
  “地道圣人?”青童君对天地人三道都不是太了解,更没听说过地道圣人之说了,此时颇为惊讶。
  “不错。”东王公不介意给他说一些天地奥秘,解释道:“天地二道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消长,譬如阴阳。所有阳九阴六,天道圣人有九,地道圣人则有六。要是地道圣人归位,洪荒大地将会产生质变,别说天道圣人,就算鸿钧老祖出手,也未必能损毁大地。”
  “洪荒宇宙成熟圆满之后,正常来说,可以相对轻松的承载十五尊混元强者,但最多不能超过十九尊,再多就会极大影响天地运转了,会提前引发无量量劫。所以到了天地极限之后,再想证道混元,根本不可能,除非增强天地本源。”
  青童君第一次听说这种秘密,这连天道圣人都不清楚,而且有关地道圣人的事情,知道的只有东王公和后土两人,鸿钧可能也知道,青童君这些准圣层次不够,更是不可能知道一丝一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