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49

  青童君这时也并不慌张,有了手中武经,成就混元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不过还是问道:“如何增强天地本源?”
  “掠夺别人增益自己,是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东王公把有关外宇宙的情况简单的和青童君说了下,引起他一阵震惊。
  “没想到洪荒宇宙居然不是唯一,这实在太让人吃惊了。不过大哥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些隐秘的?”青童君在吃惊之后,又产生新的疑惑。
  东王公道:“不说混沌世界,就说洪荒宇宙,就水深无比,隐藏的秘密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至于我是如何知道的,等你证道混元后,我会一一跟你说。”
  青童君点头表示理解,层次不够,有些事情知道了未必是好事,就算没有危险,但既没有任何意义,也有可能影响道心,还不如不知道,等层次到了,该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洪荒宇宙若发展圆满,乃是混沌之中极强大的世界之一,按理说也在有余的行列了。这种情况下去掠夺别的弱小宇宙,就是以不足奉有余,然后补益天地,再反过来成就人之道。这也是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互相统一。”
  东王公想起死界,这个宇宙虽然也比较强大,但等洪荒宇宙发展起来之后,肯定能轻松超越他们,只不过天道互相吞噬,大地互相融合的过程可能没那么容易。
  这可是相当有盘古又吞噬了两大太始境的魔神,消化起来必然没那么容易。天地开辟之初,洪荒宇宙也不知用了多少亿年才渐渐消化掉混沌魔神的力量,然后又经历一波凶兽量劫,才算在外部清除掉的混沌魔神的一些残余印记。
  至于内中变化,肯定没这么容易,混沌魔神的印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很多已经通过种种方式融入到了洪荒之中,和盘古印记混杂,难分你我,但并没有消失,彻底被吸收化成盘古印记。
  青童君这时才准圣,而且就算要掠夺其他宇宙,也还很遥远,不过想到一事,赶紧问道:“大哥说后土娘娘先肉体成就混元,后来元神用仙道成就混元,难道混元强者还能二次证道?”
  东王公道:“如果只修仙道,就只能证道一次,不论是斩三尸、还是功德,成就的都是仙道道果,不过若再修武道,还可证一次道,两枚道果合一,才能成就完整的大道。”
  “这譬如混沌魔神,肉身铭刻法则,自成天地。元神感悟大道,变化无穷,和肉体的关系就像这宇宙中的大地和天道一般。”
  他说这话时,又想到那些混沌魔神掠夺别人的道果,都是化身一界,正好印证了法则之道自成天地之说,肉身和元神一物质,一规则,便是一方宇宙。而仙道修元神,只能成就天道圣人,武道修肉体,就可成就地道圣人。
  “三清应该只是盘古的小部分元神所化,要真是所有元神,还结合了那么多清气,化形之后至少也是混元元始境大能,怎么可能才大罗,根脚和我这体内阳气差不多?”
  东王公心中沉吟着,十二祖巫只是盘古十二滴精血孕育,这还只是肉体的小部分,在成圣之前都能碾压三清,单独一个不输于任何先天大神,盘古元神不可能这么弱。
  “这么说来,盘古大半元神是化成了天道本源,主宰洪荒宇宙的规则运转?表现在外就是一切规则的集合体,既天道就是规则,规则就是天道?难怪三清气运所钟,一路顺风顺水,直接被选为天道圣人。感情和天道同源而出,要是他们都不能成就天道圣人,那就没天理了。”
  这个时候,他也理解了为何三清元神已经寄托虚空了,还能在天道之中融合,既然他们和天道有这关联,就不足为奇了。
  “仙道修元神之道,难怪鸿钧一创仙道,就成了天道代言人,这种修炼方法几乎就是为壮大天道所创,天道圣人们归位之后,随着修为增长,天道之力一日强过一日,就是明证。而天道功德能在天道本源中转化为大道感悟,助人成就混元大罗金仙道果,这似乎是盘古的元神道果在灌顶。”
  这一瞬间,东王公对天道、仙道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感觉到盘古果然无处不在,说洪荒宇宙本身就是盘古,一点错误都没有。
第二三四章
飞熊出世
  东王公和青童君一番长谈后,回到弥罗宫中,大多数时间都用来修炼武道,想要让肉体修为赶上元神,如此大道完整,譬如混沌魔神,道行必然更进一步。
  好在他对纯阳大道的领悟已经是混元元始境第八重,修炼武道时无需再领悟大道,直接以法则炼身,和元神一内一外,自成天地,速度可谓飞快。
  此时的东王公,虽然无法开辟出独立于混沌中的混元宇宙,但若愿意,却可以以身化界,成就一方宇宙。
  混元大罗金仙境的修为已经可以开辟一方宇宙,不过独立的宇宙无法抵挡混沌侵蚀,很快就会破灭。
  但若混元大罗金仙以身化界,和天地一体,或者用一件先天至宝融入天地,以他们自身不朽的特性,则也可成就一方混元宇宙。
  混元太始境的存在可以随意开辟出独立的混元宇宙,不过单独在混沌中开辟一方宇宙,没有大能化身天地,则混元宇宙的级别底蕴有限,能孕育出圣人就极为不错了,跟以身所化的宇宙根本无法相比。
  时间倏忽而逝,数十万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商王朝已经坐拥天下六十万年,得天眷之盛,乃天皇以来从未有过。
  不过天命有轮回,一家一姓之凡间王朝终究不是永住三界的天庭,至此,王气开始黯然,气数将近,天命逐渐消散,人王龙气无法再镇压天下潜龙,一时间暗流涌动,蛟蛇四起,新一轮的天命轮转,诸侯争龙之局开始形成。
  而仙道大劫经过这数十万年的酝酿,也已经到了勃发的时候,天地之间劫煞之气弥漫,导致天机混乱不堪,便是圣人,也无法再从天数之中明了一切,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
  他们虽法眼仍观遍三界六道,不过若非主动关注,再无法像过去一般,万事万物时时刻刻如掌中观纹,穷尽一切秘密和变化。
  圣人如此,下面的仙人更是不堪,道德清修之辈尚好,若紧闭洞府,不渉尘寰,也能稍得清净。那些因果深重,劫数缠身之辈则真灵逐渐蒙昧,心神开始混沌,休说悟道修炼,便是宁心静气也难以做到。
  这数十万年来,阐截二教弟子大多数修为不能寸进,初时尚能安居于洞府之中静颂黄庭,不过时日一久,难免心浮气躁,按捺不住,遂恢复旧端,开始三山五岳的访友论道,或在尘世中收徒传道。
  截教本是商朝国教,二者牵连甚深。通天教主在知道大劫要从王朝更迭中完成后,就嘱咐诸弟子在传道之余,不可和商朝牵连过深,以免无法抽身。
  但在大劫推动之下,截教弟子失了清净之心,反倒比往日更喜欢踏足红尘,数十万年发展下来,不但没能和商朝划清界限,反而联系更深,朝中权贵出身截教者比比皆是,截教声势不堕反升,把阐教和佛教挤压的越发没了传道空间。
  当然,这样的举动也并非全是坏事,就算是在大劫期间,但几乎整个人族奉一教,所获得的气运之庞大,足可让人眼红。
  通天教主借此大势一举突破混元大罗金仙第四重,迈入元始境中期,虽还比不上老子,但修为实打实的得到一次跨越,再辅以诛仙四剑,圣人之中,再无人能再能压制他。
  不光是他,他座下弟子中,多宝道人两百多万年前的涿鹿之战中因没有参与人间军队的交战,所以并未沾染杀劫。
  此后虽然先天灵气退化,大道韵痕隐匿,悟道唯艰,但当年多宝道人已经是大罗金仙,经过数百万年时间的积累,终于大罗圆满。
  此次截教气运昌隆,沾染杀劫的弟子无法享受好处,于是像多宝道人、虚无君这样的弟子就捡了大便宜,在通天教主有意识的气运倾斜之下,竟然双双证道准圣,比起玄都大师一点也不差。
  便是那些后来受的一些三代弟子,因为本身没有杀劫在身,截教又气运浓郁,也是各自得了许多好处,多宝道人的弟子火灵圣母已经修成太乙金仙圆满,赶上了阐教众金仙。
  另有金灵圣母的弟子闻仲资质不凡,天生神异,额头上有一只竖眼,白光数寸,可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为商朝太师,截教中颇有人缘,此时也已修成太乙金仙。
  而金灵圣母另一个弟子一气仙余元就更不得了,此人在天皇年间就已经修成金仙道果,当年涿鹿之战时,参加的都是二代弟子,所以此人也没有沾染杀劫,在截教勃发的气运之下,已经证道大罗金仙。
  通天教主自己修为大涨,门下弟子也各自得了巨大的好处,遂也不再强求弟子们和商朝割裂,暗想以今日截教之力量,仙道杀劫也不足为虑。
  如今诸教之中,人教只有玄都大师一人,又已经证了准圣,自然不在劫中,所以教主认为人教可以排除在外。
  另有西方教实力强大,有折单师利佛祖和孔雀大明王佛祖两大准圣,但这二人都是佛首座下,又已经修成准圣,超脱劫外,多年来一直在佛界之中参禅悟道,想必没有入劫的打算。
  这样一算,只要圣人不出手,门下弟子中,截教无敌当世,多宝、虚无君两大准圣,龟灵圣母、金灵圣母、无当圣母、乌云仙、赵公明、云霄、余元七尊大罗金仙,太乙金仙几十人,诸弟子又颇为团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主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开皇历二百四十四万年秋,在商朝国君帝乙、帝辛交替之际,发生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情,虽然不算大事,却也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日天际西方白虎星宿突然光华大作,一道光柱垂落,投入东胜神洲一户人家,其中一只迷人老虎扑出星光,肋下生双翅,径直投入阵阵疼痛的孕妇肚中,而后婴儿啼哭之声传出。
  这户人家乃是当年炎帝神农之后,虽然后期家道中落,失了大富大贵之运,但血脉不凡,子嗣各个健壮聪明,虽不显贵,倒也有些过的滋润。
  这婴儿出生后,取名姜尚,字子牙。那妇人迷迷糊糊之中也看到异象,知道孩儿不同凡响,从小请来各路先生教导。
  姜子牙聪明伶俐,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又酷爱读书,不过二十余年,便已经穷尽百家学问,对凡间种种变化了然于心,开始对天地万物根由产生种种疑惑,不得其解。
  他深感人世间沧海桑田,生灵朝生暮死,凡人生命从开始就准备死亡,忙忙碌碌毫无意义。
  于此遗世独立中,姜子牙听到了仙人的传说,据说神仙餐霞饮露,朝游北海暮苍梧,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尘世百年不过仙人一局手谈,这是何等的逍遥无穷?
  古往今来,但凡人世间的智者和学者,在凡间穷尽某一领域之后,必然形而上之涉足神秘学,更何况姜子牙这样各方面都一枝独秀的全才?于是在听过仙人传说之后,他也不管真假,顿时萌生了求道之心。
  父母双亡后,姜子牙了无牵挂,开始收拾行装,计划遍游名山大川,寻仙访道,成就仙道长生之梦。
第二三五章
圣人落子
  且说东胜神洲之地,以昆仑山最为大名鼎鼎,毕竟出过三位圣人,如今又是阐教祖庭所在之地,在仙家传说中一直是众仙源流之所在,姜子牙既要寻仙访道,首选自然便是昆仑山。
  走走停停间,他一介凡人自是难以到达昆仑山,不过好在他在一处山林中遇到一个樵夫,名为申公豹,虽然是人相,实则是一只千年豹子精,也想上昆仑山拜师求道。
  二人结伴同行后,那申公豹自称人族练气士,得了些粗浅传承,修出法力,不过没有成仙之法,于是便想去昆仑山求法。
  如此一来,申公豹有修为在身,二人便可通过传送阵加快行程,又都是在东胜神洲距离昆仑山不远的地方,倒是数年时间便已经到达。
  这也是天定封神之人自有机缘,申公豹虽也有飞熊之相,奈何不是人族,在人仙混杂的仙道大劫之中,自然无缘执掌封神榜,此次就做了给姜子牙引路的作用。
  否则单凭姜子牙一介凡人,靠着两条腿,走到死也未必能越过洪荒一座小山。
  二人来到昆仑山下,玉虚宫中的元始天尊顿时有感,知道天定封神之人已经到来,心中大生欢喜之心,命白鹤童子去接山下求道之人前来面圣。
  不一会,白鹤童子带着姜子牙和申公豹来到玉虚宫中,见云床之上坐着一个道人,朦朦胧胧看不清面容,只有一片清圣之气弥漫,包容万物,涵盖万法,天地之大,尽皆不出指掌之间。
  姜子牙和申公豹何曾见过这等人物?先前见白鹤童子时,已经觉得这仙童高邈无可揣测,是世间少有的人物,可和上面的人一比,仿佛一滴污泥比如浩瀚大海,渺小污浊,天与地的距离不足以形容差距。
  二人一时呆愣,元始天尊心情不错,也就不做计较,笑着道:“你二人可是来拜师的?”
  姜子牙和申公豹听到这无处不在,滋润万物的声音,顿时心绪平和,头脑清醒,宛若吃了灵丹妙药一般,顿时跪下道:“姜子牙,申公豹见过玉清圣人。”
  他们在来时的路上已经被白鹤童子告知要面圣,虽然激动忐忑,但也没忘了面前之人的身份,此时得圣音灌耳,平添造化,心中本能的升起喜悦宁静,倒也不再惶恐了。
  元始天尊点点头,对二人的变化丝毫不觉奇怪。圣人是天道化身,证道混元大罗金仙道果后,所修大道实则已经圆满,剩下的不过是深入领悟,使大道更深更广,衍生无穷神妙变化,渐渐成为一道至尊,和大道同存,即使混沌破灭,大道重组,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所以圣人的声音,即便不是讲道,但也是蕴含无穷意蕴的造化之声,凡人听一句便可无病无灾,延年益寿,甚至开启修炼之门。修道之人常年聆听圣音,不啻于服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灵丹妙药,所以圣人弟子们才能独领风骚,修为一日千里。
  当然,这也是天庭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在天庭当官,尤其是有资格天天上朝的高官,那可是能经常听到天帝天后的声音,仔细体悟之下,虽比不上圣人讲道,也能对修炼大有裨益,更何况天界灵气之浓郁,为诸界之首,比起圣人道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样一个道韵隐匿,灵气消散的环境中,圣人和天庭这样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受到修士们的追捧,越来越多的仙人们上天界开辟洞府就是明证。
  看着下面两人,元始天尊无需分辨,便已经知道谁才是天定封神之人,虽不喜申公豹这样的妖怪,但毕竟已经来到玉虚宫,也不好直接赶人,当下笑着道:“你二人一路涉山踏水,寻仙访道,倒也心诚。既然能入得我昆仑山,便是与贫道有缘之人,就暂且入我门下,做一个记名弟子。”
  姜子牙和申公豹三跪九叩,拜师谢恩,定下师徒名分。元始天尊命白鹤童子带二人下去安顿,等明日再传二人阐教教规,以及玉清仙法。
  看着离去姜子牙,元始天尊心中略微安定一些,这些年来,看着截教越发强大,他心中压力可想而知。这次封神杀劫不用问也知道主要在阐截二教之间进行,以截教的实力,若不想想办法,阐教弟子死绝也不是不可能。
  眼看着通天教主修为一日胜过一日,和自己渐渐拉开更大的差距,天尊嘴上不说,实则心中失落憋闷,感觉到诸圣都在暗中嘲笑自己,通天教主修为强大之后,也不再如往日一般尊敬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