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349

  这样一个人复活,是怎么也不会对腾蛇有好脸色的,当年帝俊就想除掉他,只是苦于力量不足,才一再忍让。如今羲和地位崇高,掌握的力量更是非腾蛇能企及,若真下定决心,女娲娘娘都未必能保住他。
  这才是王蟒不顾逆天反噬,强行代汉自立的真正原因。他是想汲取整个人道气运来推动修为进步,以其积累和底蕴,未必全无希望。实在不行,至少在做泰皇期间,他将是诸皇之首,一举一动影响莫大,以此来和帝鸿谈条件,比起现在的危险局面也好太多了。
  话说他是无损转世,就算得了人身,但本质上仍是披着人皮的妖族,根脚和本源并未改变,此妖族之人以非天地主角的身份统人道,有违人道正统轮转的天命,堪称逆天、人二道规则而行。
  东王公虽不在乎人间小小争端,不过作为规矩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任何逆反规则的行为都会引来天地反噬,就算他不针对王蟒直接动手,但规则本身的压迫,也足以让任何试图违逆天地大势的人知晓厉害。
  天界各大势力多方博弈牵制之时,人间已经过去许多年。王蟒建立大新政权,却未能得到天命承认,泰阿剑更是直接飞走,无不昭示着此乃窃取权柄的伪朝,是为真王开道的前驱者。
  自王蟒登基后,天地伦常逆乱,人道运转产生滞碍,天道同受影响,一时间天灾人祸不断,水漫高山、火烧大野,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在这般动荡的局势下,南瞻部洲再一次陷入处处烽火的乱世之中,各路义军纷纷打出反蟒复汉的旗帜,从各个层面瓦解新朝的统治。
  人族诸强布下一颗颗棋子,通过考察,最终选定了刘邦九十九代孙,潜龙刘秀为代言人,施展莫大法力,将大汉灭亡时蹦碎的残存龙气慢慢转移到刘秀身上,使得刘秀的潜龙命格勃发不可抑制,成为延续大汉火德政权的气运之子。
第四六五章
‘元始’之争,天命削减
  话说大汉平帝年间,少年天子继位,主少国疑,一时不能压服群臣,大权为王蟒窃取,虽多有拨乱反正之志,所出政令都有可称道之处,却尽为王蟒所阻,不得已提拔外戚卫氏以制衡王氏外戚势力。
  王蟒作为有政治野望之人,自然不允许有人分自己权柄,当即使阴谋诡计将卫氏一族贬黜,即便遭到长子王宇的反对,也动摇不了他攫取权力的野心,反毒杀王宇,诬陷卫氏谋反,为自己赚取大义灭亲的美名。
  汉平帝刘衎是有为之君,虽年幼继位,不能行使泰皇至高权力的全部,却也非同等闲,让王蟒如芒在背,多次被打压之后,妖族本性毕露,心中戾气丛生,渐生弑君之念。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此时安汉公王蟒虽大权在握,成为大汉第一权臣,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却也还没有暴露出篡位之心,自然不敢公然谋逆,失海内人望。
  王蟒之心深不可测,手段如天马行空,非常人能够揣测,且此时面临危局,早已舍得一身剐,抛下了种种顾虑。
  一番思考之后,渐渐抛去敬畏之心的王蟒竟想出一条毒计,暗中着方士儒生进言天子,言大汉政权之所以危殆,实乃到了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若想扫清积弊、驱除沉疴,唯有改元辞旧迎新,行新政变革之事,非如此不能救汉。
  地仙界乃是道法显圣的有神世界,方士儒生之言向来被人重视,况且自上天界和地仙界隔绝之后,天上多有大能降下神谕,影响着人道变迁,导致谶纬之说盛行。
  这种关乎天命轮转、气运衰变的大事向来被列为头等大事,汉平帝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多番向群臣问计,却得到了几乎一致的回应。
  “启奏陛下,自我大汉立国以来已历四百余万年,正是两界归一,宇宙升华,上天界升维而绝地天通的关键时刻,堪称亘古未有之变局。近年来天数高邈,先贤显圣愈发频繁,乃是上天界天帝出关,两界正式完成融合,迎来新的时代。”
  大朝会上,群臣共济一堂,讨论着改元变革之事,白衣卿相的海内名儒扬雄被延请入朝,向太皇太后、天子陈述天人感应之道以及天命变化之说。
  扬雄字子云,自幼饱览群书,通读经典,学问过人又修为高超,是儒家新一代的指标性人物,号称贯通新旧儒学,才通六艺,智冠百代,是地仙界儒家的扛鼎之流,他的话,自然有着巨大影响力,连平帝都以礼相待,不敢忽视其言。
  “天人本无两般义,天道、人道互相影响,唯有天帝能凌驾万物万道之上,故而天帝此番从道中显化,重新以道体驾临上天界,统御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影响整个宇宙的方方面面。我大汉朝上承天意,陛下乃人间天子,自然受到天运影响,即将一扫积弊,开启新的盛世。”
  扬雄侃侃而谈,说话掷地有声,有理有据,群臣包括圣皇都不由点头,深以为然。
  他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恭敬站立前列的大司空王蟒,复又奏道:“故而草民以为,我大汉当顺应天意,启新政为万民谋福祉,如此才能中兴圣庭,再现文景盛世。而新政之始,当从改元而起。”
  平帝身躯不由前倾,做倾听状,问道:“那依爱卿之意,新的年号又该如何选取,才能彰显修旧交替,大汉复兴寓意?”
  扬雄早有准备,直接回到:“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既然要改元建立新政,使九州同沐新风,自当使万千臣民明了陛下改易之心。故而当取‘元始’二字为新的年号。”
  “元始?”平帝咀嚼了一下,冥冥中突有一种不祥和心悸,突然反应过来,忙道:“此名号不妥。须知天道圣人之首号元始天尊,乃三界六道不死不灭、不垢不净、威德无量、伟力无穷的先天大圣人,是天道的化身、道门亿万弟子信仰的至高神圣,和儒家至圣先师同为三教源头,此与道合真,威德遍布寰宇的先天大圣人号称元始,朕若以元始为年号,岂非亵渎神圣,冥冥中和道尊气运相冲、命数互克?”
  扬雄自信一笑,大声道:“陛下贵为泰皇,是人道诸皇之首,地位和天道圣人平起平坐,又何须忌讳天道圣人?况且我大汉独尊儒术,当年至圣先师立儒教时,就明言以天子为教主。今儒道不相为谋,元始二字道门圣人教主用得,偏陛下用不得么?”
  扬雄话音刚落,朝中便就一片声的支持,平帝脸色阴沉,沉吟不语。
  王蟒心中冷笑不已,平帝继位时只有九十岁,因只是藩王之子,自幼并未得到太子的待遇,所享气运有限,修为不过地仙,继位以来,虽突飞猛进,但时日太短,如今堪堪修成天仙。
  这样的修为自然不足以炼化泰皇印,根本发挥不出混元级的力量,纵然身为泰皇至尊,却也不足以进入上天界,真正从高层上影响大局。
  泰皇印作为六神印之首,要想驾驭它全部的力量至少也得大罗金仙境才能做到,故而每次皇位更替时都是圣庭最为虚弱之时,一旦等圣皇修成大罗金仙,则地位顿时稳固,在位期间无人能够撼动其统治。
  大汉圣庭立太子时,修为高低向来放在首选,当年惠帝刘盈被高祖嫌弃,最主要原因便是在孕育期间受到损伤,导致资质不足,性情暗弱,修为和天赋上被别的皇子比下去了。
  而贤明如景帝,在最初时也不是汉文帝最中意的继承人。错非才情盖世的梁怀王刘揖死于妖族阴谋,梁王太傅贾谊负疚隐世不出,这皇位或许还传不到他头上来。
  至于名垂青史,建立千秋功业,成为人族史上的千古一帝的孝武皇帝,其最大的依仗便是超卓的天赋和高绝的武力。
  他初继位时尚受制于太皇太后窦氏,帝位极端不稳,叔叔梁王刘武虎视眈眈,时刻想着取他而代之。建元新政之时,太皇太后几度欲废孙立子,但武皇帝一朝证道大罗金仙,顿时风平浪静,梁王俯首,太后还政,帝位稳如泰山。
  平帝此时才继位几年时间,想修成大罗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功的,此时正是大汉最虚弱的时刻,王蟒自然要抓住机会将其打压下去。
  当日朝会不欢而散,鸿儒扬雄建言改元‘元始’,平帝虽多有忌讳,但架不住王蟒势大,不但在朝中翻云覆雨,更在儒门中经营起庞大势力,各地儒生纷纷上书,支持扬雄的提议。
  话说三教虽然号称并立,但道门势力庞大,亿万年来一直雄踞三教之首,压制着佛门和儒门,自然被一帮腹黑的儒生们嫉恨,时时刻刻想着取而代之,可惜实力不允许。
  此时新旧儒学中的共同标杆人物扬雄突然发声支持泰皇取年号‘元始’,公然挑衅道门魁首,顿时让引起共鸣,让天地隔绝后,许多未曾见识过圣人气象,不知天高地厚的儒家士子们如打了鸡血一般,急不可耐的挺身支持。
  太皇太后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元帝虽资质平庸,开启大汉由盛转衰的序曲,不过终究是一世天子,证道大罗金仙是必然之事,退位后飞升上天界,留下王政君扶持太子刘骜。
  王政君不具备天家血脉,虽是皇后之尊,资质也是不俗,但短短几十万年却也不足以冲击大罗之境,暂时无法飞升上天界。
  汉成帝刘骜宠幸妖族转世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以致荒废朝政,朝中妖孽横行,王氏外戚开始专权,先后使种种手段,使得成帝最终无有子嗣,才有了哀帝、平帝以藩王身份登基执掌江山神器。
  作为太皇太后最宠幸的侄子,王蟒自然能够极大的影响王政君,在一番进言之后,王政君亦颁下懿旨让平帝顺应大势民心,改元‘元始’,开启新政以重振火德之朝。
  平帝虽百般不愿,但一人之力阻挡不住浩浩荡荡的大势,只得听从谏言,改元‘元始’。
  一因起自有一果成,‘元始’二字,最初可追溯到开天辟地的元始天王盘古,后来盘古道化于天地,由三清之首元始天尊继承了‘元始’二字,象征着洪荒道之始,万事万物的源头,一切诸有的原点。
  这两个字代表着盘古正宗的身份,是元始天王在天地之间最直观的体现,是盘古遗留气运的具象化,几乎承载了一切众生的因果,除了三清之外,洪荒宇宙中能承载其重量的不超过五指之数。
  汉平帝即便证道大罗,成功炼化泰皇印,取得整个人族乃至人道的意志汇聚之力,都未必能担得起这两个字,更何况他此时还不能驾驭泰皇之力。
  冥冥中因果早定,虚空中元始天尊空寂的法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随即又闭目领悟大道,对于凡间这小小的插曲并没太放在心上,皆因一旦因果生成,无需他亲自出手,代表着他的无穷天地大势便会自动运化,衍生种种局势变化,消磨掉九成九和他产生恶因恶果关系的生灵。
  圣心既天心,冥冥中的因果纠缠,影响了平帝的命数,即使贵为人道至尊,在天地之间也总有不可碰触的禁忌,在未成长到巅峰之时,尤其不能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
  紫微星太虚宫中,紫薇大帝玄微寂静端坐在御榻之上,面前悬浮着一个紫色轮盘,轮盘上一面显化星星点点的亮光,构成无边无际的星辰大海,每一颗星星便对应人间一个生灵,在轮盘上演化着自己的命运轨迹。
  轮盘的另一面,则变化不定,尽显天地运数的无常,时而是河洛奇数,时而是太乙神数,时而又是易经妙理,种种直指天地运化之道的玄奥法理交织成一道道命运丝线,在汇聚成一根白色指针,沿着轮盘缓缓转动之间,独属于命运的至高力量无声律动,牵动着亿万生灵的生老病死及其祸福吉凶。
  就在天地冥冥中起了变化的时候,命运轮盘上指针突然变快了几分,在划过轮盘中一道极为明亮,俨然众星之首的紫色大星之时,本该用七万年走完的命运线,此时突然扭曲起来,产生新的变化,不但命数大变,本来定下的天命更是层层削弱,指针越走越快,按照当前趋势,短短七年的时间便会彻底走完帝星范围。
  玄微感受到轮盘中命运的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大汉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被更大的力量搅动,形成新的风暴。
  “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本就情势危殆,如今又得罪道门,和元始天尊结下因果,腾蛇,孤是该说你有魄力呢,还是说你愚蠢?”
  说着,紫薇大帝翻开太虚册,第一页上,明亮的文字闪烁着紫色、红色交织的异象,隐约汇聚成一颗巨大紫微星,他提笔一挥,将造成命数变化的莫名威力引入笔锋,连连写下从人道规则中衍化而来的大道神文,每一划仿佛重于千钧,在虚空中激荡出巨大的轰鸣之声,片刻之后,文字中‘汉平帝刘衎天命七万零八百四十二载’变成七载三个月。
  地仙界,‘元始’二年,平帝在一次白龙鱼服出宫察访民情时被刺致使道果破碎,真灵受损,此后身体每况愈下,时长闭关疗伤,再也无力压制王蟒。
  元始七年,平帝驾崩于未央宫,是大汉建国以来既哀帝之后第二位未能善终飞升天界的圣皇。
  平帝大行之后,王蟒立孺子婴为帝,自己摄政,又数十年,废孺子婴代汉建立大新政权,改元‘始建国’,开启一系列新政,打算建立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以此取得整个儒门的支持,却没想到反招至天下纷乱,形成反蟒浪潮。
  天下风起云涌,南瞻部洲承平数百万年终于由治到乱。
  新蟒政权历经‘始建国、天凤、地皇’三个年号,直到地皇一千四百六十年,天下沸腾,义军遍地,赤眉、绿林军攻陷长安,宣告新蟒政权灭亡。
第四六六章
神猴出世惊天地
  且说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此山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自天地初分,海陆灵脉形成之际,便有一线灵气从花果山中跨越茫茫东海,沟通东海中心的紫府洲群岛,是五大部洲和紫府洲群岛地气龙脉交流的通道,花果山作为灵脉延伸的前沿,自然沾染了紫府洲无量气运,故而虽本身不算顶级神山,却也在气运浇灌下渐渐发展成不逊顶级洞天的灵山福地。
  因着花果山和紫府洲联系极深,自然沾染了巨大因果,常人早就无福消受。
  在东王公登顶三界,紫府洲成为万界首胜之地后,花果山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气运更是宏大,让诞生于此地的原生主人受益无穷,修为突飞猛进。
  话说在久远之前,花果山诞生了一只不入周天十类的猴子,乃是混世四猴之一的赤尻马猴,在花果山开辟水帘洞,成为一代大妖,受益于花果山无量气运,成为混世四猴中过的最好的一个,早已修成准圣,曾一度威逼淮河龙君。
  在大禹时代,赤尻马猴无支祁兴风作浪,掀起滔天洪水肆虐人族,被身怀秘密使命大禹以淮井镇压,本该压上天庭斩妖台,只是天帝念及花果山和紫府洲之间的一点渊源,暂且留他一命,令大禹将其永镇龟山之下。
  后来东王公无意中得到了混沌魔猿的心脏,以其精血助青童君证道混元,以心脏中凝聚的斗战法则祭炼成力量种子成就帝释天的虚拟道果,自此和和混世四猴的渊源更深了一层,才允许妖皇帝鸿将他救出来,赐还了他的自由身。
  只是经次一役,无支祁和花果山的缘分也就断了,只得另觅洞府,不敢再回花果山。
  而三界众大能不是花果山孕育的先天之主,更不敢沾染上无量因果,久而久之,此山便就无人居住,只有一群自无支祁时代就存在的猴群世代啸聚于此。
  且说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此石不是凡俗,盖自天地开辟以来,混沌魔猿遗留四滴精血之一,在三界中飘飘荡荡寻觅机缘,忽有一日天上落下一块五彩神石,在虚空中和精血激荡碰撞,竟尔一起跌落在花果山山顶,渐渐融合为一。
  五彩石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石猴甫一出世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上天界轮值帝君玉清真王,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真王默运天机,心下略有所得,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