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349

  真王早知此猴根脚,知晓与青帝、佛首有所渊源,不过青帝那处,已经收了六耳猕猴为徒,也算是了了因果,只剩下佛首一处,思及佛道之争,本想派人捉拿来,又顾忌佛门反应,只得暂时按下心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天庭群臣中道门势力颇大,尽皆以玉清真王为为首,虽对石猴各有心思,却也不敢违背圣旨,纷纷应是。
  而在同一时间,佛界极乐净土之中,佛门三尊神念交流,虚空中金光万道,莲华朵朵,现出三尊法相,佛首帝释天如来面相威严,接引阿弥陀佛宝相慈悲,万佛之母准提面色庄严,法身横跨无尽时空,在一切有情众生迷障之中引渡轮回,普渡娑婆万界中堪忍之苦。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灵明石猴出世,我佛门继韦陀之后又一尊沙门护法即将归位。贫僧感应天机,忽觉我佛法光大之期已然初露曙光,此猴于我佛门大为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接引能感应到的,准提和帝释天自然也能感知,各自露出欣慰之色,看着那石猴在下界活动,准提笑道:“师兄所言甚是,此猴不但和佛首有不小渊源,更关乎佛法光大,需防儒道势力暗行不轨,贫僧打算亲往护持,二位佛友以为如何?”
  帝释天金色面容无甚波动,淡淡道:“有准提师兄亲自关注自可保无虞,只是我教大乘佛法早已圆满,一直未得到东进南传的机会。如今下界纷乱,潜龙已入彀中,接引佛友多年前撒下的网也是时候收拢了。”
  准提道:“师弟之言正和我意,南瞻部洲是人道气运汇聚之地,此前一直被儒道把持,我佛门欲进无门,不期师兄多年前随手一步闲棋,本以为是想捕捉一条大鱼,没成想竟网到一条真龙。如此深不可测的因果造诣,贫僧佩服。”
  接引淡淡道:“此事实乃因缘所致,大汉圣庭罢黜百家独尊儒法,使得南瞻部洲诸子百家尽没,天下学说不归于儒则归于法,这才有了儒教的成立,以及现如今儒学的昌盛。”
  “只是凡事皆有两面性,君权和臣权从古至今便是对立存在,臣强则君弱,君强则臣弱。南瞻部洲文武百官尽皆出自儒家,彼此阶级相同,面对君权压迫时同气连枝,本能的反过来压迫君权,甚至从思想上塑造符合儒家利益的君主,乃至董仲舒大倡君权神授,以神权限制君权,以致上下一日百战,大汉朝数百万年来君臣争斗不休,外戚、宦官、勋贵轮番上场,皆因儒家失去制衡,已经对君权形成巨大威胁,君王不得不依靠这些政治势力达成平衡。”
  帝释天和准提点头称善,接引所说在三界大能中并不是什么秘密,大汉立国之初最大的使命就是兴盛儒学,助孔丘立教成圣。
  只是这虽然是大汉朝最初的使命,却不是唯一存在的理由。任何组织一旦发展壮大起来,便会诞生独立的意志,很难再完全受某一个人控制,当权者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会受权力的裹挟,做出许多身不由己的决定。
  这也是凡间王朝中许多大人物都沦为政治动物的原因,很多选择不是发自自愿,但组织本身会本能的迫使众人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渐渐泯灭了人性。
第四六七章
菩提下界,石猴称王
  大汉圣庭是由千千万万的人族组成的庞大帝国,有着完整的体制,汇聚着无数人的意志,非是某一个人的帝国,成立之后帝国意志本身就有了想要永久延续下去的本能,会驱使着当权者做出种种对大汉稳固有利的选择,包括君权和臣权的制衡,以及圣皇打压儒家,打破思想、政治、学说上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只有形成复杂而有效的平衡,才能避免绝对权力滋生的绝对腐朽,让帝国长盛不衰。
  这是帝国的本能意志在冥冥中起着作用,表现在外就是治国之道、权谋之道、君王的御下之术、臣子的为官之道等等,所谓的帝王之术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被大儒贾谊嘲讽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景帝,重用西昆仑道童出身的国师东方朔、宠幸方士栾大的武帝,摒弃儒家灌输的王道、提倡王霸之道杂之的宣帝,如此种种作为都是为了重新引进道门势力制衡儒家,只是儒家在南瞻部洲树大根深,尤其绝地天通之后,圣皇无法以一人之力压服万方,才没能成功打破儒家在南瞻部洲中渐渐形成的铁幕。”
  帝释天手捻佛印,威严的面容上显露笑颜,恰如春风解冻,暖意拂过人间,人人心悦意宽,佛心不知所起,却佛意绵绵。
  “如今王蟒乱政,儒家新旧儒学分裂,铁幕被撕开裂缝,正是各方势力入场南瞻部洲的大好时机,道门早已启动棋子,以道子刘玄入主绿林军,潜龙在气运相激之下,冥冥中和佛门靠拢并不足为奇,这恐怕也是人族高层乐意见到的。”
  帝释天话音落下,向来善于谋算的准提附和道:“绿林军气势如虹已成气候,道门势大更胜儒家。既然南瞻部洲注定要打破儒家独尊的局面,三方制衡和两方对抗又有什么不同?况且他们中意的潜龙已经和佛门因缘颇深,就算不愿佛门下场,他们也无可奈何。”
  接引双手合十:“大善!既然如此,师弟且行动吧。”
  准提心念一动,一道灵光落地化作一个道人,白发白须、仙风道骨,手抱拂尘,稽首而立。
  准提吩咐道:“须菩提,我需时时警惕天界中的圣人亲自出手干预,下界之事就交给你了。”
  须菩提点头笑道:“且放心,贫道在西牛贺州有一道场,名为灵台方寸山,此次正可派上用场。”说着化光离去。
  准提双手十指拨动,暗中遮掩了天机,暂时瞒住须菩提下界之事。
  地仙界中如今容不下大罗境及其以上的存在,非大劫或有诏书在身,圣人本尊无法下界,不过各种灵宝却没有此种限制,仍然能在地仙界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须菩提是准提的善尸,斩尸所用先天之物乃是他的本体菩提树,介于灵宝和生灵之间,在下界仍受压制,但没有真正生灵那么厉害,可发挥伪大罗级力量,足以在五大部洲横着走了,甚至比准提化身下界都有用。
  再说那地仙界花果山,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说罢,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却是当年大妖无支祁在此开辟的洞府,只是后来他离开花果山之后,受冥冥中天意影响,没有生灵再进来,遂保留至今。
  那石猴也是孕育于花果山,自是此山有缘人,又和上代主人无支祁因果纠缠,继承其洞府水到渠成,只要紫府洲一脉不反对,便就是天定花果山之主。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
  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第四六八章
寻仙仿道
  美猴王在花果山玩玩耍耍不知岁月,转眼间已是过了三五百年,期间虽无忧无虑,享尽天真率性之趣,只是毕竟根脚非凡,天生有向道之心,夜晚无人时,内心宁静,仰望浩瀚星空,感叹自身渺小如微尘,心中未尝不生出人世间直击灵魂的终极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
  这是自有生灵存世以来就一直铭刻在灵魂深处的拷问,是六道轮转中一切智慧生灵本能想摆脱轮回的道心萌动,越是有慧根者,就越是能更深入的思考中体悟到人在思及人生意义时,那种从灵魂深处产生的悸动和寂寥,并由此一路追寻下去。
  机缘深厚者往往从此踏入长生仙途,摆脱凡尘众生从出生到结束,一世世短暂而毫无目的、毫无意义,仿佛出生就是为了等待死亡的命运。
  美猴王慧根深厚,来自混沌魔猿久远古老的血脉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他的心性,虽然从来没有学习过世间种种知识,但却总能在仰望无垠星空时产生某种悸动和向往。
  故而一日群猴宴饮之间,美猴王思及自己虽然不受人皇管束,却也归地府阎君掌控生死,突然堕下泪来。
  众猴中有一只通背猿猴,是花果山群猴中的智慧者,本身乃是无支祁时代遗留的一脉,虽本身没有多少神通道行,却知晓三界不少隐秘。
  想到祖祖辈辈传下的大妖无支祁威凌黄河龙君,兴滔天水患阻道人王大禹,虽被镇压淮井之中,却也豪勇一世,威风无边。
  通背猿猴又想到美猴王来历非凡,故老相传中,花果山山顶仙石是上天界遗留的无上仙胎,无支祁大王曾说和他渊源匪浅,美猴王既从石中生,又岂是凡俗?未必不能重现亘古无支祁时代的雄风,故而越众而出,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长生久视的上仙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猴王道:“如何成仙?”
  猿猴道:“欲成上仙,须得有法可依,故而要寻访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名师求法。”
  猴王道:“名师上仙居于何所?”
  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上仙,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话说美猴王一念起,道心生,天地有感,命运长河中泛起微微涟漪,虽不起眼,却余韵不绝,丝丝缕缕的延伸而出,影响未来悠久岁月。
  西牛贺州,打坐悟道的菩提祖师眉毛一颤,嘴角露出微笑,在虚空中开了玄光镜,方寸之间映照万里山河,将猴王一切行至看了个清清楚楚。
  第二日,群猴设宴送行,美猴王做一个筏子出了东海,一路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向着南赡部洲地界而去。
  时天公作美,也是美猴王时运所济,自登筏出海一来,东南风吹过不停,将他送到西北岸,弃筏登案,向着城镇而去。
  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诞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掞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
  话说南瞻部洲是人族气运深植的根基之地,虽对其他族群不乏包容开放,但因古老延续的仇恨,对对妖族向来奉行赶尽杀绝之势,除了深山老林或者人迹罕至的地方有妖物出没外,市集中绝难见这般毛脸雷公嘴的妖猴。
  美猴王在南瞻部洲招摇过市,虽未伤人,但身为妖怪,在南瞻部洲人族中本就是原罪,这般莽撞乱走,很快便有修士过来斩妖除魔。
  但见一个容貌英伟,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剑眉斜飞入鬓,双眼金炯有神,一声英武之气勃发的人族俊杰持宝剑,径直向着美猴王攻杀而来。
  美猴王虽根脚非凡,但潜力未曾得到开发,本身只是凡间一猴子,哪里是这位有着武道修为的人族俊杰对手?不一招便被生擒。
  刘秀手中提溜着妖猴,心中不免疑惑,本以为敢到人间繁华地带招摇的妖物该是有着不凡本领才对,可眼前这位虽有着妖的智慧,本身却毫无修为,也并没有伤害一个人族,本来打算斩妖除魔的心思也就淡了,随口开始问询起来。
  美猴王落入刘秀手中无力反抗,更坚决了要寻访名师学得本领的心思,见刘秀并无恶意,当下也就实话实说。
  “不想这位猴子竟有如此离奇的身世,从石头中蹦出来,如此说来倒也不能和一般妖族等同看待。况且也没有伤害一个人族,我若不分青红皂白杀之,倒也不妥了。”
  刘秀心中暗忖,又想到这位石猴懵懵懂懂,竟有如此坚定的向道之心,从东胜神洲漂洋过海来到南瞻部洲,这般心性非同一般,心中当即升起一丝钦佩。
  “南瞻部洲和东胜神洲之间相隔茫茫大海,距离难以想象,期间危险重重,即便仙人都未必能安全横渡,这只毫无修为在身的猴子何德何能,竟能在极短时间内安全穿越海域抵达南瞻部洲?”
  身为人族中俊杰,刘秀智慧不同寻常,自然不像懵懂无知的美猴王,短短时间便看出了这其中的奇异之处,瞬间便明了这猴子背后必然有超过自己认知的高人关注。
  “这般说来,其寻仙仿道、拜师求法一事怕是没那么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