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纪事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06

  那肯定是不能的,毕竟家和猪场都在那里。所以呢,还是得想法子解决。
  不是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么?朱娇娥和谢意带着四小只跑岳家来,除了暂时先躲开家里面的一些事情之外,更多的还是想要过来寻求意见和帮助的。
  知道朱娇娥和谢意这么为难,朱梓干脆出了个主意,“姑姑,姑父,要不你们这猪场就别开了,跟我一块干得了。”
  别以为朱梓是随随便便说这话,事实上他还真想要朱娇娥和谢意跟着他干。他那活现在真赚钱,同时呢,也真需要人。
  但是呢,朱娇娥和谢意这会未必舍得丢下那猪场,也未必愿意跟朱梓一样,在外头四处奔波,经常不着家。
  所以呢,朱娇娥和谢意没同意,朱梓还有点着急,“哎呀,姑姑姑父,你们跟我干,亏不了的,我给你保证,一年至少能挣这个数!”
  说着朱梓比了一根手指头出来,完了,还又加上一句,“只多不少!”
  这一根手指头,就是一万。
  但是呢,小两口还是没同意。他们也不好直接跟朱梓说,他们两人一年养猪挣得前,比朱梓这一根手指头还得再多加上两根还不止么?
  有些时呢,村里人只能给他们算个大概。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养猪一年的利润就累积到了三万以上了。
  当然财不露白的道理小两口都懂的,所以具体赚了多少钱,除了他们两口子,就是赵桂英那里都没说。
  这会对着朱梓也没说,只说他们不想出去。
  朱梓还想劝,那头朱建军就开口了,对着朱梓说,“算了,你姑姑姑父他们不想去,那就别去了。”
  好吧,朱建军都这么说了,朱梓只能做罢。不过呢,他还是有点心有不甘,等了好一会又凑到朱娇娥面前,小声嘀咕,“姑姑啊,你就不劝劝姑父啊?说真的,我那个真赚钱。”
  之前比的一根手指头,是往稳妥里说的。事实上,只要朱娇娥和谢意肯跟着他干,指定不止赚那么点的。
  但是呢,朱娇娥也没瞒着朱梓了,直接告诉他,“不去,我跟小意在家里养猪,能挣两个你说的那么多还不止!”
  这回换朱梓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十分吃惊的看着朱娇娥,一脸的不敢相信。但是呢,这种事,朱娇娥还真没必要骗他。所以说,朱娇娥说的指定是真的。
  过了好一会,朱梓才来了一句,“原来养猪这么挣钱啊!难怪,难怪人家都跑姑姑家里借钱去了。”
  刚说完,脑袋就挨了一下。疼的他“哎呦”一声就给叫出来了。回过头一看,他家亲爱的外婆正绷着一张脸站在他后面呢!完了还恶狠狠的说,“你这孩子,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合着你姑姑有钱,有钱就该被人借钱借的连家都不敢回了啊!”
  难得见张红云这么吓人,朱梓还真有点发憷,忙不迭的说,“哪里,哪里,我这不是没想到姑姑养猪能这么赚钱嘛。”
  张红云懒得搭理朱梓了,教训完他之后,又对朱娇娥说,“你在村里养猪,家里是个什么情况呢,村里人都看得到,要想完全瞒住别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也是谢意和朱娇娥最头疼的地方。
  你跟人家说你没钱,可你家家业就摆在那里,谁信啊!尤其是谢意和朱娇娥又开了口子,先是借了唐大伯娘钱,后续又借了两三户。要张红云说,唐大伯娘那里实在不好拒绝,后面的也不该再继续接出去。只能说谢意和朱娇娥这小两口,还是太年轻了点,办事没经验啊!
  想到这,张红云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亲家公,亲家母这事怎么也不知道帮你拦着点啊!”这要是后头的那些人别借,一概硬下来就好了。
  不过呢,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这绕来绕去的,还是绕回到原点上了。
  一瞬间,屋子很是安静。就连四小只许是也感觉到了这股气氛,一个个的乖巧的坐在小椅子上,围在桌子旁写作业。
  忽的,朱梓眼睛一亮,凑到朱娇娥面前十分兴奋的问,“姑姑,你想没想过去买房子啊?”
  买房子?
  朱娇娥一听,连忙摇头,“不买不买,我家够大了。”
  她家确实够大了。要知道谢意之前可是换了接近四百亩的地回来。哪怕没有全部修成房子,但也真心不小了。说句不谦虚一点的话,整个谢家庄估计就她家的房子修的最大最漂亮了。
  再说了,就算是不够住,那也该是修啊。自个宅地基上面,想怎么修建就怎么修建,那住着多舒服啊!
  见朱娇娥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朱梓又跟着解释了一遍,“不是让你在村里买,我的意思是,去县城买,或者哪怕是去省城买也行。”
  朱梓之前结婚,就在省城买了一套老院子。
  不过因着他常年不在家,所以周琳依旧住在娘家,导致老院子基本没人住。朱梓觉得空着有点可惜,最后索性租出去。一年到头,多少有点房租。
  而且别人不清楚,朱梓却很清楚。县城的房价在慢慢的涨起来了,就说出租这事吧。他这边才租出去,没等三月,隔壁院子也租出去了。但是呢,人家租金一月就比他要贵五块钱。要知道隔壁院子还没他家那么大呢!
  之前朱娇娥没说手里头有多少钱,朱梓就没往这上头想。但是呢,知道朱娇娥手里钱的数量后,朱梓就觉得,与其放自己手上被人借走了,还不如拿去买房子。
  自己不住,租出去那也有收入啊!还有了借口,往后再有人来借钱,直接就说,手里头的钱全拿去县城买房了。自个手里头的都不够,还往岳家又借了不少。这样一来,甚至以后几年都有了借口了。
  别说,朱梓这办法,还是有点靠谱的。至少这会,谢意和朱娇娥真心动了。
  就连刚凶过朱梓的张红云也跟着夸了一句,“到底是年轻人,脑子就是转得快。”
  这一夸,可把朱梓美的哟,要是有跟尾巴在屁股后面,指定翘天上去了。于是一边嘚瑟,一边忙不迭的问朱娇娥和谢意,“姑姑,姑父,怎么样?我这办法好吧?”
  好是好,但是这房子一时半会的去找啊?这年头想买房,也不是那么好买的。
  对于这个,朱梓大包大揽的拍胸脯,“这个嘛,你们也可以包在我身上,我一准很快就能帮你们搞定。”
  结果刚说完这句话,朱梓立马嬉皮笑脸的凑到一直安安静静的,一句话也没说的周琳面前,觍着脸说,“媳妇啊,你老公我把海口夸下了,后面就看你的了啊!”
  这话一出来,一屋子的人都看向周琳了,可把周琳闹了个大红脸。当下羞红着一张脸,紧张极了,话都不会说了。还是张红云看不过去了,训斥他,“你这孩子,好好说话,别逗琳琳。”
  但是呢,周琳就吃朱梓这一套。虽然脸红了,紧张了,但还是开口说,“那,那我回去找我爸妈问一下。”
  要不怎么说城里有关系就是好呢!周琳父母单位是不错,人脉也广,像朱梓买下房子之后落户的事情,就是周琳爸妈帮着搞定的。
  周琳这边一应承下来,即便是事情还没办好,朱娇娥和谢意这心里头那颗大石头也瞬间轻了不少。这到底是想到办法了,哪怕再难,小两口也决定,一定得把这房给买了。他们是再也不想面对村里那些纷纷过来借钱的乡亲们了啊!
第92章
  听说谢意和朱娇娥想要在县城里面买房子,
让自家帮着打听一下,
周琳爸爸就笑,“可算是赶巧了。”
  都不消再出去打听什么了,
眼下就有一套县城的院子可买。院子的大小规模跟朱梓买的那一套差不多,离的地儿还近。关键是卖的人还是周家能算得上的亲戚家,两相都方便,
价格也好商量。
  朱梓也去看了那院子,说实话,除了老点旧点,
其他都还可以,
面积也大。不过呢,
这时候能拿出来卖的也就只有这些老院子了,所以这房子老和旧就是在所难免的事。
  价格也算不得多贵,整套下来四千多。因着有周家这一层关系在,
人家屋子里一些拿不动的家具什么的,
都白送了。
  很快,这房子就易了主,
眨眼就属于谢意了。
  但是呢,谢意这边痛快的将房子给买了,私下里周琳爸爸就问她闺女了,
“朱梓这姑父,到底是做什么的啊?”
  一个农村的,
能一口气拿这么多钱买一套院子已经算很了不得了。可结果呢,更吃惊的还在后头呢?
  犹记得当时听到谢意说,
还得麻烦自己帮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院子时,还想再买几套时,周琳爸爸都被惊的给吓了一大跳。
  当时谢意是这么说的,“这不是家里孩子多嘛,买少了不好分。”
  这是孩子多的事情吗?关键难道不是你之前说的,还想再买几套?
  周琳爸爸隐约记得,当初过来接亲的时候谢家这边可是来了四个娃。难不成按照谢意后面说的,“买少了不好分”之类的话,这家里有四个孩子,就得买四套院子不成?
  那朱梓这姑父家,得多有钱啊!
  “啊?爸,你不知道啊?”周琳说,“就咱们县有名的那个养猪场,就是朱梓他姑父开的啊!”
  是的,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谢意家的那个养猪场,已经在县城小有名气了。
  这年头搞养殖的还不多,就以前的那个集体制下的养殖场在前年因为某些原因而关闭了。一跃而起的,就是谢意家的这个了。
  周琳爸爸还真就不知道谢意就是县里养猪出名的那户人家。这会听周琳这么一说,方才道,“这就难怪了。”
  难怪别人想在县城买一套院子都那么艰难,人家这边却说,孩子太多,得多买几套。
  知道了这事之后,周琳爸爸对这事便又上心了几分。不过呢,这年头卖房子的人真心不多。谢意第一套买的很顺利,后面的倒一时半会的还没法子找到卖主。
  不过已经买了一套之后,谢意也没那么着急了。
  你说你想借钱干啥干啥?哎呀,那还真不巧,我这不刚在县城买了一套院子么!当时手里头还不够,这不又找岳家借了点。
  瞅瞅,谢意都说他自个都找岳家借钱了,人家再想借钱,那也说不出口了。反正因为这一套房子,谢意顺利的解决了乡亲们上门来借钱的事了。
  至于县城买的那套院子,没多久,谢意就把它给租出去了。
  房子租出去没多久,周林爸爸那边又有消息递了过来。
  谢意和朱娇娥还当是之前让他帮着打听房子的事情有着落了,两口子收到消息的第二天,送完四小只去学校读书后,立马就开着三轮车又去了趟县城。
  结果房子还是没有,不过呢,这回周琳爸爸直接问他们,“愿不愿意租摊位?”
  说起来,这几年县城的变化也挺大的。
  以前想买点肉得上食品站排队,还得是凌晨就的去。否则去晚了,啥都没有了。当然了,肉是稀罕东西,大家多少都能理解。可就是有的时候想买点新鲜蔬菜什么的,在没有供应的时候,还得走上老远的一段路,跑自由市场去才有的卖。
  别看那时候农村人羡慕城里人吃商品粮,有各种各样的票。实际上,不少城里人还羡慕农村的,好多东西自个地里都有产。农村票发的不多,但人家有自留地啊!
  所以那时候在城里,要是在农村里有一门实在亲戚什么的,也是很招周围邻居羡慕的。羡慕他们家,时不时有人从乡下送蔬菜过来!
  反正呢,各有各的好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