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847

  “巴拿马那边说义父沿湖探寻水域,我这半个月不走,你就等着我把书给你编好吧。”
  赵士桢的岳父自然就是为修凿运河在巴拿马喂蚊子的徐贞明,在平静接受即将成为成功带生肉穿越赤道第一人后,小单位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后边一段时间别给他派活儿,等徐贞明在巴拿马休息了他就启程,在巴拿马住几天,然后启程。
  邓子龙在那边已经开始给他准备船舰与护航随员了。
  “写吧,以后有水压泵的地方就会有你赵常吉,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陈沐嘿嘿笑着,转头看向邹元标:“怎么,你打算给我军府衙门按水泵?”
  “按,不光军府衙门,还有各处军营,以后随军马车辎重上最好每营也带两个。”
  邹元标神色严肃,言之凿凿:“等常吉那个水压书写好下官看看,拿给军器局就做,做好了就先给军府衙门安上——下官听说水泵能把地面盖住,能防人投毒。”
  陈沐一听就笑出声来,这话明显是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书生之言,且不说井不用的时候要用石盘盖住、车板盖住,军事条例里都有值夜这回事,单单那到了夜里眼睛像狼似的值夜兵就把帐篷一圈围住井,外边又是大营,真能让人摸到井边,纵火比投毒好使。
  何况真要这般低下的机警能力,直接夜袭更妥当。
  不过他还是点头报以赞许道:“说得好,喜动脑爱研究是好事,特别好。知道为何经济越繁荣,科技反而进步得慢么?就是因为懒得动脑子费工夫去研究,掌握知识与权力的人,往往不需要享受技术带来的进步条件。”
  陈沐这话说的是就是他自己,他已经许多年没有自己打过水了,有没有水泵对他的生活起居毫无影响,也根本察觉不到,这样的日子过久了甚至真的会带给他一种荒唐的错觉。
  好像水是可以自己从井里流进缸里,再在每个早上从缸里流进盆里,最后自己飞到衙门内室的盆架上。
  你知道最神的是什么?是洗完脸之后脸盆还会自己离开,像从来没洗过脸般换上一盆净水安静躺好。
  “正好这几日轻松,咱们仨一起来编书吧,我也得动动脑子。”
  陈沐倚着窗台嘬了一口镇过的黑柿子汁,伸了个懒腰手指随意点在自己太阳穴上,道:“看看陈某还能从脑袋里拿出什么了不得的东西,道德经可是我写的!”
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敌
  陈沐要加入编书大计一度令邹知县万分惶恐。
  说实话支使一下赵士桢也就算了,反正他俩的地位差不多,在军府衙门外都是说一不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不得的大人物。
  进了东洋军府衙门的大门口,那就大脚趾头别小瞧二脚趾头,指不定谁长一点儿呢。
  可陈沐跳出来就不对了,你东洋大帅是在哪呢?跟我们脚指头兄弟一块玩什么,回你上边儿呆着去。
  什么?你以为这个‘上边’是指肩膀或是脑袋?
  不不不,陈沐是太阳,下凡会把别人都烤死的!
  这不,赵书记原打算用十几天潜心编撰一部《水压书》,讲尽水机之利,然后再投以实践制造水泵,结果陈沐在拍脑袋决定加入后的一盏茶时间里就把手压水泵设计图拍给邹元标了。
  常胜三巨头联袂走向军器局的路上,亲兵已经快马奔赴锯木场、屯铁库等地大肆搜罗一应匠人、工料,过去就直接干活。
  木匠们拿着工具叮咣大半个时辰,照着设计图掏出个缩小版的手压水泵模型,往陶罐上一怼,陈沐攥着还没自己尾指粗的压杆一顿猛压。
  好,不能使!
  邹元标与赵士桢简直要为陈沐这一通操作用力鼓掌!
  仨人嫌军器局太热,就打道回府进衙门里接着琢磨,一直琢磨到傍晚,又是绘图又是编写理论的,毕竟手压水泵相对目前的构图也好、制作经验也好,都还算复杂新奇,陈沐只知道大概原理,出错也在所难免。
  不过能确定的是给他一些时间,绝对能再做出来,毕竟北洋就做出来了。
  等到天色都黑了,衙门口的亲兵才来报门口有俩军器局的匠人,站了一下午了,不敢进来。
  等到把匠人招进来,人家俩人抬着个大水铳,说手压水泵构造复杂,里面要几十个零件,随便哪个坏了都不能用,后期修缮很费工夫。
  常胜周遭地下水都挺高,不如用这个,制作简单、使用快捷、利于大规模生产,只要把井的构造稍改改,以后几百个村子的老百姓都能自己做,临到战时还能当兵器。
  “兵器?”
  邹元标看着大好滋水枪说不出话,倒是赵士桢拿着水铳左右端详,对匠人问道:“这支水铳,与猛火油柜上的铳口构造相似?”
  其实水铳有点像木质的大号针管,里面也有活塞,不过不是橡胶的,是用一个比外壳小一点的竹筒和熟皮,紫禁城拿这东西灭火,俩宦官操作从缸里吸水能喷到七丈高的檐牙上。
  这个构造的准确名字应该叫唧筒,这个名字出自洪武十二年俞贞木《种树书》,和往复式、活塞式、泵动式意思一样,后来泵动式霰弹枪也被叫做唧筒式霰弹枪。
  民以食为天,古中国一旦发现技术很先进,一定能从农业生产上找到它的根儿,唧筒最早用于农业灌溉,里面的活塞也是一样,不过不是灌溉,而是从盐井里汲取盐水。
  北宋苏轼的《东坡志林》里这样写着: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
  陈沐听到赵士桢说水铳和猛火油柜的构造差不多大感兴趣,在两个匠人吃惊的目光让亲兵把大水铳抬到桌案上,紧跟着就见东洋大帅接连称奇,像个小孩儿一样这动动、那看看。
  一会儿:“诶,这个厉害呀!”,一会儿又:“还能这样!”
  这般做派,令赵士桢大感惊奇,问道:“大帅,你在南洋没用过猛火油柜?怎么像没见过这个一样。”
  陈沐的仪态确实挺像没见过的,但他回答得非常自然:“见过,我还自己用过两下呢,就是当时没仔细研究它里头的构造……那时候还当香山千户呢,不觉得这东西好使。”
  “年轻,又没有统帅舰队、军团作战的经验,军队缺少火炮,我也迷信火力。”
  陈沐给自己半生戎马做了个小小的总结,点头道:“在南洋,三五条船装它百十门炮,哪怕是佛朗机都足矣纵横,主要长于作战思想,别人想跟你打跳战,咱边跑边放炮,谁能赢?”
  “那种时候发展更多猛火油柜根本无用武之地,除非我要撞人,否则就没谁能近我船十丈之内,火油柜很难起到作用。”
  陈沐边说边吃力地端起设计上让双人使用的水铳爱不释手,手抚过铳身思绪便已经放飞:“整体要小一些,便携一点,前端设计为锥形、增加喷射压力,长二尺的竹筒中间打通,五个并连背在背后,由一个人就能携带……嗯?”
  惊到陈沐的是邹元标的一声鼓掌中的怪叫。
  “好啊大帅!”
  邹秃子已经看明白了,这东西的正确用法是做的再大些,在井上竖置,然后把另一边的井沿挖出一条斜坡,汲水后顺斜坡横过来,把水喷出。
  虽然制作稍微困难,其实也没困难到哪儿去,但对打水来说能省不少力,他治下的村落需要这个,尤其需要陈沐说的那个小东西。
  “常胜治下每个村子都要挖几口井,放几个大唧筒,再给农户配上你说的这个,五个水筒不够,至少一家三四口配上二十个水筒,或者直接让毛驴拉车,车上放个大水桶,高一点,用皮管连着水铳,再也不必发愁浇地了!”
  “你是不知道农户弯腰交水多难受,那菜农是拿着小水瓢一瓢一瓢得浇,浇一瓢弯一……嗯?”
  邹元标话还没说完,就被赵士桢用胳膊肘轻轻顶了顶,抬头看见发愣的陈沐,当他转头不解地望向赵士桢时,小单位的神情极为怪异。
  赵士桢抿着嘴非常严肃,两眼看着桌上水铳,一字一顿地轻声道:“大帅可不是什么好,我是说大帅没你这么体恤民生之艰,他刚才那个语气、那个表情、那个动作,恐怕不是设计农具。”
  终日和兵器打交道,甚至自己还设计了几件兵器的赵士桢非常清楚陈沐的想法,并且他猜测陈沐口中五联竹筒里放的绝不是水,最大的可能是火油。
  如果真的是火油,那赵士桢猜测,在水铳口上可能还要再加一个可拆卸的火源来引燃火油。
  想到这,赵士桢左手把住右手袖口,右掌伸出拍在桌案。
  “大帅我想好了,一个百户部配两具,一个千户部二十四头小毛驴,十二头拉二斤火炮与炮弹,另十二头拉兵器,每头身上可背负十二联神机箭两套,驮着小车能装两罐火油,天下最烈莫过于火,取万夫莫敌之意,名字就叫莫敌铳!”
  陈沐惊了呀:“你俩为啥都想那么远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水龙
  其实陈沐是想建设一支消防队,当然,这东西一样能用作兵器。
  水龙铳、喷洒铳、火龙铳,三个人三种角度三种方式,仅仅在当晚就把这个设计相对简单却作用良多的东西完成进一步改良设计。
  在第二天他们就搞出试验型号,此时成品距离最开始的手压水泵已渐行渐远,涉及公共安全、农业生产、军事兵器三个方面,东洋大臣赶着驴车带头烧房子也成了常胜县奇景。
  陈沐也狠狠过了一把放火的瘾。
  在城外腾出的宅院里,七次模拟不同屋舍、家具燃烧的状况,驾驭载着水桶的驴车高举避让在街市上狂奔,疾驰赶到后一通狂喷,并指挥亲兵奔入火场抱出仍留在屋内的‘百姓’,在火势恶化前将其扑灭。
  虽然所谓的‘百姓’只是两只装着百斤沙土的大布偶,还是完美地试验了消防队在这个时代的救火流程。
  尽管能有效救人的安全距离非常近,仅有三里而已,超过这个距离如果没有邻里百姓自救,房子基本都保不住,好在常胜房屋建设有统一规划,独门独院,即使是一条街的相邻街坊,也有砖墙阻隔,对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有很强的阻燃能力。
  这已经够用了,以常胜县的规模,只需要设立五支水龙队,就能全面覆盖县城中心,一支水龙队也仅需要一个小旗的编制与两架水龙铳驴车而已,事实上根本不需要编制。
  起火的事不是天天都会发生,又在地方巡检与里甲民兵的巡逻范围内,要按知县邹元标的意思,水龙铳直接下编进巡检司的岗哨所就行,反正他们的岗哨所都在交通便利的路口。
  但陈沐更在乎专业,要做就做好,用他的话说:“新大陆是大明的一片试验田,这与本土所不同的一切新条例,都能为大明本身更好的改革提供参照,打个样儿。”
  “我要的不是兼职的救火兵丁,而是专司此事的水龙队,独立编制,四名队长领救火小旗官衔,另设救火总旗一名,掌灭火救民之职,平日研究救火、操练战术。”
  “火势一起,勇于救援,视火势情形与巡检官、衙役、保甲、惠民药局联动,诸部密切配合,抢救百姓财产、运水灭火;警戒弹压、维持秩序;安置伤民、施粥救灾,要达成这一目标,不但要权力,也要有福利。”
  “巡检司有俸禄,救活要有奖金,食宿由县衙负责,五十五名水龙队员的奖金则由县城百姓每月每户收通宝一文支取。除此之外,还应有清洁街道的专员,邹知县,常胜的工人很多,与大明本土那些城池在百姓构成上差别很大,对烧了它,再喷。”
  说这话时,陈沐正在常胜县北郊指挥操作火龙铳的旗军将火焰喷向土坡上一株高大的仙人掌。
  火龙铳通体木质,尽在喷口用薄铁包裹一圈,上面连接着一具铁圈,里面盛着能够固定的一次性火种托,喷筒内部为双筒结构,以供二次喷射——没办法,这东西就是一次性使用,一管就是一道火龙,打起仗来总要左一下、右一下吧?
  陈沐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让工匠做了内部双筒结构,看起来效果还不错,至少在对付十至二十步之间的目标时,效果已经能够达到他的期待。
  体态健硕的旗军身上披着浸湿的棉被,背负五联装的木质猛火背包,提沉重的火龙铳迈步向前,在走到合适位置扎起马步,猛地将铳筒推出,火油受到挤压快速喷出铳口,引燃后带着可怕的风声烧向披挂铠甲衣物的仙人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