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847

  目前这个宗教只有他一个人,其实人少不是什么坏事,就像成立一个人的公司,出门发名片都是很有排面的事,小纸片往手上一搁,某某,任某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销售总监及保安队长……谁见了不翘大拇指?
  阿克巴也一样,直接担任丁丁拉稀教主兼教派最高长老,走上人生巅峰。
  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阿克巴是个文盲。
  他对各教派的哲学体系有独到了解,对听个曲儿、看别人画画也有不错的造诣,宫廷文化气氛非常浓厚,还专门成立用于翻译突厥语、希腊语、阿拉伯语这些异文化的机构,要说起来阿克巴的文化水平不低。
  可他就是不识字,连名字都不会写。
  而且非常犟,要说不识字是因为小时候随战争颠沛流离,没有学习的环境,这兴许还说得过去,只是不容易解释父辈贵族教育在其身上依然有广泛继承的原因。
  那长大之后始终拒绝宫廷教师教他认字,这就是犟了。
  直到现在,他已经三十八岁,一切需要书写的,都由他人代笔;一切书信的阅读,都由他人代嘴。
  莫卧儿最杰出的国王很可能患有阅读障碍。
  对他来说,整顿、治理和改革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艺术都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是登陆西南如同蝗虫般的佛教徒。
  莫卧儿的军事力量很强,但问题出在阿克巴的大局观并不非常优秀,他麾下的将领们也差不多一个德行,真正能让他纵横这片土地的是无与伦比的军事技术——阿富汗贵族的战马,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火枪与火炮。
  简而言之,莫卧儿军对抗印度酋长时,就像香山千户陈沐和沿海倭寇作战一样,胜在技术而非战术或战略。
  因此经常出现两万莫卧儿军打得十万地方叛军找不着北。
  这也是莫卧儿的地盘以恒河为根基向南、向西扩张的原因,恒河附近的土地对他来说都非常易于征服,而越靠近德干高原,战事便愈加困难,因为越依赖技术的军队,后勤压力也越大。
  如今攻守势易啦,发去东边的两万平叛精锐,因为被辎重河船被南昌舰率领的武装商船尽数截击、撤退道路上的重镇巴特那又陷于天时之手,导致这支精兵强卒无声无息地在帝国序列中消失,而孟加拉叛乱依旧。
  紧跟着领地与比哈尔省相邻的王公贵族集结四万大军兵发比哈尔,结果被一群和尚打败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原本一场非常轻松的平叛战争,硬是因和尚的卷入而烈度升级,西边不受控制的敌人跃跃欲试,南边的西洋军府也‘跃跃欲试’,顿时令国内原本相对稳定的政局出现混乱。
  贵族们有主战派,也有主和派,令人生气的是这一次主战派与主和派不像以前遇到危险时那样因宗教或立场而决定,反而是因领地所在地域而定。
  但凡离西洋军府管辖地或比哈尔省近的,就是主和派;领地离国都与拉杰普特贵族们近的,则是主战派。
  这种情形把阿克巴气坏了,他不止一次向自己的宫廷密友谢赫·法伊兹抱怨:“这帮人说不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就像让他们辩论宗教一样,听不到任何理性的建议,得不到任何有用的帮助。”
  “大明的皇帝还让我去和商人沟通,那帮人真是商人,我的使者过去他们开口就要二十万……两?”
  提起这事,阿克巴无奈地将双手举过头顶:“哪个神明也不知道二十万两是多少,他们说那是两头大象那么重,那些人难道还为这事把大象称了称?他们真以为我会给他们那么多白银?”
  “还让我问问西班牙国王,招惹明军的后果是什么,西班牙国王?”阿克巴对这一切困惑极了,皱着眉头用极为不解的语气陈述道:“就那个被苏莱曼哈里发揍了一顿又一顿的家伙?看样子他又被明军揍了一顿又一顿。”
  “我不会跟他们一丁点儿白银,很快,很快我就能知道西洋军府到底在这里有多少人马,还有那些佛教徒,我会知道他们有多少人。”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力
  探明西洋军府的兵力对阿克巴来说并非难题,西洋大臣殷正茂都不觉得这事是秘密。
  恰恰相反,殷正茂恨不得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多少兵,并以此来震慑周边所有国家。
  因为西洋军府的兵力构成与南洋、东洋的情况有所不同,尽管他们一样用着大明最先进的炮舰,但士兵大多自国内征调,因此有着数量最多的兵力——从缅甸到巴林,西洋军府在这片海域数年来逐年增军,至今已设二十余卫,兵力超过十二万。
  就连殷正茂都无法确定西洋军府兵力的明确数目,因为他的将领都有许多家丁。
  兵力构成亦极为混杂,除开超过半数的云南、广西两都司的历战老兵,更多军兵自国内各地招募。
  有河南开封的三班衙役兵与苏杭一带改邪归正的打行拳手,驻防果阿弹压地方;嵩溪诸县的毛葫芦兵,持长矛负兽皮药箭囊,与河南卢氏、永宁、灵宝一带招募的矿兵一同穿行于德干高原山地,确保收买矿产、棉花的商路不受当地土酋袭击。
  他们熟悉小规模争斗与大军山地作战,但不太擅长与正规军阵对垒,平坦地带对抗骑兵也处于劣势。
  因此,当他们收到警兆,隶属于印南总兵官戚继美麾下的浙东鸟铳手与同徐州募来的箭手、山东招揽的长杆手组成的混编军队,便会快速支援他们。
  在印南诸省,这些大多不精熟火器的雇佣兵是西洋大臣殷正茂最得力的助手,在陆地上几乎很难看见西洋军府的正规军,他们的旗军都常年活在海上,驱驰着以南方城镇为名的战舰横行于印度洋,保护着沿海地区每年上万船次的大明商船队。
  在殷正茂看来,把极为珍贵的赚钱时间拿去与萨菲波斯或奥斯曼开战是极为愚蠢的,同这两个国家开战都将使航线收到袭击,商船全部军管征用以运输辎重,一场仗少说要打上半年,带来的直接损失便会超过五十万两白银,而间接损失则是这个数目的十倍。
  所以西洋军府一开始做出的战略选择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有多强大,以此来避免战争,绝不会对兵力藏着掖着。
  但要想让阿克巴相信西洋军府真有这么多兵力是困难的——对比西洋军府,阿克巴能看到的世界太小了,莫卧儿连孟买都没能纳入手中,唯一一个临海省份是古吉拉特,位于印度次大陆西海岸的北方,有卡奇湾与肯帕德湾两个大海湾。
  别误会,阿克巴看到的西洋军府不在果阿,而在吉吉拉特省南方沿海的一个小岛,第乌岛。
  这个岛屿过去被葡萄牙人占领,在葡萄牙人失去果阿后,岛上的葡人为避免受到西洋军府直接威胁,大多寻求莫卧儿的庇护,岛屿便被西洋军府接受了,岛屿便被西洋军府接受了。
  在岛上他们仅驻军一千户,即便如此一年到头军士吃用还是不能满足,往往要由商贾运送粮食才能养活自己。
  因为在这片没开发过的土地上,岛上的原住民太少了。
  阿克巴看见的是这里,他又怎么能相信使者带回的情报中,描述西洋军府在这里有十几万军队呢?就连奉命前往果阿的使者也根本看不出西洋军府军队超过一万的样子。
  果阿港除了一些装备精良的将领家丁外,最多的就是并不佩戴甲胄的衙役,看上去——看上去就和他们的普通士兵一样,只是穿着鞋而已。
  当较为明确的情报传回,阿克巴着手准备一场大战,第乌岛对岸的防御工事要修好,随后两千来自国都装备精良的北方骑兵入驻。
  做好针对西洋军府的防御措施,阿克巴才开始在国内集结大军,准备东进消灭捣乱的和尚。
  但比起西洋军府的兵力,其实天时和尚的兵力才最令莫卧儿宫廷担忧。
  “前线的敌军,越来,越多了。”
  即使是与万字军交过手的贵族,派人跑到红堡的汇报也只能得到这样的消息,他们看上去永远都无法知道和尚究竟有多少人。
  这有什么办法呢?就连天时法师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从各地集结了多少人。
  所有僧人,是所有,他们都散在各个村庄,弘扬佛法,告诉信众金银财宝乃身外之物,教他们领会把黄金送到寺庙这件事的重要程度。
  他们总得吃喝,天时对此诟病颇深,但他和六罗汉都无法像军队那样控制僧兵,人们到这来的意图非常明确——求富贵。
  没有仗打就没有战利品,没有战利品他们万事皆空的心就会躁动不安,只能把他们打发到各个部落、村庄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开始是七八千人,后来缅甸僧兵来了变成三万多,而当如今,朝鲜的僧兵也来了。
  对小大明来说,打仗兴许不行,但为大明动员僧兵还是很顺溜的,天时的人过去简单说明情况,拿出加盖皇帝印信的西少林方丈任命书,朝鲜王便马不停蹄地让这消息传遍八道。
  上万朝鲜僧兵跟着收买棉花的商船一路驶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孟加拉。
  日本的动员速度就低多了,因为他们有太多僧兵。
  足利义昭与陈八智一封联名命令下达地方,短短七日,京都附近足足汇报出超过一万个应募名单。
  当今的日本,掌权者为本岛大将军陈八智、关西总兵官李如柏,大明万历皇帝册封的国王足利义昭,九州总兵官王如龙、以及下属的将军德川家康,他们最有权势的人。
  在这几个人之后,本愿寺显如则是实力最为雄厚的宗教人士。
  但毫无疑问他是受到排挤与偏见的,上头那几个人都不愿意见到他拥有能让僧人拿起兵器的权势,偏偏僧兵在日本又不好管理,他们喝酒吃肉杀人娶媳妇,不守清规戒律。
  甚至也没多少人学习汉传佛学,但天时和尚的求援让本愿寺显如极为振奋……他能带着佛徒去海外开辟属于净土真宗的新天地,这有多激动人心?
  同时这也与足利义昭、德川家康的想法相合,仨人一拍即合,转眼就给陈八智交上一份让他肝儿颤的计划。
  在这份名为僧人渡海令的计划里,他们要在三年的时间里向印度先后运送十五万名信佛的农民、僧兵与武士。
  由南洋军府承担运输的第一批,已即将抵达马六甲。
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自然也不会等任何人。
  如期而至的万历九年滚滚向前,天子在这一天通过电报昭告天下帝国计划已成定例,毫无疑问这是增加皇帝威望的极好手段。
  这一年,皇帝依旧以‘我是翊钧’起头,向天下宣布山西三藩郡王入印度,并将天津至青山口一线整修道路定为国策,准各省为商贾军民发下象征开矿权的铁票增发三成,在沿海兴运铁船四百艘,诸省铁锭以高于市价百分之五的价格收购送往北洋。
  在年初张阁老再一次希望将权柄还政皇帝,可惜在皇帝眼巴巴的渴望中,这个请求再一次被李太后否决。
  不过太后很快也自食其果——她信佛,想要拿自己的私财在紫禁城里修座庙来供奉佛像,结果被张阁老驳了,并把这份钱拿得干干净净。
  顺天府得其甜头,多了两座太后桥,山西有三个府今年的考成法中要增修三条偏僻地方的太后路。
  最后剩了一万七千三百两,被神中年打发冯保座下中官去往广州府购置箭矢铠甲、罐头粮草,以太后的名义乘船送往孟加拉。
  还真别说,皇帝看这个结果挺高兴,据紫禁城夜晚巡视乾清宫的宫人说,他们最近夜里总能看见烛光应在门窗的阴影里,被子一直耸动,宫室传出强压低声音的笑。
  当然了,孩子总是跟娘亲,万历皇帝也受不了亲娘受委屈,在进去坤宁宫与太后畅谈一番后,万历九年的元月,皇帝决定以太后的名义在孟加拉、缅甸与暹罗各投资三座庙宇,指派少林寺的和尚前去做方丈代为管理,并要求每年将收入的七成寄回来送入坤宁宫。
  皇帝说了:“母后放心,等这份投资凑够宫里修庙钱的时候,孩儿就已经掌政了,到时候一定在坤宁宫修个漂漂亮亮的大佛寺,让冯大伴在里头天天念经给您听,他擅长干这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