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847

  当那名顶着高高盔枪身着棉甲的大明士兵举起鸟铳,像一部遥远而无声的电影,一团白烟从枪口升起,河里的哨兵身体僵了一下,似乎伸手竭力想抓住什么,不甘地缓缓沉入水中。
  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浮出水面,但那个时候夏尔伯爵确信自己将不能再认出他,因为冰冷的河水中起起伏伏,不断有穿着民装的法兰西哨兵向下游飘着越来越近。
  西边的低地还有一个哨所,那是个废弃村庄,克兰河流域附近田地非常肥沃,陈九经的西班牙雇佣军团曾在两个月前光顾过这,带走了秋季收好的粮食,还掠走所有农户,马提翁元帅上个月西面的贵族们商量,试图从他们的领地迁来一些人,好在明年恢复种植,来保证消耗越来越大的粮食供应。
  但战争来了,没人愿意到这来,夏尔手下的指挥官在那驻扎着七名骑兵、二十六个有双手大剑、长矛、长戟和火枪手的混编小队。
  夏尔想着如果明军数量不大,他可以往那里转移一个大队瑞士兵团,两边都不至于被包围,连忙跑到那个方向,那周围没有险要的地势和树林,村落周围到处都是荒废的农田,视野极为开阔,隐藏于林间的恐怖明军也不能再遮遮掩掩,在这里露出真实面貌。
  他看见有大约一百人的明军部队已绕过村庄,踏着荒芜田地继续向西,在队伍的前、中、后有三名装饰华丽的指挥官骑着战马身后跟着两名步行军乐手,整个队伍分为十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三名头盔插着小旗的军官。
  所有人穿同样的蓝色棉甲背着背包,右手托着火枪底部靠在肩头,迈着不快不慢整齐划一的步伐随同前进,每个小队里都有两名士兵在背后一侧背一只圆木筒,还有两个骑马小队是特别的,那些带着面甲胸甲的半具装战马臀部两侧挂着鼓鼓囊囊的布袋子,上面还有粗大短管的铁炮。
  另一支同样规模的明军部队已接近村庄,六个小队从外围挺着火枪散开包围布防,只有四个小队由街道两侧进入村子。
  明军火枪手在主街上站成三排拉开防线,后面的士兵从马背上取下铁炮钉在最前,还有四个人从马背上取下两个由多根铁管合在一起的东西,与一面圆铁盾合在一起,用一柄小斧头撑在地上,半蹲着挡在火枪手前面架好。
  驻防的法军从道旁屋子冲了出来,双手大剑士在前、长戟手、长矛手在后,双方距离很近,只要靠近缺少冷兵器的明军火枪手很难是他们的对手。
  但明军开枪了,一大片硝烟里,挥舞大剑的雇佣兵率先被打个对穿,即使穿着特制半甲都无法在这个距离保护他们,长矛手还没接近到能够挺刺的距离,一阵轮射就把他们击伤不少,后面的人返身退回屋子,但枪弹非常密集。
  在夏尔眼中这一幕根本不符合常理,明军火枪手明明都射击了,后面的人也确实在装药,但穿过硝烟还是有长矛手被射倒。
  驻防骑兵很好地抓住机会,趁着明军火枪停顿的短暂时间,几名骑兵策马挟枪朝他们冲来……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声炮响。
  冲至近前的战马几乎被打碎了,后面的战马看上去也被击中各个止住冲锋人立而起,有骑手从马背上被掀下来,被没掀下来的也忙着控马,冲锋被物理制止了。
  紧跟着北洋步兵挺着鸟铳发起反冲锋,把马下的骑手与倒地士兵一一刺死,还有那些骑在马上的骑手,被围起来一顿猛刺,仅有两名骏马吃痛向别处跑开的骑手幸免于难向村外跑去。
  夏尔伯爵的手死死攥着随身携带的绸巾,眼睛皱得都要闭上了,他实在不愿去看,村外的明军已摆好火枪阵立在那里,只等着他们冲出去。
  至于那些突围失败重新回到屋子里的步兵与火枪手倒是更加幸运,他们仗着窗户与门用火枪、钢弩向外射击着,还有长矛长戟能用来防御,看上去短时间应当不会被突破。
  伯爵刚这么想,就见几个明军提起鸟铳猫着腰沿墙壁快速前进,不知手上拿着什么,就近向窗户里一丢,屋顶茅草与尘土共舞的景象中,遥远而沉闷的响声接连传来。
  龙旗被明军扎在村里最高的那棵树上。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新地主
  战争中有些地方是没有动静的。
  边境线在指挥官心中是一条动态存在的线,但对生活在边境线上的百姓而言,这条线并不存在。
  而对与波尔多苏拉克海角隔河口相望的罗什福尔驻军来说?边境线甚至也是不存在的。
  这座城市西距大西洋海岸仅三十里,南距波尔多那座被陈九经炸毁的堡垒也仅有百里,最早是防止罗马人入侵而修筑的要塞,如今则是防范明军进攻的前沿阵地与海防重地。
  但是在战争来临前,这个地方一点儿都不重要,只是一个被波尔多抢走风头的海运港口而已,算上辖制所有村庄,周围有不到两万靠海吃海的百姓。
  由于沿海地区时常有陈九经的兵船封锁游曳,马提翁元帅在这驻扎着一千一百名士兵,并为他们准备了十二门佛朗机炮用于岸防。
  火炮最大射程留在岸边,目的当然不是打陈九经的船,而是在明军登陆后向海岸轰击射杀试图登陆的明军,以及在城镇中依托城墙防守,拖延到友军赶到罢了。
  马提翁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对付野战能力很强的陈九经部兵将。
  这个冬天不论对罗什福尔城的居民还是驻军,都非常残酷。
  他们快饿死了。
  秋季驻防波尔多的明军小股部队越境多达七十七次,面对先后经历百年战争与数次宗教战争的法兰西,遍地城堡一一攻陷对陈九经非常不利。
  他的补给辎重多依靠西班牙以及大明在西班牙的大明港转运,一座波尔多城与附近村庄、土地供他的部队驻军就已捉襟见肘,无法长久集结兵力像推土般推倒一座又一座城堡。
  何况不顾一切地攻打坚城是傻子才做的事,他只需要封锁就够了。
  还是那句话,人是要吃饭的,没饭吃,自然就会投降。
  并不是陈九经想和法国人没完没了地打下去,而是不知不觉中早已骑虎难下,西勇六营是一群善于提上裤子就跑的老流氓,但白山营不是这样。
  在以白山营为主体占领波尔多的漫长时间里,部将军兵在波尔多与翻过比利牛斯山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当地居民结婚生子,蒙古草原上不受待见的游荡者、白山黑水的林中猎人、朝鲜王国苦寒之地的无产农民在这片土地上成家,这里就是他们的基业。
  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陈九经的支持,他认为这能有效团结地方百姓,何况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很可能永远都不会回到故乡。
  比起北亚,这里土地肥沃、设施健全,还有良好的贵族农奴传统教化百姓,这一点上来看,陈九经认为大明很有优势。
  在他理解中,欧洲封建制是一种社会水平极差的产物,村子里没有医生、没有衙役、没有巡检,医生由剃头匠兼职,巡检衙役的活则让成日吃白饭的领主干,还有招待朝圣者、教小孩识字这些杂学,老百姓请不起教书先生,就让更闲的修士干。
  本质上来说,和北亚的部落差不多。
  陈九经把波尔多占了,立即就能拿出一套更好的治理方案替代,而且都没人有异议。
  一旦把这当成自己的土地、百姓当成自己的百姓,事情就难办多了。
  他必须要找到更多粮食,只要找到更多粮食才能尽量不给百姓添加养兵的负担。
  所以明军需要屡次越境,波尔多没有的粮食,北岸有啊!
  明军越境,起初驻防部队还跟黄喜、康古鲁等人打一打,后来实在打不过,就放弃了,为避免无意义的伤亡统统钻进城里闭门不出。
  不是野战打不过或军阵打不过,除康古鲁的具装甲骑马队,不论西勇六营还是黄喜的朝鲜兵在军阵、兵装与战斗力上跟法国人也就伯仲之间,是输是赢从无必然。
  但火药供给上,差了太多。
  明军每战必有火炮支援,罗什福尔驻军小部队没有火炮,硬扛炮击肉身冲锋也不现实,何况他们火枪所用弹药也极其有限,打一仗行、第二仗炮就哑了、第三仗连火枪都打不响,用长矛十字弓结出的阵形如何在实心弹轰穿阵线的同时抵御火枪压制射击,动不动还有康古鲁马队践踏而来。
  他们只能守城,就连出城巡逻都不敢出五里之外,这便将情报、农田、道路、水利设施全部拱手让给陈九经。
  城外的粮食还没熟就被割了、烧了、抢了去,城里的存粮吃一天就少一天,先是百姓受不了,教会放粮接济;紧跟着军队也受不了,贵族发粮赈灾;然后教会没粮了,贵族也没了余粮,望眼欲穿的海岸线上还是没有运送粮食的船开过来。
  罗什福尔的贵族一致认为是陈九经的舰队封锁港口近海,所以他们尝试修造几艘大型桨帆战舰加莱船,来支援王室运送辎重的船队,这样一来所有人就都得救了。
  但陈九经什么都没做。
  波尔多舰队巡行外海的目的不是拦截海运通道,尽管陈九经很想,但这年头只要不攻占港口是很难封锁一片海的,罗什福尔城根本就没有港口,陈九经又何来封锁一说?难道要把整个海岸线占领?他没那么多船。
  他的船航行在海上唯一目的是防御法军舰队针对波尔多的袭击,罗什福尔城里的贵族挨饿受冻唯一原因是根本没人往这运送补给。
  虽然陈九经不知道原因,但战争嘛,有时候比的并非谁做对的事情多,而是看谁犯错少。
  法兰西王室顾不上这,他顾得上。
  十几户从新大陆过来的山东移民各自带着‘北亚雇佣军’抵达河岸对面,依照白山营发下的位置按图索骥,找到一座座在战争中变为废墟的城堡、庄园,成为边境线上的新地主。
  如何当好一个地主,这些受过墨西哥边境线历练的山东移民,门清儿。
  这帮子以山东移民为主体、波尔多土民为翻译、北亚原住民为雇佣军的新地主集团看着手下长工拿着的石斧头、身上的花棉袄陷入沉思,不约而同地做出相同举动——他们为法兰西火绳枪、胸甲、板甲定了价。
第五百章
饥饿
  定价是一厢情愿,兵器这东西在战争年代向来有价无市。
  罗什福尔城驻军小队长博都安就是这么想的。
  他们都快饿死了,自从被派驻罗什福尔城后,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能买的粮食都被他买完了。
  由于他们来自北方临近低地国家的海港,博都安所属大队拖欠军饷的情况很少,相对其他人更为富裕,所以驻军之初日子还算好过,不过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自从城外的农田被明军抢夺干净,城内粮价飞涨,带动其他物资统统向上翻番,他们也买不起粮食了。
  后勤没有问题,部队最后一批补给在四个月前送到,一直供应到明年春季,但由于城内饥荒,早前他们的军粮被教会挪用发给居民,后来不但居民没有饭吃、军队也缺少补给。
  飞过罗什福尔城上空的鸟儿都被杀绝了。
  居民大量向北逃散,留下来的人也各凭本事求生,军纪涣散的军队分成小股在各自小队长的率领下袭击民居、劫掠教会,有时还有胆大包天的家伙去袭击贵族居所,有时会被击退、有时则能抢到些贵重器物,但没有粮食。
  谁都没有粮食,钱也成为没有用的东西。
  博都安的掌旗官在喊他,几名士兵垫着粗麻把陶制汤锅从火上端下来,热腾腾的锅里飘出异样的清香,飘着几片冬季难得的绿叶,更多的则是枯黄干枯的树叶,还有几只叫不上名字被煮熟的小虫。
  掌旗官乘上一碗放博都安面前,饥饿带来的头晕眼花与腹部绞痛让这碗奇奇怪怪的汤显得极为诱惑,尽管入口味道确实糟糕极了,但好歹能暂时填饱肚子。
  他必须想点办法,否则自己的小队也会像那些人一样失去理智。
  就在几天前,有一名小队长带部分士兵出城没再回来,城里散布着关于他的传闻,有人说那个小队长去投奔他在波尔多的部下,过上能填饱肚子的生活;还有人说他向北逃去伯爵领地做雇佣军;也有贵族说他已经死了,死在城外不远的地方,遭遇明军袭击。
  博都安觉得第一种说法很有可能,那个队长投降了明军,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那个队长一直过得还不错,因为他有一名士兵是本地人,把女儿嫁给波尔多一名明军士兵,好像是‘朝前’还是什么地方来的,没过几天他们就能在南方林子里挖到些肉干之类的东西,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很羡慕。
  但让一个人偶尔当作零食吃的东西不能供养整支小队,他们的长官知道这件事后把那名士兵处死,博都安认为那次行刑很有可能是让整支小队倒戈投降明军的原因。
  “我们必须得想点办法了,必须出城,我听说明军在北岸把一些土地交给他们的外来百姓……”
  博都安话还没说完,饿得眼眶深陷的掌旗官就咽着口水接话有气无力道:“我知道,雅克小队有个火枪手巡逻时远远看见过,他们正修缮城堡,见到士兵也没立即攻击,只是派人传话说他们正在购买火枪与铠甲,用面粉换;还说招募长工,管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