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03

  眼下渡口之上,人多舟少,自是十分拥挤,人人都想快一步赶到对岸,故而彼此推搡,自少不了一番冲突。
  那两名乡兵在前,不去维持秩序,并乘机诈取钱财,多收船资,若遇见稍有姿色的妇人,女子,都以搜查为名借机调戏一番。至于那里正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与着乡兵一起调戏女子。众人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李重九排在队伍中,看去只见渡口一旁,贴着一列木栏,上面赫然划着几张带着头像的缉捕文书。其中一副正是赫然挂着自己的头像。
  当下李重九更是将毡帽压低了几分。过了半个时辰,待轮到李重九上船。
  那名乡兵拄着长枪先踹了李重九喝道:“一人一马,理应收取五十文船资,有钱拿来,无钱给我滚。”
  李重九一声不吭,默然点头,当下取出系在身上钱袋中,取钱交纳。
  “慢着!”
  正待李重九要上前一步时,另一名乡兵走近前来,上下打量了李重九一番,然后一拍李重九的大青马言道:“你这穷酸货,哪里买得如此好马,说是不是偷来的?”
  李重九斜了一眼,只见这名乡兵脸上对自己的大青马满是贪婪之色。
  当下这名乡兵上前,举起枪来对这李重九心口,喝道:“抬起头来,为何将毡帽压得如此低,我看你像是逃犯!”这名乡兵虽是恐吓,但脸上却浮出几分贪婪的笑意。
  “快,抬起头来!”对方又是大声一喝。
  李重九当下将毡帽脱去,对那名乡兵言道:“这个弟兄,船资我已经付了,做人还请留三分余地。”
  这名乡兵脸上浮出怒色言道:“混账,我要你教吗?呸!我看你这小子怎么有点眼熟!”
  “这小子是通缉犯。”
  话音未落,突然寒光乍现。
  只听噗哧一声,这名乡兵的喉头,鲜血直喷!
  李重九持刀而立,目中都是森然道:“我说了,做人需留三分余地。”
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
  李重九拔刀杀人的一刻,本是拥堵的渡口,所有的喧闹声突然之间都戛然而止。
  “杀人了!”
  渡口之人,犹如炸开的苍蝇,轰然一齐后退。
  刀头滴血,李重九目光杀气毕露。
  “大胆……大胆贼子!”
  另一名乡兵见同伴身死之后,大吼一声扑上。
  对方枪尖直冲李重九胸口扎来,李重九瞬间让过身子,一手将枪杠拿在了手底。
  “不好!”
  这名乡兵见枪身被拿住,就要抽身后退时,李重九瞬间欺近,当头拔刀下斩!
  凄厉的喊叫声,在渡口之处响起。片刻之间,再杀一人!
  鲜血喷面,李重九只觉得心头一阵快意,目光一扫看向那名里正。那本是调戏一女子的里正,待李重九连杀两人后,早就惊慌得两腿发软,当下放开手里的玩物,跌跌撞撞地跑到一旁拿起一个号角!
  “呜!呜!”
  示警的号角声传来。
  “作死!”
  李重九大喝一声,整个人快步追去,一脚将这里正踢翻,踏在身上。
  “混账,你敢杀朝廷官吏!你不怕缉捕吗?”
  李重九哈哈一笑,他眼下早是通缉在身,虱子多了不怕咬,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
  这时那里正突然眼睛一尖,言道:“哦,原来你就是……”
  李重九哪里等他把话说完,当下一刀捅去。
  连杀三人,李重九一抹脸上之鲜血,登时见到岸边已驳岸的渡船,正驶离岸边。那舟子正卖力的撑着竹篙子。若是渡船离岸,叫李重九如何渡河,这时听闻到号角声,官府渡口附近,应该有人闻得警讯了吧。
  李重九二话不说,大步飞奔,直冲渡口而来。那个舟子眼见李重九冲来,吓得脸色转青,手上动作又快了几分。
  砰!
  水花四溅!
  李重九跳入浅滩中,涉水而过,陡然拔身而起,一个箭步登上了渡船。渡船上之人,看见李重九如凶神恶煞一般追来,纷纷都是跳下水去避难。
  李重九将刀一横,对着舟子喝道:“驳上岸去!”
  声若巨雷,这名舟子身子瑟瑟发抖,当下不敢有违将渡船划向岸边停靠。
  李重九当下翻身回岸,一纠自己的坐骑,直登上船。李重九转目一扫,但见岸上还有一半箩筐的钱,肉好和白钱都有,正是盛放着众人交纳渡船之资。
  李重九又再度下船,将衣服一剥,摊在地上,双手从箩筐里抄起大半大半的肉好,往衣服里一丢。
  连抓三把后,李重九将箩筐高高举起,朝空地掷去,然后大喝道:“此乃横征暴敛之财,大家分了去吧!”
  众百姓何时见过,满天飞洒肉好的场面,当下一阵欢呼,十几个胆子大的冲到地上捡起肉好来。而李重九将衣服扎起提在手里,跳上渡船提刀喝道:“速速开船!”
  “是,是。”舟子不敢违令,驾舟而行。
  舟至中渡,李重九忽见对岸马蹄声传来,轰隆隆一支不下百骑的人马赶来,更远之处似还有步卒行动。显然是听闻那号角声赶来,如果迟上一时片刻,李重九留在对岸必然无幸。
  李重九不由讶然,向那舟子问道:“此渡口之地,又不是什么要道,怎会有如此多的兵马?”
  那名舟子十分畏惧,缩着身子回答道:“还不是前几日,东郡那边有群强人,闹上了瓦岗寨,郡守担忧有流寇入境,在各处皆派下了兵马监视。”
  “原来如此。”
  李重九恍然大悟,这上党郡郡守这并非小题大做,东郡虽在黄河以南,但距离上党却很近,况且马上就要到冬季,黄河一冻住,流寇就很容易流窜而来。
  这时河对岸那边十几名骑兵,在那溜着马,对着河岸大叫,不用猜也知道让他们划过岸来。舟子见李重九那染血的短刀,哪里敢的。
  李重九笑了笑,当下从衣服里掏出一把铜钱来,丢在舟里言道:“快些划,这些钱都算你的。”
  舟子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只能埋头摇船。
  李重九捉刀,独立在舟尾,潞水泱泱,江风袭来,挂得他身上的麻衣扑扑作响。此刻追兵在后,前方之路显得扑朔迷离,但李重九双眉立挺,神情依然从容不迫!
  舟子见之一幕暗暗摇头,心道此人必是江洋大盗,视人命如草芥,但偏偏看去又如读书人般文雅,正是令人拿捏不透。唱曲里说,风萧萧兮易水寒,想必当年刺秦王的荆什么来着,此时此刻怕也是如此样子。
  当下舟子心底隐隐由畏惧,转有几分佩服。竹篙子破开流水,渡船如箭一般驶至对岸,身后只余下隔岸官兵那一连串的叫骂之声。
  渡过潞水之后,李重九谢过舟子一声,当下上马骑着坐骑,一路狂奔了二十几里。
  待到前方大山叠嶂,路途难行时,李重九下马找路人一问,方知自己已是离了上党郡,来到了长平郡境内。
  而阻横在李重九面前,即乃是太行山山脉。
  太行山脉从地理上而论,是华夏的第二级阶梯,西面是今日山西,东面是今日河北,河南,以及山东,分界立柱标识东西。古人有云,山西是天下之脊,说的是山西地势之高,可俯瞰关中,河北,中原。而太行山就乃是那脊梁。
  李重九眼前,就是大山起伏的太行山脉,犹如天然险阻一般,遮挡在前,隔断了东西交通。兵书上说,山川之要在于阻隔,唯有孔道可以穿行,太行山的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太行八陉。
  现在李重九东下太行,途经潞水河流穿切的河谷低地之后,要往河内郡渡过黄河,渡过黄河就可暂时避开官府的缉捕,缓下一口气来,但在这之前必须通过太行八陉之中的太行陉。
  太行陉,故去称为太行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秦昭王四十四年,秦王命白起攻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白起再率秦虎狼之师,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后上党降赵,秦赵之间有了长平之战,白起在此屠赵军四十万人,而长平之战所在,正在于李重九脚下的长平郡。
  进入长平郡之后,李重九总算暂时松了一口气。以这个时代,衙门的效率,所谓的‘跨省追捕’这样的事,还是出现不到自己身上,两郡之间交接,公文往来是十分麻烦之事。
  眼见自己的大青马已疲,李重九不可能再奔行,于是牵马缓缓前行。看到路边,有个店家门口挂了只倒扣着的‘罩拎’。这罩拎乃北方捞米饭专用器具,挂出在外,表示此地乃是饭馆的意思,吸引客人来店用饭。
  另在店家的门楣上面歪歪斜斜写了张家客栈四个大字。眼下疲惫不堪,无论人马都必须歇息,李重九当下向客栈走去,同时将刀揣进怀中,以防不测。
  客栈门口的伙计,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以一般的经验,伙计应是八面玲珑之人,如此魁梧大汉,怎么可能会是从事店小二一职。若是每个饭店皆是如此,岂不吓坏了客人。
  李重九只是多瞅了两眼,那名大汉即站起身来,言道:“客官,小店这几日不做生意!”
  李重九看了一眼罩拎,反而问道:“不做生意,何故还挂着罩拎?”
  李重九一发问,这大汉倒是一时语塞,店内倒是有一人吭声,言道:“黑闼,哪里有客人来了,往外赶的道理,还不请客人进来!”
  那名大汉闻言没好气地言道:“客官,里面请。”
  李重九心底一凛,将马背上包裹取走,走进饭店,见四周空无一人,摆了七八张短桌,摆着许多草垫。
  一名三十多岁面容儒雅的男子,走了出来,拱手道:“客官,小店本要打烊了,但有客人上门,乃是店家荣幸,请问这位客官要点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