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条小渔船(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80

  记者们反正也不急,就先采访了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一行人径直去了顾鲲的寝室先拍摄了几个备用镜头,寝室里显然是提前打扫过了,没任何问题。
  钱友谅觉得没什么好问的,殷桃却很自来熟,逮着顾鲲的几个室友一一细问:
  “顾鲲是体育特长生吧?那他为什么会选‘船舶与海洋工程’这样的专业呢?他的文化课跟得上嘛?平时跟大家一起上课吗?”
  “当然,顾哥好几门实务课成绩比我们好呢,也就数学基础稍微差一点,毕竟是留学生嘛。”林耀光用很标准的口径回答。
  “他虽然是外国富商,但是人很随和的,在学校从来不利用身份特权谋取什么方便。我们寝室有两个贫困生,一开始可能对他有些误会,但他依然是那么平易近人,对谁都很礼貌的、”室长黄瀚引导着给了个结论。
  一切看上去就像是真人秀。
  然后,黄瀚主动带了一下节奏,说起了顾鲲在学校做的公益,然后就带着记者们去了海院实验楼的微机室。所有人都换了鞋套,套了白大褂进去。
  微机室里另外有一名制图课的老师,正在做教学准备、检查机况,一开始还公事公办地出声制止。记者们亮明身份后,制图课老师和实验楼管理员才放行,还陪着记者们一起拍。
  “这间教室的30台WIN95制图电脑,就是顾鲲同学捐赠给学校的。他是大二的时候,亲自在制图课上体验到了传统制图的辛苦,深感教学不易、传统制图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深思熟虑后捐献了这些设备。
  顾同学来我华夏留学,跟目前社会上极个别的‘出国镀金’是截然不同的,他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国家,主动选择了对他们国家最需要的实际产业专业、解决国家建设中的痛点,才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
  说这番好话的,正是顾鲲制图课的老师。
  他拿人的手短,没顾鲲他至今用不上微机教学,当然要拼命说好话了。
  钱友谅和殷桃听得渐渐眼神放光。
  本来只是想来采访一个世界级体坛巨星,没想到还采访出一个大善人来,这要是慈善规模和友谊建设再深入下去,妥妥的有朝华夏人民的老朋友模板靠拢的趋势啊。
  虽然顾鲲本来就有这方面的趋势,但那只是在小圈子里的认知,没有过过明路,大众舆论是不知道的,今儿个算是要彻底洗白上岸了。
  说着说着,唐佳看氛围不错,冷不丁补充了一则红料:
  “说起顾同学的友好文化交流,我还想起个事儿,他在兰方出资建立了一个纯公益性质的教育助学基金会,专门负责向有意来我市留学的外国优质生源,提供有条件的助学金。
  今年是第一年运作,已经赞助了大约30名高中阶段成绩优秀的黑克兰留学生,来我校和本市的沪外、华师等三所大学留学。
  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跟我校分管留学生工作的姜副校长谈谈,我听姜副校长多次私下感慨过,说因为提供了助学援助,让今年的留学生生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虽然我们没有任何国家歧视的意思,但往年的留学生更多是东南亚和非洲穷国的生源才肯来华夏。黑克兰的国家发达程度、生源质量,确实是平均优于那些国家。”
  顾鲲花钱赞助的那些黑克兰妹子,也是才办完录取手续一个多月呢,五天前才第一天正式上课。
  而且因为她们专业相近,一般都扎堆在一两个班级里,同班的也多是女生,所以短短几天时间,校园里其他院系大多不知道,也就还没有形成围观。
  等消息扩散之后,估计肯定有不少其他僧多粥少的院系的男生,过来偷偷强势围观的。
  至少交大这边的10个妹子肯定要被围观。至于沪外和华师,本来就是女多男少,或许还能幸免。
  “顾鲲居然还开基金会赞助欧洲国家的留学生?那必须采访一下。”殷桃听得眼神发亮,愈发跃跃欲试了。
  她完全知道,之前国内顶级大学的留学生工作,是个什么状态,基本上不是南亚就是非洲穷国,才肯来。
  黑克兰怎么说也是欧洲国家啊!有欧洲国家的留学生,那是多么体面的进步!绝对可以作为政绩来报道了。
  华夏名牌大学,之前也就五六十年代收过捷克留学生算是欧洲的吧,还有就是穷逼的阿尔巴尼亚,常年来蹭资源。而苏联解体之前,老毛子压根儿是看不上华夏的留学教育的。
  于是乎,唐佳就带着记者们去了。
  然后,钱友谅就觉得眼前一晕。
  卧槽,这么多异国风情的美女!顾鲲是干什么的?
  
第12章
你陷思,定体问
  钱友谅和殷桃本来就只是来采访顾鲲的,因为顾鲲不在学校里,不想白跑一趟所以才顺便采访了学校里其他周边人士。
  所以,他们肯定不会特地再跑去沪外或者华师、采访那20个黑克兰留学妹子了。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下一站直奔顾鲲的住所,擒贼擒王。
  只有那10名成绩最好、被交大录取的妹子,因为就在现场,顺路采访一个也就是了。
  殷桃毕竟是复旦高材生,口语水平很牛逼,不仅英语很好,还会俄语,于是便当仁不让地挑了那10个妹子里看起来最漂亮最显眼的来采访。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殷桃自认为很有亲和力地用俄语问。
  被她问到的女生名叫莎拉诺娃,正是之前在黑克兰的时候,患得患失质疑过顾鲲身份和基金会正式性的那个妹子。
  不过如今她已经彻底信任自己的未来老板了,来到华夏短短两个月,她就对这边的环境非常满意,深感之前在黑克兰乃至前USSR国内接受的官媒宣传有多么不靠谱。
  面对殷桃的俄语提问,她却是有点懵逼,因为俄语和黑克兰语是有一定区别的,很多词汇写法一样读法很不一样,至少比华夏国内的普通话和大部分方言之间的差异要大。
  于是她磕磕绊绊紧张了几秒钟,宁可选择用还比较生疏的汉语回答:“我叫莎拉诺娃,来自黑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那是一个黑海之滨的港口城市。很高兴能来到华夏求学。”
  “你会汉语?是在黑克兰的时候就学的么?”殷桃大为惊讶。
  她平时采访接触外商最多,都是财经新闻类版块,对外国留学生也是有过接触的。在她的印象里,大部分留学生来了华夏一两年,都不能保证汉语水平。
  甚至于在华夏继续如入无人之境地说外语,还要华夏同学学他们的语言才能跟他们交流。
  有些身段放得比较低的劣质大学(也不是最劣质的大学,只是在有资格有能力招到留学生的大学里面,相对劣质的那些。真正最劣质的大学根本招不到留学生),甚至主动建设一个以英文为通用语言的国际部,觉得在国际部里不说汉语是天经地义的。
  这一反差对比,才显出交大这边留学生素质的可贵。
  才开学刚上了一周课!这些黑克兰妹子居然就会说汉语了!尽管还不怎么流利。
  对此莎拉诺娃的解释是:“不,我原来不会汉语,是三个月前开始努力学习的,所以现在也只会一些简单口语会话,字还认不全。”
  殷桃:“那也很不容易了,你们学习一定很刻苦吧。”
  莎拉诺娃:“其实还好,到了华夏生活环境变了,身边同学都说汉语,逼着一天16个小时说,很快也就会了。”
  学语言,生活语境很重要,真的心无旁骛别的不管只学语言,磨炼半年也就能磕磕绊绊说了。
  殷桃只是好奇,这些妹子为什么这么有动力学汉语:“你们这么刻苦学习、将来打算做什么呢?”
  莎拉诺娃听到这个问题很诧异:
  “你们没有提前了解过吗?我们都是跟兰芳文化传播基金会签了服务期协议的,毕业之后要至少为兰芳文化有限公司服务六年。目前协议里包括的未来可能工作范围,主要是酒店管理和文旅服务管理。”
  “有这回事?”殷桃立刻回头,追问陪同来伺候采访的学校工作人员。
  学校工作人员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确实是有些服务协议的,但这是留学生和助学基金之间的事情,我们学校没有干涉,具体没有了解过。这个……算不算商业机密?”
  殷桃稍微想了想,这事儿确实比较敏感。让外国女人来从事服务业,哪怕是管理,也是不太好说的,万一顾鲲想保密,偷偷的只做不说,电视台倒也不好随便多加报道。
  只不过,凭借着现场几个记者的职业直觉,大家都意识到,这事儿如果允许公开报道,说不定又是一个民间觉得挺提气的喜闻乐见娱乐新闻。
  国家的官方媒体,肯定是不会诱导人民想歪的,但你架不住人民会自己脑补联想啊。
  近代以来,只见过黄种人伺候白人的,哪有用白种人洋妞伺候汉人客人的。
  最多也就1920年代,沙俄刚刚亡国的时候,倒是有些白露女人流落到沪江、乃至东北的大城市,靠伺候人为业,不过那都是极少数,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华夏的中产阶级,可是从古至今没有享受过洋妞的正常服务。
  尽管这是即将发生在兰方,而不是华夏,不过双方毕竟同文同种嘛。以后汉人游客只要咬咬牙花个万儿八千块钱,就能开开洋荤,长期化、成规模地让毛妹端茶递酒伺候人或者找外教学外语了。
  (当然绝对是正当、合法的伺候,不是那种生意。大多数游客三观还是很正的,他们并不是需要解决生理需求,只是需要一种民族优越感的精神满足。解决生理需求可以另外找途径,关了灯都一样,不用费这个事儿)
  这里面都是收视率。
  一伙人又仔细采访了一会儿这些女留学生,期间还有几个隔壁沪外的黑克兰留学生,也是顾鲲赞助的那种,临时听说了这儿的采访,打车赶过来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幕后有黑手、赞助她们凑上来上镜的。
  钱友谅和殷桃彻底满载而归。
  ……
  “看来这个顾鲲的水很深啊,这一采访都快到晚上了,还只了解了他身边的人。”回到采访车上之后,殷桃忍不住感慨。
  “要不跟站长说说,明天再去顾鲲的住处?反正这个稿子不是很急,也不算新闻了。不如多花点时间做精做细。”钱友谅提议。
  “不要,我晚上加班,你要是有事儿的话,你晚上回吧。”殷桃主动说道。
  钱友谅怎么可能让女生一个人去,只好按原计划。
  顾鲲的最新住址,是他的同学林耀光提供的,但其实林耀光也没去过——
  如前所述,去年顾鲲刚来沪江的时候,就在静安广场买过一个小公寓了。但那破房子,只是他临时落脚的,以顾鲲将来大富豪的身份,怎么能长期住这么掉价的房子呢。
  当时,他还排队领号、交了定金,买了中远和沪江海事主管部门在东方明珠塔下面那个江滨地块的别墅。94年顾鲲付款的时候,那些房子还在造,但今年已经造好了,而且是施工方直接带精装修的,顾鲲暂时也不想再大兴土木更换,所以已经可以拎包入住了。
  房子是暑假里交付的,本来还要按领的号子排队选,不过顾鲲直接连破24次世界纪录,还是代表交大的,也算是为国家争光了,完全配得上地方上的高级人才引进优待待遇,所以,他就直接插队选了整个盘里最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