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条小渔船(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380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之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而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如果今天顾鲲靠画大饼拿到贷款后,将来项目前景没有达到顾鲲吹嘘的程度,那何岚理论上就要犯这个罪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事实上以顾鲲的实力当然不会让合作伙伴有麻烦的了。
  这个罪一般也就判个三年以下。即使是“国家利益遭受了特别重大损失”,顶格最多七年,依法治国这是不能突破的。
  只要顾鲲不给何岚好处,没有黑钱,不构成其他罪,最多就是七年了。
  这也是对方敢赌一把的原因,毕竟赌对了政绩也非常丰厚。
  ……
  顾鲲在沪江,就以这样的节奏,拜了一圈早年,把几个要害关节稍微疏通了一下。
  然后就拿着纸面上规划的项目、极低的首付比例,拿到了数十亿规模的基建贷款意向书(正式放款要等工程开工,分步发放)
  具体的疏通细节就不多说了,基本上属于“如果对方被他骗了,还要额外被判个被骗罪”的那种。
  但顾鲲绝对是不会骗的。
  母校交大设计院这边,也非常给力的在丝毫设计费都还没拿到的前提下,就给他初步做了个最笼统的规划和工程量预估。
  跟顾鲲已经很熟了的设计院老院长,亲自把大致需要的资金量报给了顾鲲。
  顾鲲看到数字的时候,还略微惊讶了一下,因为几乎每一项项目需要的钱,都比他预估的还便宜一些。
  “这个兰方到士马丹的跨海大桥、你们60多个亿人民币就能拿下了?怎么这么便宜?”
  “你自己看设计方案。”对方也不跟他解释,毕竟顾鲲也念了三年海洋工程了。
  顾鲲便仔细浏览了一下,然后发现自己果然设计经验还是不如多年的专业设计师。
  说到底,是因为兰方岛和古晋西北郊的士马丹之间的海况太平静了,而且海床淤积得很浅,相当长一段桥面甚至可以做成海堤型的,直接围堰筑坝。那就比立桩的桥梁省钱了。
  而之前顾鲲内心比照的是方舟湾跨海大桥,方舟湾得考虑每年钱塘江潮水的涨落,是不能直接筑堤拦死的,不然堤路会被涨落潮冲垮。顾鲲的方案需要用到的钱也就又便宜了几成。
  真是天助我也。
  同理,引水工程和其他一些海底铺设的工程,也都因此变得便宜——交大设计院手上有详细的兰方周边海底地形数据,都是前几年顾鲲亲自测了卖给他们的。
  他们早就论证过,兰方周边那儿最浅、暗流最缓。兰方岛主体本来就是沙捞越河带来的泥沙冲积到珊瑚礁上堆成的。与婆罗洲主岛之间有暗沙浅滩连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顾鲲也没工夫一一细看成本的下降,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
  “到时候能给一份阴阳合同么?给钱和贷款都按照实际价格。但是对外吹牛逼吹嘘投资规模的时候,我希望有一份高逼格的报价。不然,投资的钱太少,我都不好意思去跟马来西亚人吹牛,问他们狠狠要交换利益了。”
  “了解,这还不容易么。”
  
第87章
马来首富
  顾鲲在沪江上蹿下跳运作到了临近年关,总算是把要规划的项目方案和要拉的预算贷款,都大致凑了出来。
  为了赶在港币风暴来临之前的时间差捡漏,顾鲲也顾不上在沪江过年了,而是年前连夜坐飞机回兰方,然后联络了大马方面的不少要人,约他们来兰方面谈。
  顾鲲的这一系列基建狂魔计划,终究是需要兰方和大马双方面精诚合作才能实施的,否则光靠顾鲲一厢情愿,连地皮问题都解决不了。
  ……
  1998年1月17日,周六,春节前十天。
  古晋市中心,沙捞越州基建局。
  副州长兼基建局长李明则,内心满怀焦急地等待着。
  三天前,他收到了顾鲲的邀约,请他和大马首富李静深,一起去兰方共商大计。顾鲲还在邀请函里把要谈的事儿大致说明了一下,主要是在金融危机、内需紧缩的时候,扩大基建投资、增进国际合作。
  沙捞越州有350万人口,古晋市就有80万人,跟兰方相比,李明则能管理的家底当然要更厚实一些。
  尽管兰方这几年崛起迅速,可人口终究只有古晋的八分之一,沙捞越州的几十分之一。顾鲲一个人再有钱,也不可能跟一个几百万人的经济体的总体量相比的。
  “富可敌国”终究只是一句夸张的比喻,较真起来连“富可敌州”的都寥寥无几。
  按照邀请函上的建议,顾鲲是派了豪华游艇来接李明则的,至于大马首富李静深李老板,顾鲲会另外派专机,从槟城接他直飞兰方国际机场。
  但李明则婉拒了,还暗中让李老板先飞来古晋,双方先碰个面,大马人自己先统一口径一致对外,再去跟顾鲲谈判。
  “州长,李老板到了。”
  李明则坐在办公桌前出神的当口,秘书悄悄进来通知他,他连忙从转椅上跳了起来,然后亲自走到门口迎接。
  “李老板纡尊来访,不胜荣幸,这次跟顾鲲谈判之余,还请李老板多多支持地方建设呀。”李明则满面堆笑地客气。
  “一定一定,我虽然长住槟城,但沙捞越州这些年也一贯是我们工氧集团的建设重点。”
  来者名叫李静深,是个六十岁的老者,七三分的发型,发量略微稀疏,明显刷了油。
  他正是如今的大马首富、工氧集团大老板。
  严格来说,李老板算是华裔而非华侨——他祖籍胡建泉洲咏春,但他父母是37年日寇侵华的时候从胡建逃到南洋的,抵达南洋后两年李老板才出生。
  同理,刚才那位李州长也是祖籍胡建。
  在胡建本地论大姓望族,当地人都会说“胡建陈林半天下”,也就是姓陈姓林的特别多,加起来能占一半胡建人。
  不过移民到大马的胡建人里,这一点却不明显,反而是姓李的特别强势——别的不说,当年从马来分裂出来的新加坡,那就是典型的李家天下。在马来和新加坡,姓李的华人基本上都是横着走的大族。
  李静深的企业虽然名字叫“工氧”,英文缩写IOI集团,但其实也就80年代初起家的时候涉猎过制氧机和工业氧气贩售业务。
  80年代末,工氧业务范围急剧膨胀,首先是在化工领域全面扩张,成为油棕、乳胶等东南亚特色种植加工业的巨头。
  李静深在婆罗洲陆续扩张了大片的天然橡胶种植园和油棕榈种植园,在槟城和古晋也都有乳胶和炼油的化工基地,是东南亚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商和马来西亚最大的乳胶生产商(天然橡胶业还算不上东南亚第一,因为印尼那边还有规模更大的企业)
  92年之后,工氧集团又进一步发展到了房地产和工程基建领域,因为资金充裕实力雄厚,短短几年内跃升为马来西亚第一大地产商。
  所以这位李老板如今有40多亿美元的财富,近年来在福布斯全球财富榜上,也是能经常挤进前500名的——不过也就一直在400多名的位置上徘徊。
  这一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令吉汇率跌了25%,倒是瞬间让李老板的财富缩水了几成,应该是暂时跌出福布斯前500了。
  但不管怎么说,李老板如今的财富,依然至少是顾鲲的两倍到三倍之间。跟马来人谈基建生意,肯定是绕不过跟这位李老板的合作的。
  顾鲲稳坐兰方首富的位置,也不过才一年多,根基还是浅呐。要从兰方首富进一步爬到东南亚首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什么时候比这位李老板有钱了,才能算是略有小成。
  ……
  李州长和李老板闭门磋商了半天之后,就坐着自己的游艇,去兰方跟顾鲲会谈了。
  顾鲲当然不可能知道李州长和李老板串通了些什么细节,不过他也不在乎,他内心本来就觉得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顾鲲在兰方主岛上的别墅档次不够,奔马环礁上的360度无敌海景别墅也不足以接待几十亿美元身价的贵客,所以这次他直接选择了跟朱猷栋打声招呼,借了昭明宫接待客人。
  昭明宫毕竟是兰方王宫,不管装修如何,档次至少是有保障的。
  游艇到港,顾鲲是亲自到码头迎接的,然后派车队接回宫里。
  “李州长、李老板,一向久仰。”
  “顾生客气了,幸会幸会。”
  论国际上的知名度,顾鲲当然比李老板高得多,但对方毕竟一把年纪了,是商界前辈,所以只能是顾鲲说久仰,对方来幸会。
  因为是初次见面,也不好直接谈正事儿,所以顾鲲就先请对方吃顿饭,接风洗尘。连朱猷栋也亲自出席,帮忙接待客人。
  酒席无非是各种顶级热带海鲜,还有北国进口的松露鱼子酱,细节无须赘述,反正对于几十亿美元财富的人而言,吃的不重要,啥没吃过。
  酒宴过后,顾鲲挑明了约谈事由:“眼下金融危机正盛、此番请二位来,也是想倡议几项兰方与沙捞越州合作的基建项目,促进内需、拉动投资、睦邻互助、共度时艰。”
  副州长李明则抿了一口乌龙茶,擦了擦嘴:“不必客气,顾生尽管直言。你如今在东南亚各国的威望,可是非比寻常呐,肯跟我们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莫大支持。”
  大家都是华人,说汉语是毫无障碍的,只不过无论是李州长还是李老板,普通发都带点胡建口音,或者说台湾腔,远不如顾鲲漂准。
  顾鲲点点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首先想谈一谈兰方跨海大桥和引水工程的合作……”
  顾鲲把他之前蓄谋已久的方案,全部重新复述了一遍。
  尽管有点心理准备,来之前就知道顾鲲要大兴土木,不过听到具体的方案时,马来人还是吓了一跳。
  尤其是顾鲲报出来的预算,毕竟是华夏方面交大设计院“虚开发票”后的价格,听起来很是吓人,造个50公里的跨海大桥,能报到25亿美元/200个亿人民币的投资额,简直太夸张了。
  顾鲲基本上都是至少价格乘以三倍拿去吓人的。
  马来人这方面中招也不是第一次了,后世跟华夏合作修高铁,后来被叫停,稍微一挤水分就是砍价四成。只能说马来人的廉正自律程度还远不如华夏。(顾鲲没有塞黑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3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