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459

  哪怕有“尊王攘夷”的思想,来作为掠夺异族的道义根据,不过因为这遮羞布太勉强,令此事在魏国的各大世家中,也遭受不少抨击,一些世家甚至因此而分裂。
  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这种对道义的玩弄,令许多世家……尤其是兴起不久的豪族,开始变得越发难以控制。
  郭嘉之前也没有想到,会屡屡出现这种敢拿家族传承作为赌注的癫狂者,并且这种癫狂还在蔓延,越来越多的世家豪族,开始会为了更高的收益,就敢赌上家族传承。
  因此郭嘉也开始着重提醒曹操,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控制!
  ……
  而凌统请罪的战报,送到了金陵之后,白图在朝中,着重商讨了此事。
  这一战虽然沉没了一艘主舰,但是从损失的角度来说,其实楚国海军根本未伤筋骨。
  只是之前一直是按着海寇在揍,现在一下子被围殴、击沉了一艘主舰,虽说是以少敌多的结果,但也令人感受到,渤海的形势进入了下一个转角。
  在朝堂上,楚国甚至因此而很“怂”的决定,命令海军在渤海更加“谨慎”,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对渤海、乃至于对炒海鲜半岛的控制力上,做出了让步,这也更加令海寇们欢欣鼓舞,甚至对楚国海军更多了些“想法”……
  当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楚国自然不会单纯的认怂,而是同时也对“罪魁祸首”做出进一步的制裁!
  作为“罪魁祸首”的刘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平息了楚国“愤怒”……
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间商困局
  “岂有此理,楚贼辱我太甚!”刘璋气得一拍面前的矮案。
  下手群僚,此时都不吭声——毕竟刘璋刚刚才客客气气的将楚国使者送走,现在只是扭头回来发发脾气,大家又能怎么劝?
  其实刘璋也还没太明白发生了什么,毕竟是渤海的消息,在没有特地建立情报网的情况下,消息要传来西川……少说也要大半年!
  这还是因为,商品经济复苏之后,各地商队在流通同时,伴随着商品,“消息”也在流通。
  否则刘璋也没有专门组建情报网,怕是一两年都得不到什么消息……
  第一次听说此事,就是在楚国使者的口中得知——合着你楚国在渤海吃了亏,就来找我撒气?
  不过这时候就能看出,刘璋比刘协更“老道”的地方!
  刘协还需要别人给个台阶,比如臣子们劝一劝,才能下决定,而刘璋怂起来,却是毫不犹豫。
  只是在事后,刘璋和刘协一样,难免骂骂咧咧的抱怨。
  张松犹豫再三之后,开口说道:“主公,臣有一策,可遏楚国之嚣张。”
  刘璋闻言,却没有兴奋,反而意兴阑珊地说道:“可是之前说的,所谓造船胁楚之策吗?”
  “不错,此乃治本之策。”张松显然并不是第一次提起。
  他建议刘璋,在江州督造战船,必要时能够随时顺江而下,“直袭”荆楚的那种!
  有没有胆子、能不能真的袭击成功且不论,重要的是“能够”——只要有一支这样的战船,或许永远也用不到,却能够令蜀侯府,在面对楚国时,拥有“谈一谈”的底气。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予取予求。
  然而刘璋对这建议,却并不感冒,毕竟战船不是一夜就能建好的,更不是自己签发几道指令,就可以“无中生有”。
  如今的刘璋,已经没有刚刚做到益州牧这位置时的天真,以为自己在益州府中,就可以控制益州的大事小情……
  现实教会了刘璋,哪怕是益州牧,也终究是一场“角色扮演”,而不是“即时战略”。
  在江州建造战船?
  拿什么造?
  且不说楚国发现后,肯定会进一步施压,仅仅是建造战船的开销,就不是容易拿出来的。
  蜀侯虽然因为和楚国的生意,的确赚了不少,但是因为大多都找了其他人士族,所以没有壕到能自行承担大规模造战船的成本。
  而这成本让士族担负,则士族必然离心,说不定都不用楚国下手,他们就先抢了献州之功,至于让百姓担负……则士族必然挑动百姓,即使不马上造反,也必然造成各地民心各附、而不向城都的局面。
  至于现在蜀侯之所以还稳得住,无非是因为蜀侯府的管束更小——除了楚国之外,还没有哪路诸侯,有魄力的将商税彻底改革,尤其是蜀侯,几乎没有动……
  并且他们也明白,现在如果益州加入楚国,怕是要当“大鱼吃小鱼”的虾米。
  届时益州的市场、人力所需,将一波被楚国现有的工坊团体瓜分,或许百姓可以享受楚民的种种福利与保障,不过对于习惯居于统治阶层的益州士族来说,这显然无法接受……至少不会主动接受!
  刘璋看了看,在张松说完之后,其他包括吴懿在内,众多真正有权有势的臣僚,都一副正襟危坐、默不作声的样子,就知道此事成不了。
  “听说……魏国这次击沉楚国主舰的,还是‘民间’力量?”刘璋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解绑一些对士族的限制,而换取到对抗楚国、至少是足以自保的力量,刘璋也觉得很划算。
  可惜这次不用看其他人,张松就已经开口劝阻道:“益州并不临海,行船所能食之利有限,‘民间’……应该没人会对抗击暴楚感兴趣。”
  吴懿等人这时都默默的点了点头——如果真的有利可图,还用等刘璋“解绑”?
  你刘璋本来也没有拴住什么好不好!
  的确,魏国的海寇们,之所以敢和楚国玩儿命,是因为看到了三韩、百济抓不尽的人力、看到了亶州那一船船的银子……
  楚国的海军,已经无法震慑他们的贪婪。
  而在益州呢?
  造船出河……之后去劫掠楚国?
  玩命是手段,不是目的好吗!
  即使真要抢人力,对于益州来说,最方便的也是南中百族,也就是所谓的南蛮。
  然而现在……益州被南蛮入侵,搞得身心疲惫,别说是抢人,连防御其攻势,都有些“亏本”。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益州的工业化,几乎没有发展!
  按说论工业化,楚国是绝对头部的话,魏国虽然逊色许多,但理论上也算第二,之后是掌握齐鲁一带的齐侯紧随齐侯,郑侯也在“贤臣”的辅佐下十分重视,汉宁侯张鲁,也在将自己的教义改良,力求更加适应工业化时代……
  其他雍、翟、塞三侯,虽说都不是很重视,但也都跟着“凑热闹”式的发展着。
  不过西川,却成了一个例外!
  在魏王、齐侯奋起追赶的时候,刘璋直接封关自保,虽说令益州的蜀锦、井盐暂时逃过一劫,但却错了最佳的起步机会。
  而在汉宁侯、乃至于其他汉室诸侯,都在被动的跟着“凑热闹”时,益州又被楚国盯上,和蜀侯的一纸协议,直接令益州有希望在工业化时代,展现出竞争力的两大支柱产业崩盘……
  还不像魏国,有原则的“打狗不打狼”——要去掳掠海外、北方,魏国可以暗戳戳的提供支持与帮助,不过想要做楚国的代理商……腰斩弃市警告!
  关中士族,好歹还想着产业升级,而现在益州士族,大部分都在追求与楚国合作、做楚国与益州之间的中间商。
  其中最大的中间商,正是刘璋。
  这种中间商,在后世近代时候,还有另一个名字——买办。
  起步慢了是小问题,买办当道才是工业化的大毒瘤,自然益州的情况,也就有别于其他诸侯。
  这也是魏国对北方的强族鲜卑、乌桓都是骑脸,而益州却要头疼“送上门”的南蛮的“根本原因”。
  至于北方更适合板甲骑兵,可以在从楚国进口板甲后,战斗力突飞猛进,而益州的马种与地形,却限制了板甲骑兵的作战……这只能算是表层原因。
第五百二十三章
启蒙
  “大王,臣请……以楚货之利,建战船、兴工坊,同时禁止协议之外的楚货入西川,或是收取额外税赋。如此不仅可震慑荆楚,且南蛮之祸也能够不战自解!”张松对刘璋献策道。
  张松的提议,与其说是“计策”,不如说是大方针。
  是想要从根本,缓解刘璋和一部分大士族食利于“中间商”经济,转而以楚货之便,收拢民力,发展益州自己的工坊,渐渐扭转局面。
  如此一来,兴办工坊也需要人力,之前因为蜀锦、井盐产业的崩溃,而带来的“失业”缓解,自然南蛮入侵的根本原因,也会得以缓解。
  现在的南蛮入侵,一方面是楚国正在南中大搞“楚学新南中建设”,令一部分不满的南中部族北上,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受损的西川南部大族,与南蛮合流,纷纷祸乱一方,企图割据自治……
  如果用协约中的楚货的利润,来发展自身,至少冲突会削弱许多,同时再限制协约之外的楚货,肆无忌惮的流入,给益州自己的工坊,留下发展的空间……其实益州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张松其实也有些后悔,毕竟当初是他提议刘璋,将与楚国的协议进口的楚货,作为“利益”分给其他大士族,借以拉拢住一部分,也好稳定西川。
  结果反而造成了连锁反应……
  也不能怪张松目光短浅,毕竟这一幕,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以此时经济学的理论水平……看懂、吃透《管子》,就已经能算货殖之道的名臣。
  实在是没见过楚国的这些花活儿!
  张松好歹在一开始,就看出了楚货流入,将对益州的“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造成伤害,只是可惜……依旧为时代束缚,只想着缝缝补补,错过了从一开始就拨乱反正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4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