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物语(精校)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9

  
  周世锦快疯了。
  学界、媒体、领导……压力像海啸雪崩,一个星期里,他承担的压力比上半辈子加起来还多。
  手机铃声再度响起,来电是个陌生的号码,区号属于吴城。
  “说过多少次了,签名是伪造的,有事找律师!”不论是谁,面对一天几十上百个电话都难以保持风度。一定是那家狗屁制药厂打来的,周世锦已屏蔽了不知道多少个号码,可那边还是像闻到血的苍蝇一样挥之不去。
  “对不起,请问是周世锦先生吗?”手机里传来的女声礼貌又冰冷,不是他听腻了的海皇制药厂工作人员。
  “你好,我就是。”周世锦按捺下情绪。
  “周先生,敝处是吴城泰达保险公司,我们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通知您……”
  “你是不是打错电话了,我没有在吴城投过保险。”
  “抱歉,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投保的不是您,是一位叫于扬的先生,他的受益人一栏里填写的是您的名字。”
  前面是催款单,现在是保险,接下来还有什么东西?
  “周先生,您还在吗?如果方便的话,麻烦您近日来一趟吴城。”
  “为什么要去一趟吴城?”
  “实在不好意思,但敝公司十分重视于扬先生的保险业务,请您务必抽出时间……”
  对方报出了一个足以让普通人昏厥的数额,就连周世锦听了也不免瞠目。这笔保险赔偿金不仅能完全填补海皇制药的欠缺,还足够让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衣食无忧……于扬,你在做什么?
  周世锦心中有太多疑问,只能一点点解决:“等等,我想问一下,老于的投保时间是哪年?”
  听筒里传来翻阅资料的沙沙声,“从三年前,于先生就开始投保。”
  三年前?正是那次学术会议后不久!难道在那时,于扬就已经打定了主意?
  先是未卜先知般投了巨额保险,三年后,因为癌症转院到周城就医,死在顶尖专家的手术台上……
  不仅让保险公司找不到拒赔的理由,让生活不能自理的兄弟下辈子过得很好,还可以让学术对手声名扫地,一箭三雕,完美无缺。
  可是,如果他如此盘算,为何又偏偏让我周世锦来做受益人?这笔钱超过我将来几十年的收入,也足够弥补我的名声损失。他就不怕我独吞?
  一个心思缜密到极点的人,绝对不会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周世锦决定去一趟吴城,不光是为了保险,他想挖掘出于扬隐藏的全部秘密。
  保险公司只是例行公事,虽然拿到一笔丰厚的赔偿金,周世锦却没有得到其他有用的信息。
  他连吃饭都省了,赶往下一个地点:于扬的寓所。
  于扬住在一栋位于河畔的高层建筑顶楼,想必可将吴城胜景收于眼底。
  周世锦敲了敲防盗门,不一会儿,门上的小窗摇下来了。门里的女人50上下,脸上写满狐疑。
  “您是?”
  “您好,请问这是于扬家吗?我是于扬的同学,刚从周城来……”
  还没等他说完,小窗啪地合上了。
  “周大夫,请你回去吧。徐平把事情都告诉我了,这儿不欢迎你。”
  隔着门,周世锦听到女人小声的哭泣。
  于扬两兄弟都没结婚,女人在于家做了多年保姆,和两兄弟的感情都很深厚。
  从猫眼中,她看到周世锦低头走进安全通道。
  她花了一点时间稳定情绪,然后提上准备好的饭盒,出门了。
  黑暗的安全通道中,周世锦目送于家保姆走进电梯。他又回到于家门口,打开消防柜门,在消防栓后摸索起来。
  大学时于扬就有一把备用钥匙,总是藏在消防柜里。他的习惯没变,周世锦很快找到那把钥匙。
  打开门,简约时尚的北欧风格装修映入眼帘。
  于扬就喜欢简单直接的东西,他有什么无法和自己明说的东西,非要选择兜一个大圈子?
  也许,在他的居所能找到答案。
  周世锦推开一间卧室的门。相比客厅,这里杂乱了很多,书柜上摆满了医学书籍。一定是于扬的居室,他生前翻看的资料还摊在桌上,好像还在等着主人下班后回来翻看。
  除了书以外,就是药品。他认出了促进新陈代谢的激素类药物,还有两种虽不认识,却和他在于扬病房抽屉里找到的一样:Dust。不知在于扬的字典里,它又有什么含义?
  桌上还有个湿婆小雕像镇纸。周世锦想起于扬说的话:毁灭与创造同在。可于扬死了……他的毁灭又孕育着什么创造?
  他把小雕像移开,镇纸下面是翻开的病历复印件。周世锦草草读了一遍,病历上描述的应该是于扬的病情:肺癌,中期。
  合上病历,他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封皮上的名字,眉毛立刻挑了起来。
  于飞!
  难道说,于飞也得了癌症?
  周世锦坐下来,仔细地看了遍病历,于飞的病情与于扬十分类似,但他比于扬早一年发病。
  原来是这样……
  于飞和于扬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在遗传学上十分相似,国内外有不少同卵双胞胎相继在几小时内去世的报道。而癌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遗传,因此两兄弟先后患上肺癌,也就不奇怪了。
  仅仅是这样吗?
  周世锦伸了伸腿,他踢到了什么东西。
  桌子下面,还有一个未封口的邮包。
  邮包上写着周世锦的地址。
  周世锦看过邮包里的东西后,心情已不能仅用“惊愕”来形容。
  邮包里装的是于扬的研究资料和私人日记。从日记中,周世锦第一次真正了解了老同学。
  在别人看来,我从医学院毕业后,就已经青云直上了。可在我心里,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很多年前,一对双胞胎孩子病了。当时,家里已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医疗费。有一个孩子幸运地住进了医院,很快就康复了。另一个孩子却发了几夜的高烧,虽然侥幸活下来,智力却永远停在了当年。
  幸运的孩子在懂事后,就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由另一个孩子的毁灭所“创造”的。这种成就如此痛苦,他根本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快乐。而现在,他终于有一个机会,利用自己的谢幕,给另一个人拉开序幕……
  那个孩子就是我。现在,我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哥哥活下来。
  所以,于扬才会吃促进新陈代谢的药物,让自己比于飞先发病,还投了巨额保金,不仅能保证兄弟下半辈子的生活,也足够垫付医疗费用。
  周世锦欣赏于扬为手足之情而作出的牺牲与努力,但这努力与牺牲或许是无望的,就像不停推着石头,却又始终不能将之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要和癌症对抗,于扬走到了哪一步?
  等等!
  翻开于飞的病历,周世锦发现,于飞服用的都是常见抗癌药物,在他的药单里,没有于扬吃的两种药物:Dust和另一种撕掉标签的药物。
  于扬让于飞接受医院的常规治疗,而自己不仅服用了实验药物,还拿出了手术方案……
  他在做一个医学实验,而实验的对象正是他本人!
  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盲点,周世锦也一样。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周世锦近乎完美的医疗方式也不能挽救于扬的生命,所以从反向推断,于扬的方案有可能是正确的!
  切除脏器,留下癌组织……周世锦心中一片冰凉。事到如今,他不是不愿相信于扬,只是这违背了癌症学的常识。如果于扬的假设才是真理,那么癌症学的基础都将会被颠覆,那个假设将会成为一个崭新的学科。
  周世锦回想起,还有一条被忽略的线索——
  “如果我挺不下去了,你就把我的病灶切下来,给其他人研究,算是我为医学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第41章
门徒(5)
  
  马不停蹄地赶回周城,周世锦连家都没回,他直奔实验室,研究于扬留下的癌瘤标本。
  已是深夜,周世锦却毫无睡意。他沉稳而迅速地做完准备工作,切片、染色、制成玻片,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他忐忑不安地坐在显微镜前,手上的玻片只有三毫米厚,四克重,却可能是于扬用整个生命诠释的密码。
  支气管、肺泡、动脉、静脉,一应俱全……周世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是别人递给他这块玻片,他一定会判断出夹在两块薄玻璃之间的是一块正常肺部组织切片,可这块组织是他亲手从于扬胸腔中取出的。
  癌细胞也是细胞,但它是一种失序恶性组织,呈现的应该是无序和混乱,那为什么于扬癌瘤的组织切片,会和正常器官一样?
  周世锦已无法掩盖自己的震惊。
  他摘除的不是癌瘤,而是于扬身体里的正常组织。虽然它位于两肺之间,挤压到于扬的胸腔器官,看起来像一块肿瘤,但它具有肺脏的所有功能!难怪连机器也难以分辨,因为它就是另一个肺脏!
  所以,于扬才会提出如此难以理解的方案:第一次手术,摘除左肺,在胸腔中为这第三块“肺脏”腾出空间,同时以右肺维持人的生命体征。等它生长到下一个阶段,可以完全替代双肺功能时,进行第二次手术,摘除残余的肺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