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133

从击陈豨,受诏别攻豨丞相侯敞军曲逆下,破之,卒斩敞及特将【特将:单独统领一军的将领。】五人。降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攻下东垣。
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又进击破布上柱国军及大司马军。又进破布别将肥诛【肥诛:人名。】。婴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北至淮上。益食二千五百户。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颖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灌婴以车骑将军的身份跟随高帝前往代地攻打谋反的韩王韩信,抵达马邑之后,他奉命单独率军降服了楼烦以北的六个县,并斩杀了代国的左丞相,在武泉的北面攻破匈奴骑兵。他又跟随高帝在晋阳一带攻打韩王信的匈奴骑兵,其统率的士兵斩杀了匈奴白题的将领一人。他还奉命统率燕、赵、齐、梁、楚等国的所有的车骑部队,在硰石击败匈奴骑兵。抵达平城的时候,遭到匈奴军队的围困,于是跟随高祖返回东垣。
灌婴跟随高帝攻打陈豨,他奉命单独带兵在曲逆一带攻打陈豨的丞相侯敞,最终攻破,士兵斩杀了侯敞和特将五人。降服了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等地。攻占了东垣。
黥布发动叛乱,灌婴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率先带兵出发,在相地攻打黥布的别将,打败其军队,斩杀副将和楼烦骑将三人。还率军战胜黥布的上柱国军和大司马军。进军打败黥布的别将肥诛的军队。灌婴还擒获了敌人左司马一人,其统帅的士兵斩杀了敌人的小将十人,向北追击敌军一直到淮河的沿岸。高帝增加二千五百户食邑给灌婴。黥布战败,高帝回到朝中,确定封颍阴五千户作为灌婴的食邑,同时免除了他之前的食邑。灌婴跟随高祖以来,一共俘虏了二千石官吏二人,亲自领兵战胜敌军共十六次,降服了四十六个城邑,平定了一个诸侯国、两个郡、五十二个县,活捉将军两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官吏十人。
婴自破布归,高帝崩,婴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太后崩,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齐哀王【齐哀王:刘襄,刘肥的儿子。】闻之,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
三岁,绛侯勃免相就国。婴为丞相,罢太尉官。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济北王:刘兴居。】反,诏乃罢婴之兵。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谥曰懿侯。子平侯阿代侯。二十八年卒,子强代侯。十三年,强有罪,绝二岁。元光三年,天子封灌婴孙贤为临汝侯,续灌氏后,八岁,坐行赇【赇:贿赂。】有罪,国除。
灌婴从前线战胜黥布返回朝中时,高帝驾崩,灌婴以列侯的身份侍奉孝惠帝和吕太后。太后驾崩,吕禄以赵王的身份自立为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发动叛乱。齐哀王听说这件事以后,就带兵向西挺进,要进京诛杀不应该称王的人。上将军吕禄等人听说以后,就委派灌婴为大将,带兵前去迎击。灌婴带兵行至荥阳,就和绛侯等人密谋,趁机在荥阳屯兵,并传信给齐哀王表示共同诛杀吕氏的事情,齐军于是停止不前。绛侯等人已经除掉吕氏家族,齐哀王就带兵返回,灌婴也带军队从荥阳撤回来,他和绛侯、陈平等共同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帝因此加封灌婴三千户的食邑,并赏赐给他黄金一千斤,命他担任太尉。
三年之后,绛侯周勃被免除丞相职务,返回封国。灌婴出任丞相,被罢免了太尉的官职。同年,匈奴大举入侵北地、上郡,孝文帝命丞相灌婴率领八万五千骑兵前去讨伐匈奴。匈奴离开后,济北王发动叛乱,于是孝文帝下令罢免了灌婴的兵权。一年多以后,灌婴死在丞相任上,谥号懿侯。他的儿子平侯灌阿继立为侯。二十八年以后灌阿去世,其儿子灌强继位为侯。十三年以后,灌强有罪,侯位中断了两年。元光三年(前132年),天子封灌婴的孙子灌贤为临汝侯,继续承袭灌氏的后代,八年后,灌贤因为犯了贿赂罪,其封国被废除。
太史公曰:吾适【适:前往。】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太史公说:我前往丰邑和沛县,询问那里的遗老,寻访萧何、曹参、樊哙、滕公的故居,以及他们的生平,所听到的实在是很特别!当他们操刀宰狗或是贩卖丝绢的时候,哪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附于骥尾,留名汉室,德泽流传子孙后代呢?我和樊他广很熟,他对我说过高祖功臣兴起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好书:喜欢读书。】律历【律历:音律和法度。】。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以客:以宾客的身份。】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质:砧板,一种刑具。】,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余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张苍为常山守。从淮阴侯击赵,苍得陈余。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上计:各郡县、各诸侯国定期给朝廷上交钱粮。】者。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
丞相张苍,是阳武人。他喜欢读诗歌以及音律和历法类的书籍。在秦朝的时候,他曾担任御史一职,负责管理朝廷的各种文书。后来犯了罪,便逃回家乡。等到沛公攻城略地途经阳武的时候,张苍便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一同攻打南阳。后来张苍由于犯法而被判斩刑,他脱去衣服伏在砧板上等待受刑的时候,露出高大的身材,又肥又白如同葫芦一样,当时正好被王陵看到,惊叹张苍是个美男子。于是向沛公说情,将他从斩刑中赦免。就这样,张苍跟从沛公西征进入武关,来到咸阳。沛公被立为汉王以后,便带兵进入汉中,然后回师平定了三秦。陈余将常山王张耳打跑,于是张耳就归附了汉王,汉王任命张苍为常山郡守。后来跟随淮阴侯韩信攻打赵军时,张苍俘获陈余。等到赵地平定之后,汉王又任命张苍为代国的丞相,负责抵御边境地区的敌寇。过了不久,他被调任赵国担任丞相,辅佐赵王张耳。张耳去世后,他又辅佐赵王张敖。后来又改为辅佐代王。等到燕王臧荼反叛的时候,高祖带兵前去平定叛军。张苍以代国丞相的身份跟随高祖平定臧荼叛乱有功,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年)时被封为北平侯,获得食邑一千二百户。
后来,张苍升任计相。过了一个月,他便以列侯的身份担任主计一职长达四年之久。当时,萧何任相国,而张苍从秦朝时起就担任柱下御史,熟悉天下的图书、帐簿。此外他还精通计算、音律、历法,因此朝廷就让他以列侯的身份留在相府,管理各郡县和侯国上报的统计材料。淮南王黥布因为造反而逃走,于是汉高祖就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张苍则作为丞相辅佐他。汉十四年(前189年),张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泗水:地名,今安徽省濉溪一带。】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职志:掌管旗帜的官。志通“帜”。】,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若:你。】趣【趣:通“促”。】降汉王!不然,今【今:将,即将。】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名叫周苛,他们在秦朝时都是泗水郡的卒史。等到高祖在沛县起兵,打败泗水的郡守和郡监之后,周昌和周苛就以卒史的身份追随沛公,沛公就任命周昌担任管理旗帜的职务,周苛则作为宾客。二人跟随沛公的队伍攻进关中,推翻了秦朝。此后沛公便被立为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任命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年),楚军在荥阳城围攻汉王,形势十分危急,后来汉王逃出重围,却派周苛留下来戍守荥阳。楚军攻破荥阳之后,想拉拢周苛担任将领。周苛骂道:“你赶快归降汉王吧!否则,你们就要成为俘虏了!”项羽大怒,于是烹杀周苛。于是,汉王就让周昌担任御史大夫。周昌曾跟随汉王多次打败项籍,在高祖六年(前201年),他与萧何、曹参等人同时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由于父亲为国事而亡,所以被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强力:有原则。】,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卑下之:向他让步。】。昌尝燕时【燕时:空闲享乐的时候。】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吃: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期期:口吃的人说话着急说话又说不出的声音。】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周昌为人很有原则,敢于直言,萧何、曹参等人对他都很敬畏。周昌曾在高帝休息的时候进宫奏事,当时高帝正与戚姬搂在一起,周昌看到以后转身就跑。高帝连忙追上去把他抓住,骑在他的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呢?”周昌抬起头答道:“陛下是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君主。”于是皇上笑了,然而他也因此忌惮周昌。等到后来高帝打算废黜太子,改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群臣极力劝谏,试图阻止高帝,但始终没有结果;后来,皇上因留侯的计策而打消了这个念头。而当时周昌在朝堂上当面劝谏时,态度极为强硬。皇上问他理由,周昌由于自己先天口吃,又正赶上大怒,于是说道:“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尽管陛下打算废黜太子,但我期……期……不能从命。”皇上听完以后高兴得笑起来。退朝以后,吕后已在东厢房偷听了刚才君臣的谈话,所以她见到周昌以后就跪谢说:“如果没有您,太子险些就被废掉了。”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即:若,如果。】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刀笔吏:泛指小吏。】耳,何能至是乎!”居顷之,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郄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不知所出:不知怎么办才好。】。”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置:设置,配备。】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左迁:贬官。】,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后来,戚姬生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年仅十岁,高祖担心自己去世后如意不能保全。当时赵尧还很年轻,任符玺御史一职。赵国方与县的县令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手下的御史赵尧,尽管还很年轻,但是堪称奇才,您一定要对他另眼相看,日后他将接替您的职位。”周昌笑道:“赵尧年轻,还不过是个小吏罢了,如何能达到这种程度呢!”过了不久,赵尧奉命侍奉高祖。有一次高祖一个人闷闷不乐,哼着悲伤的歌,群臣不清楚皇上为什么会这样。这时赵尧上前问道:“陛下心里不高兴,莫不是因为赵王年幼而戚夫人与吕后之间有嫌隙?陛下担心自己万岁以后,赵王无法保全自己?”高祖说:“是这样。我为此事暗自担忧,不知道如何应对。”赵尧说:“陛下应当单独为赵王安排一位尊贵而又刚强的丞相,这个人还应该是吕后、太子以及群臣平时所敬畏的。”高祖说:“是这样。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群臣之中有谁可以担当呢?”赵尧说:“御史丈夫周昌,这个人意志坚强,质朴正直,并且吕后、太子以及朝中大臣一直都很敬畏他。只有周昌可以胜任此事。”高祖说:“好。”于是立即召见周昌,对他说:“有件事我非要麻烦您不可,请您一定要为我辅佐赵王。”周昌哭泣着说:“我从一开始就追随陛下,可是陛下为何偏偏要在中途把我丢弃给诸侯王呢?”高祖说:“我深深地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降你的职,但是我暗自担心赵王,思来想去除了您以外再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您就勉为其难走一趟吧!”于是高祖调御史大夫周昌做赵国的丞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后五岁,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狱吏。高祖尝辟吏,吏系【系:拘押,关押。】吕后,遇【遇:对待。】之不谨。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高后时为御史大夫。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高后崩,与大臣共诛吕禄等。免,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
周昌走后过了很长时间,高祖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在手中把玩说:“谁可以担任御史大夫呢?”他仔细注视着赵尧,说:“没人可以代替赵尧。”于是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在此之前,赵尧也曾立过军功,享有食邑,后来以御史大夫的身份随军讨伐叛臣陈豨有功,所以被封为江邑侯。
高祖去世以后,吕太后派使者召见赵王,丞相周昌就让赵王借口自己生病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多次,周昌坚决不肯送赵王入京。于是吕太后开始担忧,派使者召见周昌。周昌进京,拜见太后,吕太后很生气大骂周昌说:“难道你不清楚我对戚氏的怨恨吗?你竟然不送赵王进京,这到底是为什么?”周昌被召入京以后,吕太后又派使者去召见赵王,赵王果然来了。他到长安一个多月之后,就喝毒药死了。于是周昌借口自己生病,不再朝见吕太后。三年之后他也死了。
过了五年,吕太后听说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早在高祖在位时就定下了保护赵王如意的计划,于是治了赵尧的罪,然后命广阿侯任敖担任御史大夫一职。
任敖,原本是沛县的狱吏。高祖当年为了躲避官司,狱吏便拘押吕后,对她很不恭敬。任敖与高祖素来要好,他见到这样的事很生气,于是打伤了那个负责看管吕后的官吏。等到高祖刚刚起义之际,任敖便以宾客的身份追随高祖,并担任御史一职,在丰邑镇守两年。后来高祖立为汉王,向东攻打项籍,任敖便升任上党郡守。陈豨造反时,任敖坚守上党,因而被封为广阿侯,获得食邑一千八百户。吕太后执政期间,任敖当上了御史大夫。三年后任敖被免职,吕太后让平阳侯曹窋继任御史大夫。吕太后去世以后,曹窋与众大臣共同诛杀吕禄等外戚。后来曹窋被免职,朝廷命淮南王丞相张苍做御史大夫。
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四年,丞相灌婴卒,张苍为丞相。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绪正律历:制定律法,统一度量。】。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革:更改。】。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尚黑:崇尚黑色。】如故。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至于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洗沐:洗头洗澡,这里指公休、放假。】,常先朝陵夫人上食【上食:给年长者或尊贵者端饭。】,然后敢归家。
张苍与绛侯周勃等大臣共同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接任丞相一职。
从汉朝创建一直到孝文帝即位,二十余年间,当时正值天下刚刚安定之际,而朝中的将相公卿都是武官出身。张苍之前做计相的时候,曾经修订音律、历法,统一度量。高祖在当年十月到达霸上,所以沿袭原来的秦朝以十月作为一年开始的旧历,于是他不再更改历法。他推衍金、木、水、火、土五德运行的规律,认为汉朝正值水德旺盛的时代,所以依然崇尚黑色。他还吹奏律管、调整音调,使之合于五音八声,此外,还用它们作模拟以确定时令,并据此制订一定的法律法规。并且由此确定各类器物的标准,作为天下百工制造器具的规范。等到他出任丞相的时候,这些工作终于大功告成。正因为这样,汉朝谈论音律、历法的学者全都以张苍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张苍原本就喜好读书,他没有什么书不阅读,没有什么学问不精通,而且尤其精通音律、历法。
张苍非常感激王陵的救命之恩。王陵,就是安国侯。等到张苍地位显贵之后,他还时常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王陵。王陵去世以后,张苍当上了丞相,每逢休假,他常常要先去拜望王陵的夫人,并且进献美食,然后才敢回家。
苍为丞相十余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符:验,征兆。】有黄龙当见。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更元年:皇上改变年号。】。张丞相由此自绌【自绌:自我贬黜。】,谢病称老。苍任人为中候,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苍为丞相十五岁而免。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子康侯代,八年卒。子类代为侯。八年,坐临诸侯丧后就位不敬,国除。
初,张苍父长不满五尺,及生苍,苍长八尺余,为侯、丞相。苍子复长。及孙类,长六尺余,坐法失侯。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苍年百有余岁而卒。
张苍担任丞相十余年。当时,鲁国有个人名叫公孙臣,他上书朝廷,说汉朝原本是属于土德的时代,不久之后将有黄龙出现的瑞兆。孝文帝把这件事交给张苍审议,张苍认为公孙臣的说法不对,于是将此事搁置一边不予理睬。后来,果然有黄龙在成纪县出现,于是文帝召见公孙臣,任命他为博士,负责起草可以与土德相适应的历法与制度,并更改年号。张苍于是自动引退,称病告老。张苍曾保举一个人做中候,这个人做了很多贪赃枉法的事,文帝以此来谴责张苍,于是张苍告病离职。张苍出任丞相十五年后被免职。孝景帝前元五年(前152年),张苍去世,谥号为文侯。张苍的儿子康侯继承了侯爵之位,八年后去世。康侯的儿子张类继承侯位。张类在位八年,有一次在参加诸侯丧礼就位时犯下了大不敬之罪,因而其侯国被废除。
当初,张苍的父亲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张苍,张苍身高八尺多,并且被封侯,成为丞相。张苍的儿子身材也很高大。到了他的孙子张类出生,身高只有六尺多,因为触犯法律而失去了侯爵之位。张苍被免除丞相之职后,已经很老了,口中也没有了牙齿,只能依靠乳汁存活,用年轻妇女作乳母。他的妻妾数以百计,凡是怀孕过的就不再受宠。张苍活了一百多岁才离世。
遣幸谢相,选自《帝鉴图说》。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材官:力气大的特殊兵种。】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队率:队长。】。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关内侯:原指有侯爵但没有封地的人,汉时的关内侯有面积较小的封地。】,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丞相申屠嘉,是梁地人。他以力大无穷能够拉开强弓硬弩的材官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项籍,后来被提拔为队长。他跟随高祖攻打叛臣黥布,担任都尉一职。孝惠帝在位时,他担任淮阳郡守。孝文帝元年(前179年),朝廷提拔过去追随高皇帝、级别为二千石的官员,将他们全部封为关内侯,有二十四个官员获得食邑,而申屠嘉获得了五百户食邑。张苍当上丞相以后,申屠嘉升为御史大夫。张苍被免去丞相一职后,孝文帝想任用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说:“恐怕天下人都会说我偏爱广国。”窦广国十分贤能,品行很好,所以孝文帝才想让他做丞相,但是他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执行。当时,高帝时代的老臣大多已经亡故,其余那些健在的大臣之中又没有能够胜任的人选,于是文帝就任命御史大夫申屠嘉继任丞相,就以他原来的食邑封地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第往:尽管前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徒跣:赤脚。】,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不解:怒气不消。】。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申屠嘉为人清廉正直,他的家门不接受任何为私事而来的拜谒。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最受皇帝宠信,他得到的赏赐价值累计达亿万。文帝曾在邓通家中宴饮,邓通受宠到了如此地步。当时,丞相申屠嘉上朝拜见皇帝,而邓通恰好在文帝身边,在礼节上有所怠慢。丞相汇报完公务之后,顺便说道:“陛下宠爱臣下,就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堂上的礼节,却不能不严肃对待!”文帝说:“你不用说了,我是偏爱他。”申屠嘉退朝之后回到相府里坐下,写了一道手令召邓通到自己的丞相府来,邓通不来,申屠嘉于是要将他斩杀。邓通十分害怕,赶忙进宫将此事告诉给文帝。文帝说:“你只管去好了,我马上派人召见你。”邓通来到丞相府,摘下帽子,赤着脚,对着申屠嘉叩头谢罪。申屠嘉还是像原来一样坐着不动,故意不向他施礼,并斥责他说:“如今的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居然敢在大殿之上举止随便,犯了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来人,立刻斩了他!”邓通连忙叩头,头上满是鲜血,但是申屠嘉还是怒气不消,也没有放过他。文帝心中估计丞相已经难为了邓通,于是派使者手持符节前去召见邓通,并对申屠嘉表示歉意说:“这是我所宠幸的狎玩之臣,您就饶了他吧。”邓通回宫以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一点就把我给杀了。”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疾:通“忌”,忌恨。】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堧垣:宫城的矮墙。】。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卖:捉弄,戏弄。】。”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子共侯蔑代,三年卒。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子侯臾代,六岁,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
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娖娖:小心、小气的样子。娖,通“龊”。】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发明:政治上有所成就。】功名有着于当世者。
申屠嘉做了五年丞相,孝文帝就去世了,孝景帝即位。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被任命为内史,深受皇帝宠信,对于很多法令他都请求修改,他还建议景帝用贬谪和处罚的办法来削弱诸侯的势力。丞相申屠嘉对自己的建议不被皇上采纳而深感羞愧,于是开始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的时候,内史府大门朝东面开,很不方便,于是他下令改设一道门从南面出入。这个朝南开的大门,恰巧就在太上皇宗庙的外墙上。申屠嘉听说之后,想要借这个机会以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外墙为门为罪名,奏请皇帝将其杀掉。晁错的门客之中有人将此事告诉给他,晁错非常恐慌,于是连夜入宫面圣,向景帝说明情况。到了上朝的时候,丞相奏请景帝诛杀晁错。景帝说:“晁错所凿的并非真正的庙墙,只是宗庙的外墙,由于内史府就在太上皇庙之外的短墙之中,而且这又是我让他去做的,所以说晁错无罪。”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真后悔没有先将晁错斩杀,却先向皇上请示,最后反而被晁错戏弄了。”他回到家以后,终因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他的儿子共侯申屠蔑继承了侯爵之位,仅仅过了三年便去世了。此后,共侯的儿子申屠去病继承了爵位,三十一年以后去世。申屠去病死后,他的儿子申屠臾继承了爵位,六年以后,由于他在担任九江太守期间收受原下属官员的贿赂而犯罪,其封国也被废除。
自从申屠嘉去世以后,景帝时代的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相继担任丞相。到了当今皇上执政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以及高陵侯赵周等人相继担任丞相一职。他们全都是凭借列侯继承人的身份步入官场的,做事谨小慎微,担任丞相也不过是徒充官员编制罢了,并没有在政绩上取得什么成绩,也没有什么功名可以著称于世。
太史公曰: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绌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正朔:历法。】服色事而不遵【不遵:不采用。】,明用秦之《颛顼历》,何哉?周昌,木强人也。任敖以旧德用。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太史公说:张苍精通文学、音律和历法,是汉朝的一位著名丞相,但是他对贾谊、公孙臣等人提出的改变历法、服色的意见很排斥,并不采用,公然沿用秦朝的《颛顼历》,这是为什么呢?周昌,是一个性格木讷而倔强的人。任敖凭借自己对吕后有旧恩而受到重用。申屠嘉可称得上是刚毅守节的人了,然而他没有治国的方略与学识,怕是跟萧何、曹参、陈平等人相比,要逊色一些。
孝武时丞相多甚,不记,莫录其行起居状略,且纪征和以来:
有车丞相,长陵人也。卒而有韦丞相代。韦丞相贤者,鲁人也。以读书术【读书术:阅读儒家经典,学习儒术。泛指读书写字。】为吏,至大鸿胪。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有男四人,使相工相之,至第二子,其名玄成。相工曰:“此子贵,当封。”韦丞相言曰:“我即为丞相,有长子,是安从得之?”后竟为丞相,病死,而长子有罪论,不得嗣,而立玄成。玄成时佯狂,不肯立,竟立之,有让国【让国:将国家的统治权让与贤能之人。】之名。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韦丞相卒,有魏丞相代。
孝武帝时期,担任丞相的人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也没有收录他们的言行事迹,这里暂且将征和以来的丞相记述如下:
有位车丞相,是长陵人。他去世之后由韦丞相接任。韦丞相,名贤,是鲁国人。他靠会读书写字当上了小吏,后来官至大鸿胪。曾经有看相的人为他相面,说他以后会官至丞相。韦贤有四个儿子,他就让对方给这几个儿子看相。当看到第二个儿子玄成的时候,看相的人说:“这孩子有富贵相,应该被封侯。”韦丞相说:“如果我真的成为丞相,那时有长子继承我的爵位,这孩子又是从哪儿得到爵位呢?”后来,韦贤果然当上了丞相,病死之后,由于长子犯了罪,不能继承爵位,因此立韦玄成为侯。当时,韦玄成假装疯癫,不肯接受,但是最后还是让他继承了爵位,他还因此得到了辞让封国的好名声。后来,韦玄成由于骑马闯进皇帝的祖庙,犯下不敬之罪,于是皇帝诏令将他降爵一级,做关内侯,从而失去了列侯的爵位,只享有原来封地的食邑。韦丞相死后,魏相接替其相位。
魏丞相相者,济阴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其时京兆尹赵君,丞相奏以免罪。使人执魏丞相,欲求脱罪而不听。复使人胁恐魏丞相,以夫人贼【贼:残害。】杀侍婢事而私独奏请验之,发吏卒至丞相舍,捕奴婢笞击问之,实不以兵刃杀也。而丞相司直繁君奏京兆尹赵君迫胁丞相,诬以夫人贼杀婢,发吏卒围捕丞相舍,不道【不道:大逆妄为。】。又得擅屏骑士事,赵京兆坐要斩。又有使掾陈平等劾中尚书,疑以独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长史以下皆坐死,或下蚕室【下蚕室:处以宫刑。】。而魏丞相竟以丞相病死。子嗣,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魏丞相卒,以御史大夫邴吉代。
魏丞相名相,是济阴人。他从小小的文书吏一直做到丞相。该人尚武,要求每一位官员身上都要带剑,只有佩剑才可以上前奏事。如果有不佩剑的人要入府奏事的话,甚至要向别人借剑才敢进去。当时担任京兆尹的是赵广汉,魏丞相上奏朝廷,说他犯了罪应当免职。于是赵广汉派人挟持魏丞相,要他为自己开脱罪责,但是魏丞相并没有理会。于是赵广汉又派人威胁魏丞相,把魏相夫人虐待杀害奴婢的事私自奏报给皇上并请求核实,还派官兵前往丞相的住所,将奴婢抓起来鞭打拷问,最后得知事实是那个死去的奴婢并非是被人用利器杀死的。魏丞相的司直繁延寿奏报皇上说,京兆尹赵广汉胁迫丞相,诬陷魏夫人虐待杀害奴婢,还调动官兵前往丞相的住所围捕,犯下了不道之罪。此外,还查获赵广汉曾经擅自遣散骑兵,因此赵广汉被判处腰斩。此外,还有丞相府属吏陈平等人弹劾中尚书,怀疑他是胁迫丞相的主谋,犯了大不敬之罪,以致长史以下的官员不是被判处死刑,就是被判处宫刑。后来魏丞相病死于任上。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由于骑马闯进宗庙,犯了大不敬之罪,皇上下诏将其削爵一级,做关内侯,从而失去了列侯的爵位,只享有原来封地食邑。魏丞相去世之后,朝廷派御史大夫邴吉接任丞相一职。
邴丞相吉者,鲁国人也。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孝宣帝时,以有旧故,封为列侯,而因为丞相。明于事,有大智,后世称之。以丞相病死。子显嗣,后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失列侯,得食故国邑。显为吏至太仆,坐官耗乱,身及子男有奸赃,免为庶人。
邴丞相卒,黄丞相代。长安中有善相工田文者,与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贱时会于客家。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何见之明也。
黄丞相霸者,淮阳人也。以读书为吏,至颍川太守。治颍川,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风晓【风晓:使之明白。】令自杀。化大行,名声闻。孝宣帝下制曰:“颍川太守霸,以宣布诏令治民,道不十遗,男女异路,狱中无重囚。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征为京兆尹而至丞相,复以礼义为治。以丞相病死。子嗣,后为列侯。黄丞相卒,以御史大夫于定国代。于丞相已有廷尉传,在《张廷尉》语中。于丞相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
邴丞相名吉,是鲁国人。他凭借读书、喜好法令而官至御史大夫。孝宣帝时期,因为他曾对宣帝有救命之恩,所以被封为列侯,并因此当上了丞相。邴吉明事理,很有智谋,后人都对他大加称赞。后来,他在丞相任内病逝。他的儿子邴显继承了爵位,后来因为骑马闯进皇帝祖庙,犯下了大不敬之罪,皇帝下诏将他降爵一级,从而失去了列侯的爵位,只享有原来的封国食邑。邴显官至太仆,由于在任期间挥霍浪费,他本人及儿子都犯下贪赃枉法的罪行,因而被免职,降为平民。
邴丞相去世之后,由黄霸接任丞相。当时,长安城中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名叫田文,在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地位卑微的时候,田文曾与他们在客人家里见过面。田文说:“今日我面前的这三位先生都将成为一国的丞相。”后来,他们三个果然相继当上了丞相,田文多么有先见之明!
黄丞相名霸,是淮阴人。他依靠读书做了官,后来出任颖川太守。在治理颍川期间,他用礼义来教化当地百姓。对于犯了法该判处死刑的人,他便晓之以理令其自杀。黄霸的教化畅行各地,他的名声很快就传遍当世。孝宣帝发布制书说:“颍川太守黄霸,通过宣传朝廷法令教化治理百姓,因此当地人走在路上不十取他人丢失的物品,男女各行其道,牢狱之中没有重刑犯。现赐予黄霸关内侯的爵位,黄金一百斤。”此后皇帝调任他为京兆尹,后来又提拔为丞相,黄霸依然用礼义治国。后来黄霸在丞相任上病逝。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又被加封为列侯。黄丞相去世后,朝廷任命御史大夫于定国接任丞相。关于于丞相的事迹,已经有廷尉传,附在《张廷尉传》之中。于丞相离开相位之后,由御史大夫韦玄成接替。
韦丞相玄成者,即前韦丞相子也。代父,后失列侯。其人少时好读书,明于《诗》《论语》。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君免,为御史大夫。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数年,病死。孝元帝亲临丧,赐赏甚厚。子嗣后。其治容容【容容:平平庸庸。】随世俗浮沉,而见谓谄巧。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后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丞相韦玄成,就是前面所说的韦丞相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又失去列侯的爵位。韦玄成自幼就非常喜欢读书,对《诗经》《论语》颇为精通。他从普通的官吏升至卫尉,又调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广德被免职以后,韦玄成就做了御史大夫。后来于丞相告老请求辞去相位,他就接任了丞相一职,沿用原来的食邑,被封为扶阳侯。几年后,韦玄成因病去世。孝元帝亲自参加了他的丧礼,对他家的赏赐非常丰厚。此后,韦玄成的儿子继承了爵位。韦玄成在世的时候执政敷衍搪塞,流于世俗,所以人们对他的评价是谄媚乖巧。看相的人原本就说他会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列侯,但后来却失去了爵位。但他又从一般的官吏做起,一直升到丞相。韦家父子两代人都做过丞相,世人传为美谈,这难道不是命中注定的吗!看相的人早就知道了。韦玄成去世以后,丞相一职由御史大夫匡衡接替。
丞相匡衡者,东海【东海:郡名,今山东省郯城一带。】人也。好读书,从博士【博士:太学中教授儒家经典的人。】受《诗》。家贫,衡佣作【佣作:给别人家作佣人。】以给食饮。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丙科:第三等科目。】。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补平原文学卒史。数年,郡不尊敬。御史征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县官坐其旁听,甚善之,日以尊贵。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岁余,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丞相匡衡,是东海人。他喜欢读书,曾跟随博士学习《诗经》。匡衡家境贫寒,于是他就靠给人家帮佣来赚取自己衣食的费用。他才智比较低下,多次参加考试但是始终没有考中,一直考到第九次,他才中了第三等科目。他的经学多次没能考中,所以他对经学了解得十分透彻。后来,他补任平原文学卒史。几年下来,郡里的人都不尊敬他。后来御史大夫征召他,以候补百石级的卑微身份被推荐为郎官,之后又补任博士,还被任命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孝元帝喜欢《诗经》,于是提拔匡衡为光禄勋,在皇宫之中做教师,教授皇帝身边的人,就连皇帝也坐在一旁听讲,对他赞誉有加,匡衡便一天天尊贵起来。后来御史大夫郑弘由于犯罪而被免职,匡衡便担任御史大夫。一年多以后,丞相韦玄成去世,匡衡便接替他做了丞相,受封乐安侯。匡衡在十年之内,不出长安城门就升到了丞相,这难道不是因为遇到了绝好的时机和命运吗!
太史公曰:深惟【深惟:深思。】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微甚:很少。】。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然守之日久不得,或为之日少而得之,至于封侯,真命也夫!御史大夫郑君守之数年不得,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多有贤圣之才,困厄不得者众甚也。
太史公说:我曾经深思,读书人远离家乡步入仕途,最后能够被封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人都是在做到御史大夫以后就离职了。那些当上御史大夫而身处候补丞相位置的人,他们心中是希望在任的丞相早死的。有些人甚至背地里对丞相进行毁谤和伤害,希望能够取而代之。可是,有的人等待多年也得不到相位,有的人候补时间不长就能够当上丞相,直至被封侯,这实在是命运使然啊!御史大夫郑弘在候补位置等待多年也没有得到相位,匡衡在任还不满一年,丞相韦玄成就死了,于是匡衡接替了丞相的职位,这难道是可以凭智谋巧计得到的吗!世间有很多圣明贤能的人才,然而处境困窘不得志者实在太多了。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徇地:掠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握齱:同“龌龊”。】好苛礼自用【自用;自以为是。】,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易:轻视。】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先:引见,介绍。】。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弟:但,尽管。】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人。他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里贫穷落魄,没有可以依靠过活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看管里门的小吏。但是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没有敢役使他的,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起兵反抗秦朝的时候,起义军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多达数十人,郦食其听闻这些将领个个气量狭小,局促于繁文缛节之中,并且自以为是,很难听取有宏伟抱负的言论。于是郦食其就远远地躲了起来。后来他听说沛公率领军队攻到了陈留郊外,沛公麾下有一名骑兵恰好与郦食其是同乡,沛公经常向他询问陈留县中贤士豪杰的情况。那名骑兵回乡,郦食其见到他后说道:“我曾听说沛公这个人十分傲慢,轻视别人,但是却有远大的谋略,这正是我愿意结交的人,但是并没有人替我引见。你见到沛公以后,就告诉他说‘我的家乡有个人名叫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县里人都称之为狂生,但他本人却说自己并非狂生’。”骑兵说:“沛公不爱好儒学,凡是佩戴儒生帽子的宾客,总是会被沛公摘掉他们的帽子,并在帽子里小便。他与人谈话时,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你千万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说沛公。”郦食其说:“你只管将我的话传到就行了。”于是骑兵很从容地将郦食其所吩咐的话转告给沛公。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竖儒:穷酸书生,骂人的话。】!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从横:合纵连横。从,通“纵”。】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下:降,归附。】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