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33

十四年,成公卒,子恽立,是为厘公。
厘公五年,郑相子驷朝厘公,厘公不礼。子驷怒,使厨人药杀厘公,赴诸侯曰“厘公暴病卒”。立厘公子嘉,嘉时年五岁,是为简公。
十八年(前587年),郑襄公去世,太子悼公即位。
悼公元年(前586年),鄦公到楚国说郑国坏话,悼公派弟弟睔前往楚国申明情况。申诉不成功,楚国囚禁了睔。于是郑悼公前往晋国讲和,两国亲近和好。睔与楚国的子反有私交,子反求情将睔放回郑国。
悼公二年(前585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前来救援。这一年,郑悼公去世,郑国人立悼公的弟弟睔即位,就是成公。
成公三年(前582年),楚共王说“我对郑成公是有恩德的”,派人到郑国与成公订立盟约。成公暗中与楚国结盟。秋季,成公朝拜晋国,晋国说“郑国私下里与楚讲和”,抓住了成公。晋国派栾书攻打郑国。成公四年(前581年)春季,郑国担心晋国来围攻,公子如便迎立成公的兄长繻做国君。当年四月,晋国听说郑国立了新国君,就放成公回国。郑人听说成公回来,又杀了繻,迎接成公。晋军撤退。
成公十年(前574年),郑国违背了与晋国的盟约,与楚国结盟。晋厉公非常生气,出兵攻打郑国。楚共王援救郑国。晋楚在鄢陵交战,楚军战败,晋军射伤楚共王的眼睛,双方都停战撤军。十三年(前572年),晋悼公攻打郑国,驻军于洧上。郑军据城防守,晋军也就撤退了。
成公十四年(前571年),郑成公去世,其子恽即位,就是郑厘公。
厘公五年(前566年),郑国国相子驷拜见厘公,厘公没有以礼相待。子驷非常生气,指使厨师下毒害死了厘公,向各路诸侯报丧说“厘公因为患有急病而去世”。立厘公的儿子嘉为国君,嘉当时只有五岁,就是郑简公。
简公元年,诸公子谋欲诛相子驷,子驷觉之,反尽诛诸公子。二年,晋伐郑,郑与盟,晋去。冬,又与楚盟。子驷畏诛,故两亲晋、楚。三年,相子驷欲自立为君,公子子孔【子孔:姬姓,名嘉,字子孔,郑穆公之子。】使尉止【尉止:郑国大夫。】杀相子驷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产曰:“子驷为不可,诛之,今又效之,是乱无时息也。”于是子孔从之而相郑简公。
四年,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
十二年,简公怒相子孔专国权,诛之,而以子产为卿。十九年,简公如晋请卫君还,而封子产以六邑。子产让,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吴使延陵季子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政将及子。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子产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诸公子争宠相杀,又欲杀子产。公子【公子:指子皮。】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
简公元年(前565年),公子们密谋杀掉国相子驷,被子驷发觉,反而将公子们全部杀死。二年(前564年),晋国讨伐郑国,郑国与晋国订下盟约,晋国撤军。冬季,郑国又与楚国订立盟约。子驷担心性命难保,所以对晋国与楚国两面讨好。三年(前563年),宰相子驷想要自立为国君,公子子孔派尉止杀掉子驷取而代之。子孔也想自立为国君。子产说:“子驷不可以自立,所以你杀掉了他,如今你又想效仿他,这样内乱就永无停息了。”于是子孔听从了子产的建议,担任郑简公的国相。
简公四年(前562年),晋国恼怒郑国与楚国订立盟约,攻打郑国,郑国与晋国结盟。楚共王救援郑国,打败了晋军。郑简公想要与晋国议和,楚国又拘禁了郑国的使者。
简公十二年(前558年),简公对于国相子孔独揽大权的行为很愤怒,杀掉了子孔,任命子产为上卿。十九年(前551年),郑简公来到晋国,请求让卫国国君回国,并封给子产六个邑。子产推辞礼让,只接受了其中的三个邑。二十二年(前548年),吴国派延陵季子出使郑国,延陵季子与子产一见如故,告诉子产说:“郑国执政的人多数有邪行,灾难即将降临,大权一定会归你执掌。你当政后,必须按礼法来治国;否则,郑国必将衰败。”子产隆重而优厚地款待了季子。二十三年(前547年),诸位公子争宠而彼此残杀,又想杀掉子产。有位公子劝谏说:“子产是仁厚之人,郑国能够存在全靠子产,不可杀他!”公子们这才罢手。
二十五年,郑使子产于晋,问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实沈、台骀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对曰:“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沈,居旷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后帝:指尧。】弗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参:参宿,二十八宿之一。】,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邑姜: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方娠大叔【大叔:名虞,字子于,晋国始封君。】,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乃与之唐,属之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国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国之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川而灭之。由是观之,则台骀,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之菑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不时禜之;若君疾,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平公及叔向【叔向: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晋国大夫。】曰:“善,博物君子也!”厚为之礼于子产。
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强,又朝楚,子产从。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于申,诛齐庆封。
三十六年,简公卒,子定公宁立。秋,定公朝晋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而自立,为平王。欲行德诸侯,归灵王所侵郑地于郑。
四年,晋昭公卒,其六卿强,公室卑。子产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郑火,公欲禳之。子产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来奔。十年,太子建与晋谋袭郑。郑杀建,建子胜奔吴。
十一年,定公如晋。晋与郑谋,诛周乱臣,入敬王于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献公虿立。献公十三年卒,子声公胜立。当是时,晋六卿强,侵夺郑,郑遂弱。
简公二十五年(前545年),郑国派子产出使晋国,探问平公的病情。平公问:“我占卜后得知是实沈、台骀作祟,史官不清楚他们的来历,冒昧地请教一下。”子产回答说:“高辛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阏伯,二子名叫实沈,两人居住在空旷的森林当中,彼此不能相容,整天手持武器互相争斗攻伐。尧帝觉得这样很不好,于是就把阏伯迁到商丘居住,主管祭祀辰星,商人承袭下来,所以辰星被叫作商星。尧帝把实沈迁到大夏居住,主管祭祀参星,唐人承袭下来,唐人先后侍奉了夏朝、商朝,唐的最后一任君主叫唐叔虞。当武王夫人邑姜怀着大叔时,曾经梦见天帝告诉他说:‘我将你的儿子命名为虞,把唐地分封给他,让他祭祀参星,在那里繁衍后代。’等到大叔出生后,掌心的纹理很像一个‘虞’字,于是就起名为虞。等到周成王灭掉了唐国后,就把唐地分封给大叔建国。因此参星成为晋国祭祀的星宿。由此看来,实沈就是参宿的神祇。从前金天氏有位叫作昧的后裔,担任水官,生下允格、台骀。台骀能继承前辈的官职,疏通了汾水、洮水,为大泽修筑了堤防,让人们能够居住在高平的土地上。颛顼帝因此奖赏了他,将汾河流域分封给他建国。沈、姒、蓐、黄四国依然保留着本国的祭祀。如今晋国占据了汾水流域并灭掉了这些国家。由此看来,台骀是汾水、洮水之神。但是这二位神灵均不会伤害您的身体。对于山河之神,在出现洪涝、干旱灾害时要予以祭祀;对于日月星辰之神,在雪霜风雨不合时令到来时应予以祭祀;您身体有病,是饮食不调、情绪失控、沉迷女色所导致的。”平公和叔向说:“说得好,您真是知识渊博的君子啊!”赠给子产丰厚的礼品。
简公二十七年(前543年)夏季,郑简公前去晋国朝拜。冬季,郑国畏惧楚灵王的强大,又前去朝拜楚国,子产跟随一起去。二十八年(前542年),郑君生病,派子产会见诸侯,与楚灵王在申地订立盟约,楚灵王杀掉了齐国的庆封。
简公三十六年(前534年),郑简公去世,其子定公宁即位。秋季,定公前往朝拜晋昭公。
定公元年(前529年),楚国公子弃疾杀了他的国君楚灵王,自立为国君,就是楚平王。楚平王希望对诸侯施些恩德,将灵王占领的郑国的土地都归还给郑国。
定公四年(前526年),晋昭公去世,晋国的六卿势力强盛起来,国家的力量被削弱。子产对韩宣子说:“执政必须依靠仁义道德,不可忘记立国的根本。”
定公六年(前524年),郑国发生了火灾,郑定公想依靠祭祀与祷告来消除灾祸。子产说:“不如修习德政。”
定公八年(前522年),楚国太子建逃亡到郑国。十年(前520年),太子建与晋国密谋袭击郑国。郑国杀掉了太子建,太子建的儿子胜逃到了吴国。
定公十一年(前519年),郑定公前往晋国。晋与郑商议,杀掉在周王室作乱的臣子,送敬王返回成周。
定公十三年(前517年),郑定公去世,其子献公虿即位,献公在位十三年后去世,其子声公胜即位。此时晋国六卿十分强盛,侵夺郑国的领土,郑国从此衰落。
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孔子尝过郑,与子产如兄弟云。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八年,晋范、中行氏反晋,告急于郑,郑救之。晋伐郑,败郑军于铁。
十四年,宋景公灭曹。二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而常相于齐。二十二年,楚惠王灭陈。孔子卒。
三十六年,晋知伯伐郑,取九邑。
三十七年,声公卒,子哀公易立。哀公八年,郑人弑哀公而立声公弟丑,是为共公。共公三年,三晋灭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郑人立幽公弟骀,是为繻公。
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城京:为京邑修建城池。】。
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二十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弑繻公骀而立幽公弟乙为君,是为郑君。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
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
声公五年(前496年),国相子产去世,郑国人都在哭泣,悲伤地犹如自己的亲人去世了一样。子产,是郑成公的幼子。为人仁德,关怀他人,侍奉君主忠诚而厚道。孔子曾经途经郑国,与子产相交,亲如兄弟。听到子产的死讯,孔子为之痛哭:“子产仁爱,具备古人的遗风啊!”
声公八年(前493年),晋国的范氏、中行氏反叛晋国,向郑国告急,郑国救援他们。晋国因此攻打郑国,在铁地大败郑军。
声公十四年(前487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二十年(前481年),齐国田常杀了自己的国君简公,田常担任齐国国相。二十二年(前479年),楚惠王消灭陈国。孔子去世。
声公三十六年(前465年),晋国的知伯讨伐郑国,夺取了九个城邑。
声公三十七年(前464年),郑声公去世,其子哀公易即位。哀公八年(前455年),郑人杀掉了哀公,拥立声公的弟弟丑为国君,便是郑共公。共公三年(前451年),三晋灭掉了知伯。共公三十一年(前424年),郑共公去世,其子幽公已即位。幽公元年(前423年),韩武子攻打郑国,杀掉了幽公。郑人拥立幽公的弟弟骀为国君,就是郑繻公。
繻公十五年(前408年),韩景侯攻打郑国,夺取了雍丘。郑国修筑京邑的城池。
繻公十六年(前407年),郑国讨伐韩国,在负黍击败了韩军。二十年(前403年),韩、赵、魏正式成为诸侯国。二十三年(前400年),郑国包围了韩国的阳翟。
繻公二十五年(前398年),郑君杀掉了其国相子阳。二十七年(前396年),子阳的党羽合伙杀掉了郑繻公,拥立幽公的弟弟乙为国君,便是郑君。
郑君乙即位后两年,被郑国占据的负黍人造反,负黍重新归属于韩国。十一年(前385年),韩国讨伐郑国,攻取阳城。
郑君二十一年(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将其吞并。
太史公曰: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虽以劫杀郑子内厉公,厉公终背而杀之,此与晋之里克何异?守节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傒齐【傒齐:晋献公宠妃骊姬生的儿子。】。变所从来,亦多故矣!
太史公说:常言道,“依靠权势与利害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当权势利害终结时,关系也就疏远了”,甫瑕正是这样。甫瑕虽然劫持杀害郑子并接纳厉公回国为君,但是厉公最终抛弃了他并将他杀害,这种做法与晋国的里克有什么区别呢?但是像荀息那样坚守节操,即便身死也没能保住傒齐。因为变乱的产生,也是有着诸多原因的呀!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大戊:即太戊,商朝第九代帝王。】御【御:驾车的人。】。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马:此字疑为衍字。】,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自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曰公仲,周宣王时伐戎,为御。及千亩战,奄父脱宣王。奄父生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
赵夙,晋献公之十六年伐霍、魏、耿,而赵夙为将伐霍。霍公求奔齐。晋大旱,卜之,曰“霍太山为祟【祟: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祸。】”。使赵夙召霍君于齐,复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晋复穰【穰:丰收。】。晋献公赐赵夙耿。
夙生共孟,当鲁闵公之元年也。共孟生赵衰,字子余。
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翟伐廧咎如【廧咎如:当时的少数民族。】,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长女妻赵衰而生盾。
初,重耳在晋时,赵衰妻亦生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从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国。重耳为晋文公,赵衰为原大夫,居原,任国政。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语在晋事中。
赵衰既反晋,晋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为适【适:通“嫡”。】嗣,晋妻三子皆下事之。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
赵国的先世,与嬴秦是同一个先祖。传承到中衍时,他担任商朝大戊帝的御者。中衍的后代蜚廉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名叫恶来,服侍殷纣王,被周人杀掉,他的后人便是嬴秦氏。恶来的弟弟名叫季胜,他的后代便是赵人。
季胜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信,又被称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受周缪王的宠信。造父挑选千里马,和桃林的盗骊、骅骝、绿耳等好马一起进献给缪王。缪王命令造父驾车,到西方各诸侯国巡视,见到西王母,高兴得忘记返回。徐偃王趁机发动叛乱,缪王驾好马一日賓士千里,攻打徐偃王,把他彻底击败。于是把赵城分封给造父,从此以赵为氏。
从造父往下传承六代到了奄父,奄父名公仲,周宣王时出兵讨伐戎族,他为宣王驾车。等到在千亩战斗时,奄父帮助宣王脱离了危险。奄父生叔带。叔带时,周幽王荒淫无道,于是他就离开周国前往晋国,为晋文侯做事,开始在晋国创建起赵氏的根基。
从叔带开始,赵氏宗族逐渐兴盛,传承五代到了赵夙。
赵夙,在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讨伐霍、魏、耿三国时,他率领军队讨伐霍国。霍公求逃奔齐国。这一年晋国大旱,献公让人占卜,说是“霍太山的神灵在作怪”。于是献公派赵夙前往齐国迎回霍君,让他复位,主持对霍太山的祭祀,晋国也重新获得丰收。晋献公把原本属于耿国的土地赏赐给赵夙。
赵夙生下共孟,那一年是鲁闵公元年(前661年)。共孟生下赵衰,赵衰字子余。
赵衰以占卜决定去侍奉晋献公还是诸位公子,结果都不吉利;占卜侍奉公子重耳的情况,吉,于是前去侍奉重耳。重耳因为骊姬陷害太子的变乱逃奔翟国,赵衰追随左右。翟国讨伐廧咎如,俘虏了两位女子,翟君把年轻的女子嫁给重耳,把年长的女子嫁给赵衰从而生下赵盾。
起初,重耳在晋国时,赵衰的妻子已经生下了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赵衰追随重耳流亡国外,共计十九年,才返回晋国。重耳继位成为晋文公,赵衰担任原大夫,居住在原地,掌管国家政事。晋文公能够回国并且称霸,大多是依靠赵衰的谋划,相关记载都写在《晋世家》中。
赵衰返回晋国后,在晋国的原配夫人坚持要他接回在翟国的妻子,并且让翟妻的儿子赵盾作为继承人,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子地位均在赵盾之下并侍奉他。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谥号为成季。
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熊蹯:熊掌。】,胹【胹:煮,炖。】不熟,杀宰人【宰人:厨师。】,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赵盾复返,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而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要:通“腰”。】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拊:拍。】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罪:罪犯。】?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免,通“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