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133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很久以后,齐景公派遣使者手拿符节来到军中赦免庄贾,使者乘着马车进入军营。田穰苴说:“将帅在军营中,对于君主下达的命令可以不必完全听从。”田穰苴问军中的执法官:“驾着马车在军营中飞驰,军中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执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十分畏惧。田穰苴说:“国君派来的使者不可以杀掉。”于是就杀死使者的仆人,砍断了马车左边夹车的木杆,杀掉了马车左边的马,拿这些向所有的士兵巡行警示。田穰苴让使者回报齐景公之后,就率领军队出发了。
士兵们住宿的营帐、水井、军灶、饮水、食物、生病、就医、服药等事项,田穰苴都会亲自过问并安排。把将军应该享有的资财和粮食全部拿出来,用于款待士卒,而他自己就和士兵一样,平均分配粮食,把身体瘦弱的士兵单列出来,对他们进行特别照顾。过了三天之后便整顿、操练军队。这样一来,连那些生病的士兵都请求跟随大军一起出征,他们奋勇争先地为他出战。晋国军队听说齐国军队的境况之后,竟撤兵离开了齐国。燕国军队听说之后,也向北渡过黄河解除了对齐国的攻势。田穰苴在这种情况下率领军队追击敌军,于是收复了境内所有失陷的领土,恢复原来的边境以后才领兵回朝。齐国军队没有到达国都,田穰苴就解除战备,放松管制,士兵们宣誓立盟之后才进入都城。齐景公和诸位大夫来到郊外迎接田穰苴和他的军队,慰问犒劳军队的礼仪结束之后,齐景公才回到寝宫。齐景公召见穰苴,提拔他为大司马。田氏家族的地位也因为田穰苴一天天变得更加尊贵。
没过多久,大夫鲍氏、高氏、国氏等一干人设计陷害田穰苴,在齐景公跟前说田穰苴的坏话。齐景公因而罢免了田穰苴的官职,不久他就得病死了。田乞、田豹这些田氏族人因此憎恨高氏、国氏等人。后来,田常杀死齐简公,把高氏、国氏两个家族全部诛灭。到田常的曾孙田和这一辈时,便自立为齐国国君,其孙为齐威王,用兵作战、树立权威,大多效仿穰苴的做法,很多诸侯国都来齐国朝贡。
齐威王让大夫研究、讨论和整理古代就有的《司马兵法》,而且把司马穰苴治军的方法也附在里面,并借此机会把书命名为《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着穰苴之列传焉。
太史公说:我读《司马兵法》,认为这本书内容广博,主旨深远,即便是夏、商、周三朝所发生的重大战争,也不能完全将它的含义囊括,像《司马穰苴兵法》那样的文章,放进书中显得稍微有些褒奖了。至于司马穰苴这样的将领,只不过是一个为小诸侯国带兵打仗的将军,哪里能与《司马兵法》处于同样地位呢?世上既然有很多《司马兵法》,因此我也就不再发表议论,只写这篇司马穰苴的列传罢了。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凌稚隆:“通篇以‘兵法’二字作骨。首次武以兵法见吴王,卒斩二姬,为名将,后次膑与庞涓俱学兵法,而膑以兵法为齐威王师,及死,庞涓显,当时传后世者皆兵法也。篇终结‘兵法’二字,与首句相应。”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而:你,你的。】心【心:胸口。】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鈇钺:斧和钺,是腰斩、砍头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绳墨: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引申为规矩和法度。】,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吴宫教战,选自《中国古代百将图说》。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他因为擅长用兵之法得到吴王阖庐的召见。阖庐说:“您所写的十三篇兵法,我全都看过了,可以小规模地用来实际操练军队吗?”孙武回答说:“可以。”阖庐又说:“那么可以试着操练妇女吗?”孙武回答说:“可以。”阖庐于是同意用女子做实验练兵,命令宫中的宫女全都出来,共计有一百八十人。孙武将这些人分成两队,把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姬妾任命为队长,都让她们手持长戟。孙武向她们发布命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后背吗?”宫女们说:“知道。”孙武说:“我命令你们向前时,你们朝自己前胸所对的方向行进;命令你们向左转时,你们就朝自己左手的方向转;命令你们向右转时,你们就朝自己右手的方向转;命令你们向后转时,你们就朝自己的后背方向转。”宫女们说:“是。”规定全都公布完毕以后,于是陈列上用来惩罚的斧钺,随即又再三申令要听令操作。这件事做完之后,就开始敲鼓发号施令,让那些宫女向右,结果那些宫女全都大笑起来。孙武说:“规定没有讲明白,手下的人不熟悉号令,是将领的罪过。”又多次重复号令,然后敲鼓发出号令,让那些宫女向左,宫女们又大笑起来。孙武说:“规定没有讲明白,手下的人不熟悉号令,是将领的罪过;但明白了这些号令之后却不遵守法度,那就是军官和士卒的罪过了。”于是想斩杀左右两位队长。吴王在高台上观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宠爱的两位姬妾,大为震骇。赶紧派使者传令给孙武:“寡人已经知道将军您是一个擅长用兵的人了。寡人如果没有这两位姬妾,吃饭都会觉得嘴里不香甜,请您不要斩杀她们。”孙武说:“我既然已经接受大王的命令担任将领,将领在军队中,对于国君的某些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于是就斩杀了当队长的两位宠妃,以此警示。然后分别任用这两位队长身后的人担任队长,又一次击鼓。宫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等各种动作都符合孙武之前所说的号令,没有人敢发出嘈杂的声音。这时,孙武派使者报告吴王说:“士兵已经训练得整齐有序,大王可以试着从台上下来观看,是大王的吩咐她们就会听从,即使是让她们到水里、火里去,她们也能听从命令。”吴王说道:“孙将军停止操练,回到馆舍去休息吧,寡人不想下去观看。”孙武说:“大王只是喜欢我纸上所谈的兵法,不是真正想让它变为现实。”吴王阖庐此时知道孙子确实擅长用兵打仗,最终任命他做了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进入郢都,向北震慑住了齐国、晋国,吴国得以在诸侯国中扬名,孙武参与其中,有很大的功劳。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重射:谓下重的赌注。】。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辈:等。】。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弟:但,尽管。】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位军事家孙膑。孙膑出生的地方位于齐国的阿邑、鄄邑之间,孙膑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事奉魏国之后,成为魏惠王的将军,却自觉军事才能不如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使者把孙膑召到魏国。孙膑到来以后,庞涓怕孙膑比自己贤能,对他非常嫉妒,就设法陷害孙膑,然后依法用刑砍掉他的两脚,在他的脸上刺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出现在人们面前。
齐国的使者到了大梁,孙膑以服刑的犯人的身份偷偷会见了使者,游说使者。齐国使者认为孙膑是少有的人才,偷偷地用马车载着他回到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对他印象很好,把他当成客人一样对待。田忌多次和齐国的贵族的公子一起赛马,下的赌注很大。孙膑看到这些人的马在脚力上的差别不是很大,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就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的赌注,我有办法让您获得胜利。”田忌相信孙膑,于是与齐威王和诸位公子下了千金重的赌注,等到比赛即将开始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让您的下等马来跟他们的上等马比赛,拿您的上等马与他们的中等马来比赛,拿您的中等马跟他们的下等马来比赛。”等到三场比赛全都结束之后,田忌有一场没胜,但有两场胜利了,最后得到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向齐威王推荐孙膑。齐威王向孙膑询问用兵之法,就把孙膑当成了老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辎车:有蓬盖的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jǐ【搏撠:犹言揪住。】,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罢:同“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的情况非常紧急,于是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主将,孙膑推辞说道:“我是一个受过刑而肢体残缺的人,不可担任主将。”齐威王就把田忌任命为主将,而让孙膑当了军师,坐在一辆带帐篷的车中,暗中为田忌出谋划策。田忌想要带着军队到赵国去救援,孙膑说:“要想解开乱纷纷的丝线,应小心用手去解,而不能紧紧地握着双手使劲拉扯;要想救助正在争斗的人,不能卷进去跟他们胡打乱打,要抓住争斗的关键之处,直捣其虚弱之处,由于形势的限制,争斗就自然而然地解开了。现在梁国和赵国互相争斗,魏国最精锐的士兵一定全都被派到了国外,年纪大的、身体弱的、过于疲惫的士兵肯定都留在了国内。您不如带领兵马迅速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占据魏国的交通要道,冲击魏国正处于薄弱状态的地方,对方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解救自己。这样的话我们一举就解除了赵国被包围的危险,而且也可以收到让魏国自取其弊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国的军队果然离开了邯郸,与齐军在桂陵交战,结果齐国军队打败了梁国军队。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jué【蹶:折损。】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斫:砍。】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zhuó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自刭:割颈自杀。】,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十三年以后,魏国和赵国一起攻打韩国,韩国请求齐国出兵相救。齐国派田忌带领兵马前往,直接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兵。魏国主将庞涓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带领兵马离开韩国,回师魏国,这时齐国的军队已经过了魏国的边界向西继续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道:“他们三晋的军士一向剽悍勇勐,轻视齐国军队,齐国士兵被他们称为胆小懦弱的人,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可以根据这样的形势而朝有利的形势进行引导。兵法上说,急行百里仓促地与敌军交战,有可能损失大将;急行五十里仓促地与敌人交战,有可能损失一半的士兵。下令让齐国军队在进入魏国土地之后,先修造十万人吃饭的炉灶,第二天修造五万人吃饭的炉灶,第三天修造三万人吃饭的炉灶。”庞涓带兵追赶了三天,看到那些炉灶之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国的士兵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只有三天的时间,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一半了。”于是舍弃了步兵,自己带领轻便锋锐的骑兵以每天两倍的行军速度追赶齐国军队。孙兵估量他们行进的速度,傍晚的时候会追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而且两旁多是险峻阻碍的地势,可以埋伏士兵,于是用斧子砍掉一棵大树的外皮,在露出空白的地方写下“庞涓死在这棵树下面”几个字。然后命令擅长射箭的齐国士兵共一万多人,手拿弓弩,埋伏在道路两侧,与这些士兵约定“晚上看到有火光点燃就一齐放箭”。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了那棵被砍掉树皮的大树下面,看见白色的树干上有字,就点火照看。那些字还没有看完,埋伏在那里的齐国士兵就万箭齐发,魏国军队大乱,彼此失散。庞涓知道自己的智谋已经穷尽,一定会失败,就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竟然成就了这个小子的名声!”齐国军队于是乘胜完全打败了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孙膑也因为这一战而名扬天下,世上从此开始流传他的兵法。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猜忍:猜忌残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游仕:外出寻求做官。】不遂【遂:如愿。】,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盟:发誓。】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薄:鄙视。】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喜欢研究用兵之法。曾经跟随曾子学习,后来事奉鲁国国君。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要任命吴起为主将,但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鲁国因此国君怀疑他。吴起此时想要成就自己的名声,于是杀死自己的妻子,借此表明自己不会帮助齐国。鲁国国君最终让他做了主将。吴起带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国军队。
鲁国有人说吴起的坏话:“吴起这个人的为人,喜欢猜忌别人,而且非常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攒了千金的财富,出外游历想要求官,但没有达到目的,家产也被他散尽了。同乡的人都笑话他,吴起杀死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然后向东从卫国国都的城门逃走了。跟他的母亲诀别时,他狠狠地咬了自己的胳膊一口,对母亲发誓说道:‘我如果做不了上卿、相国这样的大官,就再也不回卫国。’于是侍奉曾子,跟随他学习。没过多久,他的母亲死了,他最终也没有回去为母亲奔丧。曾子对他这种行为非常鄙薄,于是与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于是来到鲁国,学习兵法来事奉鲁国国君。鲁国国君怀疑他,吴起就杀死妻子来求得主将之位。鲁国是个小国,而有战胜齐国的名声,因此各个诸侯国都图谋攻打鲁国。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如果国君重用吴起,就等于是抛弃了卫国。”鲁国国君因此产生疑虑,于是罢免了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疽:脓疮。】者,起为吮【吮:吸。】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旋踵:转身。比喻畏避退缩。】,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在这种情况下听说魏文侯是个贤明的国君,想要事奉他。魏文侯询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说:“吴起这个人贪婪,又喜欢美色,但要说到用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不能超过他。”魏文侯就让吴起当了大将,攻打秦国,夺得了五座城池。
吴起当主将的时候,跟士兵中最低等的人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的时候身子底下不铺席子,平时走路的时候不骑马、不乘车,亲自背粮食,跟士兵们分担一样的劳苦。士兵们有人背上生了疮,吴起亲自为他把背上病疮中的脓给吸出来。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就哭了。有人对她说:“您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士兵,而能够令将军亲自给他吸吮脓疮,为什么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前些年,吴公就曾经为儿子的父亲吸吮脓疮,后来孩子的父亲在打仗时勇勐向前,决不撤退,最终死在了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道儿子将要死在哪里了。我因此替他哭泣。”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公平,能够得到士兵的拥戴,于是就让他担任西河地区的守将,来抵御秦国、韩国的进攻。
魏文侯死了以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坐着船顺着西河向下游漂流,走到中间时,回头对吴起说:“壮美啊,这险固的山河,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在于君主把德政施加给人民,而不在于山河是否险固。以前三苗族居住的地方,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却不修德政,不施行恩义,结果被大禹消灭了。夏朝的桀王所占有的领土,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面,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桀王没有修行仁政,商汤便放逐了他。殷纣王的国家,它的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修行德政,周武王杀了他。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国君施行德政,而不在于山河如何险要。假如您不修行德政,那么船里坐着的这些人都是您的敌人。”魏武侯说:“说得太好了。”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吴起做西河守将,名气很大。魏国要设置相国,以田文为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请求跟您比比各自的功绩,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率领三军将士,能够让士兵乐意为主将去死,敌对的国家不敢图谋攻打,您和我谁更厉害?”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说:“统率文武百官,令老百姓相亲附国家,令府库充实,您和我谁更厉害?”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说:“防守西河,令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前进,令韩国和赵国服从魏国,您和我吴起谁更厉害?”田文说:“我不如您。”吴起说:“这三种情况,您都在我之下,但是权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啊?”田文说:“如今国君很年轻,国家都对他充满了怀疑,大臣们都不亲附国君,老百姓不信任他,在如今这种局面下,相国是让您来做呢?还是让我来做呢?”吴起默默地想了很久,说:“国相还是应该由您来做。”田文说:“这就是我之所以权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吴起于是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捐:除去,废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田文死了以后,公叔做了宰相,娶了魏国的公主,但公叔从心里忌惮吴起。公叔的仆人说:“想要除去吴起,那太容易了。”公叔说:“怎么办?”他的仆人说:“吴起这个人做人正直清廉,又喜欢自己的美名。您可以先对武侯说:‘吴起是贤能的人,但您的国家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里恐怕吴起不会甘心留在魏国。’武侯听了就会说:‘怎么办啊?’您就对武侯说:‘试着把公主嫁给他,如果他有心留在魏国就会接受公主,如果他无心留在这里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来推断他的心意。’于是您就可以叫吴起跟您一起回家,让公主假装对您生气并且轻慢您。吴起看见公主轻视您,就一定会拒绝武侯。”在吴起看到公主轻慢魏国的相国后,果然拒绝了魏武侯。魏武侯从此怀疑吴起,不再信任他。吴起害怕获罪,于是离开魏国,就到了楚国。
吴起吮卒病疽,选自《中国古代百将图说》。
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等他到了楚国就任命他做楚国的宰相。吴起明确了楚国的法律,谨慎地发布命令,裁减了那些冗散多余的官员,废除了贵族中比较疏远的人的爵禄,节省下来的财物都用来抚恤、供养那些打仗的士兵。主要的政策都用来增强军事力量,揭穿那些前来游说的人的谎言。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族;向北吞并了陈国、蔡国的土地,打退了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攻打秦国。诸侯对楚国的强大感到担心。楚国的旧贵族都想陷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和大臣一起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停放楚悼王的尸体的地方,把尸体背在身上。攻击吴起的人趁机用箭射吴起,结果楚悼王的尸体也中箭了。楚悼王被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楚王,于是派令尹杀死了所有把箭射向吴起和楚悼王尸体的人。因射死吴起而导致被灭族的人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太史公说:世上的人一夸赞军事战法,都要说到孙武所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兵法》,世上流传的很多,所以不去讨论,只是讨论他们生平相关的一些事迹。古语说:“实干的人不一定擅长言辞,擅长言辞的人不一定实干。”孙膑施展计谋打败庞涓算是明智了,但却不能早些使自己免除被砍掉双脚的刑罚。吴起能够游说魏武侯形势险固不如施以德政,但到了楚国以后,却因为刻薄、急躁、少施恩泽而丧命。可悲啊!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怨望:怨恨。】,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考问:拷打审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员。伍员的父亲名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名叫伍尚。他的先祖叫伍举,在侍奉楚庄王时因直言进谏而成为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都很有名气。
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楚平王任命伍奢为太子太傅,任命费无忌为太子少傅。而费无忌却对太子建不忠诚。楚平王任命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娶亲,那位秦国的女子长得很漂亮,费无忌就急忙赶了回来,向楚平王报告说:“那位秦国女子是个绝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过来,另外再给太子娶个妻子。”楚平王就自己娶了那位秦国女子,而且对她极度宠爱,生下儿子轸。楚平王又另外给太子娶了一个妻子。
费无忌既然用那位秦国美女讨好了楚平王,于是离开太子建转而侍奉楚平王。他担心一旦楚平王死了而太子即位为王,会杀掉自己,就极力诋毁太子建。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没有得到楚平王的宠爱。楚平王也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境。
不久,费无忌又日夜不断地在楚平王面前诋毁太子建,说:“太子建因为那位秦国美女的缘故,不能没有怨恨,希望大王自己要稍微防备一些。自从太子驻守城父以来,统率着军队,对外又与诸侯来往,他是准备进入都城作乱。”楚平王就把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召回来拷打审问。伍奢知道费无忌总是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因此乘机说:“大王怎么能只凭专讲坏话、拨弄是非的小人的一人之言就疏远了至亲骨肉呢?”费无忌说:“大王如果现在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了。大王很快就会被他们逮捕。”楚平王大怒,把伍奢囚禁了起来,同时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死太子建。司马奋扬在还没有到达城父之前,就派人先通知太子:“太子赶快逃走,否则将被杀害。”太子建于是逃到了宋国。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訽【訽:同“诟”,耻辱。】,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无为:无谓。】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雠:同“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十分有本事,如果不杀了他们,就会给楚国带来祸害。可以拿他们的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否则的话,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后患。”于是楚平王就派人对伍奢说:“你如果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召来,就能活命;召不来,就把你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仁慈善良,我叫他来,他一定会来。伍员为人桀骜不驯,能忍辱负重,是个能成就大事的人,他知道来了会一并被捕,一定不会来。”楚平王不理会这些,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来了,我就饶你们的父亲不死;如果你们不来,现在就杀了你们的父亲。”伍尚打算回去,伍员说:“楚王之所以要召见我们兄弟,并不是真的让我们的父亲活命,只不过是担心我们逃脱以后留下后患,因此用父亲作人质,把我们骗去。我们一到,就会与父亲一起被处死。这对父亲又有什么好处?我们去了,只能使父仇不得报而已。倒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借助他们的力量为父亲报仇雪恨,一起去送死,没有意义。”伍尚说:“我也知道即使去了到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因为痛恨父亲是为了活命才召我们前去的,所以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最终只会被天下人耻笑罢了。”伍尚对伍员说:“你逃走吧!你能够报杀父之仇,我去送死吧。”伍尚接受拘捕后,使者又要去拘捕伍子胥。伍子胥拉开弓,搭上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于是伍子胥逃跑了。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去了宋国,打算跟随他。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跑了,就说:“楚国君臣从此以后将要遭受战争之苦了。”伍尚到了楚都,楚王就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杀了。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晋顷公曰:“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会自私欲杀其从者,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渔父:捕鱼的老人。】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执圭:春秋战国时楚国的爵名,是楚国最高爵位。】,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伍子胥说吴王僚曰:“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雠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
伍子胥到了宋国之后,正巧遇到宋国的华氏叛变,发生了内乱,于是跟太子建一起逃到了郑国。郑国人对他们非常友好。太子建又到晋国去,晋顷公说:“太子既然受到郑国人的友好招待,说明郑国人很信任太子。太子要是能够为我作内应,而我在外面进攻它,就一定能够灭掉郑国。灭掉郑国之后就把它分封给太子。”于是太子返回郑国。事情还没有准备就绪,正赶上太子建因为一件私事要处死他的一个随从,而这个随从知道他的密谋,就把密谋报告给了郑国。郑定公和子产诛杀了太子建。太子建有个儿子名叫胜。事发后,伍子胥很害怕,便与胜一起逃往吴国。走到昭关时,昭关的守卫官要抓他们。伍子胥于是与胜各自只身徒步逃跑,差一点没能脱身。追捕他们的人跟在后面。伍子胥逃到江边,江上恰好有一个渔翁驾着船驶来,知道伍子胥的情况危急,就将伍子胥摆渡过江。伍子胥过江以后,解下他身上的佩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把它送给您老人家。”渔翁说:“按照楚国规定的法令,捉到伍子胥的人,赏赐五万石粟米,授以执圭的爵位,那又何止是一把价值百金的剑能比的!”渔翁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剑。伍子胥还没有逃到吴国就生病了,只好停留在半路上,以讨饭度日。到达吴国都城时,吴王僚正在当权,公子光任将军。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求见吴王。
过了很久以后,因为楚国的边城钟离和吴国的边城卑梁的人都以养蚕为业,两地的女子在采桑时相互争抢而打了起来,楚平王因此感到非常愤怒,最后导致两国在边境交战。吴国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攻克了楚国的钟离和居巢两地后就收兵回国了。伍子胥劝吴王僚说:“现在是可以一举攻破楚国的。希望再派公子光率军伐楚。”公子光却对吴王说:“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了,他劝说大王攻打楚国,是想借此机会报他的私仇罢了。现在攻打楚国也未必能够一举打败它。”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国内有自己的谋划,想杀死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对外的战事来劝说他,就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而他自己离开了朝廷,与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在乡下种田。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二公子:盖余和烛庸。】将兵往袭楚。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行人:官名。掌管朝觐、外交诸事。】,而与谋国事。
楚诛其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当初,楚平王从太子建那里夺取的秦国美女所生的儿子名叫轸,等到楚平王死了,轸竟然继位为王,就是楚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在办丧事,派遣盖余和烛庸这两位公子带领军队去攻打楚国。楚国出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无法退回。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命令专诸刺杀了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做了吴王,实现了愿望,于是召见伍员,让他担任行人,和他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楚国杀死本国的大臣郄宛和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从楚国逃了出来,投奔到吴国,吴国也任命伯嚭担任大夫。先前,吴王僚派遣了两位公子去攻打楚国,因为退路被切断而不能回国。后来,他们听说阖庐已经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了,便带着他们的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把舒地封给了他们。阖庐自立为王三年以后,就出兵和伍子胥、伯嚭一起进攻楚国,占领了舒地,将两个投降楚国的吴国故将擒获。阖庐想趁势进攻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已经很疲惫了,不能再继续作战了,暂且等待时机。”于是收兵回国了。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
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于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吴王入郢。
昭王出亡,入云梦;盗击王,王走郧yún。郧公弟怀曰:“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随人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
四年(前511年),吴国又进攻楚国,占领了六和灊两地。阖庐五年,吴国攻打越国,并打败了它。阖庐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领兵进攻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打败了楚国军队,占领了楚国的居巢。
九年(前506年),吴王阖庐对伍子胥、孙武说:“当初,你们说过不能去攻打郢都,现在的情形怎样呢?”两个人回答说:“楚国将领囊瓦很贪财,所以唐、蔡两国都非常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楚国的话,必须先要得到唐国和蔡国的支持才行。”阖庐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联合唐国、蔡国一起进攻楚国,与楚军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带领着军队请求跟随出征,吴王不同意,夫概就带领自己的五千名部下攻击楚国将领子常。子常战败了,逃跑到了郑国。吴国的大军乘胜前进,一连打了五次战役,就兵临郢都了。己卯日,楚昭王逃离郢都;第二天庚辰日,吴王进入郢都。
楚昭王逃出郢都后,来到了云梦;在那里遭到盗贼的袭击,于是楚昭王又逃到了郧邑。郧公斗辛的弟弟斗怀说:“楚平王杀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杀他的儿子,不也是可以的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楚昭王,就与楚昭王一起逃到随国。吴国的军队包围了随国,对随人说:“封国在汉水流域的周朝子孙全部被楚国灭掉了。”随人打算杀死楚昭王,王子綦把楚昭王藏匿起来,自己冒充楚昭王来承担灾难。随人经过占卜,认为把楚昭王交给吴国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楚昭王。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僇:辱。】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莫:通“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当初,伍员与申包胥是至交好友,伍员从楚国逃跑时,对申包胥说:“我一定会颠覆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会保存楚国。”等到吴国军队进入郢都后,伍子胥到处搜寻楚昭王。结果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把尸体拖了出来,鞭打了三百下,才停下来。申包胥这时已经逃出郢都,躲到了山中,还是派人对伍子胥说:“您如此报仇,未免太过分了!我听说,虽然人多势众或许一时能胜过天理,但天理最终还是会获胜的。您从前是楚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事奉过他,现在竟然到了侮辱死人的地步,这岂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说:“你替我向申包胥表示歉意,就说,我年事已高,已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因为报仇心切,所以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于是申包胥去秦国报告危机情况,请求秦国出兵救楚。秦国没有答应。申包胥站在秦国的朝廷上,日夜不停地哭泣,他连续哭了七天七夜都没有停止。秦哀公非常怜惜他,说:“楚王虽然是无道昏君,可是有这样的臣子,怎么能够不保存它呢!”于是派遣五百辆兵车救援楚国,抗击吴国。六月,在稷地打败了吴国军队。这时,吴王留在楚国寻找楚昭王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阖庐的弟弟夫概乘机回到吴国,自立为吴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就丢下楚国赶回吴国,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被打败了,投奔到楚国。楚昭王看到吴国内部发生变乱,于是回到郢都。楚王把堂谿封给了夫概,夫概就被称为了堂谿氏。楚国继续与吴国开战,打败了吴军,吴王就撤军回到了吴国。
又过了两年,阖庐派遣太子夫差带领军队攻打楚国,夺取了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军队再次大规模地进攻,就撤离了郢都,迁都到鄀邑。正当此时,吴国有伍子胥、孙武出谋划策,在西边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在北边威慑着齐国、晋国,在南边降服了越国。
其后四年,孔子相鲁。
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姑苏:当为“槜李”。】,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qiū。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委国:把国家的统治权交给别人。】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平:媾和;和好。】。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四年后,孔子担任鲁国的傧相。
又过了五年,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句践迎战吴军,在槜李打败了吴军,阖庐的脚趾因此负伤,吴军只得撤退。阖庐的创伤恶化,快要死了,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句践杀死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即位为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攻战射击。两年后,吴国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了越军。越王句践带领残兵五千余人退到会稽山上屯守,派大夫文种给吴国太宰伯嚭送上重礼来请求议和,表示越国愿意交出国家大权,以臣子的身份侍奉吴国。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句践为人能够吃苦耐劳。现在大王如果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而是采纳了太宰伯嚭的计策,与越国议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