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册)(精注全译)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133


屈原,选自《中国历代名人画像传》。
上官大夫跟屈原职位相同,他想跟屈原争夺楚王的宠爱,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但还没有最后确定。上官大夫看见以后就想夺取草稿,但屈原不给他,上官大夫就在楚王面前进谗言陷害屈原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次一有法令颁布,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够制定出这样的法令’。”楚王很生气,于是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怨恨楚王听信小人的言语,不能察觉小人的险恶用心,被小人的谗言和谄媚蒙蔽了聪明的头脑,致使奸邪危害了公正,正直有原则的人不能被容纳,所以很忧虑,经过沉思之后,写成了《离骚》这首诗。《离骚》,就是遭遇忧愁。天,是人产生的根源;父母双亲,是人的根本。人到了处境窘迫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的根源,所以在劳累困苦、疲倦到了极点的时候,没有不向上天呼叫的;在遭受疾病的痛苦而无法忍受的时候,没有不呼叫自己的父母的。屈原坚持正直的言行,竭尽自己的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但小人却进献谗言来离间他和君主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窘迫了。诚实却受到怀疑,忠心却被人陷害,怎能没有怨恨的意思呢?屈原创作《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诗经·国风》部分虽然有很多描写男女之间恋爱的诗篇,但却不会让人感到淫乱,《诗经·小雅》虽然充满了怨恨和批评,但却不鼓动人们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同时具备了两者。向前追述帝喾的事迹,近世赞许齐桓公的伟业,中间又叙述了商汤王、周武王的事迹,用来批评当时的一些弊端。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没有一点不是完全表达出来的。诗中的文辞都很简约、细微,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品行正直,诗中描写的都是细小的事情,但内涵却非常广大,写的都是一些身边常见的事物,但义理却非常深远。诗中表达的志向高洁,所以经常用香草来赞扬事物。诗中表达的品行正直,所以宁死也不愿意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虽然他处在污泥浑水中,却能把身体洗涤干净,像蝉蜕壳一样把自己从污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从而可以在尘埃以外飘浮游荡,不沾染世上的污垢,保持高洁的品质,虽然在污泥中,却不沾染污秽。从这首诗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跟太阳月亮来争夺光辉,也是可以的。
屈平既绌【绌:通“黜”,罢免,斥退。】,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从亲:合纵、亲善。从,同“纵”。】,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当:抵押。】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屈原被罢黜以后,没过多久秦国就想攻打齐国,但齐国与楚国签订了合纵盟约,关系亲密,秦惠王担心攻打齐国的时候楚国会出兵援助,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了秦国,带着丰厚的礼物来侍奉楚国表示臣服,说:“秦王很厌恶齐国,但齐国跟楚国是合纵的亲密关系,楚国如果真的跟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图那六百里土地,于是相信了张仪的话,跟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欺骗楚国的使者说:“我跟楚王约好的是六里土地,没有听说过六百里的说法。”楚国使者生气地离开了秦国,回到楚国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非常生气,发动大军进攻秦国。秦国出兵反击,在丹地、淅地把楚国军队打得大败,斩杀了八万楚国士兵,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占领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楚怀王于是调动全国的军队深入秦国境内,攻打秦国,双方在蓝田交战。魏国听说以后,偷袭楚国,一直打到了邓地。楚国的军队害怕了,从秦国回到楚国。齐国因为楚国跟自己绝交的原因而非常生气,最终也没有派兵援救,楚国的处境非常困窘。
第二年,秦国割让汉中的土地给楚国来求和。楚王说:“我不想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以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换取汉中的土地,是很合适的,请大王同意我去楚国。”到了楚国以后,张仪用丰厚的财物贿赂当权大臣靳尚,通过靳尚让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对楚王说了一番花言巧语。楚怀王最后竟然相信了郑袖的话,再一次放走了张仪。这时候屈原已经被楚怀王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并且出使到了齐国,等到他返回楚国,向楚怀王进谏说:“为什么没有杀死张仪?”楚怀王才后悔,派人去追杀张仪,却来不及了。
在此之后,诸侯国共同出兵攻打楚国,大败楚国军队,杀死了楚国主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翼幸:侥幸希望。】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xiè【泄:淘去污泥。】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短:说坏话。】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这时,秦昭王跟楚国联姻,想要跟楚怀王见面。楚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就像勐虎恶狼一样,不可以相信他的话,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说楚怀王前往,说:“为什么要拒绝秦王的好意,让秦王不高兴呢!”楚怀王最终还是去了。刚一进入武关,秦王早已埋伏在那里的军队就切断了楚怀王的后路,于是扣留了楚怀王,想要让楚国割让土地。楚怀王非常生气,不答应秦国的要求。楚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接纳他。楚怀王就又来到了秦国,最后死在秦国而被送回楚国安葬。
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被立为国君,让他的弟弟子兰做了令尹。楚国人全都怪罪子兰,因为是他劝说楚怀王去秦国从而导致楚怀王死在秦国。
屈原也怨恨子兰,即使遭到流放,仍然眷顾楚国,怀念楚怀王,时刻不忘返回朝廷,希望国君能够一下子醒悟,不良的习惯也能够完全改变。他那心存国君、振兴国家、想要改变楚国贫弱局面的愿望,在一篇诗作中表达了很多次。但最终还是没有什么办法,因此不能再回到朝廷,也可以根据这一点看出楚怀王最终都没有醒悟。国君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明,无论是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让自己有所作为的,提拔贤士来辅佐自己,但是国家灭亡、家族破灭这样的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而圣明的君王把国家治理得安定、富强的局面已经好几代没有看到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所说的忠臣并不忠诚,所说的贤臣并不贤能。楚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责,所以在国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这样的贤臣,却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这样的奸臣。楚国终于在军事上失败,国土削减,丢失了六郡的土地,楚怀王自己也客死秦国,受到天下人的耻笑。这就是不了解人带来的灾祸。《易经》中说道:“水井疏浚干净了,却没有人来喝水,我的心里因此感到难过,因为水是可以从井里打上来饮用的。君王贤明,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福分。”楚怀王这样不贤明,哪里值得拥有福分啊!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怨恨自己,非常生气,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了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很生气,就放逐了屈原。
杨慎:“太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是《离骚》;其论作《骚》一节,婉雅凄怆,直得《骚》之趣者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被:同“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三闾大夫:职官名,这里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凝滞:拘泥,固执,认死理。】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mén汶【汶汶:昏暗、浑浊貌。】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晧晧:同“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huò乎【温蠼:尘滓重积的样子。】!”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一边在沼泽的边上走,一边吟唱着诗歌。他脸色憔悴,身体干枯瘦弱。一个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整个世界都肮脏污浊,只有我是干净的;所有人都喝醉了,唯独我是清醒的,这是我被放逐的原因。”渔翁说道:“圣人不会被事物所阻碍,而能够根据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整个世界都变得污浊,为什么不顺着流水扬起波浪呢?大家都喝醉了,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为什么一定要保留美玉一般的高洁品质,却使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会伸手弹弹自己的帽子,刚刚洗完澡的人,一定会抖抖衣服,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干净的身体被污浊的外物所污染呢!我宁可跳进江中的水流,葬身在鱼肚子里也不让我这洁白无瑕的品质蒙受世俗的污染!”
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汩徂:匆忙来到。】南土。眴【眴:同“瞬”,看。】兮窈窈,孔静幽墨。冤结纡轸【纡轸:委曲而苦闷。】兮,离愍之长鞠【鞠:困苦。】;抚情效志兮,俛诎以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画职墨【章画职墨:指守道不移。章,明确。职,通“识”,记住。墨,匠人用的绳墨。】兮,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矇【矇:盲人。】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瞽:盲人。】以为无明。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nú【笯:竹笼。】兮,鸡雉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党人之鄙妒兮,羌【羌: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不知吾所臧【臧:善,好。】。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骏【骏:通“俊”,才能杰出的人。】疑桀【桀:通“杰”。才能杰出的人。】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吾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牾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愍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含忧虞【虞:同“娱”,安乐。】哀兮,限之以大故。
于是屈原创作了一首《怀沙》。诗中写道:
阳光强烈的初夏时节啊,青草和树木长得很茂盛。悲伤总是充满胸膛啊,我匆匆地来到南方。看到了一片苍茫的景色啊,感受到了毫无声响的沉寂。我的心里抑郁愤慨啊,遭受忧伤的日子真是漫长;自我反省却没有过错啊,蒙受冤屈而心中抑郁。
想把方木削成圆木啊,但正常的法度不可以更改;不走正路改走邪路啊,会受到正人君子的鄙弃。明确规范,牢记法度啊,往日的法度不能随意更改;内心淳朴厚道、品质庄重啊,为君子所赞美。巧匠不拿着斧子砍削啊,谁能看出木头是曲是直?黑色纹理藏在阴暗的地方啊,眼睛瞎的人却说它根本没有纹理;离娄稍微一瞥就能看清楚啊,瞎子反说他失明无光。把白的变成黑的啊,把下倒转成为上。凤凰被关在笼子里啊,野鸡却四处飞舞。美玉和石头杂糅在一处啊,有人却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它们。结成朋党的人卑鄙嫉妒啊,根本不知道我的美好品德。
负担又重负载又多啊,却陷进阻滞不能前行;怀有美玉般的品德啊,处境困窘向谁去说。城里成群的野狗狂吠啊,吠的是它们认为奇怪的事情;诽谤豪杰让他们受到怀疑啊,本来就是小人的态度。外表粗疏但是内心朴素啊,人们不知道我奇异的光彩;没有经过雕琢的木材被丢弃了啊,没有人知道我身上的品德和才能。注重仁义的积累和传承啊,加强谨慎、厚道的修养;舜帝这种明君无法相遇啊,谁能了解我气度有多么从容!古代圣贤不会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啊,怎能知道原因是什么?商汤、大禹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人了啊,遥远到我们没有办法追慕。压制住内心愤怒吧,这样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遭受忧患却不改变心意啊,希望我的志向能够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向北前行在途中休息啊,太阳昏暗已经快下山了;满怀着忧伤但又强颜欢笑啊,最大的不幸不过是死亡。
乱【乱:辞赋篇未概括全篇要旨的话。】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hùn【溷:同“混”,混乱。】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类:榜样。】兮。
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尾声:浩浩荡荡的沅水、湘水啊,永远不停地奔流啊。漫长的道路幽深昏暗,前程是多么的迷茫啊。我怀着悠远的悲伤,发出沉重的感慨和叹息。世上已经没有人了解我了,我的心事也不知道对谁讲。内心有美好的感情和品质啊,但却找不到跟我相配的人。伯乐已经死去了啊,千里马还有谁能识别呢?人生要秉承不同的命运啊,上天早就做出了安排。内心坚定志向宽广啊,还有什么会让我感到害怕呢?深深的忧伤令人悲哀啊,长长的叹息让人感到凄凉。污浊的世界上没有了解我的人啊,无法评说他人内心到底怎么想。知道死亡无法避免啊,也绝对不会吝惜。明白地告诉君子啊,我将成为模楷。
在写完这首诗以后,屈原就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他们都喜欢文学,而且凭借辞赋获得了人们的称道;这些人都只是学习了屈原含蓄委婉的文学风格,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敢于直言进谏。此后楚国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几十年以后最终被秦国灭亡了。
从屈原跳进汨罗江以后,过了一百多年,汉朝有位贾生,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职务时,路过湘水,于是就写了一篇辞赋投进了江水里面,来凭吊屈原。
贾生【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帝王颁行的新历法。】,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名叫贾谊,是雒阳人。十八岁那年,因为能够背诵、默写《诗经》《尚书》而在当地很有名气。吴廷尉做河南郡守的时候,听说贾谊很有才学,就把他招到官府中担任职务,对他非常宠爱。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理本郡的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跟李斯还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提拔他做了廷尉。吴廷尉于是对汉文帝说贾谊非常年轻,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于是就征召贾谊做了博士。
这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是博士中年龄最小的。每当皇帝的诏令颁布,让博士们发表意见,各位老先生都没有话说,而贾谊却全都回答上来了,每个人都觉得贾谊说出了他们心里想说的话。各位博士于是都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自己不如他。汉文帝非常高兴,破格提拔了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朝创建到汉文帝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天下和谐融洽,正应该改正历法,改换衣服的颜色,制定法律和制度,决定官职的名称,恢复礼乐制度,于是详细地起草了各种事物的仪式、章法,崇尚黄色,尊崇五行学说,创立官职的名称,全部改换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因为谦恭礼让而没有来得及施行。但各项法令的更改和确定,以及诸侯必须到自己的封国上任等事,这些规定都是贾谊制定的。于是汉文帝就主张任命贾谊为公卿。但是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妒忌贾谊,就诽谤贾谊说:“这个雒阳人,年纪轻,刚刚学了点东西,就想着独揽大权,把国家大事弄得乱糟糟。”汉文帝听了这些人的话以后,也就疏远了贾谊,不采纳他的意见,后来就把贾谊贬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适:贬斥,谴责。】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其辞曰:
共承嘉惠【嘉惠:恩惠,指皇帝的任命。】兮,俟sì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陨:通“殒”,丧命。】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人认为是恶鸟,常用来比喻小人。】翱翔。阘tà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于嗟嚜嚜【嚜嚜:通“默默”,不得志的样子。】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鲈,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章甫:殷代的一种礼帽。】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讯【讯:告也,用作辞赋的结束语。】曰: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缩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沕:深藏。】深潜以自珍。弥融爚以隐处兮,夫岂从蚁与蛭蚓?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瞝【瞝:遍看,环视。】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皇翔于千仞之上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细德:卑劣的品德,指寡德之人。】之险征兮,摇增翮hé逝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鲟【鳣鲟:大鱼。】兮,固将制于蚁蝼。
贾谊辞别了汉文帝,前往长沙,听说长沙地势低洼,空气潮湿,认为自己的寿命肯定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到长沙去的,心里不是很高兴。等到他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这篇赋是这样写的:
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曾经听说过屈原,他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今天我就托付湘江的流水,让它传达我对屈原先生的哀思。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啊,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凤凰伏下身子隐藏起来,猫头鹰却在翱翔。没有才能的尊贵显赫,阿谀奉承的人洋洋得意;贤能、圣明的人不能顺遂心意,正直的人反而处于低下的位置。世上的人都说伯夷贪婪,盗跖廉洁;莫邪宝剑迟钝,铅做成的刀反而锋利。真是可叹啊,先生无缘无故地遭受了这种灾祸!抛弃了周朝的历代传承的鼎,却把破瓢当成宝贝,驾着疲惫的老牛和跛驴,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好端端的帽子却用来当鞋垫,必然不能长久;先生您真是受苦啊,竟然遭受这样的灾祸!
尾声:算了,国中没有一个了解我的人,我郁闷不快乐,又能跟谁说呢?凤凰高高飞起,到了远方,本来就应该这样隐居起来。仿效隐居在深渊底部的神龙,深深地隐藏自己爱惜自己。消弭自己的光辉隐藏起来,但又怎能跟蚂蚁、水蛭、蚯蚓在一起?最可贵的是圣人的美德啊,他们远离污浊的世界藏匿起来。假如骏马都能被拴住,怎说异于狗、羊!世界乱纷纷的,遭受了这种灾祸,也有先生自己的责任。游遍了全国九州任意选择君主,为什么非要怀念楚都呢?凤凰飞翔到了千仞以上的高空,看到有德行的人的光辉才会下来栖息;看到危险的征兆,就会拍动翅膀远远地躲开。那楚国只是一个狭小而污浊的小水坑,怎能容纳可以吞掉大船的大鱼!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大鱼,最终还要被蝼蚁制住。
梁启超:“太史公作《屈原列传》,完全由淮南王安的《离骚序》里面抄出一部分来传是应该作的可惜可信的事迹太少了。”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鸮:猫头鹰。古人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飞入贾生舍,止于坐【坐:通“座”,座位。】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异物来集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䇲言其度。曰“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请问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菑。淹数【淹数:指生死的迟速。】之度兮,语予其期。”服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意。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沕穆【沕穆:精微深远的样子。】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句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胥靡:用绳索把罪人系在一起,相随而行服劳役。后代指刑徒。】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纠纆:绳索。纠,两股绞在一起的绳索。纆,三股绞在一起的绳索。】。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错缪相纷。大专jūn【大专:同“大钧”,制造陶器的转轮。自然界造就万物,就如同钧制造陶器,常用大钧比喻大自然。】盘物兮,坱轧无垠。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迟数有命兮,恶识其时?
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次一只猫头鹰飞进了贾谊的住处,停在他的座位旁边。楚国人把猫头鹰称为“服”。贾谊已经认为自己是因为被贬才来到长沙的,而长沙地势低,空气潮湿,因此贾谊认为自己寿命不会长久,很是伤感,就写了一篇赋来安慰自己。这篇赋写道:
丁卯这一年的四月,正是初夏时节,时间是庚子日这一天,太阳斜照,服鸟飞到了我的住处,落在了我的座位旁边,十分清闲自在。奇怪的鸟儿到了我的家里,我暗地里觉得奇怪,想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打开书来占卜,简策上写着这样的话。说是“野鸟飞进了住处,主人就要离开”。我想请问服鸟:“我离开以后会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吉兆,就请告诉我;如果是凶兆,也把将要发生的灾难告诉我。我的寿命是长是短,也请你把期限告诉我。”服鸟于是长叹了一声,抬着头,拍打着翅膀,因为不能说话,所以只能用我的猜测来回答这些问题。
世间万物的变化,本来就没有停止的时候。如涡流旋转,循环往复。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气来回变化,就像蝉蜕壳一样。这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奥,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呢!祸倚靠在福的身边,福中也隐藏着祸;忧愁和欢喜聚在一起,吉和凶也同处于一个地方。那吴国是多么强大啊,但夫差却失败亡国;越国在会稽失败,越王句践最后却称霸了。李斯游说秦国取得了成功,最后却遭受了死刑;傅说原本只是一个罪犯,竟然成了武丁王的宰相。祸相对于福来说,跟互相缠绕着的绳子有什么区别呢?命运是很难说明白的,谁能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呢?水变成激流力量凶猛,弓箭有了强大的力量就能射得远。万物回旋,动荡转换。云气升腾就会下雨,这是多么纷繁复杂的事情。上天造就了万物,本身又是浩渺无边的。天道高深无法预先做出考虑,凡人是难以预先知道大道理的。死亡的迟早是命运注定的,谁能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呢?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消息:指万物生灭盛衰。】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tuán;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品庶冯生。憷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拘士系俗兮,攌如囚拘;至人遗物【遗物:忘却、遗弃外界物累。】兮,独与道俱。众人或或兮,好恶积意;真人淡漠兮,独与道息。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自丧:忘记自我。】;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坻:水中小洲。】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氾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慸葪【慸葪:同“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嫌隙。】兮,何足以疑!
况且天地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大自然就是冶炼工厂;反复运转的阴阳是炉中的火炭,世间的万物都是被等待熔铸的铜。这些事物的聚、散、消、长,哪里有通用的规律;千万种变化,从来都不曾有过终极。偶然才成了人,这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转化成了其他的事物,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有小聪明的人都只知道偏爱自己,轻视外物,重视自己;旷达的人一般都从大局着眼,没有什么不能适应。贪婪的人为了财物而死,有抱负的人为了荣誉不要性命;喜好炫耀的人为权力而死,一般的老百姓就只想着活下去。被名利诱惑的人,被贫贱逼迫的人,整天跑东跑西;只有高尚的人才不会对外物屈服,任凭事物有千万种变化,在他们眼里都是一样的。有的人被俗世所羁绊,就像坐牢一样;而道德高尚到了极点的人,却能够抛弃世俗,只与大道共同存在。天下的人全都迷惑了,心中充满了喜好、厌恶的感情;而真正看透大道的人对一切都很淡泊,只和大道同归一处。舍弃了智慧,忘掉了自己的形骸,超脱于事物之外,就好像自己根本不存在一样;在空阔恍惚的世界里,跟大道一起翱翔。坐船顺流而下,遇到小岛就停下来;把自己交给命运来主宰,不把身体看成自己私人的东西。活着就像浮萍一样,死了就像是在休息;心中一团宁静,就像深渊一样安静,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像一条没有拴住的小船一样。不因为活着就看重自己的生命,修养空灵的品性,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定;德行达到顶点的人不会受到俗世的牵累,明白自己的命运,不会感到忧虑。细小就像芥蒂一样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心生忧虑和怀疑!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受厘:祭祀后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贾谊就被汉文帝召见。汉文帝坐在宣室里,接受神灵的赐福保佑。汉文帝因为对鬼神之事产生了兴趣,就询问贾谊鬼神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贾谊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了半夜,文帝听得入神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听贾谊说完以后,汉文帝说:“我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贾谊先生,自己觉得能够超过他,现在看来,我还是不如他啊。”没过多久,汉文帝就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汉文帝的宠爱,而且还喜欢读书,所以汉文帝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汉文帝又册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侯爵。贾谊劝说汉文帝,认为国家灾难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多次向汉文帝上疏,说有些诸侯的封地往往是好几个郡连在一起,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以慢慢削减诸侯的封地。汉文帝不听贾谊的劝谏。
过了几年,梁怀王在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死了,没有后代。贾谊伤心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哭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死了。贾谊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武帝做皇帝的时候,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做了郡守,其中贾嘉最喜欢学习,继承了贾谊的家风,他跟我有过书信往来。到汉昭帝时,职位在九卿的行列。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爽然:茫然。】自失矣。
太史公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这些诗歌以后,对屈原的感情和心志都非常同情。后来我来到长沙,看到屈原沉江自杀的地方,常常为他流泪,在想象中见到他本人的模样。等到看到贾谊凭吊屈原的那篇赋,又觉得奇怪,屈原凭借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会不接受他呢,可他偏偏沉江自杀了。等到读了《服鸟赋》以后,把生存和死亡看成一样的,看轻官场中的去或留,又有些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了。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牛运震:“赞语详嫪毐作乱败灭事,以补传所未及,末用一语收转吕子冷曲有神。”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进用:财用。进,通“赆”,指收入的钱财。】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适:通“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即:假使。】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毋几:没有希望。】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靠着低价买进货物,高价卖出去,在家里积累了千金的财富。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死了。到秦昭王四十二年,便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册立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位非常宠爱的姬妾,册立她为正室夫人,称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生母叫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因为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的礼节不是很周到。
子楚,是秦昭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做人质,他日常所乘坐的车马和花销都不充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的时候,看到子楚以后非常喜欢他,说:“这个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起来,以后卖个高价”。于是就去求见子楚,游说他道:“我有能力光大您的门庭。”子楚不以为然地笑着说道:“姑且先把自己家的门庭光大了,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吕不韦说道:“您这就不明白了,我的门庭需要等您的门庭光大以后才能光大。”子楚心里明白吕不韦说这番话的意思,就把他请进屋里,坐下来进行深入的交谈。吕不韦说:“秦王年纪大了,安国君得以被册立为太子。我私下里听说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嫡子为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人。现在您的兄弟有二十多个,您又排在中间,不怎么受宠,长时间在诸侯那里做人质。即使秦王去世,安国君被立为秦王,您也不能指望去跟安国君的长子和整天在安国君面前的诸位公子争太子的位置。”子楚说道:“说得对。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您生活贫困,在赵国做客,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奉献给安国君和结交宾客的财物。我吕不韦虽然也很穷,但愿意拿出千金为您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安国君册立您做嫡子继承人。”子楚于是对吕不韦下跪磕头说道:“如果真像您所谋划的这样,那么我愿意分出秦国的土地与您共享。”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繁华:花盛,以喻人在盛年。】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适,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玉符:古代朝廷的一种凭证。】,约以为适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交给子楚,作为他日常生活和结交朋友宾客的费用;然后又用五百金采购了稀有珍贵的玩物,亲自带着这些东西向西去游说秦国。吕不韦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请她帮忙把所有的礼物献给华阳夫人。借这个机会说子楚既贤能又聪明,结交的诸侯和宾客遍及天下,而且子楚还经常说“我把华阳夫人当作天一样,每日每夜都流着泪想念做太子的父亲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非常高兴。吕不韦于是借这个机会让华阳夫人的姐姐游说华阳夫人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等到容貌衰老,受到的宠爱也就会慢慢地减少。现在夫人侍奉太子,很受宠爱却没有生养儿子,不如趁此时早点从太子的儿子们中选择一位贤能孝顺的来结交,在太子面前推荐、拥立为嫡子继承人,并像亲生儿子一样来对待他,那么当丈夫还在世的时候您会受到尊重,等到丈夫去世,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您也不会失去依靠,这就是人们说的凭借一句话来获得万世的好处啊。如果不在容貌美丽的时候为自己树立根本,那么在自己容貌衰老、受到的宠爱越来越少的时候,就算想跟太子说句话,还能够得到机会吗?如今子楚十分贤能,他知道自己在安国君的儿子里面排行居中,按顺序是不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他的母亲又不受宠爱,自己想要依附夫人,夫人如果真的能在此时推荐他做继承人,那么夫人终身都可以受到秦国的尊崇了。”华阳夫人认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就在太子有空闲的时候,委婉地说起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是个非常贤能的人,跟他来往的人都称赞他。华阳夫人又借机哭着对安国君说道:“我幸运地被您选进了后宫,但不幸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您能够册立子楚为嫡子继承您的王位,好让我在以后有个依托。”安国君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于是跟华阳夫人一起刻下了一枚玉做的符印,约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于是送给子楚丰厚的礼物,又请吕不韦来教导子楚,子楚因此在诸侯之间的名气越来越大。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绝好:特别漂亮。】善舞者与居,知有身【有身:指怀孕在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请之:讨要此人。】。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大期:十二个月。】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1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