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419

  谁都知道,美军要介入朝鲜站镇的话,首先出动的就是空中力量,而且中国空军一时难以扭转局面。
  正是如此,在制订反击计划的时候,罗耀武并不指望打下元山。
  反击的目的只有一个:沉重打击韩军的嚣张气焰,让韩军无力北上。
  为此,就得歼灭C集团军与B集团军。至于盘踞在元山的第二集团军群,罗耀武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以韩国的战争动员机制,一个月内就能逐渐十支第二集团军群那样的部队。
  动员预备役部队并不难,难的是生产出足够多的武器装备。至少在几个月之内,韩国不可能重建一支像第九机械化步兵师那样的王牌部队。
  对韩国来说,肯定等不了几个月。
  只要给中国军队几个月时间,就能把“红线”变成第二条三八线,而且会比三八线牢固十倍。
  韩军能够突破三八线,并不等于能够突破由中国军队守卫的“四一线”。
  美军大举轰炸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调整了部署,当时正在向元山进攻的只有一个装甲旅的兵力,其他部队全都集中在川内镇与高原镇,扫荡已经溃不成军的B集团军与C集团军。
  按照罗耀武下达的命令,最迟十四日清晨,歼灭战就得结束。
  这不是垮海口,而是有绝对把握。
  韩军擅长打顺手战,只要打得顺手,肯定所向披靡,可是只要战局不利,韩军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再说了,即便不能全歼B集团军与C集团军,也能打残韩军,让美军参战。
  可以说,这场被称为“元山反击战”(高原镇与川内镇都在元山治内)的战役,绝对是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后打得最顺利的一场战役。
  当然,作为战略层面的决策者,十三日上午,第三十九集团军杀到高原镇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意识到,美军第八集团军就要踏上战场了。
  不是帕特里奇对韩军没有信心,而是看清了中国军队的反击意图。
  以当时的情况,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打回元山,而是围歼两个韩军主力集团军。原因很简单,如果要想打回元山,第三十九集团军就不应该在高原镇与川内镇投入战斗,而应该直接攻打元山。
  当然,这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C集团军与B集团军没有受到冲击,肯定会合兵一处,而以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实力,即便不会落败,也无法阻止韩军突围,也就无法重创韩军。
  中国军队选择打击韩军主力部队,就是要瘫痪韩军,逼迫美军参战。
  从战略上讲,逼迫美军在朝鲜半岛参战,就能减轻东南方向上的压力。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守卫本土,而不是反攻朝鲜。
  认清了情况,帕特里奇也非常无奈,因为所有情况都表明,美军必须参战,而且得尽快参战,不然朝鲜战争将变得对美国更加不利。
  等到中国军队站稳脚跟再打?
  开玩笑,这已经不是骑士时代的战争了,难道还要排好战线,用火枪对射?
  十三日下午,调整部署之后,帕特里奇就跟加布里埃尔通了视频电话,要求批准第八集团军参战,并且亲自前往釜山指挥战斗。
  加布里埃尔日只批准了帕特里奇的一个请求,即第八集团军参战,没让他去釜山。
  帕特里奇也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得到加布里埃尔的准许后,他就给第八集团军参谋长麦克斯维尔-汉密尔顿少将打了电话,让他立即率领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北上,并且让十月十日才到达釜山的第四步兵师做好参战准备。
  必须承认,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但能够带来更大的胜算,还能省去很多麻烦。
  虽然在九月底,就连加布里埃尔这样的将领都认为,在刚刚输掉台海战争的情况下中国不会介入朝鲜战争,最多只会加强边境防御,因此反对增强第八集团军,最多只能出于防范目的让第二机步师恢复战斗力,但是帕特里奇坚持认为,只要朝鲜战争开打,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为大局着想,中国也会出兵朝鲜,至少会占领朝鲜部分地区,阻止韩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
  最后,帕特里奇用不可辩驳的历史说服了美国高层。
  这就是,六十多年前,中国当局在明知道出兵朝鲜会招至美国干预,从而错失统一机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兵朝鲜,最终让美国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按照帕特里奇的要求,不但第二机步师迅速恢复战斗力,第八集团军还得到加强,第七步兵师在九月底到达韩国,第四步兵师也在十月十日到达。虽然没有继续增派部队,但是按照帕特里奇提出的计划,只要朝鲜战局恶化,就得继续增兵。
  原因很简单,比起协助台军反攻大陆,帮助韩军攻占朝鲜半岛更加现实。
  两个步兵师,总兵力加起来仅有三万多。
  当然,谁也不能小看这两个师。
  要知道,在台海战争爆发之前,第二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国陆军中,唯一全部配备重型主战装备的主力师,而且该师在韩国驻守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是第八集团军的绝对主力。虽然在台海战争期间,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对调了番号,此时的第二机步师实际上是得到了重型装备的第三机步师,但是第三机步师也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参加了最近二十多年间的所有地面战争。
  在美军中,第七步兵师的名声不是那么响亮,只是该部队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的第七步兵团。
  算上配备给两个师的陆军航空兵,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顶得上两个韩军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作战的时候,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都不是独立行动,还会得到韩军的直接支持。即便韩军的主力部队都被派上前线,只能提供二线部队,也能让两个美军师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作战。
  有了部队,还要有可行的战术,不然部队就是摆设。
  在反击方向上,帕特里奇没有犹豫,把重点放在了东面。不但是中国军队的三个集团军在这边作战,还与后勤保障有很大关系。不管怎么说,美军作战,物资消耗非常惊人,仅靠朝鲜那些建议公路,与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的铁路(朝鲜的一些铁路甚至无法承载近七十吨重的M1A2主战坦克),肯定无法满足要求。解决后勤保障的基础是海运,而要走海运,就得依靠元山港。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将沿陆路北上,到达元山后,由第二机步师在正面进攻,第七步兵师从左翼包抄,力争围歼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再向咸兴推进,最终目的是顺着城川江攻入盖马高原,直接向鸭绿江挺进,不给中国军队任何反击机会。
  显然,这不是最佳进军路线。
  仅从军事上讲,最佳进军路线应该是先扫荡沿海地区,再北上盖马高原。
  问题是,帕特里奇不想给中国军队做防御部署的时间,必须尽快突破“红线”,打乱中国军队的作战安排。
  帕特里奇没有忘记另外一件事情:让韩军在西线转守为攻,拖住第十五集团军。
  虽然帕特里奇坚信,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除非罗耀武脑袋出了问题,不然就不会让第十五集团军向东运动。再说了,整个西线战场上,只有第十五集团军,罗耀武不可能放弃西线,也就不能抽调第十五集团军。但是帕特里奇更加清楚地知道,中国很有可能向朝鲜增兵,如果不能在西线战场上同步取得突破,在东线冒进的美军就将成为“突出部”。
  六十多年前,就是因为西线进攻受阻,杀上盖马高原的美军陆战队过于突前,被志愿军抓住了反击机会,结果一口气退到兴南港。如果不是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及时将数以万计的官兵撤了回去,恐怕陆战一师就将成为历史!
  帕特里奇不想冒险,也不敢冒险。
  问题是,韩军有能力突破第十五集团军的防线吗?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三十章
将功补过
  十四日凌晨四点四十分,在拼掉最后一个成建制的步兵营后,韩军B集团军指挥官在川内镇向第三十九集团军第三装甲师缴械投降。
  “元山反击战”到此宣告结束。
  虽然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是考虑到韩军第二集团军群在南面守得很稳,而且美军的空中投入越来越大,所以罗耀武在半个小时后下达了撤退命令,仅让第一一五摩步师留下来清扫战场,其他几个师旅,以及第四十集团军的作战部队全部撤往咸兴,第十六集团军的作战部队则退回“四一线”。
  显然,罗耀武已经意识到,美军即将参战。
  可惜的是,因为没有制信息权,不清楚美军第八集团军的调度情况,所以罗耀武无法准确判断美军会在哪个方向上参战。
  虽然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美军会把主力放在东线,先帮助韩军稳住战线,再向咸兴进军,最终北上攻打第十六集团军守卫的防线,但是在没有确切情报之前,罗耀武不敢贸然做出判断。
  直到十四日上午十点半,韩军第九机械化步兵师转守为攻,罗耀武才做出准确判断。
  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最理想的选择是让第十五集团军与韩军打对攻战,继续消耗韩军的有生力量,即便无法全歼第九机械化步兵师,也要拖垮这支部队,使其丧失战斗力,这样就能迫使美军分兵。
  问题是,情况远没有这么理想。
  在佯攻中,因为提前“享受”了美韩联军的空中打击,又要尽量把佯攻打成主攻,所以第十五集团军的损失非常大。韩军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发起反击的时候,不但四十五师拼得所剩无几,就连补充的预备队也快拼光了。
  当时,四十四师与四十三师的兵力都只有额定编制的三分之二。
  这点兵力,守住防线都嫌不足,哪有能力与韩军打对攻?
  受此影响,罗耀武不得不命令第十五集团军停止进攻,退守清川江防线。再说了,攻打顺川的目的已经达到,即便退守,也不会对战局产生太大影响。
  只不过,这么一来,害苦了叶振邦等三营官兵。
  大部队上来的时候,叶振邦还以为要让他们撤下去,结果他们没有收到撤退命令,只是趁机补充了弹药物资,把重伤员送了下去,并且补充了一个连的兵员。
  不管怎么说,能够喘口气,总是好事。
  让叶振邦没有想到的是,反击只打了半天,当大部队一路撤下来,退到清川江北岸的时候,新的命令也送了过来。
  准确的说,就是以前的命令,只不过强调了守住安州的重要性。
  三营必须坚守二十四小时,因为大部队需要二十四小时才能退到清川江北岸,只有等到大部队退回去之后,三营才能撤退。
  让叶振邦稍感顺心的是,旅长已经到达北岸,亲自负责接应行动。
  实际情况,并没有叶振邦想像的那么糟糕。
  与第十五集团军一样,韩军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的状态也很糟糕。打到这个时候,不但伤亡惨重,官兵也早没了斗志。如果让黄真尹做决定,肯定会让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留下,派一个二线步兵师去攻打安州。不管怎么说,只有保住了第九机械化步兵师,才能在突破清川江防线后继续北上,如果拼掉了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就算打下安州,渡过清川江,也无法继续前进。
  问题是,这次不由黄真尹做主。
  美军第八集团军参战的前提条件就是由美军指挥战斗,而不是由韩军指挥战斗。
  虽然黄真尹仍然是韩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兼统一战争总司令,但是在指挥权上,他还比不上汉密尔顿少将。
  既然美军明确要求第九机械化步兵师发起反击,以占领安州、渡过清川江为目的,黄真尹也无法反对。作为韩军上将,黄真尹非常清楚,这不是汉密尔顿的决定,而是帕特里奇的决定。更重要的是,帕特里奇的这一决策,是为了在东线发起战略进攻。如果能够围歼第三十九集团军,就算拼掉了第九机械化步兵师,韩军也不会亏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