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19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叶振邦点了点头,明白了罗耀武的意思。
  “你还没有回答我开始的问题。”
  “这……”叶振邦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照你的说法,恐怕这场战争没有重点,至少没有重点战场。”
  罗耀武看了叶振邦一眼,随即笑了起来。“孺子可教,这么快就领悟到了,看来我确实没有看错人。”
  “军长……”
  “你说得没错,这场战争确实没有重点战场,但是有重点,那就是激发全国民众的抗战激情。”罗耀武摇下车窗,将烟头弹了出去。这个动作很不文雅,但是在他做起来,却显得很有气势。“我们有战争潜力,而且是深不可测的战争潜力,就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危难关头,我们会爆发出多么巨大的战争力量。问题是,我们必须把这个潜力激发出来,而不是仅仅依靠军人在前线奋战。仅靠军队,我们打不赢这场战争,还会输得很惨。在东北,我做过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归根结底,我们的人民仍然深爱着这片热土,即便在华夏大地上有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在前进,也在进步,我们有理由、也有义务捍卫我们的祖国。”
  “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清楚的认识。”
  罗耀武点了点头,说道:“对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场危机,有危就有机,这也是我们自我改善的重大契机,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全面腾飞的机会。当然,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我们还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
  叶振邦不是笨蛋,一下就听出了罗耀武的意思。
  “既然要打人民战争,我们就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包括曾经的敌人。”
  “台湾?”
  罗耀武点上了第二根烟,说道:“目前能够联合的,也就只有台湾。虽然我们与台湾存在政治上的分歧,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我们与台湾都是炎黄子孙,在我们体内流淌着同样的血脉。事实上,这也是部分台军将领的观点。兄弟阋墙是悲剧,只要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到教训,就能把悲剧变成喜剧。”
  “问题是……”
  “这个很关键,我知道你要说,还有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叶振邦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这才是最大的悲剧,到目前为止,还有人认为,绝不能承认台湾,更不能向对统治地位构成最大威胁的自家兄弟妥协。如果连国家都保卫不了,还有什么资格谈统治?”罗耀武苦笑了一下,说道,“刘总没有明说,但是据我了解,上面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主张把重点放在东南方向上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台湾政权的存在,对我们的统治地位构成了致命威胁。”
  叶振邦也叹了口气,国门已破,竟然还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确实是悲剧。
  “万幸的是,这也不是所有人的想法,至少还有不少领导人有着清楚的认识,知道我们要想击败敌人,就得有所舍弃。”
  “要让这样的认识变成实际行动,恐怕不太容易。”
  “所以我们必须走好每一步,一点错误都不能有。”罗耀武看了叶振邦一眼,说道,“你应该知道,刘总再三提到逼迫日本参战的原因。这就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借此机会与台湾当局达成妥协,我们就有希望笑到最后。”
  “妥协?”
  “你认为台湾当局会让日本卷入战争吗?”
  “这个恐怕不是台湾当局就能做主的事情吧?”
  罗耀武笑了笑,说道:“话是这么说,但是台湾当局肯定得有个明确观点。”
  叶振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罗耀武的意思。
  “如果只是保卫台湾,日本参战不是问题,但是台湾当局要想反攻大陆,在大陆站稳脚跟,就得与日本划清界线。”
  “反攻大陆的重点不在战场上。”
  “对,这就是关键所在。民心为上,不管台湾当局怎么做,只要与日本搅在一起,就不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也就不可能在大陆站稳脚跟。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台湾当局没有第二种选择。”
  叶振邦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此说来,东北就是关键。我们把韩军打得越惨,日本参战的可能性就越大。”
  罗耀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刘总要我们再接再厉,争取再打一两场胜仗,逼着韩国退出战争。以目前的情况,就算美国扩大了战争动员规模,也利用我们摧毁全球卫星系统找到了扩大战争的理由,还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但是一年半载之内,美国的军事投入仍然非常有限,不足以彻底击败我们。要想在战场上取胜,至少取得美国希望的胜利,就得把日本拉下水。”
  “如果日本参战,也只能在东北发力。”
  “所以到最后,关键还是得落到东北上。战争全面打响,美国肯定会调整战略计划,甚至会修改战争目的,但是攻占北京绝对是最低目的。不管怎么说,包括东北在内的北方战场将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如果我们能够在这边取胜,加上积极争取台湾当局,就有机会迫使美国退出战争。”
  到此,叶振邦也算有了清楚的认识。
  显然,一直以来,把东南当成主战场,都是错误的认识,或者说是有人故意这么做,要让其他人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
  而这些人中,肯定包括陈必时与罗耀武。
  陈必时亲自去指挥东南战场上的战斗,而不是留在更加重要的东北,就是为了制造这种政治氛围。
  想到这,叶振邦没再想下去。
  这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也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
  正如罗耀武所说,这场战争最终以什么方式结束,还得看东北战场上的战斗!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八十一章
兵不厌诈
  叶振邦没有资格参加高层会议,就连罗耀武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二零一三年的第一天,叶振邦在北京过了一个非常平静的元旦。罗耀武去参加高层会议的时候,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得知县里已经替他父亲买了医疗保险,还给他母亲在县政府安排了一个临时工作。
  这些,都与叶振邦在台岛战场上获得的“战斗英雄”称号有关。
  要知道,台海战争中,获得这一称号的军人不超过一百名,而且叶振邦还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普通士兵。
  至于叶振邦提干,还成了上校,反而没有引起地方政府重视。
  这也很好理解,战争期间,军官一抓一大把,上校就有好几万。再说了,军官的阵亡率非常高,特别是前线作战部队,地方政府没有理由重点照顾军官家属。真要照顾,也照顾不过来。
  这一天,东南战场上的战斗也有了进展。
  虽然陈必时一口气投入了一个集团军的庞大兵力,但是反击行动并没收到成效,打到一月一日凌晨,反击部队就因为伤亡过于惨重被迫停止进攻。
  美军的空中力量非常强大,还有部署在近海岛屿上的远程炮兵。
  仅靠人力发动反击,简直就是让进攻部队去送死。
  事实上,陈必时投入的只是一支二线集团军,并没动用部署在宁波的主力集团军。按照他的部署,死守宁波将是美军登陆后的第一场关键战斗。
  守不守得住宁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在这里拖住美军。
  虽然美军的空运与海运能力非常强大,战场垂直投送能力也非常惊人,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手段,最多支持一个陆战师作战,而要支持八个师的主力部队发动全线进攻,就得夺取一座吞吐能力巨大的港口。
  杭州湾上,有这种吞吐能力的就只有宁波的镇海港与北仑港。
  美军上岸后,必然强攻宁波,只有在打下宁波之后,才能继续进军。
  对陈必时来说,宁波保卫战之后,就轮到杭州了。要想守住杭州,他就得为部队争取到足够的部署时间。
  当然,还需要其他先决条件。
  在当天召开的高层会议上,代替陈必时参会的战区参谋长田兴汉中将明确提出,必须赋予前线司令部全部战时特权,包括无条件的征用一切民间物资与设施,不然军队没有办法守住宁波,连杭州也守不住。
  显然,这不是一个小小的要求。
  要知道,如果赋予了前线司令官全部战时特权,就等于让陈必时掌握了战区内的生杀大权,不但有权力征用民间物资,还可以对任何影响到抗战行动的人进行军法惩治,是死是活就是陈必时的一句话。
  对老百姓来说,这无非是换了个做主的人,没有多少影响。
  可是对地方官员,还有那些平常就凌驾于平民百姓之上的豪强来说,这就等于把他们的身家性命交到了陈必时手上。
  陈必时是什么人?
  真要让他动真格的,不知道多少人要掉脑袋。
  远的不说,就在不久前,陈必时的得力门生罗耀武就在东北砍了几百个地方豪强与地方官员的脑袋,罪名全是影响抗战。
  罗耀武都有这样的胆量,更别说陈必时了。
  这个问题,也在高层会议上引起了严重争论,分歧非常大。
  如果不是狄劭康与刘诚志主张把重点放在抗战上,恐怕还会成为高层会议的主要话题。
  讨论到最后,狄劭康亲自拍板,赋予陈必时全部战时特权,只是涉及到省部官员的事情都由中央决定。
  不管怎么说,这算向前迈了一大步。
  会议的重点话题仍然是东北抗战,即如何利用当前较为有利的形势,再发动一两次决定性战役,打开局面,扭转局势。
  按照刘诚志的安排,罗耀武重点说明了物资紧缺与后勤保障上存在的严重问题。
  会议的重点也就落在了这两个问题上,即如何保证部队获得足够的作战物资,以及如何解决后勤保障难题。
  显然,这不是针对狄劭康的难题,而是针对管元山的难题。
  原因很简单,现在负责内政的是管元山,而后方物资供给与运输工作都属于内政,由管元山负责。
  让罗耀武有点意外的是,狄劭康并没借机发难。
  虽然略感意外,但是罗耀武也因此知道,刘诚志的判断没有错,上面在战略选择上确实存在严重分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