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2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2/419

  这也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管元山在高层会议上做了保证,但是落实下去的时候却出了问题,物资筹备不力,在任何地方都不罕见。为此,刘诚志不但到国务院大闹了几会,还利用狄劭康赋予的战时大权,处置了几个基层官员,搞得中央政府鸡飞狗跳,最终才算把问题解决了。
  罗耀武并不关心这些,有了物资,这仗就能打了。
  一月五日,罗耀武在沈阳军区司令部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向参战部队的几十名将军讲解了他的作战部署。
  这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要知道,在以往,罗耀武肯定是直接下达命令。
  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次参战的不仅仅是六个主力集团军,还有在二线部队基础之上组建的十个新编集团军,以及三个地方民兵纵队。
  如果只是主力集团军,问题还不大,各级将领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要让新编集团军与民兵纵队的指挥官明白司令官的战术意图,得把问题说透彻些,不然出了问题,谁也负担不起责任。
  显然,这次动员的部队也不少。
  六个主力集团军大概有三十万官兵,十个新编集团军还有三十五万人马,三个地方民兵纵队更是多达五十万人。
  也就是说,总兵力接近一百二十万。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罗耀武指挥过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只不过,真正能打的,就六个主力集团军的三十万官兵。十个新编集团军能打,但是打不了硬仗,罗耀武也不敢信任这些部队。三个民兵纵队更别说了,全部负责后勤工作,打仗还轮不到他们。
  当然,这一安排也备受指责。
  民兵不多说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地方人员,连基本训练都没完成,也就算不上合格的军人,能干点后勤工作就不错了。
  主要就是十个新编集团军。
  这十个新编集团军在已经上过战场的二线部队的基础上组建,都完成了基础训练,还有不少有经验的老兵。特别是在围歼C集团军的战斗中,二线部队担任了部分作战任务,算是接受了实战检验。
  在十个集团军司令与十个集团军参谋长看来,他们有资格打主力。
  要是换了别人,这事还有得商量。
  可惜的是,他们面对的是罗耀武,这个从不与手下讲价钱的指挥官。
  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哪有那么多说的?
  次日,罗耀武召集司令部参谋人员,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因为战前策划就是由司令负责的,所以没什么好啰嗦。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罗耀武把发起战役的时间窗口订在了二十四小时到四十八小时之后。
  这个时间点,绝对不是信手捻来的。
  按照东南战场上的情况,不出所料的话,美军将在一月七日到一月九日之间完成进军宁波的准备工作。
  这个判断,得到了军事情报局与东南战区司令部的支持。
  也就是说,罗耀武打算在美军攻打宁波,全部主力、特别是航空兵与情报系统都得集中力量支持东南战场上的作战行动的时候,在东北战场上发起进攻。
  这也符合他在此之前做出的决断,即打美韩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只有突如其来的发起进攻,才能打乱美韩联军的阵脚,才能搅乱战场,也才有机会浑水摸鱼,吃掉韩军D集团军。
  问题是,会有这么容易吗?
  虽然美军已经把重点转向东南战场,但是与罗耀武交过几次手,帕特里奇也算了解了这个对手,绝对不会掉以轻心。
  甚至可以说,帕特里奇一直把罗耀武当成主要对手,而不是盯着陈必时。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八十三章
查漏补缺
  打到二零一三年,帕特里奇就察觉到战局不大对劲。
  虽然奥康纳高调声明将把战争进行到底之后,承诺向前线增兵,不但会为作战部队补充兵力,还将增派作战部队,其中东北战场将新增四个师,但是对帕特里奇来说,这基本上一纸白条。
  新增部队最快也要第二季度才能到达,而且肯定是国民警卫队。
  这样的部队,能够上战场吗?在阿富汗剿匪还差不多,在正规战场上与斗志昂扬的中国军队作战,国民警卫队还差得远呢。
  最重要的是,等到第二季度,战场局势早就变样了。
  别说美韩联军已经不占优势的东北战场,就算在东南战场上,局势也不容乐观。按照最初制订的计划,应该在十二月初发动进攻。这个时候,中国江南地区的气温还不是很冷,对进攻一方比较有利。结果拖到十二月底,等到大部队登上中国大陆的时候,已经是新的一年了。
  仅仅是气温变化,就给美军制造了不少麻烦。
  虽然江南的冬天不像北方那么寒冷,但是在沿海地区,湿度较大,又有海风,冷起来那才叫刺骨。
  过低的气温还对道路交通产生了影响。
  中国南方的公路都没有针对寒冷天气做特殊处理,到了冬季非常容易结冰,特别是雨雪天气之后,公路交通瘫痪是经常的事。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把登陆地点选择在距离宁波非常近的地方。
  缩短部队上岸后的突击距离,才能有效降低后勤保障的压力,也才能让部队免于在寒风中受冻。
  至于进攻作战,自然是以占领宁波为主。
  帕特里奇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浙江沿海地区,到处都是人口在一百万左右的大城市,不管向哪进攻,都得投入足够多的作战部队。
  以攻占宁波来说,至少需要两个陆战师,而且只能保证占领镇海与北仑,要想占领整个宁波,还得投入一到两个陆军师。这么多的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作战物资,仅靠两栖舰队的投送能力,显然无法满足要求。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必须首先攻占宁波,特别是镇海与北仑。
  只有占领了港口,才能解决后勤问题,大部队的作战行动才能得到保证。
  这一点,与七十年前的诺曼底登陆如出一辙。当时盟军抢滩成功后,首先攻打的也是加莱港,然后才向内陆推进。
  战略上缺乏灵活性,战术上就没有创新可言。
  不管帕特里奇是否愿意,美军都得在宁波消耗大量时间。即便能够如愿以偿的占领这座浙江最大的港口城市,也很难顺利攻占杭州。
  向上海进军,那更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
  显然,这与帕特里奇预料的战局发展截然相反。按照他的设想,部队上岸之后,应该在一个月内打下杭州,三个月内攻占上海。只有这样,才能让八个美军师迅速展开,发起全面进攻。
  以目前的形势,能在一个月内打下宁波就不错了。
  战役计划总体延迟一个阶段,意味着更大的战斗消耗与作战伤亡。
  只不过,这还不是帕特里奇最担心的地方。
  在他看来,东北方向上潜在的危险才是最大的威胁。不管怎么说,在东南方向上,美台联军的优势非常明显,就算开局不利,也能按部就班的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很难通过一两次战役扭转局面。
  东北战场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随着美韩联军退守鸭绿江口,中国军队已经在东北战场上扭转了局面,至少掌握了局部地区的战争主动权。从兵力上看,虽然中国军队仍然只有六个主力集团军,但是新增了十个新编集团军,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民兵。把这些加起来,只要能够解决物资问题,中国军队就有能力发起反击。
  最让帕特里奇担心的,还是东北战场上拉得太开的战线。
  从辽东半岛的庄河到图们江口,战线长度超过两千公里,而在这条战线上,只有三个美军师与三个韩军集团军。
  虽然兵力规模很庞大,超过一百万,算上部署在朝鲜境内的二线部队,没有两百万都有一百八十万,但是真正能打的,也就只有三个美军师与几个韩军主力师,不到二十万人。要用这么点人守住两千多公里的战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防线上漏洞百出,中国军队必然趁机发起反击。
  这一猜测很快就得到证实,进入二零一三年,中国当局就在向东北地区运送物资,罗耀武也在前线动员了六个主力集团军与十个新编集团军,甚至还在靠近前线的地区组建了三个民兵纵队。
  三股力量加起来,少说也有一百万。
  动员如此多的兵力,只能说明,罗耀武正在策划进攻。
  帕特里奇立即联想到了东南方向上的战斗,随即意识到,如果罗耀武在东北方向上发起反击,肯定是在为东南方向上的陈必时缓解压力。
  果真这么简单吗?
  帕特里奇并不怀疑罗耀武与陈必时的关系,至少情报部门已经证实,没有陈必时,就没有现在的罗耀武。
  问题是,罗耀武真会为了个人感情让上百万军人浴血奋战?
  显然不可能,罗耀武真要是这样的人,就不会得到陈必时的重用,也不可能成为力挽狂澜的军区大员。
  替陈必时解围只是借口,罗耀武真正的目的是要扭转东北战局。
  他肯定会发起进攻,而且是势不可挡的进攻。
  那么,罗耀武会选择在哪着手呢?
  丹东或者庄河?
  帕特里奇首先排除了这种可能。美军已经修复了丹东、东港与庄河三座港口,物资供给不再是问题。对于火力强大的美军来说,只要物资保证不成问题,防线就固若金汤。加上朝鲜境内的机场与空军基地大多已经投入使用,美军战斗机的出动率有了保证,中国军队更别想在西线上取得突破。
  不是西线,就只能是东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2/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