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419

  不到两天,E集团军推进了两百多公里,完成了计划用一周才能完成的进攻任务。
  毫无疑问,这简直就是神速。
  这个时候,帕特里奇也发现了问题。原因很简单,E集团军进攻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问题是,在此之前,美军掌握的战术情报足以证明,在承德北面的山区里面,至少驻扎了数十万中国军队。
  这些军队到哪里去了?
  别说帕特里奇,就连头脑简单的参谋都知道,中国军队在诱敌深入。
  可惜的是,已经没有时间让帕特里奇犹豫了。
  如果不能及时占领承德,就算知道中国军队在诱敌深入,也无法取胜。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只能对进攻行动做出有限调整,比如让两个国民警卫队师前去加强日军二线师,巩固后勤补给线。
  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兵力过于分散,在过于漫长的战线上与中国军队拼消耗,帕特里奇不得不取消了提前进军隆化县的作战行动,仅在该方向上部署了一个国民警卫队师,准备在攻打承德的战斗打响之后,中国军队向承德收缩,再用二线部队占领这座县城,完成对承德的北面包抄。
  如此一来,帕特里奇不但抽调出了第十山地师,让这支擅长在山区内打进攻的部队能够通过低空突击控制承德周围的主要据点,完成对承德的包围任务。同时,帕特里奇还能让第二骑兵师解脱出来,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加入攻打承德的作战行动。
  只不过,帕特里奇并不打算从一开始就动用这支王牌部队。
  要知道,攻打承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要想达到目的,还得在占领承德之后,继续进军,从而迫使中国军队主动从山海关防线上撤退。如果不能继续进军,别说迫使中国军队收缩防线,甚至会被罗耀武特意留下来的预备队反包围。
  这样一来,占领承德不但不会给美日联军带来好处,还将成为失败的根源。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仍然得把希望寄托在两个日军主力师团上,即第一师与第八师。只有日军顺利打下承德,美日联军才有能力更进一步。
  虽然进军承德的任务提前五天完成,但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中国军队没在山区进行顽强抵抗,预示着后面的战斗将非常激烈。更重要的是,美军获得的战术侦察情报已经证明,承德的防御非常坚固,甚至不亚于山海关。驻扎在承德市区内的中国军队肯定在十万以上,而且很有可能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加上分散部署在附近的中国军队,该地区的总兵力在三十万以上。
  对美日联军来说,攻打承德的行动显得异常紧迫。
  受此影响,四月九日夜间,在第十山地师还没有完成对承德的全面包围之前,帕特里奇就给日军下达了进攻命令。
  承德战役就此打响。
  这也是赤山会战中,第一场以攻城为主的主要战役。
  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主要围绕高寺台与双峰寺展开争夺。
  因为美军第十山地师还在对承德实施包围,所以在这一阶段,美军为地面进攻的日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日军在这一阶段的进攻行动打得较为顺利。
  打到四月十二日下午,日军就占领了双峰寺,打开了进入承德市区的大门。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也对日军有了更强的信心。不管怎么说,第一师与第八师原本就是日本陆军的主力师团,在得到加强之后,这两个装甲师性质的主力师团的装备水平基本上与美军骑兵师持平,兵力上也相差无几。虽然日军的素质仍然不值一提,但是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在长崎被彻底摧毁,上百万日本人死难之后,日军的战斗积极性肯定更高,也就有可能超常发挥。
  问题是,在打日军的时候,中国军队从不手软。
  到了十二日夜间,帕特里奇才意识到,他对日军的估计太乐观了。
  攻入市区之后,随着第十山地师退出作战,美军的空中支援与火力支援也主要为继续进行外围扫荡的第十山地师服务,而日军的空中支援几乎等于零,火力支援也很薄弱,结果地面进攻的两个日军主力师团就遇到了麻烦。
  在争夺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镇的战斗中,日军遭到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战斗从十二日夜间打到十五日下午,在将近三天的时间里,日军连续发动了三十多次进攻,结果全被中国军队打了回来。如果不是美军前线指挥官及时调整支援力量,出动战斗机与远程炮兵,用炸弹与炮弹挡住了反击的中国军队,恐怕日军早就被中国军队赶出了承德市区,甚至有可能导致美日联军全线溃败。
  更要命的是,这三天的战斗打下来,两个日军主力师团的伤亡率超过了三成!
  也就是说,有将近一万名日军官兵伤亡。
  部队大规模减员之后,战斗力必然下降,也就很难取得突破。
  这下,帕特里奇不得不派遣美军助阵。
  问题是,当时第十山地师还在巩固承德外围的包围圈,而且兵力大多分散在各个主要据点上,根本无法集中兵力支援日军。
  派遣国民警卫队师的话,还不如出动日军二线师。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要想按照计划打下承德,而不是被拖在这里,就得把一直舍不得用上的第二骑兵师派上去。
  这个时候出动第二骑兵师,显然问题多多。
  暂且不说第二骑兵师在打下承德之后,还有没有能力继续发起进攻,或者说恢复作战能力需要多少时间。因为帕特里奇本来就计划用第二骑兵师巩固后勤补给线,所以将该主力师派去攻打承德,必然导致后方防御出现问题。
  换个角度,帕特里奇就不难相信,让第二骑兵师攻打承德,正中罗耀武下怀。
  如此一来,帕特里奇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继续进军,而是能不能守住后勤补给线。
  虽然只需要两到三天,就能用美军国民警卫队师或者日军二线师将第十山地师从承德的外围包围圈上替换下来,也就能用第十山地师去守卫后方补给线。但是问题是,在这两三天之内,日军的两个主力师团就会被击溃。如果把第二骑兵师派上去,又没有及时堵住身后的漏洞,罗耀武指挥的中国军队肯定能在两三天之内打一场大仗。
  替换作战部队显然来不及了,只能从其他方向上抽调兵力。
  按理说,帕特里奇首先应该考虑D集团军。毕竟在B集团军无法取得进展时,D集团军在平泉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变得毫无意义。
  问题是,帕特里奇必须为承德之后的战斗考虑,而第二机步师是顶替第二骑兵师,继续向南进军的最佳选择。事实上,这也是他在进行作战规划时,为承德方向上的进攻失利准备的备用方案。
  如此一来,帕特里奇就不能抽调D集团军,只能抽调在北面无所事事的F集团军。
  十二日傍晚,帕特里奇就命令第四步兵师与几个美军国民警卫队师火速南下,只留下几个日军二线师继续向围场县进攻。
  必须承认,重建后的第四步兵师仍然是一支快速突击部队。
  当天晚上,该师的先头部队就搭乘直升机到达E集团军后方,从第二骑兵师手里接过了守卫后勤补给线的重任。
  十三日上午,在准备就绪之后,第二骑兵师杀入了承德市区。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六十九章
百团大战
  第二骑兵师投入战斗,是承德战役的重大转折点。
  正如帕特里奇猜测的那样,这也正是罗耀武正在等待的机会。
  弄清楚美日联军的进攻部署后,罗耀武就意识到,攻占承德是美日联军的首要目的,随后就会包抄山海关,迫使中国军队后撤,或者围歼该地区的数十万军队。打到这一步,美日联军基本上稳抄胜券了。
  罗耀武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承德阻击美日联军。
  问题是,在兵力部署上,罗耀武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为了守住山海关方向,罗耀武不但用上了最能打防御战的第十五集团军,还把综合素质最强的第二十六集团军,以及第四十集团军派了过去。如此一来,就算把第二十七集团军算上,罗耀武手里也只有四个主力集团军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即第十六集团军的重建工作能够及时完成,问题还不大。
  不管怎么说,在突出部战役后期,第十六集团军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半数以上的基层指挥官都顺利回到关内。得益于此,第十六集团军的重建工作在去年的十一月底就完成了。问题是,重建后的第十六集团军只有兵员,没有主战装备,甚至连军车都不多。要想让该集团军恢复战斗力,必须为其提供足够的主战装备。
  显然,这就是罗耀武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之前的数个月内,罗耀武就知道,承德是与山海关一样重要的战略要地,所以在将第十五集团军部署在山海关的同时,他将第十六集团军留在了承德。按照罗耀武的设想,等到第十六集团军恢复战斗力之后,将负责承德的防御工作。
  结果却是,因为没能获得主战装备,第十六集团军一直没有恢复战斗力。
  受此影响,三月下旬,罗耀武就将第十六集团军撤了下来。
  可是在派谁去守卫承德的问题上,罗耀武着实犯了难。
  如果从个人意愿出发的话,罗耀武肯定希望加强第十六集团军,比如把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准备抽调给第十六集团军。可惜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并不由他全权指挥,而且该集团军与中央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第二十七集团军抽调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然罗耀武也不会通过从东北军的其他主力部队抽调装备来加强第十五集团军了。
  这样一来,罗耀武别无选择,只能让第二十七集团军去顶替第十六集团军。
  可以说,这是整个防御部署中最大的漏洞。
  虽然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编制最为完整,官兵的斗志也不差,但是罗耀武却不信任这支部队,因为这支重建的主力集团军从未上过战场。
  如果有可能,罗耀武更希望让第二十七集团军充当预备队。
  问题是,没有这种可能。
  当时在他手里,几支擅长打防御战的部队都用上了,剩下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以进攻能力突出为主。再说了,在把部分主战装备交给第十五集团军之后,这两个集团军的战斗力也严重下降。
  能够顶替第十六集团军的,只有第二十七集团军。
  幸运的是,第十六集团军确实是一支极为擅长打防御战的部队,而且从前线返回的基层指挥官非常清楚该如何部署防御阵地。
  正是如此,在与第二十七集团军换防之前,第十六集团军有数个月的时间将承德变成一座军事要塞。
  如果没有第十六集团军在承德构筑的防御阵地,第二十七集团军肯定守不住承德。
  问题是,再为坚固的防御阵地,也不能保证永远挡住敌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