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419

  受此影响,罗耀武不得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把敌人放进来,拉长战线,再利用步兵擅长打山地战的特点,在敌人的战线后方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瓦解敌人攻打承德的进攻行动。
  为此,罗耀武对剩下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做了调整。
  这次,担当主力的是第六十五集团军。
  因为装甲部队在山区内的活动受到限制,所以罗耀武让第六十五集团军把剩下的全部主战装备都移交给了第三十九集团军,并且用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一个步兵师替换下了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装甲师,使第六十五集团军成为了一支纯步兵部队。
  问题是,即便在山区里面,步兵的突击能力都非常有限。
  增强步兵突击能力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兵力。为此,罗耀武将两个新编集团军编入了第六十五集团军,并且采用一加二的方式,为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所有基层部队都增加了一倍多的兵力。
  这样一来,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实际战斗编制将近十万人!
  因为正规军缺乏分散作战的经验,而且也不太熟悉纯步兵的战斗方式,所以罗耀武还将召回来的游击队编入了第六十五集团军,为每一个步兵连都配备了一支游击小分队,并且安排了以当地人为主的向导。
  加上另外投入的三个新编集团军,五个游击区的游击队,一个民兵纵队,当时部署在山区里的兵力将近三十万。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作战力量。
  只不过,罗耀武并不打算集中使用这支兵力。
  原因很简单,中国军队没有制空权,也没有火力优势,甚至没有基本的装甲保护,步兵集中活动,只能成为美日联军空中力量与远程炮兵的靶子。虽然罗耀武并不怀疑官兵们英勇奋战的斗志,但是伤亡过大,必然使得反击行动失去意义。
  为此,罗耀武决定打一次“百团大战”。
  包括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内,所有参与了反击行动的作战部队都以营团为单位,每一支突击力量的兵力均不超过两千人,分散成上百支突击部队,分布在美日联军整条后勤补给线附近,并且同时发起进攻。
  可以说,这也是打击美日联军后勤补给线最有效的办法。
  虽然帕特里奇早就预见到,中国军队会袭击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也为此准备了一支兵力可观的救火队伍,但是第四步兵师就一万多人,加上几个国民警卫队师,也就只有几万人而已。
  毫无疑问,这点兵力,绝对不可能同时应付上百场袭击。
  事实上,美日联军的指挥系统也不可能同时应付上百场战斗。
  对罗耀武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只需要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进攻开始的命令,战斗结束之后,各作战部队都将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撤出战斗,不用他操心。至于作战过程中遇到的麻烦,罗耀武更不用考虑,因为这是前线指挥官的事情。
  对罗耀武来说,最需要关注的,就是选择最佳时机。
  十三日上午,第二骑兵师杀入承德市。
  虽然此时第二骑兵师的主力还在城外,而且第四步兵师还没有完成防御部署,但是罗耀武并没下达进攻命令。
  原因很简单,第四步兵师的到来,表明帕特里奇已经认识到了后勤补给线上的漏洞。
  如果在第二骑兵师全面投入承德战役之前发起进攻,美日联军很有可能暂时放弃攻打承德的作战行动,用两个、甚至三个主力师守卫后勤补给线。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美日联军后勤补给线的进攻行动必然事倍功半。
  只有在第二骑兵师全部投入战斗,无法从承德抽身之后,才能发起进攻。
  当然,罗耀武也知道,这个时候,第四步兵师肯定完成了防御部署。只是比起对付第二骑兵师来说,罗耀武更愿意面对第四步兵师。
  不是说第四步兵师好对付,而是这支重建的主力师一直就没有出色表现。
  正是如此,直到十四日清晨,随着第二骑兵师的主力突入承德市区,在武烈河东岸建立桥头堡,为进军双桥区做准备的时候,罗耀武才让参谋发出了进攻开始的信号。
  第一场战斗在天亮后不久打响,一个由大约两千名步兵组成的突击部队在喀喇沁旗南面大约三十公里处,袭击了一支有一百多辆重型卡车、得到大约一个步兵连护卫的美军辎重部队。战斗只打了不到半个小时,突击部队就摧毁了近八成的卡车。随着美军的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到达,突击部队最终主动撤出了战场。
  也就在这半个小时之内,其他一百多支突击部队先后投入了战斗。
  因为当时在美日联军后勤补给线上活动的只有三十多支车队,所以一些突击部队还袭击了美日联军的巡逻部队,以及设在公路线附近的军事据点。
  战斗全面打响,美日联军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虽然在当天上午,美军创记录的出动了近三千架次作战飞机,并且调动数个师的好几个炮兵旅,但是面对上百场战斗,不但支援力量严重不足,就连指挥系统都出了问题,很多支援行动都没能及时完成。
  打到当天下午,为了掩护突击部队退入山区,罗耀武还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组织起相当于一个师的部队,向喀喇沁旗发起攻击。
  因为喀喇沁旗是美日联军攻打承德的主要后勤补给中心,不能有任何闪失,不然在承德作战的部队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美日联军不得不放弃对那些退入山区的中国军队的打击行动,把重点转向喀喇沁旗。
  当然,在这个白天,美日联军在承德的作战行动也毫无收获。
  随着夜幕降临,发生在山区内的战斗才宣告结束。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七十章
此消彼涨
  四月十四日的战斗,几乎将帕特里奇逼上绝境。
  虽然在这一天的战斗中,美军的伤亡并不大,因为护送辎重车队的全是日军,即便美军的几十处据点也遭到了攻击,中国军队却没有能力突破美军的防线,但是在战斗中损失的作战物资,特别是运送物资的车辆,对美日联军在承德的作战行动造成了重大影响,甚至让前线指挥官不得不一再要求暂时停止进攻。
  相对而言,运输设备的重大损失,对美日联军的影响最为重大。
  虽然在战争初期,美军就采购了数万台重型卡车,但是打到中国本土之后,美军就发现这些按照美军在伊拉克与阿富汗作战的标准设计的卡车无法适应中国的道路环境。不是说这些卡车不好,而是中国的道路过于糟糕。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道路基础设施的标准本来就很低。
  战争期间,中国当局又无力维持高昂的维护费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在撤退的时候还毁坏了路面。如此一来,那些适合在沙漠与戈壁中使用的车辆,在中国狭窄、泥泞、且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自然没有用武之地。
  正是如此,在东北战场上,美日联军不得不把数十万部队放在后方。
  这些部队不但负责守卫交通线,还要随时修复受损的路面。
  别的不说,仅在二零一三年下半年,送到东北战场的物资中,就有将近三分之一用来修复与维护道路。
  问题是,罗耀武在东北地区组织了上百支游击队,而这些游击队在无法对付美日联军的时候,往往以破坏道路的方式来打击敌人。
  受此影响,五角大楼在二零一三年中期就拨款一百多亿美元,从通用、福特与克莱斯勒公司采购了数万台专门针对中国的道路开发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高底盘与大轮胎,有的还采用了中央气压调控系统,以增强车辆的通过能力。到二零一四年的时候,这些车辆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美日联军的主要运输设备。
  在十四日的战斗中,就有大约三千台运输车被击毁。
  虽然当时在东北战场上,总共有大约四万台运输车,但是集中部署在赤峰的只有不到五千辆。也就是说,要想恢复运输能力,只能从其他地区调派车辆。车辆不是飞机,而且调派的时候还得顾虑附近的游击队。
  即便乐观估计,也要三到五天才能恢复地面运输能力。
  问题是,前线部队携带的作战物资,最多只能消耗二十四小时。
  正是如此,美军的前线指挥官才会请求暂时停止进攻,让部队就地防御,从而降低物资的消耗速度。
  只不过,帕特里奇并不打算就此罢休。
  当天晚上,在地面战斗结束之后,帕特里奇就做出决定,抽调各部队的直升机,以空运的方式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因为当时北面战场上的美军拥有大约一千架通用直升机,日军还有大约三百架,而直升机的运输效率是车辆的两倍,所以基本上能够为进攻部队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保证进攻行动顺利进行。
  问题是,这样一来,美军在山区内的扫荡行动就将受到影响。
  要知道,美军对付埋伏在公路线附近的游击队,主要就依靠低空突击,通过占领制高点来遏制游击队。在直升机被派去运送作战物资之后,美军的机动能力大打折扣,更不可能在陌生的小路上与游击队作战。
  事实上,帕特里奇的这一决定并没改变美日联军的尴尬处境。
  在喀喇沁旗战役中,美军就主要依靠空运,当时罗耀武就认识到,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美军的战术空运,就很难在山区作战中取胜。为此,在部署防御的时候,中国军队早就有所准备,不但为各突击部队配备了大量便携式防空导弹,还将部分机关炮、高射机枪以肩挑背扛的方式运入山区,甚至在公路线附近设置了不少的防空阵地,部署了一些由轮式车辆搭载的自行防空系统。
  对付低飞的直升机,这些装备足够了。
  要知道,重载情况下,任何一种直升机的飞行高度都不可能超过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最到射高。
  虽然美军的直升机上都有用来对付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干扰装置,比如诱饵弹,但是从多个方向,同时发射多枚导弹,肯定能对直升机构成致命威胁。说白了,当直升机抛掉了所有诱饵弹,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在山区里,正好为防空小组提供了足够多的埋伏地点。
  仅仅在十四日夜间,中国军队的防空小组就在山区内击落了近百架直升机,其中还有十多架为通用直升机护航的武装直升机。
  在十五日天亮前,防空小组甚至击落了十多架美军的攻击机。
  当时,战场上空美军直升机的密度非常大,接到呼叫,前来提供支援,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美军攻击机无法高飞,只能从超低空进入,以免误伤友军。结果,这些原本不会进入便携式防空导弹攻击范围的战斗机成为了打击对象。
  受此影响,美军不得不派出十多支特种部队,营救那些落在山区里的飞行员。
  这样的战斗又持续了两天,在损失了近四百架直升机之后,帕特里奇不得不终止了由直升机运送作战物资的行动,开始出动战术运输机,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事实上,这两天非常关键。
  在这两天中,美军不但攻入了双桥区,还控制了承德郊外的机场,并且重新开辟了一条可以供战术运输机起降的临时跑道。也就是说,如果美军在十四日夜间停止进攻,不然无法攻占承德市区内的最后一片城区,还无法得到空运支援。
  也正是因为开辟了战术空运通道,帕特里奇才取消了垂直空运行动。
  只不过,这一切的代价太大了。
  在攻打承德市区的战斗中,第二骑兵师几乎用上了全部兵力,还连同搭上了第十山地师的一个步兵旅,以及两个日军主力师团。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必须保证后勤补给线的情况下,美军只能强攻承德。
  受此影响,就算占领了承德,美军也无法按照帕特里奇之前的计划,继续向南进军,甚至无法在承德集中起足够发起进攻的兵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