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419

  在这场会战中,美日联军伤亡近二十七万人,其中仅日军伤亡就超过二十二万,八个日军主力师团与六个二线师团被全歼或者彻底击溃,美军则有两个主力师被全歼,三个主力师遭到重创,还有一个主力师丧失了战斗力,伤亡人数更是超过了五万。受此影响,美日联军不得不在会战之后进行部署调整。
  仅从美军的损失来看,这场会战再次刷新了纪录。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军只有一个主力师在大规模会战中被全歼,而这次却有两个主力师被全歼。虽然第二骑兵师有数千名官兵撤了下去,第十山地师则保住了军旗,但是这两个战斗力强大的主力部队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恢复。
  更重要的是,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遭重创,让帕特里奇进军北京的希望彻底落空。
  相对而言,第十山地师的损失对美日联军进攻京津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而第二骑兵师的重建工作全速开展,在六月底就能返回战场。不可否认的是,在京津地区作战,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说得更贴切一点,在第二骑兵师覆灭之后,只有第二机步师能够取代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执行攻坚任务,而仅仅一个主力师,显然不足以撕开中国军队设在京津外围的战略防线。
  当然,美军的损失还不止这一点。
  在兴隆县与第十六集团军鏖战的第四步兵师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在会战结束时,该师的减员率接近三成,装备损失更加严重。事实上,第四步兵师主要是在承德北面,保卫后勤补给线的时候遭受了较为重大的损失,在与第十六集团军对抗的时候,因为该集团军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反击战术,第四步兵师的损失反而不大。可惜的是,第四步兵师在整场会战中先后转战三条战线,一直没有得到休整,甚至没有得到多少补充,所以损失的兵力与装备均没有得到恢复。
  若论装备损失情况,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超过了第四步兵师。
  原因很简单,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在会战中主要执行支援任务,出动直升机为其他作战部队运送物资与兵员,并且在坦克会战中担负低空打击任务。因为主要协助第十山地师,而该师的装甲力量并不强大,所以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的损失非常严重。仅在攻打古治县的战斗中,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就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直升机,阵亡了上百名飞行员,还连带牺牲了几百名官兵。
  万幸的是,在人员方面,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的损失反而不是很大。
  对美军来说,最重要的是人员,而不是装备。再说了,美国陆军本来就在为各部队更换作战装备,因此补充给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的装备反而更加先进。
  相对而言,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的损失最小。
  特别是第七步兵师,到会战结束的时候,该师仅损失了不到一成的人员,装备损失率也只有百分之十五。这与第七步兵师的作战任务有很大的关系,在与第二机步师配合作战的时候,该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守卫战线,而不是发起进攻。即便在驰援迁西县的时候,第七步兵师的进攻行动也不是很积极,不然不可能连一个新编集团军的防线也没能攻破。当然,第七步兵师本来就是一支不太擅长进攻的作战部队。
  第二机步师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则主要是该师没有在主攻方向上,也没有担负起多么沉重的进攻任务。这与帕特里奇的部署有直接关系,毕竟对帕特里奇来说,第二机步师一直是东北战场上的主力部队,在第二骑兵师覆灭之后,肯定不会让第二机步师去冒险,也就不会让其执行艰巨任务。不然,在进攻卢龙县的时候,帕特里奇就不会把第二机步师留在几乎没有什么战斗的北面,而让第三机步师去送死。
  当然,与日军比起来,美军的这点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只不过,美军也确实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恢复元气,而第十山地师的重建工作则遥遥无期,即便是第四步兵师与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也需要大半个月才能恢复战斗力。到时候再花上十天半个月组织进攻,美日联军最快也只能在七月中旬向北京进发。
  毫无疑问,到这个时候,战场局势将再次发生变化。
  平心而论,在战术层面上,东北军的损失超过了美日联军。会战结束的时候,东北军编内的七个主力集团军都遭到重创,即便是战斗任务较轻的第十六集团军与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减员率也在三成以上,而第十五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的减员率均超过一半,最严重的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减员率更是多达六成。
  因为主要的新编集团军也有较大的损失,所以对不缺兵员的中国军队来说,要想让主力集团军恢复战斗力,也得花上一个月。
  事实上,中国军队面临的问题与美日联军恰恰相反。
  对罗耀武来说,最缺的不是兵员,而是装备。
  虽然主力集团军与新编集团军的减员率都非常大,但是罗耀武手里有上百万民兵,还动员了几百万准军事人员,给部队补充兵员不是什么难事。
  要想补充损失的装备,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要知道,在短短几天的唐山反击战中,第六十五集团军就损失了几乎所有主战装备,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主战装备损失率超过七成,第二十七集团军主战装备的损失率超过五成,就连三个新编集团军主战装备的损失率都在五成左右。相对而言,只有一直守在兴隆县的第十六集团军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也就是说,几天下来就耗光了罗耀武一个月的努力。
  即便能够获得补给,因为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库存已经耗光,所以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月,才能让所有主力集团军获得足够多的主战装备。
  在此之前,东北军别说发起反击,能不能稳稳守住唐山都是个问题。
  事实上,赤山会战结束之后,罗耀武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即有没有必要在主力集团军全部丧失作战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坚守唐山。
  与罗耀武一样,帕特里奇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在仅有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还能继续作战的情况下,有必要立即进军唐山吗?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八十二章
重新部署
  对帕特里奇来说,唐山是进军京津的跳板,重要性甚至在承德之上。
  要知道,美日联军在前线集结了上百万作战部队,即便没有执行作战任务,每天也要消耗数万吨物资,仅是车辆使用的燃油,每天就在四万吨以上。在打下天津,消除中国军队对近海航行的船队构成的威胁之前,这些物资都只能通过公路与铁路送往前线,最多只能由船只运送到秦皇岛。
  可以说,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压力非常大。
  受此影响,在进攻京津地区的时候,美日联军只能集中在交通发达的南部地区,能够用在承德方向上的兵力非常有限。
  毫无疑问,这就是唐山重要性的直接体现。
  问题是,中国军队没有主动放弃唐山,毕竟唐山是拱卫京津地区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无特殊原因,中国军队肯定不会从唐山撤退。
  虽然在大规模会战结束之后,只有第四十集团军与几万民兵守在唐山,但是唐山离天津非常近,到北京也不是很远,加上中国军队仍然控制着遵化与丰润两地,能够非常便捷的支援唐山守军。
  如此一来,美日联军攻打唐山,必然是一场恶仗。
  对此时的美日联军来说,再打一场大规模攻坚战的难度非常大。
  在只有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拥有较为完备的战斗力,加上两个日军主力师团、以及十多个二线师的情况下,就算美日联军能够扫除唐山周边地区的障碍,攻入唐山市区,也很难迅速攻占唐山。
  帕特里奇最担心的,就是罗耀武将唐山变成一座“死城”,在这里与美日联军拼消耗。
  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卢龙县的反击行动已经证明,罗耀武非常清楚美日联军的窘境,知道美日联军打不起消耗战,特别是美军不敢打消耗战,所以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罗耀武肯定会与美日联军拼消耗。
  这也正是罗耀武守卫北京的基本战术,即耗光美日联军的作战部队。
  受此影响,连续几天,帕特里奇都没有做出攻打唐山的决定,已经打下了古治县的第二机步师也没有继续向西进攻。
  当然,帕特里奇也没有放弃攻打唐山的想法。
  这几天里,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对几个美军主力师进行整编。
  北面,第四步兵师得到了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的加强,重点守卫承德西面的防线,防止中国军队从兴隆北上,同时盯住部署在北京北面密云与怀柔两地的两个新编集团军,稳住北方战线。
  重点还是在南面,即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身上。
  虽然这两个师的损失都非常大,基本上丧失了突击能力,但是将两个师合到一起,仍然拥有不差的战斗力,至少相当于一个机步师的规模。关键就是如何整合,特别是两个师的指挥机构。
  如果能够多出一个主力师,那么攻占唐山的希望将大大增强。
  这几天,罗耀武也在考虑守卫唐山的必要性。
  把眼界放宽一点就能发现,随着唐山周边县市相继沦陷,美日联军杀到北京郊外,守住唐山的意义已经不太明显了。
  从进攻北京出发,遵化与兴隆都比唐山重要。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由罗耀武来指挥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他就会在下一轮进攻中把主力放在遵化,走省道绕到玉田县,最终迫使唐山守军主动撤退。如果兵力充足,他更会在占领遵化之后直接攻打兴隆,根本不去攻打天津,而是直接进军北京。
  如此一来,在唐山部署太多的作战部队,必然使其他方向上兵力匮乏。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军队在赤山会战结束后的基本状况。
  虽然第二十七集团军退守遵化,第十六集团军仍然守在兴隆,但是这条长达一百多公里的防线严重缺乏纵深,而且第二十七集团军并不擅长防御作战,连进攻也不怎么样。如果不对防御做出调整的话,遵化必然成为美日联军的突破口。
  针对这一问题,罗耀武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扩大防御纵深,比如让第三十九集团军退到天津北面的蓟县,让第二十六集团军在玉田县进行整编,第六十五集团军则部署在宝坻到宁河的防线上。如此一来,第二十七集团军身后就多出了数十公里到上百公里的防区,即便守在这一防区内的部队并不多,而且不是第十五集团军这种擅长防御作战的部队,也能增强遵化的防御强度,甚至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发起战役级别的反击行动。
  另外就是进行部署调整。因为遵化实在是太重要了,有很大的可能成为美日联军进攻京津的突破口,所以必须部署一支足够强大的部队。显然,第十五集团军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遵化之后,再也没有办法将敌人挡在京津地区之外了,而且美日联军再次发起攻击,目的肯定是攻占北京,所以罗耀武必须将第十五集团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兴隆的重要性不在遵化之下,所以也无法派过来。这样一来,在罗耀武手中,适合守卫遵化的就只有第四十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了。
  在这两个集团军中,第二十六集团军的情况糟糕得多。主要是在赤山会战中,第二十六集团军先在北面协助第三十九集团军发起的反击行动中,对美日联军发起进攻,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接着又在没有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参与了秦皇岛方向上的防御作战。即便迁安市阻击第二机步师的时候,该集团军没有受到多大损失。到会战结束的时候,第二十六集团军的伤亡率仍然排在第二,仅次于第六十五集团军。
  当然,第四十集团军的情况也不够理想。
  主要就是,该集团军的状态一直不怎么样,在之前的作战中也没有过人表现。
  只是与第二十六集团军相比,第四十集团军的情况还算是比较好的。与第二十七集团军相比,第四十集团军的优势更加明显。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把第四十集团军派去守卫遵化,谁来守唐山?
  虽然遵化到唐山还不到一百公里,但是这个距离,足以成为美日联军的突破口。
  以第二十七集团军的实力,守不住遵化,自然也就守不住唐山。
  可以说,当时罗耀武守里没有一支适合守卫唐山的部队。
  除了兵力上的问题,还有战场局势上的影响。
  赤山会战结束之后,唐山已经成为战场上的突出部。虽然该突出部不是没有价值,毕竟美日联军要想进军京津,得以南面为主要进攻方向,也就得从唐山进军天津,再北上进攻北京,但是这个突出部,使得罗耀武在部署兵力的时候,不得不拿出大量部队去填补后面的防区,导致中国军队的防御部署以天津为中心,而不是以北京为中心。
  看上去,这个问题还不是很严重,毕竟守住了天津,也就守住了北京。
  问题是,这得首先守住至关重要的一一二国道,也就是遵化与兴隆。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美日联军打下了遵化与兴隆,就能避开天津,沿着一一二国道北上攻打北京,而这条国道的输送能力足以为二十多万主力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主力过于集中在南面,北面的防御部署肯定是漏洞百出。
  事实上,在赤山会战期间,这个问题已经暴露了出来。比如在五月初,美军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就出动小股部队,在北京北面的密云与怀柔两地进行了几次以收集情报为主的战术行动。虽然这几次战术行动的规模都非常小,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但是美军地面部队出现在北京市,而驻守在密云与怀柔的地面部队不但没有能够击溃美军,甚至没有能够在民众之前发现入侵的美军,结果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当时,罗耀武甚至得亲自向狄劭康汇报情况,并且保证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