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419

  为了杜绝敌后游击队与中国军队的联系,美日联军从六月底开始,就在北京外围的战线上设置了一道纵深在两公里以上的无人隔离带。虽然美日联军在这条隔离带上设置了几个专门供平民通行的安全通道,但是所有平民都得接受检查。如果试图穿越隔离区,不管是平民还是军人,都将遭到拦截,甚至会在没有收到警告的情况下,被美军击毙。
  可以说,美日联军此举造成的影响,绝不亚于发动一场大规模围剿行动。
  反过来看,美日联军针对游击队的围剿行动,也为游击队争取政治权利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八章
一席之谈
  虽然到了七月上旬,美日联军仍然没有做好攻打北京的准备,但是愈演愈烈的“次要战斗”给中国高层敲响了警钟。美日联军正在想方设法的消除进军北京的障碍,不但游击队深受其害,就连正规军都受到了影响,如果还不能在内部问题上做出决策,保卫北京将成为一句口号。
  可以说,这是中国当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与此同时,游击队也在做着努力。
  七月六日,代表游击队与中央进行谈判的五个游击队长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力整合现在的游击队,在东北地区,分成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东内蒙古组建四个省级游击区,每个游击区只保留数支游击队,并且设置统一的地方政权,由地方政权直接指挥游击队;二是地方政权由游击队与地方民众推选产生,具有高度自治权,只在重要问题上听从中央的领导与指挥;三是地方政权的合法性必须得到承认,中央政府无权干涉地方事务,也无权任免地方官员。
  显然,游击队回避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游击队武装力量的性质。
  说得更简单一点,游击队既然听从地方政府领导,那么要不要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更重要的是,在战后,是否要解除游击队的武装力量,还是继续保留这支武装力量,以及要不要遣返游击队员。
  事实上,游击队与中央的矛盾就集中这个问题上。
  虽然在战争时期,游击队武装力量指挥权的问题不是很突出,毕竟在谈判中,游击队答应接受统一指挥。更重要的是,只要罗耀武在,以罗耀武的威信,游击队肯定不会在作战问题上制造麻烦。但是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家来说,这是枪杆子听谁指挥的问题。
  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游击队就有可能被视为敌人。
  至少会被很多人当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正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谈不拢,所以游击队与中央的谈判久拖不决。
  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七月十一日。
  当天,罗耀武就发出了警报,即美日联军已经在前线做好了进攻准备,甚至有部分美军主力部队进入了进攻阵地,美日联军随时有可能发动地面进攻。
  受此影响,刘诚志在当天下午单独找到了狄劭康。
  毫无疑问,刘诚志的处境非常尴尬。
  在这个时候,刘诚志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暂时搁置游击队指挥权的问题,仍然以现有的方式指挥游击队作战。至于游击队武装到底听谁指挥,等到打赢了这场战争,再谈判解决。
  对此提议,狄劭康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不管怎么说,大敌当前,联合对外才是重中之重。
  只不过,游击队的指挥官却不这么看。
  在罗耀武把这一提议反馈给游击队之后,几个游击队长提出了一个要求,即中央政府必须以公告的方式,保证在战后不会强行解除游击队的武装,并且切实保证游击队员与游击队家属的人生安全与个人利益。
  说白了,到这个时候,游击队仍然不大相信中央政府的承诺。
  对游击队的要求,狄劭康显然无法接受。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狄劭康能够接受刘诚志的提议已经非常不错了,显然不会做出更大的让步。更重要的是,发表公报,等于承认了游击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到这个时候,中央与游击队的问题也闹大了。
  虽然当时由狄劭康全权负责北京的防御工作,但是在重大政治决策上,狄劭康仍然得与包括管元山在内的高层领导商议,不可能单独做出决策。因此,在七月十一日,与刘诚志单独谈过之后,狄劭康就通过电视会议,与其他高层领导商讨了这件事情。
  客观的讲,当时狄劭康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虽然从政治立场出发,狄劭康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让步,但是从大局考虑,狄劭康肯定得在关键问题上向游击队做出让步。因此,狄劭康在这个时候召开高层会议,主要就是说服其他领导人。
  不管怎么说,团结游击队,守住北京才是头等大事。
  可惜的是,能够明白这一点的,还真没有几个人。
  就在这次电视会议上,在成都主持工作的管元山第一次对狄劭康的战略决策能力提出了质疑,而其他高层领导也受其影响,认为狄劭康做出了太多的让步,让游击队坐大,失去了对战局的掌握能力。虽然管元山没有得寸进尺,但是狄劭康的提议,即以怀柔政策争取游击队的提议被彻底否决了。
  也正是如此,在游击队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后,狄劭康只能一口回绝。
  这一结果,既在罗耀武的预料之中,又让他感到无比惋惜。
  向狄劭康转达了游击队的要求后,罗耀武没有返回前线司令部,而是去了总参谋部,找到了刘诚志。
  “看样子,谈判是无法持续下去了。”
  罗耀武点了点头,没有开口,低头抽着烟。
  “你想过后果吗?”
  “刘总……”罗耀武长出口气,摁灭了烟头。“不管怎么说,只要我还在,游击队就不会在作战行动上乱来。那些游击队长是我亲手培养的,很多人甚至是我亲自任命的,如果他们敢在抗战问题上儿戏,把个人利益置于民族利益之上,我绝不客气。”
  “不客气?”
  罗耀武咬了咬牙,说道:“到时候,不用别人插手,我自会清理门户。”
  刘诚志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不怀疑你的决心,而且我也知道,在抗战问题上,游击队不会有什么问题。关键就是,今后会怎么样?”
  “今后?”罗耀武看了眼刘诚志,说道,“仗都没打,谁能想到今后?”
  “真的吗?”
  罗耀武迟疑了一下,没有开口。
  “别告诉我,你没有跟那几个游击队长私下接触。”
  “刘总……”
  “我知道,他们都是你带出来的兵,而且敌后游击队也是你成立的。如果说游击队在为自己争取政治权利,还不如说是在为你服务。”
  罗耀武愣了一下,立即瞪大了眼睛。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知道你没有政治野心。问题是,到这一步,不管你怎么想,总会有人对你抱有希望。”刘诚志长出口气,说道,“说实话,我们最大的失策就是过早做出了迁都决定。虽然现在看来,在元首留下来之后,这一决定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一些基层官兵来说,特别是那些长期活跃在敌后战场的游击队来说,这一决定,等于增强了他们对中央政府的不信任度。”
  罗耀武苦笑着摇了摇头,点上了第二根香烟。
  “从根本上讲,现在的敌后游击队只是一盘散沙,如果要清理的话,不会很麻烦。如果我说得没错,这也与你有关。在建立敌后游击队的时候,你肯定想到了今天,所以才会在设置游击区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让每一支游击队都无法强大到足以脱离正规军的地步,也就让敌后游击队难成气候。问题是,人心所向,当绝大部分人都丧失了信心的时候,自然会寻找新的依靠。”
  “刘总,我可没有想这么多。”
  “不管你想没想,这是事实。”
  罗耀武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
  见到罗耀武面色尴尬,刘诚志也暗自叹了口气。
  “刘总,一码归一码,现在这样子,总得想个解决办法吧。”
  “难。”刘诚志拿起香烟,说道,“现在的情况非常微妙。按照我的了解,元首本人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至少现在会答应游击队的条件。问题是,在高层领导中,有相同见识的并不多。”
  罗耀武苦笑了一下,说道:“呆在后方,自然不知道这边的情况。”
  “这是其一,至于更重要的原因,你应该想到了。”
  罗耀武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说到底,还是一个统治权的地位,即到底由谁说了算。游击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在今后,游击队不但要有政治发言权,作为游击队根基的广大民众也得拥有发言权,并且在未来国家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毫无疑问,这个要求大大超出了中央能够接受的范围,而且会从根基上动摇现政府的统治地位。对于执政者来说,如果打赢了战争,却丢掉了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统治权,胜利还有什么意义呢?
  “刘总,你总得给我支个招吧。”
  “等。”
  “等?”
  刘诚志点了点头,说道:“目前的情况,只能等。我相信,只要你出面,游击队不会在抗战的问题上有所含糊。至于中央这边,肯定会找到解决办法。再说了,只要游击队在战场上有突出表现,局面自然会出现转变。”
  “真的吗?”罗耀武苦笑了下,说道,“恐怕没有这么容易吧。”
  “不管怎么说,元首的态度已经有所动摇,不然不会召开高层会议,是不是?”
  “你是说……”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给予元首支持,提高元首在决策层里的地位。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后果将不堪设想。”
  罗耀武锁紧了眉头,认真思索着刘诚志的这句话。
  见到罗耀武若有所思的样子,刘诚志没再多说什么。罗耀武是个聪明人,很快就能想通其中的道理,不需要别人提醒。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九章
以进为退
  中国军队没有做好准备,不等于美日联军就会按兵不动。
  到了七月中旬,虽然美日联军也没有做好发动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准备工作,甚至连主力部队都没有部署到位,但是在七月十三日,帕特里奇仍然按照之前确定的作战计划,向美日联军下达了战役动员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