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419

  不同的是,此动员令,只针对空中力量。
  也就是说,在该命令正式生效之后,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就将按照作战计划,对京津地区的中国军队与军事设施进行全面轰炸,为地面部队发起进攻打下基础。
  帕特里奇此举,除了留出更充分的战役准备时间之外,主要就是为了巩固空中优势。
  在七月上旬,中国空军的威胁就大大增强了。
  比如在七月四日,也就是美国独立日的那一天,中国空军就出动了三百多架次战机,在北方战场上对美日联军发起全面挑战。在这一天的空战中,美军不但破纪录的损失了二十多架F-22A,还丢掉了更多的F-35,如果不是前线指挥官及时下达了停飞命令,让那些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第三代战斗机留在了后方,恐怕还会损失几十架战斗机。更要命的是,利用大规模空战的混乱局面,中国空军再次偷袭了美军的支援机群,并且取得了击落一架E-3、两架E-2、一架E-8与一架EP-3C的战绩。
  事实上,当天还发生了另外一场战斗,只是交战双方均没有对外公布相关消息。
  在当天傍晚,中国空军出动J-20机群,对部署在黄海北部海域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发起了突然袭击。准确的说,是中国空军用J-20机群,支持陆军的远程导弹部队,对美军航母战斗群进行了突然打击。
  交战过程很简单,主要就是利用J-20出色的隐身性能,突破美军舰队的防空网,在距离美军航母战斗群大约一百二十公里的地方,用火控雷达锁定了“尼米兹”号、“文森”号与“罗斯福”号航母,然后将获取的战术信息传给了陆军的导弹部队,让陆军用射程高达一千五百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发起了攻击。
  看上去,J-20只充当了侦察机的角色。
  实际上,J-20的贡献不仅如此。
  导弹发射之后,J-20继续通过战术数据链,将信息发给了已经在外层空间飞行的弹道导弹,还在导弹下落阶段,调整了火控雷达的工作模式,集中照射三艘航母,等于为导弹照亮了目标,让弹道导弹能够顺着美军航母反射的电磁波调整弹道。如此一来,原本不具备末制导能力的弹道导弹变成了半制导武器。
  这场战斗,差点干掉三艘美军航母。
  如果不是美军指挥官反应及时,而且在舰队附近徘徊的防空战斗机距离那几架J-20足够近,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拦截,恐怕三艘航母都会被弹道导弹击中。在最后关头,美军进行了电磁干扰,美军战斗机也以自我牺牲的方式,驱逐了那几架J-20。即便如此,冲在最前面的“尼米兹”号仍然被弹道导弹撒下的子弹药击中,飞行甲板被炸出了几十个窟窿,暴露在外的电子设备几乎全被摧毁,不得不返回横须贺海军基地。“文森”号与“罗斯福”号的运气稍微好一点,及时以全速规避,没有被导弹洒下的弹雨击中。
  只不过,经此一战,美军再也不敢把航母战斗群派往黄海北部海域。
  为了提高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能力,从此之后,美军舰队就只能在距离济州岛一百五十公里的范围内活动。因为只有这样,航母战斗群才能得到部署在济州岛上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养护。
  同样的,美军的运输船队也不得不全部改道前往东港,再也不敢进入渤海湾了。
  美国当局没有对外公布这场战斗的消息,主要是担心引起连锁反应。要知道,美军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美国海军功不可没。客观的讲,美国海军做出的贡献甚至超过了美国空军,是美国陆军所向披靡的基石。如果连美国海军都受到了致命威胁,恐怕就没有多少国家看好美国了。别忘了,正是“华盛顿”号与“里根”号遭到致命打击,才让众多美国的盟国徘徊不前。
  中国当局没有公布相关消息,则主要与袭击的结果有关。当时,中国陆军出了使用配备子弹头的弹道导弹之外,还发射了上百枚配备了穿甲弹头的弹道导弹,并且对这些导弹给予了很大的希望,认为能够击沉一两艘美军航母。结果是,只有“尼米兹”号受了轻伤,另外两艘航母全都安然无恙。虽然这一结果,主要与不太成熟的战术有关,与导弹本身的性能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仍然让陆军下不了台,而中国当局自然不会拿一场没有取得胜利的战斗大做文章。
  只不过,谁也不能忽视这场战斗产生的影响。
  美军也很快认识到,真正构成威胁的不是中国陆军的导弹部队,而是那些能够透过美军防空网的隐身战斗机。
  虽然在与J-20对抗的时候,F-22A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在很多战斗中,F-22A都能做到先敌发现,并且先敌攻击。很多时候,都是F-22A在发现了J-20之后,打开弹舱,准备发射拦截导弹的时候,被J-20发现。因为双方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性能相差不大,所以晚发射导弹的J-20很难在超视距战斗中占据优势。进入视距内之后,因为F-22A已经在超视距战斗中取得了优势,加上部署在东北战场上的美军战斗机要比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多得多,所以F-22A往往能够凭借较为明显的数量优势,弥补在格斗空战中的机动性差距。
  但是对美军来说,J-20带来的最大问题不是F-22A打不过,而是美军的整套对空作战体系受到了威胁。
  要知道,在美军的对空作战系统中,F-22A只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而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规模庞大的支援机群,特别是由E-3与E-2组成的预警机群。说得直接一点,即便没有F-22A,依靠性能先进、数量众多的预警机,美军仍然能够用以F-15为主的第三代战斗机取得空中优势。
  相反,如果预警机发挥不了作用,就算有再多的F-22A,美军也很难掌握制空权。
  问题就在这里。
  拿E-3D来说,其脉冲多普勒探测雷达对J-11这类大型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在四百公里以上,对同类型的大型飞机的探测距离更是高达六百公里,即便在下视情况下,对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也在三百公里以上。但是在面对J-20这类隐身战斗机的时候,E-3D的最大探测距离还不到一百公里。如果J-20的航向正好对准了E-3D,即将RCS面积最小的头部对准E-3D,那么E-3D对J-20的最大探测距离只有六十公里。与之相比,J-20的相控阵火控雷达即便在边搜索边跟踪的工作模式下,对E-3D这样的大型飞机的探测距离也在两百五十公里以上。
  如此一来,J-20反而能够提前发现E-3D。
  也就是说,预警机已经不能提供预警了。
  更重要的是,J-20配备的SD-10S中程空对空导弹在拦截迎向目标的时候,最大射程超过了一百二十公里,即便攻击逃逸目标,最大射程也在六十公里以上。也就是说,J-20可以在被E-3D发现之前发射导弹,然后转向逃逸。
  等到E-3D发现逼近的导弹时,已经来不及进行规避了。
  正是如此,在此之前的战斗中,J-20才多次偷袭美军预警机得手。
  可以说,如果不是中国空军严重欠缺远程警戒能力,无法准确掌握美军预警机的部署情况,不然J-20还能击落更多的预警机。
  预警机所遭受的损失,肯定会对F-22A的作战使用产生影响。
  甚至可以说,在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F-22A能够发挥出一半的性能,那就非常了不起了。
  实战中,F-22A在与J-20交战时损失惨重,就与美军的预警体系受到打击有直接关系。
  再回过头来看,就不难明白,帕特里奇为什么一再认为,到了第三季度,随着中国空军的先进战斗机大规模服役,美军的空中优势将被抵消掉,而失去空中优势之后,美军在地面战场上必然举步维艰。
  可惜的是,这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对帕特里奇来讲,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大投入,在中国空军获得足以扭转局面的力量之前,拖垮中国空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只能主动发起攻击,而且得针对中国军队的重要目标,迫使中国空军应战。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会让美日联军的空中力量重点轰炸军事目标。
  地面战争还没打响,空中决战就开始了。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十章
斩首行动
  发起空中战役,只是帕特里奇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
  为了顺利打下北京,帕特里奇还选择了其他手段。比如在下达作战命令之后,帕特里奇采纳了联合司令部里一名日军参谋的建议,仿照美军在伊拉克的做法,以涉嫌战争最的名义下达了“扑克牌通缉令”。
  事实上,就连帕特里奇都知道,在伊拉克行得通的办法,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
  别的不说,美军悬赏通缉中国高层领导人与军队高级将领的名义就不成立。虽然在此之前,美国就一直指责,中国军队违反了国际战争法,比如在东北战场上,中国军队就处决了不少日本战俘,甚至将日军遗体钉在木桩上,但是这种指责只针对中国军队,而不针对中国军队的某一个将领。事实上,美国也拿不出相关证据,证明中国高层、或者是高级将领下达过违反战争法的命令。再说了,美军自己的行为也不够干净,配合美军作战的日军也犯下了不少罪行。真要追究责任的话,谁都跑不了。
  最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战败,也没有沦陷,通缉中国领导人自然没有多少意义。
  显然,帕特里奇不会对此抱多大的希望。
  有意思的是,在美军的悬赏中,用红心J代表的罗耀武的赏金高达五千万美元,而用大鬼代表的狄劭康的赏金只有五百万美元。按照美军给出的解释,罗耀武涉嫌下令让部队秘密处决了数十万日韩战俘,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而狄劭康只是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并不是军队指挥官,也就没有下达过类似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帕特里奇确实看得起罗耀武。
  问题是,有机会靠近罗耀武的人中,恐怕没有哪一个会为了钱动心。
  当然,打击中国军队的办法还有很多。
  从七月十五日开始,即在美军再次夺取了制空权,迫使中国空军不得不将有限的先进战斗机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保护西山指挥中心。得益于此,美军在当天就出动了十多架大型运输机,在北京上空投下了数百万张传单。
  为了增强心理战的效果,随后几天里,美军甚至向北京空投了一批收音机。
  美军宣传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即中国的高层领导已经离开了北京,全体逃亡成都。
  这么宣传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让中国军队放弃抵抗。
  受此影响,从七月十八日开始,狄劭康与刘诚志不得不亲自出面,前往各个军营慰问基层官兵,甚至出现在了居民取里,用实际行动告诉北京的军民,国家最高领导人与军队最高指挥官都在北京,并没前往成都。
  狄劭康与刘诚志这么做,受到了罗耀武的坚决反对。
  理由很简单,美军大打心理战,还下了悬赏通缉令,摆明了准备执行斩首行动,肯定会针对中国的军政领导人下手。虽然鼓舞士气很重要,但是狄劭康与刘诚志是北军军民的主心骨,是将士坚守下去的基础。如果两人在外出活动中出个什么意外,即便没被炸死,也会对民心士气产生重大影响。
  出与安全考虑,罗耀武一直在警告刘诚志。
  当时,军事情报局也发出了警告,要首都卫戍部队,特别是元首警卫部队密切留意美军的行动。
  问题是,狄劭康与刘诚志没有把这些警告听进去。
  这也很好理解,两人留在北京的价值,就是让守城官兵振作起来,让北京的千万市民恢复信心。美军的心理战已经产生影响,如果两人继续龟缩在防空洞里,只会使美军的宣传得逞。
  当时,刘诚志甚至认为,呆在外面,要比留在西山指挥中心更加安全。
  原因很简单,在七月十八日,西山指挥中心就遭到了美军的重点轰炸。虽然美军战斗机连续投下的三枚重磅钻地炸弹没有能够击穿两百多米厚的泥土与岩石,甚至没有对地下掩体构成威胁,但是美军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中国军队,西山战略指挥中心也在美军的打击范围之内。
  事实上,如果美军愿意,只需要动用一枚战术核弹头,就能摧毁西山指挥中心。
  受此影响,狄劭康与刘诚志都认为应该呆在外面。
  问题是,外面就一定安全吗?
  七月二十二日,狄劭康在前往昌平慰问驻扎在当地的民兵部队时,负责掩护元首行踪的一支车队在行驶途中遭到美军轰炸,十多台车辆全被炸毁,警卫人员伤亡过百,而狄劭康的替身也被炸死。
  这下,连刘诚志都紧张了起来。
  美军的行动足以证明,肯定有人泄露了元首出行的消息,让美军获得了准确情报。只是元首出行的时候,都有五支以上的车队同时出发,而狄劭康到底在哪支车队里,是由元首警卫队的指挥官临时决定的。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出发前,由警卫队长抽签决定。因此元首的行踪是随机的,而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美军的运气不太好,没有碰上狄劭康所在的哪支车队,只炸死了替身。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一次强有力的警告。
  得到消息之后,刘诚志立即联系了元首卫队,并且以总参谋长的身份,要求元首卫队立即把狄劭康送往最近的防空中心。
  可惜的是,刘诚志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就在他让元首所在的车队改道之后不到五分钟,四支车队几乎同时遭到轰炸,其中就包括了狄劭康所在的那支车队。
  罗耀武是在半个小时后收到消息的,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派出救援部队。
  在元首车队遭到轰炸后大约四十五分钟,第一支正规部队赶到现场。在此之前大约五分钟,驻扎在附近的民兵就赶了过来。发现是元首车队之后,民兵立即开始抢救伤员,并且找到了坐在防弹轿车里的狄劭康。
  因为炸弹没有直接命中轿车,而是在大约十五米外爆炸,所以轿车没有被完全摧毁,只是能够抵御机枪子弹的防弹钢板在挡住了绝大部分弹片之后,没有能够挡住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