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419

  问题是,A集团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可以说,除了第七步兵师之外,包括十二个日军主力师在内,总共十五个主力师都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到重创,而战斗力最强大的第一装甲师几乎被东北军彻底击溃。如果不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火速南下救援第六十五集团军,第一装甲师很有可能在新军屯被这支东北军最强悍的部队围歼。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把A集团军的装甲力量全部集中起来,也难以形成一支有规模的突击力量。
  万幸的是,在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身后,直到天津主城区,都没有一支像样的防御部队,甚至没有一条看得见的防线。
  关键就是,不能再在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身上浪费时间了。
  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放过这两支“溃不成军”的主力集团军,把A集团军从战场上解脱出来。可惜的是,第二机步师在战场南面,被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挡住了北上的通道,所以帕特里奇只能让第三机步师北上与第一骑兵师会合,而第二机步师则南下攻占宁河县。
  从道理上讲,帕特里奇的这一部署没有错。
  因为第六十五集团军已经开始撤退,留在南面的两个师仅在宁河县停留了数个小时,随后就向后方撤退,所以第二机步师到达宁河县的时候,只遭到了当地民兵的有限抵抗,并没遇到多大麻烦。
  真正的麻烦,还是在战场北面。
  虽然第一装甲师在得到了强有力的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之后,迅速突破了第十六集团军的包围圈,开始向西挺进,而罗耀武出于保存兵力的目的,没有让第十六集团军追击,反而让第十六集团军退回玉田县防区,但是第一装甲师剩下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当时向西推进的部队中,总共只有八辆坦克与十四辆步兵战车,其余的全是普通军车,甚至有很多步兵不得不徒步前进。
  相对而言,第三机步师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只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时,从丰台北上的第三机步师中,只有二十一辆坦克与三十四辆步兵战车,将近一半的美军步兵不得不徒步前进。
  显然,就算把这两股部队合在一起,也只有二十九辆坦克与四十八辆步兵战车。
  事实上,在会师之前,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机步师各有几辆坦克与战车在路上抛锚,会师之后又有几辆坦克与战车出了故障。最终从窝洛沽出发,向西进攻的美军中,只有十八辆主战坦克与三十二辆步兵战车。
  从规模上讲,这最多相当于一个机步营。
  当然,美军兵力并不少,有一万多名官兵,而且大多是战斗人员。
  如果真像帕特里奇想像的那样,在前方没有阻挡,这支部队确实很有可能打到天津,甚至有可能在二十二日天亮前就攻到天津城外。问题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协同作战的新编集团军就在后方部署了防线,而且设置了不少的反坦克火力点。
  虽然这条防线并不牢固,新编集团军手里也没有多少强大的反装甲武器,甚至连车辆都不多,但是对于正在向西挺进的美军来说,这确实是一条存在的防线,而且是一条绝对不能小看的防线。
  当天晚上,美军就在大钟庄遭到阻击。
  虽然美军有一些装甲力量,但是没有形成规模,也就无法取得突破。
  可以说,这基本上是一场步兵之间的战斗。
  一定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过于平坦的地势,让防御部队吃了很大的亏。只不过,进攻部队的优势也不明显,毕竟步兵缺乏足够的夜战能力。虽然美军步兵都有夜视设备,而且很多还很先进,但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点帮助并不明显。要知道,东北军官兵中绝不缺乏夜猫子,就算没有夜视设备,借着战场上的火光与闪光,也能看到敌人。当天晚上,夜空又特别晴朗,月光足以照亮整个战场。
  进攻受阻,美军不得不停下来。
  这下,帕特里奇的完美计划落空了。
  虽然在数个小时后,也就是二十二日清晨,C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就赶到了大钟庄,并且在第一次进攻中就突破了新编集团军的防线,随后占领大钟庄,到了当天中午,美日联军就攻占了王卜庄。但是到这个时候,东北军已经为守卫天津做好了准备,沿着潮白新河构筑了一道防线。
  即便这只是一条临时构筑的防线,但是对于急于进军天津的美军来说,这却是一条影响着最终结果的防线。
  要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是二十二日中午了。
  即便帕特里奇立即调整了支援力量,为进攻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可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按照帕特里奇的要求,在二十二日夜间攻入天津。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美军在什么时候攻入天津已经不重要了。
  当天上午,第二十六集团军就在天津完成了防御部署!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四十三章
不得不打
  严格说来,从宝坻区到滨海新区的潮白新河防线算不上一条真正的防线,不但河面没有宽到足以阻挡美军的地步,部署在这条防线上的也只有三个新编集团军与几万民兵,没有一支像样的主力部队。
  事实上,正是这条防线,挡住了美军四十八个小时。
  要怪,也只能怪美军没有做好事先准备。
  虽然在美军各支作战部队中,就连国民警卫队中都有不少的工程设备,每个主力师还编有专门的工程部队,拥有不少机械桥与工程桥,但是美军并没料到,会在这条小河遭到中国军队阻击,快速推进的时候,美军将工程设备全都放在了后方。
  遭到阻击后,美军又在战术上犯了错误。
  当时,美军完全可以强度潮白新河,根本不用理会驻守在宝坻的那个新编集团军。如此一来,美军就能沿着二零五国道(在潘庄以西与一一二国道同线)推进,最多半天就能杀到天津主城区。结果却是,美军前线指挥官担心侧翼受到威胁,不敢立即渡河,而是将部队展开,并且派遣C集团军的一个美军主力师与两个日军二线师前去攻打宝坻区,准备在占领宝坻之后再向天津推进。
  虽然这一错误指挥被帕特里奇及时纠正,但是在这里浪费的几个小时,让东北军在潮白新河对岸站稳了脚跟,并且在东岸的部队撤回来之后,炸掉了二零五国道上的桥梁,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等到美军调整好部署,在潘庄强渡潮白新河的时候,不但对岸的东北军积极应战,美军还得冒着炮火架设机械桥,并且在成功渡河之后先巩固西岸的桥头堡,扫荡附近地区,等到美军再次推进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三日上午了。
  这个时候,不但第二十六集团军在天津主城区做好了战斗准备,罗耀武还非常及时的增派了四个新编集团军,并且将组织起来的近三十万民兵与自发参加战斗的五十多万武装平民编入了作战部队。
  如此一来,当时天津主城区内的守军超过了一百万。
  对美军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噩梦。
  要知道,在美台联军攻入南京的时候,南京主城区内的守军不到七十万,主力部队近有大约二十五万。从主城区的范围来看,天津与南京相差不大,都属于千万级城市。如果说防御强度的话,天津肯定超过了南京。在守军兵力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就算美日联军的战斗力更强,也很难立即打下天津。
  保守估计,美日联军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占领天津。
  一个月后,就是十二月底了,就算美日联军占领了天津,也会因为气候过于恶劣,不得不将攻打北京的时间延迟到年后。在这几个月内,东北军肯定不会无所作为,除了继续在京津地区与美日联军作战之外,还会积极调动敌后游击队。
  当初,帕特里奇计划最迟在十二月上旬发起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
  显然,局面并没有帕特里奇预料的那么乐观。
  在美日联军渡过了潮白新河,向天津主城区推进的时候,帕特里奇不得不做出一个非常关键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立即攻打天津。
  原因很简单,只要美日联军攻入了天津主城区,他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计划攻打天津,美日联军就得投入更多的兵力,争取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如果不打算投入更多的兵力,帕特里奇就得让美日联军呆在天津主城区外,甚至得主动退回来,等到天气转暖后再发起进攻。
  对帕特里奇来说,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抉择。
  从政治上讲,美日联军肯定不能退。要知道,攻打京津地区,不仅仅是军事行动,也是政治行动。对美国来说,只有在打下北京之后,才有足够的理由宣布从中国撤军。对日本来说,占领北京是日军在华军事行动合法化的必要基础,也是在美军撤兵之后,日本主导北方战场的必要基础。
  问题是,以美日联军现在投入的兵力,肯定无法及时打下天津。
  增兵的话,就只能提前动用D集团军。
  虽然D集团军已经完成整编,顺利的话,数日之内就能到达前线,并且参加战斗,但是在帕特里奇的规划中,D集团军是攻打北京的预备队。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原计划,即便在打下天津之后,帕特里奇都不见得会立即动用D集团军,而是要等到攻入北京之后,在无法立即拿下北京的情况下,才会让D集团军出动。由此可见,如果动用D集团军攻打天津,不但在进攻北京的时候没有预备队了,就连在打下天津之后,也不见得有足够的兵力攻打北京。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帕特里奇还会仔细斟酌。
  可惜的是,现在连这个时间都没有。
  以美日联军的推进速度,帕特里奇必须在一天之内做出决定。
  可想而知,当时帕特里奇的压力有多大。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帕特里奇只能尽量从军事角度出发。在决定是否出动D集团军的问题上,帕特里奇还得想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就算出动了D集团军,美日联军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在十二月十日之间拿下天津。
  要知道,D集团军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月三十日投入战斗。也就是说,只有十天的时间让美日联军攻打天津。就算在此之前,C集团军为攻占天津打下了基础,甚至在天津主城区里站稳了脚跟,因为城市攻坚战的变数太多,东北军肯定会不惜代价的死守天津,所以没有任何人敢保证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天津。再说了,就算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打下了天津,如果在此之前的战斗中损耗了太多兵力,不得不花时间调整部署,甚至是重新集结进攻部队,美日联军也就无法立即发起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到时候,仍然得拖到十二月底,也就同样得错过攻打北京的最后时机。
  出于这一点,帕特里奇做出了暂停进攻的决定。
  只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达这道命令,一份从五角大楼发来的作战命令就让他不得不改变决定。
  显然,这是美国当局的决定,准确的说,是美国与日本的共同决定。
  命令是由加布里埃尔下达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集中全部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天津。
  当然,加布里埃尔对这条命令做了解释。
  关键就是在占领天津后,美日联军如何攻打北京。
  对于这个问题,加布里埃尔说得很简单,即日本将继续增兵,并且在十二月二十日之前将相当于十二个主力师的二十万作战部队送上前线。虽然帕特里奇提出了质疑,即日本陆军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主力部队了,但是加布里埃尔说得很清楚,日军增派的是二线部队,所谓的主力师团,指的是由这些部队替换下来、并且进行了整编的前线作战部队,至少在战斗力上不会差得太离谱。
  当然,帕特里奇并不感到满足。
  别说那些临时由二线部队整编出来的主力师团,就连日军现在的主力师团,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足以让人失望。可以说,如果不是第二十一师与第十九师在南面有点收获,帕特里奇早就对日军绝望了。
  帕特里奇需要的,绝对不是日军,而是美军。
  对此,加布里埃尔也做出了答复,即白宫已经原则上同意继续向北方战场增兵,只是仍然需要解决某些问题。
  不用加布里埃尔解释,帕特里奇也知道是什么问题。
  当时,美军能够派往北方战场的主力部队,就只有留在南方战场上的四个主力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军为了照顾北方战场,在没有与台湾当局商量的情况下,改变了增兵方案,将第五步兵师派了过去,留下了一个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改编而来的主力师。对此,台湾当局提出了强烈抗议,直到美国当局答应多提供五个装甲旅的全部主战装备,并且在年底前运送到位之后,台湾当局才没有闹下去。如果从南方战场上调遣美军主力师北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台湾当局。
  这也可以理解,如果没有美军主力部队的支持,台军在南方战场上根本站不稳脚跟。
  要知道,长江防御司令部已经成立,长江防线得到了巩固,而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军从拱卫长江防线中解脱出来之后,在安徽与江西频繁出击,以近似于游击战的方式打击美台联军的小股部队,特别是台军的巡逻部队,给台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如果美军主力部队被派往北方战场,华中军肯定会趁机发起战略反攻。以台军的战斗力,别说稳住战局,恐怕连一条战线都守不住。
  问题是,帕特里奇等不起。
  在与加布里埃尔通电话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提到,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在十二月十日之前将包括第一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在内的四个美军主力师送到北方战场上来,不然美日联军打下天津也没有任何意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