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419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五十章
意外收获
  反击部队在大张庄得手,让注定要失败的反击行动有了一线希望。
  问题是,这场由第二十六集团军司令员部署的反击行动从一开始就缺乏准备,也就很难通过这种靠运气得来的胜利翻盘。
  当时,除了正面反击的兵力严重不够之外,第二十六集团军提前前线撤退,而不是在美日联军的主要进军线路上做有限撤退,使得反击行动后继乏力,也就无法在偷袭大张庄得手之后扩大战果,变小胜为大胜。
  从当时的战场情况来看,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反击大张庄上,第二十六集团军就应该将相当一部分主力部队留在外围防线上,甚至还得出动新编集团军,在美日联军的主要进军线路上增强兵力密度。这样一来,在反击得手之后,才能利用美日联军阵脚大乱的机会,在整条战线上发起反击。因为战场已经深入主城区,所以就算只有步兵,也能利用城区内较为有利的环境,迅速穿插到美日联军主力突击部队身后。结合整条战线上的反击行动,最大限度的消耗美日联军的空中支援与炮火打击,为歼灭美日联军的主力突击部队争取时间。只要能够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就有很大的把握在美日联军调整好部署之前,将突入主城区的美日联军主力部队消灭掉。
  可惜的是,第二十六集团军全线退缩,使得后面的可能都只是可能。
  因为没有在整条战线上受到足够大的压力,突入主城区的美日联军主力部队也迅速由攻转守,控制住了战线,所以美日联军很快就调整好了部署,顶住了第二十六集团军装甲部队从西面发起的冲击。
  虽然当时美日联军的绝大部分作战物资都囤积在大张庄,但是D集团军在发起进攻之前就向前线运送了不少作战物资,各作战部队也分到了进攻所需的弹药物资,部署在战场最北面的那个美军主力师并没参与进攻主城区的战斗,也就没有在战斗中消耗多少物资,在遭到东北军反击的时候,还有非常充足的弹药。
  毫无疑问,凭一个师的兵力,足以顶住三个营的冲击。
  天亮前,美军就稳住了战线,还在战斗中打残了冲在最前面的装甲部队。
  在损失了几乎所有主战装备之后,第二十六集团军的反击部队不得不赶在天亮前撤出战斗,以最快的速度退回北辰区。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大张庄的战斗已经吸引了美日联军的注意力,所以美军在追到了主城区外围防线上之后,担心会在建筑物密集的主城区里遭到东北军接应部队伏击,没有继续挺进。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大张庄的战斗就快结束了。
  不管怎么说,两个营的近千名官兵,根本不可能击败数倍于己的强敌。特别是在美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守卫大张庄的美日二线部队受到鼓舞,不但投入了战斗,还凭借明显的兵力优势,让东北军的反击部队难以抽身。
  三日清晨,在第一缕阳光出现后不久,一阵猛烈的爆炸,成为了大张庄战斗的谢幕辞。
  当时,坚持到最后的一个步兵排在排长、副排长与三个班长全部阵亡,全排仅剩下了七名官兵,而且其中还有四名重伤员的情况下,由仅存的一名副排长用一个从美军手里缴获来的打火机引爆了油罐车,炸掉了最后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弹药库。数万吨弹药不但将七名东北军战士炸得粉身碎骨,还连累了附近的上百名美日官兵。
  要怪,也只能怪美军的战地指挥官。
  在此之前,美军已经包围了这座弹药库,并且调来了一支特种部队,准备发起突击,可是当时指挥作战的美军少校军官担心中国士兵做出傻事,决定先劝降。虽然在特种部队军官的敦促下,美军少校做好了第二手准备,即在劝降的同时,也让特种部队做好突击准备。结果是,美军用高音喇叭喊话,反而成为了敦促东北军战士做最后一击的动力。虽然无从考征那几个东北军战士是否听得懂英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当时喊话的那名美军翻译的汉语说得很不标准。
  当然,那几名东北军战士也许早就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这几个东北军战死也没有白死,不但在之前的战斗中毙伤了不少敌人,还通过引爆弹药库炸死了一百多名美日官兵,其中就有十一名三角洲特种部队的特种兵。
  随着这次爆炸,美日联军快速攻占天津的梦想也破灭了。
  在大张庄的战斗中,美日联军仅仅保住了不到五分之一的物资,而且主要是难以引爆与引燃的军辅物资,最重要的弹药几乎全部被东北军炸上了天。
  到底损失了多少弹药,恐怕谁也说不准。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A集团军到达大张庄之后,美日联军就陆续向这里运送了将近二十五万吨弹药。因为美日联军的远程炮兵大多部署在战线后方,所以囤积在大张庄的主要是供应给前线部队的弹药,又以坦克与战车使用的炮弹为主。在D集团军到达之前,A集团军没有发起攻击,消耗的弹药屈指可数。D集团军到达之后,在大张庄进行了一次全面补给,大约带走了五万吨弹药。在随后的战斗中,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又陆续将大约三万吨弹药送往前线。由此估计,当时在大张庄被炸毁的弹药在十七万吨左右,肯定不会少于十五万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十五万吨弹药,足够D集团军的所有作战部队在战场上消耗一周。
  相对而言,被东北军毁掉的燃油造成的影响更加巨大。
  与弹药不一样,供应给部队的燃油大多囤积在大张庄,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由油料补给车送往前线,而D集团军所有油料补给车最多装载两万吨燃油,而当时美军送往前线的燃油高达五十四万吨。
  别忘了,美日联军是一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
  除了装甲部队之外,美日联军还装备了大批车辆,即便在二线步兵部队里,各种各样的军用吉普车也是极为普遍的装备。按照车辆与人员的比例计算,在美军中,基本上每五名士兵就有一台车辆。日军的比例稍微低一点,也达到了每八人有一台车辆。照此计算,D集团军总共拥有将近四万台车辆。
  为了让这些车辆动起来,美日联军每天至少要向前线运送四十万加仑的燃油。
  事实上,真正的耗油大户不是军车,而是装甲部队的坦克战车。
  全部算上,D集团军每天就算不作战也要消耗一百万加仑的燃油,大约是三千吨。如果执行作战任务的话,这个消耗量还会增加三到四倍。原因很简单,作为耗油大户的坦克与战车在不作战的时候,即便执行巡逻任务,也只需要用较慢的速度行驶,而且在很多时候,用来执行巡逻任务的都是军车。作战的时候,坦克战车都得开足马力,特别是在野战中,坦克就算开足马力,也只能达到每小时四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坦克与战车的耗油量非常惊人。拿M1A2来说,装满一吨多燃油之后,即便在公路上行进,也只能行驶四百公里,而在野外,最多行驶二百多公里。实际上,因为操作不当等因素,M1A2的野外持续行军能力往往只有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一辆M1A2在进攻中推进一百多公里就要烧掉一吨多燃油。一个师的上百辆坦克同时出动,即便只冲击很短一段距离,都要烧掉数十吨、甚至上百吨燃油。实战中,装甲部队经常迂回前进,也经常折返,甚至得在停下来的时候让发动机照常运转,燃油消耗速度肯定非常惊人。
  当然,别忘了,运送补给物资的车辆在到达大张庄之后,还得加满油。
  照此计算的话,当时囤积在大张庄的五十万吨燃油,也最多只能保证美日联军一个月的战斗消耗,实际上能坚持到二十天就很不错了。
  除此之外,大量被摧毁的补给车辆也给美日联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要知道,燃油只能由特种车辆运输,而这些车辆在补给车队中占的比例并不大。在以往的战斗中,油料车的损失不是很大,也就没有必要准备太多的油料车。
  这些因素合到一起的结果就是,美日联军不得不停止进攻。
  虽然从理论上讲,美日联军在大张庄损失的物资不足以造成战略影响,而且抓紧时间的话,在一周之内就能完成补给工作,但是对于打得如火如荼的天津会战来说,停止一周不进攻,绝对具有灾难性的影响。
  要知道,在这一周里,东北军肯定不会在一旁看热闹。
  即便在损失了最后一支装甲力量之后,东北军再也难以发起像样的反击,特别是在建筑物并不密集的郊区,东北军不可能派官兵去送死,可是在此期间,东北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加强防线强度,甚至能够趁美军转守为攻的机会,把战线推进到主城区之外,重新巩固外围防线,使美军在此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事实上,即便东北军什么都不做,美军也无法追会损失的时间。
  一周之后,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到时候,就算美日联军全力进攻,恐怕也不可能在接下来的二十天之内打下天津主城区吧。
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五十一章
骑虎难下
  D集团军进攻乏力,让帕特里奇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虽然在十二月七日,得到紧急调运的弹药物资之后,D集团军再次发起进攻,并且在当天就突破了第二十六集团军设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外围的防线,打过外环线,进入了天津主城区,比计划提前三天取得突破,但是此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昼间最高气温还不到零下十摄氏度,夜间最低气温在零下二十五摄氏度左右。
  恶劣天气对美日联军的进攻行动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让部队无法发起进攻。
  问题是,拖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
  在战场东面,美日联军的四个师已经占领了化工厂,打到了津昆桥东面。可惜的是,在这座特大型立交桥上,美日联军遭到了东北军的猛烈抵抗。
  东北军沿着天山路与天山南路设置了一道交错防线,用部署在建筑物内的直射火力给予美日联军巨大杀伤。战斗中,东北军甚至将高射炮搬到屋顶,以伏击战术击落了好几架美军的直升机。
  在争夺电子建设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的战斗中,东北军还利用埋设在大楼里的遥控炸弹,将盲目挺进的一个日军步兵营的数百名官兵送去见了阎王。
  相似的战斗,在各处都可以见到。
  受到阻击之后,美日联军一度退下来重新组织进攻。只是,数日下来,美日联军都没能突破津昆桥防线,甚至没能到达津昆桥。
  南面的战斗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物资运送不力,打到七日的时候,美日联军仍然在双港镇,既没有攻入主城区,也没有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向西推进。
  当时,在东面与南面作战的C集团军的最大问题就是物资匮乏。
  虽然大张庄的战斗对C集团军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因为C集团军的物资主要囤积在天津东面的军粮城,但是大张庄遭到袭击后,美军不得不重点保证D集团军的物资供应,甚至从军粮城调运了一批作战物资去补充D集团军的战斗消耗,让D集团军能够在建立起新的补给线之前站稳脚跟,而不是被第二十六集团军赶出天津。
  调运一点物资,本来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毕竟C集团军囤积在军粮城的物资不比A集团军囤积在大张庄的少,而D集团军所需的只是很少一点。问题是,D集团军的物资运送车队也在战斗中遭到了重大损失,特别是油罐车,几乎全部被炸掉了。因此要向D集团军运送物资,就得调用C集团军的车辆。
  因为稳住北面战线比在两个次要方向上发起进攻重要得多,所以在十二月三日之后,C集团军将近三分之二的运输力量都被派往D集团军。
  运力减少三分之二,C集团军的作战行动不受到影响才怪。
  相对而言,南面进攻部队受到的影响最大。主要就是,补给车队从军粮城出发,沿着一零三国道、津滨高速、京津塘高速都能到达东丽区与河东区,而要前往双港镇,还得改走省道,并且在河网密集的战场上行军几十公里。
  由此可见,快到十二月中旬了,美日联军在天津的作战行动仍然很不顺利。
  D集团军再次投入战斗,能够有一些帮助,但是意义并不明显。
  打到十二月十日,D集团军只在主城区里推进了不到两公里,而C集团军在东面攻占了津昆桥、在南面扫荡了双港镇。
  平心而论,D集团军的进攻速度不算慢。
  问题是,D集团军没能有效控制住占领区。东北军利用天津主城区里四通八达的地下管网、以及挖掘去来的坑道系统,能够轻而易举的渗透到D集团军的防线后方。虽然在渗透作战中,东北军只能出动步兵,而且规模不是很大,也很难组织起来,但是此起彼伏的零星战斗给美日联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还毙伤了不少官兵。
  在九日与十日的战斗中,D集团军就有将近六成的伤亡与后方的零星战斗有关。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在九日下午就为D集团军增派了四个日军二线师团,增强战线后方的兵力密度。
  毫无疑问,对于D集团军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日军二线师团的战斗力本来就很弱,编制规模也很小,与东北军的步兵师相当,在缺乏主战装备的情况下,与东北军拼刺刀,日军没有任何胜算。
  最典型的一场战斗发生在十二日凌晨,当时一支日军巡逻部队在宜兴路遭到伏击,随即退到盛强科技研究所等待援军,而驻扎在万顺小区的一个日军步兵营在接到呼叫之后,立即整顿部队,沿着宜兴路南下。一路上,日军遭到了东北军的猛烈阻击,埋伏在街道两旁建筑物内的东北军用交叉火力打得日军抬不起头来,更别说继续前进了。随后,日军又先后从庞家园子与赵家台出动了两个营的兵力,还派出了一个装甲连。两路部队都在行进路上遭到东北军伏击,没能到达盛强科技研究所。直到美军派来一个装甲营与一个机步营,强行打通了宜兴路,日军的两个步兵营才赶到了目的地。这个时候,被围困在盛强科技研究所的日军巡逻队已经全军覆灭了,而执行救援任务的三个日军兵营与一个装甲连也损失不小,就连美军都阵亡了十多人。让美日联军怎么也不敢相信的是,在这场典型的围点打援伏击战中,东北军只出动了一个营的兵力。
  可以说,在天津主城区内,这场战斗非常具有代表性。
  问题是,打到这个地步,美日联军已经是骑虎难下。虽然帕特里奇考虑过暂时放弃攻占天津的想法,但是东北军在天津主城区里的顽强战斗,让他不得不相信,如果不能及时打下天津,别说进军北京,能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拖下去,居高不下的战斗伤亡最终会拖垮美日联军。
  不管帕特里奇怎么想,在这个时候,美日联军只能咬牙坚持。
  毫无疑问,最大的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战斗伤亡。
  打到十二月十五日,美军的伤亡数字就超过了四万,其中阵亡官兵一万四千余名,超过了帕特里奇在战前订下的最高标准。这个时候,D集团军仍然在北辰区南部与河北区北部地区与东北军鏖战。
  虽然C集团军在东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十三日夜间打下了东兴路立交桥,并且在十四日夜间攻到了东风立交桥,前锋部队距离天津市政府的直线距离不到四公里,但是在攻打东风立交桥的时候,C集团军没能速战速决,最终被东北军的增援部队赶了回去。更重要的是,打到这个时候,东路进攻部队已经深入天津主城区十多公里。因为兵力单薄,所以该路部队一直沿着津滨大道推进,在道路两旁的防御纵深不到五百米,最险要的地方甚至不到两百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4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