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195

  虽然输掉了大选,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民新党才是这场大选的真正胜利者。
  首先对执政的克莱泽曼来说,因为与总统大选同时进行的还有众议院换届选举,以及参议院的选举,而共和党在这两场选举中都没有获得多数席位,所以就算住进白宫,克莱泽曼也无法顺利推行其治国政策。其次是这场选举对美国选民的影响,即从此时开始,美国选民必须适应三党角逐的政治格局。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最多几十年,三个政党中最弱的一个就会被淘汰掉,回到两党轮流执政状态,但是到底是哪个政党被淘汰,以及美国会因此受到多大的影响,恐怕谁也说不准。最后就是民新党的地位得到了承认,至少所有美国人都知道在共和党与民主党之外,还有一个政党,而且是一个有影响力,也有能力角逐总统宝座的政党。在评论这次大选的时候,ABC就提到,虽然民新党以微弱劣势输掉了大选,但是谁能保证4年之后民新党不会卷土重来?事实上,最高法院裁定共和党候选人克莱泽曼赢得大选之后,就有很多新闻媒体预测,4年之后,民新党不但会卷土重来,还会在大选中击败所有竞争对手。
  实际上,不需要等到4年之后。
  大选结束之后,彼得雷乌斯就宣布退出民新党,由杜奇威担任党魁,而杜奇威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授予彼得雷乌斯“终生荣誉党魁”称号,把彼得雷乌斯以民新党创始人的身份捧上了神坛。
  这一变动,已经让民主党与共和党感受到了威胁。
  如果说彼得雷乌斯是一个更加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政治家,那么杜奇威就是一个具有浓重现实主义色彩的政客。当然,没人否认,杜奇威是一个有目标、有理想,而且有很大抱负的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新党输掉大选,就是因为没有推举杜奇威。
  设想一下,如果当杜奇威与洛布林夫人搭档,而且以杜奇威为主,民新党大约有80%的机会赢得大选,杜奇威也将因此成为自格兰特与艾森豪威尔之后,第三位以退役将领身份当选的总统。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很有可能成为西奥多·罗斯福那样的、集军事与政治才华于一身、拥有强大号召力的国家领袖。
  问题是,在2048年的大选中,杜奇威不可能取代彼得雷乌斯与洛布林夫人。
  不管怎么说,彼得雷乌斯急流勇退,对新民党来说绝对是好事。要知道,这位曾经指挥美军在3个星期内攻入巴格达、推翻萨达姆政权,并且在2010年临危授命、前往阿富汗指挥联军作战的将军已经年近90,在2044年参选的时候就是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候选人。可以说,民主党在2044年败选,民新党在2048年败选,都与这位精力旺盛、身体健壮的退役将军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与彼得雷乌斯相比,杜奇威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
  虽然以军人的标准来说,杜奇威也老了,但是以政治家的标准来衡量,刚过70岁的杜奇威正处于一个政治家的黄金时期,如果考虑到他在军队中练就的身板,他的年龄就更不是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与彼得雷乌斯一样,没有政治家的弊病。
  在绝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杜奇威仍然是那个在朝鲜半岛上指挥美军奋勇作战、在马岛冲突期间为盟国出谋划策、在中东战争中临危授命的将军,一个不折不扣的、而且是铁面无私的军人。
  正是如此,在杜奇威成为民新党党魁之后,该当的支持率就彪升了近10个百分点,超越共和党,成为民意支持率最高的政党。
  当然,这还得算上洛布林夫人的功劳。
  杜奇威能够成为民新党党魁,与洛布林夫人的退让有很大的关系。以当时的情况,虽然在彼得雷乌斯退休后,洛布林夫人不可能喧宾夺主的争夺党魁的位置,但是她要想不开的话,肯定会因此脱离民新党,大不了回家养老。不管怎么说,洛布林夫人有影响力,特别是在那些共和党的传统支持者中间,洛布林夫人的号召力超过了民新党的其他成员,而民新党要想在4年后卷土重来,就得利用洛布林夫人的号召力。正是如此,彼得雷乌斯才没有把党魁的位置让给内维德或者科波菲尔(这两人与彼得雷乌斯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而是让杜奇威出位。原因很简单,只有杜奇威才能挽留洛布林夫人。
  由此可见,杜奇威成了2048年大选的受益人。
  因为民新党的几个“大腕”做出了最明智的抉择,没有对党派的声望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杜奇威要想在2052年夺魁,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弥补在2048年大选中犯下的错误,为竞选制订一份详细的,而且能够让选民动心的竞选纲领,也就是如何治理美国的执政纲领。
  这是一件系统的,而且复杂的工程。
  万幸的是,杜奇威不用像彼得雷乌斯与洛布林夫人那样在大选开始前才仓促应对,他有长达3年的准备时间。更重要的是,成为民新党党魁的时候,杜奇威已经积累下了足够的政治经验与行政经验,而且拥有很高的威望。对他来说,只要能够喊出一句能够打动选民的口号,就能在2052年的大选中获胜。
  事实上,就连裴承毅都把杜奇威当成了头号威胁。
  要知道,在战场上,杜奇威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军人。如果杜奇威在2052年的大选中获胜,肯定会对共和国构成严重威胁。正是如此,2045年6月,也就是杜奇威宣布脱离民主党,加入民新党后不久,裴承毅就找到刘晓宾,让他密切关注这位脱下军装的美国政治家。
  问题是,在杜奇威率领民新党为再次冲击白宫做准备的时候,共和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军情局没法把重点放在国外,就连裴承毅也没有足够的精力继续关注大洋彼岸对手的一举一动。
  对共和国来说,2047年的换届选举同样重要,而且同样复杂。
  更重要的是,这次选举不但要决定未来5年的国家领导人是谁,还将决定共和国的政治改革能否进入第二阶段,能否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体制。
  对裴承毅支持的颜靖宇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选举。
  对裴承毅来说,这也是一场必须取胜的战斗!
第十五章
新兴时代
  自纪佑国之后,共和国的数位国家元首中,民众对顾卫民的评价最低。
  客观的讲,顾卫民不是没有政治才能,而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换句话说,顾卫民一直没有能够摆脱王元庆的影响。别的不说,共和国民众在评价国家领导人的功绩时,总会拿顾卫民跟王元庆做对比。虽然这种淳朴的价值观有些道理,但是民众在做对比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顾卫民与王元庆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管怎么说,王元庆的成功建立在纪佑国与赵润东打下的基础之上。所谓盛极必衰,当王元庆将共和国推上21世纪前半叶的巅峰时,不管接任的是顾卫民、还是颜靖宇,都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不大可能保住王元庆的成就。正是如此,在评价顾卫民的时候,几乎所有民众都认为顾卫民是个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国家领袖。实事求是的讲,顾卫民能在王元庆之后做到“守成有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很多人忽视了顾卫民取得的功绩。
  别的不说,中东战争就足以让顾卫民受到尊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中东战争与顾卫民几乎没有关系,因为指挥中东战争的是裴承毅、而在后方配合的是李存勋,就连外交工作也是由阎尚隆负责的,但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与共和国军队最高统帅,如果没有顾卫民的支持,不管是裴承毅还是李存勋,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指挥军队作战,也就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影响上看,中东战争的重要性不在印度战争之下。
  虽然共和国军队没有取得全部胜利,但是作为第一场远离共和国本土,而且基本上与共和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关系的战争,能够取得部分胜利,完成战前订下的目标,已经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得更加长远一些,就能发现,中东战争是共和国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第一步。
  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走好第一步,肯定是巨大的成功。
  作为过渡型领导人,顾卫民的最大成就不在对外征战上,而是在国内建设上。当初王元庆选顾卫民做接班人,就是因为顾卫民拥有不错的行政能力,在管理国家上肯定比颜靖宇好得多。
  问题是,顾卫民绝对不是王元庆那样的“改革家”。
  从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的表现就看得出来,顾卫民是一个擅长处理小问题,却不擅长把握大方向的行政型领导人。要不然,赵润东当初也不会把他放在国务院总理的位置上,王元庆更不会让他去处理政治改革遇到的众多小麻烦。
  执政10年,顾卫民最大的成就就是“青山绿水计划”。
  虽然这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但是归根结底,这是一件需要花很大的经历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重在落实的行政事务,而不是开拓性的重大改革。
  必须承认,“青山绿水计划”改变了整个共和国。
  往好的方面说,该计划可以看成是由纪佑国发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延续,或者说是演变升级。事实上,这也就是对“青山绿水计划”的最高评价。虽然该计划惠及每一个共和国公民,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共和国的问题,也没有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指明方向。
  也许有人认为,建设好家园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在30年前的话,这么做没有错。毕竟30年前的共和国还没有受到人口老龄化困扰,也能依靠自身建设获得发展动力。随着共和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怎么也不可能走回头路。对共和国来说,出路就是霸占世界产业链的顶端,用全世界的资源支撑起中华民族的未来。实际上,这也正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策略,通过控制科技、金融与文化制高点,从全球掠夺资源,让仅占全球人口5%的美国人过上极端奢侈的生活,并且通过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等等方式向其他国家转嫁美国社会矛盾,维持美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虽然在21世纪初,几乎所有人多认为,就算共和国能够取代美国,也不可能走上美国的老路,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点,而共和国的人口又是美国的数倍,如果共和国公民都像美国人那样铺张浪费,肯定会耗光全部资源。但是电力革命之后,再也没人怀疑共和国将取代美国,而且会成为美国那样的国家。原因很简单,随着技术进步,制约人类文明发展的能源问题得到了解决,哪怕共和国的人口一直维持在10亿左右,也不需要为资源问题担忧。
  正是如此,共和国才要在对外扩张上表现得如此积极。
  也正是如此,共和国才要在改革上锐意进取。
  可以说,对进入21世纪40年代的共和国来说,已经很难依靠自身改革来推动国家快速前进。事实上,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共和国当局就在努力建立一个共和国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而在印度战争之后,该体系已经成型。也就是说,就算共和国当局想以内部发展的方式来推动社会进步,也得高度重视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政治改革之后,共和国的权力结构体系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虽然元首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重大问题上仍然拥有最高决策权,但是随着全体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得到体现,政治协商大会的获得参政权,很多国家大事都需要获得代表的支持,不然的话,在中东战争之前,顾卫民也不用到全体代表大会申请战争授权。如此一来,那些已经在经济改革中获得好处的民族资本家,特别是拥有强大实力的民族企业家获得了政治权,并且能够根据自身利益表达政治意愿,左右共和国的政治决策。
  由此可见,即便顾卫民想把重点放在国内,代表大会里的那些代表也不会同意。
  正是如此,顾卫民全力推行的“青山绿水计划”才没有王元庆搞的政治改革那么引人瞩目,甚至不太为人所知。
  当然,顾卫民在执政期间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环境工程。
  如果说让共和国公民印象最深刻的事件,肯定是2042年的换届选举中,顾卫民与叶致胜的直接竞争。
  前面提到过,这是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元首选举。
  更重要的是,这次选举开了先河。
  虽然在接下来的5年间,顾卫民仍然没有着力推行政治改革,甚至刻意回避推动第二轮政治改革,但是叶致胜在2042年的行动让很多人相信,不管顾卫民是否愿意,5年后的选举肯定会更加激烈。
  事实也确实如此。
  2047年初,全体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选举的时候,很多参选代表就高调宣称,将在国家元首选举中为支持他们的选民说话,选出一位最有能力领导共和国,也最能为共和国公民服务的国家元首。
  接下来,除了颜靖宇高调宣布参选之外,叶致胜与帅永康先后宣布参选。
  到选举正式开始前的几天,连阎尚隆都加入了竞选行列。
  当阎尚隆宣布参与国家元首的角逐后,就连共和国的新闻媒体都感到非常震惊。要知道,阎尚隆就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外交家,当了10年的总理,几乎没有过问国家内政,只是一心一意的处理外交事务。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当国家元首的野心呢?问题是,阎尚隆确实参加竞选,而且得了中央代表团的支持。
  因为有4位具有强大实力的候选人,所以没有安排那些用来凑数的参选人。
  可以说,这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一场选举。
  作为中央代表团的代表,裴承毅参加了选举工作。
  虽然颜靖宇的支持率最高,但是谁都知道,在叶致胜、帅永康与阎尚隆的夹击下,颜靖宇不可能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按照共和国的选举法,如果任何一位候选人都没有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就将由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角逐,并且得票多的胜出。因为在第一轮选举中,颜靖宇仅仅获得了42%的选票,而其他三位候选人都没有得50%以上的选票,所以选举进入了第二轮。
  这个时候,阎尚隆参选的意义才显现了出来。
  因为阎尚隆也是中央代表团推举的竞选人,所以分散了可能投给帅永康的选票。到第二轮选举的时候,因为阎尚隆仅获得了13%的选票,所以没有资格参与竞争。随着他在第二轮选举前公开表示支持颜靖宇,所以第二轮选举中,颜靖宇至少额外获得了大约11%的选票。算上原本就有的42%的选票,颜靖宇当选几成定局。事实上,第二轮选举中,颜靖宇的得票率达到了69%,也就是说,在阎尚隆表态、颜靖宇当选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原先支持叶致胜与帅永康的部分代表改变了决定。
  不管怎么说,这场选举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斗争味道。
  直到选举结束,很多人都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实际上,只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阎尚隆完成了他的最后一个使命。
  毋庸置疑,阎尚隆是王元庆安排在顾卫民政府中的一颗重要棋子,而且是伪装得最好的一颗棋子。别说其他人看不出来,直到2047年的选举开始前,也就是阎尚隆宣布参加角逐共和国元首之后,顾卫民才知道他是王元庆的人。
  不是顾卫民看不来人,而是阎尚隆隐藏得太好了。
  在10年总理期间,阎尚隆不但没有反对过顾卫民的治国政策,在中东战争期间,甚至支持顾卫民的不干涉政策。正是如此,顾卫民一直认为阎尚隆是个单纯的外交家,或者说在中央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当然,这也与阎尚隆的身份有关。作为外交家,阎尚隆与其前任黄国巍一样,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都没有参与中央内部斗争。因为没有打下基础,所以在当上国务院总理之后,阎尚隆表现得非常低调。在顾卫民看来,王元庆安排他出任总理,除了外交上的考虑之外,与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也有关系。
  正是这一疏忽,让顾卫民的如意算盘落了个空。
  虽然从2047年的局势来看,顾卫民精心栽培的帅永康肯定不可能成为国家元首,但是顾卫民全可以通过与叶致胜合作为帅永康提供帮助。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让叶致胜承诺在当选后提名由帅永康出任国务院总理,作为交换条件,帅永康将在第二轮选举中宣布支持叶致胜。如此一来,只要颜靖宇没有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就很难在第二轮选举中获胜。
  事实上,如果不是阎尚隆半路杀了出来,叶致胜确实很有可能当选国家元首。
  换个角度看,必须承认王元庆太有远见了。
  如果没有足够长远的目光,王元庆肯定不可能在10年前就让阎尚隆埋伏下来,并且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