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0/1195

  虽然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彼得雷乌斯不需要为他在担任联军司令官的时候所做出的军事决策向除了总统之外的任何人做出解释,国会也不例外,因此就算彼得雷乌斯无法在国会听证会上给出能让国会议员感到满意的答复,也不会受到惩戒。但是国会听证会本身就不是法律审判,更多的是让彼得雷乌斯对其过往的行为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彼得雷乌斯如果无法在听证会上给出答案,就无法得到选民的支持。
  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美国政局有多么混乱。
  要知道,当年发动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正是共和党总统小布什,而且任命彼得雷乌斯为驻伊联军最高司令官的也是小布什总统。虽然彼得雷乌斯不是共和党人,但是共和党在这些事情上做文章,完全可以用“不要脸”来形容。
  问题是,美国的选民不会在乎这些。
  不管怎么说,小布什之后住进白宫的是民主党总统,而且让彼得雷乌斯去阿富汗救急的也是民主党总统。
  虽然在国会听证会后,民主党竭力反击,开始揭共和党的伤疤,比如当年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根本不成立,而由布什家族控制的石油企业、以及与布什家族有关的能源企业从中获得了难以估量的好处,但是美国选民是向前看的,很少有人会追述历史,只要彼得雷乌斯无法证明他没有因为个人问题让联军官兵去送死,民主党就很难让选民相信,这位曾经的联军总司令能率领美国战胜更多的敌人。
  正是如此,大选开始前2个月,民主党的支持率急剧下滑。
  虽然民主党在大选开始前的绝地反击赢回了一些支持,但是在投票的时候,仍然有不少“骑墙派”选民将选票投给了兰德斯。结果就是,兰德斯仅以271张选举人票当选(美国大选是间接选举,50个州与华盛顿特区总共有538张选举人票,只要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就能当选),而在近4亿张有效选票中,兰德斯只获得了大约49.7%的选票,与小布什在2000年的大选中的情况一样,成为没有获得多数选民支持的当选总统。
  这场大选,在美国的历史上绝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共和党来说,赢了大选,不等于赢了一切。因为在参议员选举中,共和党在东北几个州输掉了几个极为关键的议席,所以在参议院中,共和党成为了少数派。众所周知,美国参议院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兰德斯的很多政策都会在参议院受阻,甚至被迫对主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真正的变化来自民主党。
  虽然在2040年的时候,没有哪个民主党人会想到在短短4年之后就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没有任何人预料到,一场持续1个多月的战争就打破了选民对共和党的幻想,让共和党不得不全力应付2044年的大选。但是在输掉这场原本不应该取胜的大选后,民主党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布鲁德林这样的传统民主党政治家主张韬光养晦,开始为下一次大选做准备。以彼得雷乌斯为代表的强硬派民主党政治家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输掉大选不是共和党太强大,而是民主党自身出了问题,应该利用这次教训,对民主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际上,就是保守与改革的分析。
  如果仅仅是争论,还没什么大不了的。
  问题是,争论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分歧,而分歧到最后就是裂痕。
  决裂在所难免。
  2045年初,也就是兰德斯第二次到国会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的那一天,彼得雷乌斯宣布脱离民主党,成立“民主新党”,也就是后来的“民新党”(也被称为“新民党”)。与彼得雷乌斯同时宣布脱离民主党的还有数十位很有影响力的政客,其中包括31位众议院在职议员与7位参议院在职议员。如此一来,在2045年的时候,共和党不但在众议院扩大了领先优势,还成为了参议院的第一大党。
  可以说,当彼得雷乌斯宣布成立“民新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哆嗦了一下。
  要知道,美国是“两党政治”的典型代表,而且是“两党政治”搞得最完美,也最为完善的国家。虽然在美国的历史上并不是一直由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比如在美国建国初期,就只有联邦党(民主党与共和党均源自联邦党),随后又有民主共和党(民主党的前身)、然后还有辉格党(共和党的前身)。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仍然存在第三个政党,也就是影响力非常小的绿党。但是除了建国初期之外,在任何时期真正有能力问鼎总统宝座的就只有两个政党。
  随着民新党成立,美国的政坛局势由两强争霸进入了三足鼎立时代。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民新党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执政党,至少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与民主党、共和党同等的影响力,并且在大选中取胜。更重要的是,民主党遭到重创,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元气,也就无法挑战共和党。因此几乎所有的政治评论家都认为,在2048年的大选中,获胜的肯定是共和党。一些政治评论家甚至断言洛布林夫人将在2048年代表共和党参选,并且成为美国的第一任女性总统。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认为,共和党不可能长期霸占白宫,新成立的民新党不是一支可以小觑的政治力量。要知道,在这个新成立的政党中,不但拥有像彼得雷乌斯这样的强硬派领袖任务,还拥有像内维德与科波菲尔这样的优秀政治家与行政管理家,更值得重视的是,影响力丝毫不在彼得雷乌斯之下的杜奇威也在2045年的3月份宣布脱离民主党,加入民新党。也就是说,民新党主要成员的多面性,让这个新生的政党不但能够拉拢很大一批民主党的死忠,还能拉拢一些共和党的死忠。用ABC(美国广播公司)对杜奇威改投民新党的评论来说,作为一个以入主白宫为最终目的的政党来说,民新党只欠缺最后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一个具有出色治国能力与强大感召力的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在美国并不多。
  回溯历史的话,真正够得上这两个标准,离得最近的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了。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政治家,比如肯尼迪、比如克林顿,但是这些政治家要么短命,要么有瑕疵,绝对算不上完美。当然,也不能因此说美国缺乏优秀的政治家。所谓时势早英雄,只有在适当的历史背景下,才会出现影响历史的英雄任务,也才有可能出现伟大的政治家。
  事实上,美国就处在这么一个时代。
  不管采用什么标准,兰德斯都只算得上是个非常平庸的政治家。再次当选,只是延长了他住在白宫的时间,并没有为他提供更多的表演空间。
  问题是,兰德斯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政治家。
  在第一届任期中,因为要谋求连任,所以兰德斯在很多问题上不敢乱来,非常尊重幕僚、特别是洛布林夫人的建议与意见,几乎把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务卿等官员。再次当选之后,因为没有了连任的压力,所以兰德斯不再那么重视洛布林夫人,开始重用一批白宫的幕僚,想在4年间大干一场。
  可想而知,仍然呆在国务院的洛布林夫人的处境非常尴尬。
  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兰德斯很少从白宫下达命令,而是绕了个弯子,让洛布林夫人从国务院下达命令。问题是,洛布林夫人的政治才能绝对不是兰德斯可以比拟的。对于兰德斯的用意,洛布林夫人非常清楚。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遭受重创的民主党、以及刚刚诞生的民新党不可能在2048年的大选中对共和党构成威胁,所以共和党并不需要一个像洛布林夫人这样的、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如同2040年的大选,只要是个头脑清醒的正常人,就能代表共和党赢得大选。毫无疑问,像兰德斯这样的政客,更日益被利益集团左右,反而是洛布林夫人这样的政治家,才有可能给利益集团制造麻烦。也就是说,不是兰德斯想打压洛布林夫人,而是那些围绕在兰德斯身边的、为利益集团代言的白宫幕僚想对付洛布林夫人。
  总统与国务卿不搭调,结果可想而知。
  万幸的是,中东战争刚刚结束,共和国当局也在为2047年的换届选举明争暗斗,其他几个有能力给美国制造麻烦的国家都有各自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在美国内讧的时候,并没受到来自外界的威胁。换个角度看,正是外来威胁突然消失了,让美国的当权者、也就是那些真正控制美国的利益集团敢于把精力放在内部斗争上。要是在10年前,别说执政党搞内讧,就连在野党都不会在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乱来。
  可以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政治斗争。
  兰德斯拥有总统的权威,洛布林夫人则拥有过人的政治才华。
  问题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洛布林夫人永远别想获得主动权。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的内讧。真正有觉悟的政治家都知道,国务卿与总统斗,肯定会输得很惨。比如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第一任国务卿就是曾经协助他老子在海湾战争中痛揍了萨达姆的鲍威尔。众所周知,小布什与兰德斯差不多,也是个没有多少才华的政治家。虽然鲍威尔是军人出身,但是拥有过人的政治才华。用很多美国人眼里,鲍威尔是马歇尔与艾森豪威尔之后,最有政治头脑的军人。小布什再次当选之后,就赶走了鲍威尔,让前国家安全顾赖斯去了国务院。也就是说,鲍威尔没能斗赢小布什。与鲍威尔相比,洛布林夫人的处境要好得多。至少在2044年的时候,因为民主党还没有分裂、甚至有可能在大选中取胜,所以兰德斯不但不敢像小布什对付鲍威尔那样,把洛布林夫人扫地出门,还得让洛布林夫人继续以国务卿的身份加入竞选团队。
  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2047年底,也就是大选再次临近的时候。
  虽然在之前的3年间,洛布林夫人一直疲于奔命的应付兰德斯的挑战,但是作为国务卿,她仍然把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稳住了已经摇摇欲坠的埃及与约旦。总的来说,在这3年间,洛布林夫人的表现依旧出色,只是因为美国当局没有斗志,所以没有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也就在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认为洛布林夫人将代表共和党参加2048年的大选时,这位在国务院工作了8年的女强人突然以身体健康为由辞职。1周之后,洛布林夫人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小镇亨德森郊外的庄园内宣布接受彼得雷乌斯与杜奇威的邀请,加入民新党,并且与彼得雷乌斯组成竞选团队。
  到这个时候,美国的政治风暴才真正到来。
第十四章
三足鼎立
  如果说2044年的美国大选是由利益集团操控的一场“肮脏交易”,那么2048年的大选就是美国公民捍卫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所做的斗争。
  对任何一个美国公民来说,2048年的大选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
  大选结束之后,ABC在评论选举结果的时候就提到,对民新党来说,这是一场“虽败犹胜”的伟大战斗,对美国选民来说,则是一场为了捍卫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所进行的伟大斗争。
  虽然结果不太理想,但是民新党从这次大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次大选之后,再也没人认为民新党是个可有可无的小政党。
  事实上,在几位杰出政治家的领导下,民新党离胜利就差一步。或者说,在整个竞选过程中,民新党只犯了一个错误,而且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错误,那就是安排了一个错误的竞选组合。
  严格说来,这也算不上错误。
  根据彼得雷乌斯在回忆录中提到的相关内容,邀请洛布林夫人“加盟”的时候,民新党开出的基本条件就是推举洛布林夫人为总统候选人。
  虽然彼得雷乌斯没有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得更详细一些,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民新党要想拉拢洛布林夫人,就得推举她为总统候选人。原因非常简单,洛布林夫人辞去国务卿的职务,就是因为共和党不打算推举她为总统候选人。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2045年的时候,那些支持共和党、或者说暗中控制着共和党的利益集团就认为,任何人都能代表共和党在2048年的大选中取胜,因此没有必要扶持一个像洛布林夫人这样的有逐渐的政治家。如此一来,在2047年初,也就是共和党开始为大选做准备的时候,就把洛布林夫人排除在外。虽然当时为了稳定政局,避免给对手机会,仍然有部分共和党要员推举了洛布林夫人,并且公开宣布支持洛布林夫人竞选总统,但是在共和党内部决策上,根本没人考虑洛布林夫人。虽然这些小把戏骗不了洛布林夫人,但是作为共和党的元老之一,不管怎么说,洛布林夫人还是不肯放弃希望。直到2047年底,随着竞选大幕拉开,共和党内部初选开始,洛布林夫人才彻底绝望。
  以当时的情况,洛布林夫人很有可能没想过加入民新党,而是想就此退休。
  事实上,早在2044年,年过60的洛布林夫人就想退休。不管怎么说,作为女性,就算洛布林先生也是知名政治家,洛布林夫人不可能像男人那样把一辈子都献给政治,总会有软弱的时候。在国务院干了7年,加上之前的政治生涯,洛布林夫人早就心力憔悴,想到退休是很正常的事情。
  问题是,作为政治家,洛布林夫人肯定不会甘心接受失败。
  从隐退到复出,区别只是有没有人能够重新点燃洛布林夫人的斗志。
  显然,这个人不可能来自共和党、也肯定不是民主党的成员。在民新党中,正好有这么一个能够让洛布林夫人振作起来的政治家。或者说,有这么一个能够得到洛布林夫人信任的政治家。
  这个人就是杜奇威。
  洛布林夫人回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庄园后,杜奇威就赶了过去,仅仅用了24小时就说服了原本想在家里养老的前国务卿。也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才在1周之后,也就是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之后,才宣布加入民新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洛布林夫人得到了杜奇威的承诺。
  要知道,在此之前,民新党并没决定由谁参加总统竞选。以当时的情况,彼得雷乌斯在党内拥有很高的威望,却受2044年大选风波影响,很难得到足够选民的支持。与彼得雷乌斯相比,杜奇威不缺乏选民的支持与认同,只是作为政治家,他在民新党内的影响力还远远比不上彼得雷乌斯。如此一来,如果彼得雷乌斯不打算主动让步的话,杜奇威最多只能以搭档的身份角逐副总统。
  问题就在这里。
  彼得雷乌斯与杜奇威搭档,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人都来自军队,而且都是非常有名的将军。虽然杜奇威在布兰迪诺政府中担任过要职,在韦斯特伍德执政期间也有过作为,但是彼得雷乌斯没有在政府中担任过要职,甚至没有多少行政经验。如此一来,两人组成搭档,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让选民相信,他们能够管理好美国。显然,不会有任何一个美国选民希望像管理军队那样来管理国家。
  也就是说,民新党缺乏一位能够让选民接受的,与军队无关的政治家。
  这就是杜奇威高调邀请洛布林夫人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杜奇威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因为他是彼得雷乌斯的助手,所以在邀请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党之后,就得退出竞选班子。虽然以杜奇威的影响力,以及他在此之前行政经历,只要民新党在大选中胜出,他就是国务卿的头号人选,就算当不上国务卿,也会成为国防部长。总而言之,杜奇威不会被闲置。但是杜奇威退出后带来的最大问题并不在此,而是洛布林夫人与彼得雷乌斯的组合中,谁主谁次?
  如果仅仅是竞选搭档,肯定无法打动洛布林夫人。
  要知道,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副总统就是个“备份”。只要总统一切正常,副总统就最多只能到处走过场,吸引一下眼球,不可能在联邦政府的重大决策中产生作用,在发生某些威胁到美国安全的重大事务的时候,甚至得主动回避,以免总统与副总统同时完蛋。也就是说,副总统的权力连国务卿都比不上。
  更重要的是,彼得雷乌斯确实没有多少号召力。
  杜奇威主动退出竞选搭档,除了为洛布林夫人加入民新党提供条件之外,还是在变相向彼得雷乌斯施加压力。说直接一点,为了能够为民新党争取到更大的获胜机会,杜奇威都高姿态的做出了让步,作为民新党头号人物的彼得雷乌斯也应该有所表示。如果他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党派利益的话,也就没有资格担任民新党的党魁了。
  如此一来,彼得雷乌斯别无选择,只能主动让步。
  正是如此,在2048年的时候,洛布林夫人才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与共和党推举的克莱泽曼(在缅因州当了12年的州长)、民主党推举的罗克斯维尔(前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参议员)竞争总统宝座。
  这个安排,或多或少有点问题。
  虽然没人可以否认洛布林夫人的政治才华,以及她在共和党支持者中的号召力,也没人能够否认她的竞选搭档,即彼得雷乌斯在民主党支持者中的号召力,但是两人组成竞选组合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双方支持者产生的影响。说简单点,看好洛布林夫人的共和党支持者在投下选票前,肯定得考虑彼得雷乌斯的影响。同样的,民主党的支持者在投票之前也得考虑洛布林夫人的影响。
  由竞选组合还带来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执政纲领。
  虽然彼得雷乌斯是典型的鹰派政治家,但是洛布林夫人却是共和党中比较少见的鸽派政治家。也就是说,两人组成的竞选组合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执政纲领,也就不可能在参加竞选的时候提出足以让选民心动的口号。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竞选的时候,民新党的竞选口号非常空泛。
  结果可想而知,很多选民没有将选票投给民新党。
  正是如此,洛布林夫人最终以极为微弱的差距输给了克莱泽曼,共和党连续第三次赢得大选。要知道,这已经平了由里根与老布什在1981年到1993年创造的连续执政记录,是共和党在21世纪以来第一次连续第三次在大选中获胜。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选举制度。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一样,在有3个政党参选,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的候选人获得了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的时候,并不直接举行第二轮选举,而是由最高法院裁定。如果得到选举人票最多的候选人比其他候选人最少领先5%,就会直接当选。只有在差距不到5%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由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角逐。
  洛布林夫人仅比克莱泽曼少了28张候选人票,也就是刚好超过了5%。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