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10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0/1195

  对其他国家来说,袁晨皓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了。
  前面已经提到,中东战争之后,大概在2042年前后,CIA就将袁晨皓当成了头号策反对象,并且采取了专门行动。虽然到2055年之后,受大局影响,美国当局终止了这种极易引发战争的冒险行动,并且命令禁止针对敌对国高层领导人采取实质行动,但是美国的情报机构从未降低对袁晨皓的关注力度。根据军情局掌握的情报,2056年底到2057年初,也就是袁晨皓出任总参谋长前后,CIA一度加强了对他的监视力度,并且针对是否由他出任总参谋长的各种情况做了预先判断。总而言之,在美国情报机构眼里,袁晨皓不但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军人之一,还算得上是共和国的二号人物。
  当然,关注袁晨皓,不仅仅是关注他的个人事务,还要关注与他有关的事情。
  总参谋长令不是绝密命令,在下达的过程中会由多人经手,最终送交给基层部队,所以谈不上保密性。更重要的是,在美俄欧等国数百颗军事卫星的严密监视下,共和国军队的任何调动都没有秘密可言,更别说数十处军事基地与数百座军事仓库的异常举动了。在袁晨皓下达命令之后不到2个小时,从日本海西部海域上空通过的一颗美国的侦察卫星就发现了元山港内的异常情况。又过了半个小时,相关的情报分析报告就出现在了NSA局长的办公桌上。在袁晨皓下达命令后大约3个小时,从NSA局长办公室打出的紧急电话搅乱了美国总统杜奇威的晚餐安排。与此同时,NSA的信息处理系统正按照紧急态势处理方式,将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CIA局长、国家安全顾问、参联会主席、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在内的美国军政要员。
  美国东部时间,8月7日23点30分,也就是袁晨皓下达了总参谋长令大约3个半小时之后,美国总统杜奇威在白宫召开了紧急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国务卿威廉姆斯、国防部长史塔克、CIA局长刘易斯、NSA局长霍利菲尔德、国家安全顾问鲍布里奇、参联会主席洛克维尔上将与北美防空司令菲利普上将。
  可以说,这些人就是杜奇威这套班子的核心成员。
  史塔克不必多做介绍,他再次出任国防部长就是杜奇威的意思。威廉姆斯是前民主党资深外交家,在布兰迪诺政府中担任过驻外领事、大使与助理国务卿,他也是民新党的创始者之一,被公认为民新党中最出色的外交人才。因为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国务卿主要负责外交事务,所以他也是杜奇威政府中的外交问题专家。CIA与NSA的掌门人一个是前民主党成员、另外一个是前共和党成员,其中刘易斯与杜奇威的交情最深,霍利菲尔德则在基本观点上与杜奇威完全一致。鲍布里奇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面孔,而且在杜奇威政府中的重要性远不如前面提到的几位。不是说这位来自共和党的鹰派人物没有才华,而是在杜奇威这里,像他这样的人才没有多少施展空间,因为杜奇威本身就是杰出的军事家。洛克维尔上将与菲利普上将在三十年前就结识了杜奇威,两人属于那种没有多少政治头脑,比较单纯的军人。
  当然,杜奇威身边的能人志士绝不止这么几个。
  外界比较熟悉的还有美国陆军参谋长布吕歇尔上将、海军司令考彭特上将、空军与天军司令安杰洛第上将(美国也合并了空军与天军,而且采用了与共和国一样的办法,即保留空军番号,以应对常规军控协议)、陆战队司令帕里斯上将、以及数位战区司令,而外界不熟悉的,还有包括外交事务顾问桑托斯、首席总统助理英迪拉、白宫事务顾问雅申科等一大批身居普通职位、甚至没有正式官职的幕僚。
  当然,对杜奇威而言,最重要的助手,并不前面提到的。
  即便是比较传统的美国人都认为,在杜奇威政府中,除了住在白宫的总统之外,最有影响力的不是围绕在总统身边的官员幕僚,而是作为备份的副总统。甚至有人认为,杜奇威这届政府将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面貌,使得以往很少受到重视,也很少在大选之外发挥作用的副总统成为实权人物。
  美国副总统不是别人,正是洛布林夫人。
  不管怎么样,最能体现副总统价值的,还是成为副总统之前的大选。
  众所周知,民新党在2048年的大选中败北之后,杜奇威出任党魁,与前共和党国务卿洛布林夫人组成搭档,参与了2052年的大选。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民新党没有能够在这次大选中入主白宫非常可惜,但是杜奇威与洛布林夫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大选开始前,两人就认为民新党不大可能取胜,参与大选的主要目的是稳住选民,为在4年后的大选中胜出打下基础。正是如此,在2056年的大选中,杜奇威再次与洛布林夫人搭档,并且以毫无悬念的优势胜出。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新党能在第一轮选举中击败共和党与民主党,没有将大选拖入第二轮选举(2050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了在三党、以及更多党派参选,没有任何党派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的情况下,将由得票最多的两个党派进行第二轮选举,并且由得票多者当选的新选举方法),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洛布林夫人。说直接点,正是因为洛布林夫人的存在,以及由她说服了一些以往一直忠于共和党的利益集团与民间势力,才让杜奇威在第一轮选举中就获得了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用NBC电视台的评论来说,正是因为洛布林夫人的努力,美国才有惊无险的化解了自南北战争以来最惊心动魄的国内危机,使美国社会团结一致,没有在多党派竞争的撕扯下分崩离析。虽然作为民新党的咽喉,NBC的评论有点偏颇,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选举被迫进入第二轮,由两个得票最多的政党角逐总统宝座,确实有可能使美国社会分裂,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如果在和平时期,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毕竟美国有完善的民主制度,也有完善的法制体系,过了初期的阵痛,美国公民会逐渐接受新的游戏规则。问题是,在2056年,在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美国社会上出现的任何程度的动荡、哪怕是动荡征兆,都有可能成为战争开打的信号,而在实力本来就不如共和国的情况下,美国更加难以取胜。
  赢得大选,并不等于赢得了所有美国人的信任与支持。
  必须承认,杜奇威不但是出色的将领,还是优秀的政治家。
  因为早年丧偶,又没有女儿(按照美国的传统,在妻子过世或者离异的情况下,可以由女儿在重要场合行使第一夫人的权利),所以在年初的就职典礼上,杜奇威打破传统,邀请洛布林夫人与他一同宣誓就职。
  当时,杜奇威的这一举措就引起了广泛争议。在很多美国人看来,设置副总统的首要目的是做个“备份”,即在遇刺、患病等等使总统丧失性能能力的情况下,将由副总统出任总统,联邦政府与联邦机构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排在副总统后面的就是联邦众议院议长),确保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如此一来,总统与副总统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绝不能走得太近。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活动之外,总统与副总统甚至得尽量避免呆在一起,以免同时遭遇不测。从权力制衡的角度出发,副总统还有一个重大意义,那就是对总统形成暗中牵制,使总统不敢肆意利用国家大权。要知道,按照美国的制度,只要三分之二的内阁成员认为总统已经不具备领导国家的能力,就能在不经过议会与最高法院的情况下罢免总统,而罢免令要想生效,必须获得副总统的支持。虽然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因为内阁成员几乎都是总统挑选的,集体背叛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这种制度肯定能够使总统受到牵制,而这其中,副总统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总而言之,在绝大部分美国人看来,总统与副总统不能走得太近。
  问题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杜奇威必须与洛布林夫人团结一致。
  在就职的宣誓典礼上,杜奇威就当着全体国会议员的面,明确提到,美国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而且是来自不同文明的挑战,美国要想战胜困难,再次铸造辉煌,全国上下就得团结一致,齐心对外,任何猜忌与分歧都会导致难以预料的灾难。虽然杜奇威的这一言论被众多自由主义者认为是独裁宣言,但是却得到了大部分美国人的支持,也得到了大部分国会议员的支持。
  在此条件下,杜奇威住进白宫之后签署的第一道总统令就是让副总统领导国务院。
  可以说,这一决策既让人感到震惊,又在大部分人的预料之中。
  虽然在韦斯特伍德与布兰迪诺执政期间,杜奇威出任过国防部长与国家安全顾问,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验,但是比起管理一个部门,玩转国务院要困难得多。可以说,如果不是出于大选需要,洛布林夫人的最佳角色不是副总统,而是国务卿。前面已经提到,国务卿威廉姆斯是资深外交官,不是行政专家。杜奇威的这一安排,就是在为洛布林夫人创造施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讲国务院交给洛布林夫人之后,实际上形成了由洛布林夫人负责国内行政事务,威廉姆斯负责外交事务,而杜奇威亲自负责国防事务的大局面,而这也是美国国内权力框架的理想结构。
  换个角度看,杜奇威这么做,也是为了稳住洛布林夫人。
  根据一些没有得到证实的传言,在2052年的大选中败北之后,洛布林夫人就再次萌生退意,没有想过要再次与杜奇威联手冲击总统宝座。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能够说服洛布林夫人,恐怕得做出实质性的承诺。由此可见,洛布林夫人一再以隐退做要挟,不是真想过田园生活,而是想借此获得实质性的好处。总而言之,以2057年年初的情况,不管杜奇威作何感想,都得让洛布林夫人负责行政事务。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在美国的权力体系中,洛布林夫人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正是如此,杜奇威没有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迎接其他官员,而是等到所有参会人员到齐之后,才与洛布林夫人一同赶了过来。当然,按照礼节,等到洛布林夫人入座之后,杜奇威才坐到了那张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定做的、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为近20位总统服务过的杉木羊皮转椅上。
  与以往的会议一样,首先由两位情报机构负责人介绍情况。
  因为情报是由NSA提供的,而且美国的战略情报系统由NSA直接掌握(CIA也有部分侦察卫星,只是数量与性能都比不上NSA的,而且主要用来搜集具体情报,并不负责日常战略警戒),所以主要由霍利菲尔德介绍情况,刘易斯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对NSA的情报做补充说明。
  介绍情报只花了15分钟,效率非常高。
  可以说,这是杜奇威给美国联邦政府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虽然美国政府的官僚主义问题饱受诟病,但是在杜奇威之前,没有哪个总统真正用心去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是同样来自军队的艾森豪威尔,也只在任职期间缩小了联邦政府的规模,没有能够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杜奇威上任刚刚半年,就让联邦政府面貌一新。别说其他部门,以白宫来说,不但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且工作效率提高了将近一倍。受此影响,联邦政府的官员与幕僚在向总统做汇报的时候,都非常识趣,没人敢拿官职去冒险。这也很好理解,作为在军队里干了几十年的退役将军,纪律性已经深入骨髓。用CNN的话来说,杜奇威没有将白宫变成军营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管怎么说,提高效率是好事,不是坏事。
  两位情报官员介绍完情况后,其他人都没有急着发言。这些人都知道,杜奇威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绝不会被幕僚左右的总统。可以说,能在杜奇威之前发言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同样很有主见的洛布林夫人。
第十九章
处处被动
  短暂的沉默之后,杜奇威把目光转向了洛布林夫人。
  虽然每遇重大问题,杜奇威都会首先征求洛布林夫人的意见,但是没人因此认为杜奇威是兰德斯那种没有独立决断能力的总统。在众多精通权术的官员与幕僚眼中,杜奇威处处彰显洛布林夫人的重要性,不是因为洛布林夫人比他更适合住在白宫,而是对洛布林夫人有所求。
  说直接一点,杜奇威要想成为富兰克林·罗斯福与伍德罗·威尔逊那种率领美国打赢世界大战的总统,肯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因为杜奇威是军人出身的总统,所以他需要的不是潘兴(一战中的美国著名将领)与马歇尔(二战时美国陆军参谋长)那样的军事助手,而是基辛格与奥尔布赖特(两人都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常出名的国务卿)那样的行政助手。
  由此可见,洛布林夫人在本届政府中扮演的就是“贤内助”的角色。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知己往往比知彼更加重要。如果连自身有几斤几两都不清楚,百战百胜又何从谈起呢?作为军人,杜奇威不可能不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所以在表明立场之前,他得听取副总统的意见。
  “如果情报没有错的话,恐怕战争就要爆发了。最快年内,最迟……”洛布林夫人长出口气,目光在总统身上停留了半秒钟,才接着说道,“最迟也在明年年初。”
  杜奇威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等着洛布林夫人说下去。
  总统的这个姿态,让其他参会人员闭上了嘴。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听取副总统观点的时候,而不是发表意见的时候。
  “十六年前,中东战争的炮火消散之前,我们就在怀疑,中国当局已经对未来局势做出了大致判断,认为战争将不可避免。问题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中国当局会如此积极的面对世界大战。”洛布林夫人轻叹一声,接着说道,“直到八年前,我们才认识到,即便我们主动退让,甚至主动让出全球霸权,只要美利坚合众国还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大国、还有复兴的希望,战争就无法避免。在技术的推动下,当战争的代价变得可以承受的时候,军备竞赛就会在短短数年之内演变成世界大战。发展到这一步,退缩等于承认失败,等于主动放弃捍卫国家的权利。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勇敢的面对挑战。问题是,战争逼近的速度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快得多。”
  副总统一番声色并下的说辞之后,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去年年初,我们还在为大选积极谋划的时候,中国就差点引发战争。根据得到确认的情报,如果不是俄罗斯的战略部队提前进入战备状态,中国的换届选举又即将开始,恐怕世界大战已经在俄军开进阿斯塔纳的时候爆发了。”说到这里,洛布林夫人的神色已经变得非常严肃,“我不想评价往届政府的功过,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默认、甚至暗中支持俄罗斯挑衅中国绝对是最愚蠢的行为,等于将美国推到了火山口上。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中国当局肯定知道我们与俄罗斯签署的秘密同盟条约,会把俄罗斯与我们等同。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当局决定拿俄罗斯开刀,首先完蛋的肯定不是莫斯科。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就加快了战争准备的步伐,并且在重大国际事务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虽然在前两个月,受政权交接影响,中国的对外策略有所收敛,但是从上个月开始,特别是进入本月之后,随着裴承毅顺利住进元首府,中国的战争策略再次浮上水面。”
  “问题是,中国早不动、晚不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进行军事调动?”趁洛布林夫人停顿喝水的机会,菲利普上将插嘴问了一句。
  NSA局长霍利菲尔德刚想回答,见到总统递来的眼神,又闭上了嘴。
  “很简单,就在昨天,契力亚科夫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一次长达十多个小时的高层会议。”洛布林夫人朝霍利菲尔德与刘易斯看了一眼,笑着说道,“俄罗斯总统在这次会议上到底做出了什么决定,也许中国领导人比我们更加清楚。当然,即便没有情报支持,我们也能做出大致判断。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说我们坐在火山口上,俄罗斯就在岩浆里打滚。只要契力亚科夫还是当年那个处决了数百名车臣武装份子的铁腕领袖,他就应该知道,俄罗斯要做的不是如何将中国的势力赶出中亚地区,而是如何自保自救。由此可以断定,俄罗斯当局已经做出决策,很快就会采取行动。”
  虽然洛布林夫人没有提出任何证据,但是没人反对她的观点。
  “搞清楚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中国为什么要在今天进行军事调动了。说实话,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情报机构的工作效率。”洛布林夫人苦笑了一下,说道,“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的话,中国当局只在面向俄罗斯的战略方向上做了调整,并未进行全面动员,甚至不会立即调整军队部署。以中国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也没有必要提前部署。”
  “你是说,中国当局并没打算主动发起进攻?”这时候,杜奇威才问了一句。
  “虽然这个问题应该由我们的将军与情报官员来回答,但是我认为,中国当局确实没有理由主动发起进攻。”
  杜奇威微微点了点头,等着洛布林夫人说下去。
  虽然副总统的话说得有点过分,但是见到总统的样子,几位将军与情报官员也耐住性子,没有吭声。
  “关键不是实力,如果论实力,十个俄罗斯也不是中国的对手。不管怎么说,中国当局一直将我们视为头号对手,所做的一切都以击败我们为最终目的。如果俄罗斯是一个普通国家,哪怕是地区性大国,中国也早就下手了。不要忘记,三十年前,日本与印度都是地区性大国。因为俄罗斯非常特殊,所以中国当局在对俄问题上一再忍让。设想一下,即便我们没有与俄罗斯签署秘密同盟条约,中俄战争会是一场局部战争吗?现在我们与俄罗斯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中国当局更得考虑对俄战争的性质。换句话说,在决定与我们开战之前,中国当局不会向俄罗斯发难。”
  “难道中国当局声东击西,打算向我们开战?”
  看了眼国家安全顾问鲍布里奇,洛布林夫人笑着说道:“当然不是,如果中国当局有信心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打垮我们,迅速取得胜利的话,早就采取行动,不会拖到现在。在持久消耗战中,因为双方都无法准确判断战争的结果,或者说,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双方都会有所克制,决然不会贸然向对方宣战,战争也往往由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由间接因素引发的。问题是,现在的情况与前两次世界大战有很大的区别,两个超级大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对局势发展显得无能为力,使超级大国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换句话说,超级大国会在局势有利的情况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很明显,优势不在我们手中。战争拖到现在还没爆发,不是中国当局没有看清要害,也不是中国不占优势,而是欠缺一个必要条件。至少对中国来说,在搞清楚俄罗斯的立场之前,不会轻举妄动。”
  最后一句话,洛布林夫人没有说出来,意思却非常明确。
  “果真如此的话,现在连这个条件也具备了。”
  “既然战争很快就会爆发,我们就得尽快定下决策。”杜奇威看了眼史塔克,把目光转向了洛布林夫人,说道,“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国领导人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年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搞鬼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战争会爆发,结果中国当局却忍了下来,并没借机发难。除了开始提到的那些原因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中国当局不想与俄罗斯为敌,至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与俄罗斯交恶。受此影响,在俄罗斯悍然出兵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下,中国当局还抱有一丝幻想,并且打算用靖绥政策稳住俄罗斯,结果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作用,让俄罗斯在猜疑下做出了积极备战的决策。如此一来,中国当局别无选择,只能将俄罗斯当成敌人,而且是主要敌人之一。今天发生的事情,正好说明中国在此之前的军事准备没有完全到位。”
  “问题是,中国当局会不会主动挑起战争?”
  可以说,洛布林夫人说的这句话,才算挑明了重点。
  参会人员都是军政要员,不可能不知道轻重。虽然在此之前,众人都跃跃欲试,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说到要害上,大家都沉默了下来。
  “这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搞清楚的事情。”杜奇威淡淡一笑,知道那些政客将领都打了退堂鼓,也就没有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接着说道,“单就实力而言,早在八年前,就算中国会为胜利付出惨重代价,取胜的把握也在八成以上。根据我个人的判断,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仍然不肯轻举妄动,除了证明中国当局不想为胜利付出太大代价之外,还足以证明,中国领导人有信心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胜利,而为之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一点点时间。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我们首先得承认,这几年下来,我们与中国的差距不但没有缩短,甚至又扩大了一些。当然,我们更加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国家元首?”洛布林夫人立即皱起了眉头。
  “不可否认,颜靖宇是个很有才干的政治家,甚至称得上是少有的领袖。根据CIA在十多年前获得的情报,还在地方任职的时候,颜靖宇就得到王元庆的重用,而且由王元庆亲自确定为中国国家元首的接班人。虽然在任职期间,颜靖宇并无太大作为,甚至被很多人认为连顾卫民都比不上,但是客观的讲,没有颜靖宇,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更没有世界大战的威胁。实事求是的讲,正是颜靖宇推行的一系列求稳务实政策,巩固了由顾卫民打下的经济基础,缓解了中国国内矛盾,更加提升了中国的战争潜力。正是如此,颜靖宇才会在第二届任期中把裴承毅提拔为国家副元首,确定了裴承毅在中国政坛的地位,为裴承毅在今年上台打下了基础。也就是说,中国领导人早在五年前,也就是上一次换届选举时就意识到,开战时机将在五年后到来。必须承认,若论战时领导能力,特别是军事统帅能力,恐怕没人比得上裴承毅。别说我们能够明明白白的看清这个问题,就连那些只能捕风捉影的记者都能认识到,裴承毅上台,就是战争即将爆发的明确信号,不然上个月月底,也不会有那么多记者前往中国新都。”
  一口气说完,杜奇威一口喝光了一整杯咖啡,其他人也装模作样的端起了杯子。
  “问题是,裴承毅不是冒险主义者。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他实际上是一个稳重务实的政治家,即便在脱下军装之前,他也是一个稳重务实的军人。”
  杜奇威朝洛布林夫人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以我的了解,裴承毅与理想主义者沾不上边,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份子。”
  “既然如此……”洛布林夫人立即皱起了眉头,似乎没有搞清楚杜奇威的意思。
  “这才是让我感到背脊发凉的地方。”杜奇威长出了口气,说道,“众所周知,理想主义者会为了理想而冒险,也就会在冒险的时候忘记危险,犯下错误,给对手可乘之机。现实主义份子却不会轻易冒险,或者说,现实主义份子没有明确的目的,即便有,也不会表现出来,因此现实主义份子会朝最大利益奋斗,更会在行动的时候万分谨慎,绝不轻易给对手创造机会。在脱下军装之前,裴承毅就是个现实主义份子,特别是在中东战争中,他的务实精神体现得非常明显。设想一下,在他的统帅下,中国更好对付,还是更难对付?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中国变得更难捉摸了。暂且不说其他事情,毕竟他刚刚上任,还没有获得多少表现机会,仅以今天发生的事情来讲,如果仅仅为了对付俄罗斯,有必要在动手之前如此大张旗鼓的调配军事力量吗?洛克维尔、菲利普,你们会这么做吗?不管怎么说,如果让我来安排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做。要知道,中国本土西北与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非常发达,朝鲜的交通网络也四通八达,加上两地都有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以及与之配套的军事基地,再加上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陆军无与伦比的战略机动能力,有必要提前向前线运送物资吗?十六年前,中国军队能够奔袭数千千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中东战争。十六年过去了,难道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升反降,反而不如十六年前?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今天发生的事情绝不简单,不但是早就预谋好了的,而且与中国当局、或者说与裴承毅的真实目的有密切关系。”
  “也就是说,中国不见得会主动攻打俄罗斯?”史塔克抢在他人前面问了一句。
  杜奇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真要这么简单的话,裴承毅就不是那个让我们吃了数次败仗的战略天才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这种可能性,毕竟以中国的传统思想,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正义一方终究会取胜。虽然这种战略思想是拿来骗人的,特别是拿来蒙蔽平民百姓的,但是受其影响,中国当局肯定得考虑战争的正义性。换句话说,如果能让俄罗斯挑起战争,不但对中国有利、对中国当局更加有利。问题是,中国当局完全可以抛弃这种观念,裴承毅本来就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换句话说,我们根本不可能准确判断中国当局的意图。如此一来,我们也就无法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说直接一点,如果我们认为中国当局会主动挑起战争,就应该积极协助俄罗斯,从而使俄罗斯的局势失控,最终让俄罗斯打响第一枪。如果情况截然相反,我们就得采取相反的策略,即压制俄罗斯,让俄罗斯不要轻举妄动;暂且不论这么做能否产生积极效果,就算能,也会使俄罗斯的国防实力受到影响,从而为中国创造了一举打垮俄罗斯的机会。也许还有第三种、甚至第四种可能,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只能被动应对。”
  杜奇威把话说到这个分上,再愚钝的人都听得出来总统的言外之意。
  既然别无选择,就不用再处心积虑的去找应对措施,顺应局势发展,才能最有效的保护美国、捍卫美国利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0/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