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1195

  弗雷德里克苦笑了一下,说道:“元首说得没错,只是问题迫在眉睫,耽搁不起。”
  “总统阁下是否听说过我国的一句俗话。”
  弗雷德里克微微皱了下眉头。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赵润东打量了弗雷德里克一番,说道,“日本核问题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更不是今年才有的事。与总统一样,在关系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我也不能代表共和国做出草率决定,或者说我的决定需要经过立法机构的批准。我觉得,既然我们双方都需要时间说服国内的反对派,为何不早点采取行动呢?”
  弗雷德里克的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赵润东摆明了不会做出任何承诺。
  “时间不早了,总统一路辛苦,也早就饿了。”赵润东没再浪费宝贵的时间,“我们先吃午饭吧,有什么问题,留到正式会晤时磋商。”
  “主席盛情款待,我就不客气了。”弗雷德里克收起了复杂的心情。
  两人并肩离开书房,前往元首府餐厅。
  两位国家元首的非正式会晤在不太圆满的情况下草草结束。弗雷德里克不肯做出出兵的承诺,赵润东也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承诺。虽然弗雷德里克将在北京呆几天,但是从非正式会晤的情况来看,双方很难达成任何实质性共识。
第二十四章
骤变
  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弗雷德里克访华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8月8日下午,韩国总统朴太玄在青瓦台总统府发表声明,支持中美两国进行最高级别正式会晤,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在解决周边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做出重大贡献,韩国愿意为地区稳定与和平做出努力与贡献。
  随后,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朝鲜的三号领导人)张泽成在视察平壤人民军驻地时表示,朝鲜希望共和国与美国能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上做出实质性贡献,朝鲜也将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努力。
  韩朝两国积极表态,表明都希望共和国与美国能够在日本核问题上有所作为。
  韩国的态度很容易理解。日本秘密研制核武器,短期内对美国没有多大威胁。因为中日两国的领土领海纠纷已经“解决”,虽然日本官方从未承认钓鱼岛归属中国,也没有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做出让步,但是日本基本默认了既成事实,在战略打击力量不足以让中国感到畏惧的情况下,日本不会轻易挑衅中国。北方四岛问题由来已久,俄罗斯的态度从来没有转变过,日本也不大可能对俄罗斯下手。只要日本不再需要美国提供的国家安全保障,首先遭殃的就是韩国。
  站在韩国的位置上,对待日本核问题进退两难。
  如果采取极端政策,动手研制核武器,暂且不说韩国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就算有,也过不了美国这一关。只要美国不再向韩国提供安全保障,韩国首先就得应付北方的威胁,而不是海峡对面的威胁。在此情况下,日本核问题成了次要问题。
  如果采取消极政策,将国家战略安全完全寄托在美国身上,暂且不说美国会不会为韩国火中取栗,就算会,美国也不会拿日本怎么样。如果日本悍然发动战争,凭借远超过韩国的常规军事力量,不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美国肯定会袖手旁观。
  两难处境让韩国在外交上的转圜空间非常有限。
  如此一来,韩国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美国与中国身上,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在日本核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朝鲜突然转变态度,就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了。
  在外界看来,朝鲜肯定受到了来自共和国的压力,才会改变贯彻了数十年的反美政策,在日本核问题上摆出愿意与美国合作的态度。实际上,朝鲜此时转变态度,最大的原因不是共和国的影响,而是为了避免引火烧身。
  日本发展核武器的“理由”是应对朝鲜的核威胁。
  作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朝鲜202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只有490亿元,人均国民产值2100元、仅为共和国的1/28),朝鲜集全国之力研制出核武器,却因为精密加工工业与电子工业非常落后,没能在核弹头小型化上取得突破。据外界估计,朝鲜的核爆炸装置不会超过15个,能用导弹、战机运载的不会超过5个,且可靠性存在严重问题。
  如果日本研制出核武器,首先就会将矛头对准朝鲜。
  在此情况下,朝鲜手里那几个核装置全都成了摆设,失去了威慑作用。
  朝鲜的积极有态度,表明朝鲜高层已经意识到日本研制核武器将彻底打破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均衡,迫使韩国采取极端政策,打破朝鲜半岛的平衡局面。虽然朝鲜口口声声喊着武力统一韩国,但是战争打响,谁被谁统一还是个问题。
  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金氏家族”的担忧。
  作为控制了朝鲜数十年的金氏家族,和平比任何东西都宝贵。半岛局势维持下去,金氏家族能从2000多万朝鲜人身上获得难以估量的利益。如果爆发战争,朝鲜只能向共和国求援。打输了,金氏家族的最好结局是流亡海外;打赢了,共和国会用对待越南的方法对待朝鲜,金氏家族必须退位。不管结果如何,战争对金氏家族有害无益。
  8月9日,俄罗斯总统尤科夫出面表态,不但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在东北亚和平与稳定上达成实质性的共识,还提出按照“六方会谈”的模式,由中美俄日韩朝六国共同协商解决朝鲜核问题与日本核问题。
  俄罗斯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早在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就明确了态度,绝不会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拒绝了日本提出的“投资换领土方案”,但是只要日本没有放弃对北方四岛的主权要求,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对深处大萧条困境中的俄罗斯来说,任何一场战争都难以承受。
  核武器可以拿来防身,但是不是想用就能用。
  如果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做文章,且明确表态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俄罗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吗?如果俄罗斯不使用核武器,仅仅动用常规军事力量,不但损失巨大,胜算也不大。
  对俄罗斯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中美出面对付日本。
  周边3个国家先后表态,日本核问题浮上水面。
  如果在10年前,日本核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也不会出现日本核问题。问题是,有能力解决日本核问题的中美两国都采取“观望态度”,都希望对方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承诺,都打算利用日本核问题打击对方,结果可想而知。
  8月10日,弗雷德里克还在北京访问,一件大事发生了。
  东京时间9点15分,日本从种子岛航空航天中心发射了一枚X-1型弹道导弹。大约25分钟后,导弹的分离式弹头溅落在南鸟岛附近海域,导弹的实际射程超过2500千米。下午日本防卫省对外宣布,X-1弹道导弹的第一次试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17点25分,与赵润东紧急会面后,弗雷德里克启程回国。
  送走美国总统,赵润东给潘云生打了电话。
  吃晚饭的时候,潘云生带着李存勋与刘晓宾来到了元首府。
  “这是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李存勋将10多张照片铺在了茶几上,“因为是白天,所以拍下的是可见光波段的侦察照片,最大分辨率达到了零点一米。前面五张照片是导弹发射前拍下的,虽然角度不太好,但是利用旁边的参照物可以大致计算出导弹高度在十八米到二十米之间,直径超过二点一米。与同类运载火箭做对比分析,导弹重量在七十五吨到八十吨之间。大致可以算出,X-1是中远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在三千五百千米左右,运载能力在五百千克到七百五十千克之间。”
  赵润东微微点了点头,朝另外几幅照片看去。
  “这是导弹溅落区的照片,我们的运气非常好,正好有一颗侦察卫星从南鸟岛上空掠过。”刘晓宾做了解释,“虽然照片显示有很多溅落物体,但是用计算机分析后,可以确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弹头与弹体分离时产生的弹体残片,另外还有弹头在重入大气层时脱离的隔热护罩碎片。弹头只有一颗,从溅落区的范围来看,弹头的撒部范围超过了一千米,命中精度超过五百米,只能作为战略威慑武器使用。从溅落点的情况看,弹头的大小在三立方米左右,重量在五百千克左右。如果日本想用X-1作为核武器运载工具,必须在核弹头小型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赵润东又点了点头,朝潘云生看了过去。
  “日本不是没有能力制造射程更远,运载能力更大的弹道导弹。”潘云生放下茶杯,说道,“由X-1的性能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一是日本已经掌握了弹头小型化技术,不然会研制运载能力更强的弹道导弹。二是日本不想触怒美国,X-1的射程只能对付我们,不能对付美国。三是日本正在努力提高导弹技术,争取机动部署,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
  “也就是说,X-1不是最终型号。”
  潘云生点了点头,给李存勋递了个眼神。
  “短期内,日本主要解决导弹的生存问题,前提条件就是导弹小型化与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这方面,日本都有足够的技术基础,需要的只是时间。”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随着日本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增加,肯定会考虑其他运载工具。威胁最大的是潜射弹道导弹。日本很有可能正在建造两艘或者三艘战略核潜艇,将在三年之内服役。因此日本才会直接在X-1上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不是更容易掌握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从各种情况来看,日本在三年之内研制出射程超过一万千米的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以及生产两百枚以上的核弹头已成定局。”
  “近期内,日本肯定还会进行多次实验。”
  赵润东点了点头,说道:“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决心与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必要调整国家战略防御系统。”
  潘云生迟疑了一下,说道:“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也好,你们明天一早过来。”赵润东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先去吃晚饭吧,晚上我们再讨论一下细节问题。明天召集老彭与庞兴龙等人,重新商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发展与建设进度。”
  对共和国来说,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二十五章
加速
  为了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潘云生、李存勋与刘晓宾3人忙了一阵夜。
  日本成功试射X-1型弹道导弹成了共和国加快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建设进度的直接动力。
  会议开始后,赵润东首先征求庞兴龙的意见。
  与以往不同,庞兴龙不但不再反对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上增加投资,还承诺在未来3年内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追加数千亿投资,力争在3年之内完成原计划用5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
  庞兴龙表态后,顾卫民开始介绍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情况。
  因为经济、科技、工业等因素,所以国防力量建设具有周期性。以海军为例,航母类大型战舰的周期为40到50年,巡洋舰、驱逐舰等中型战舰的周期为30到35年、护卫舰等小型舰艇的周期为25到30年,潜艇的周期为20到25年。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也不例外,周期性决定了系统的建设时间。
  从2019年开始,共和国加快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速度。
  关键就是复合蓄电池的新式生产工艺得到推广、民营企业被获准进入复合蓄电池的生产领域,8级以上复合蓄电池产量迅速增加、价格大幅度降低。2020年,8级以上复合蓄电池的产量达到2100吨,预计2021年将达到5000吨。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技术进步,对推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进度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到2021年7月底,16级复合蓄电池只生产出20吨,按照原先设计,仅能生产2套激光拦截系统。因为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电力快速传输技术,用相对廉价的12级复合蓄电池作储存电能,16级复合蓄电池直接为激光器供电,使每套激光拦截系统需要的16级复合蓄电池减少到不足3吨,所以到2021年底生产出的16级复合蓄电池足以生产出8套激光拦截系统。
  导弹拦截系统方面,超导电子元件的出现,解决了导引头技术问题。
  按照2019年制订的计划,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第一阶段的最佳建设周期为7年。完成基础拦截能力建设后,进入第二阶段建设,主要利用现有技术、通过采购更多的拦截武器增加拦截能力,开发更加先进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技术储备,该阶段的建设周期也为7年。从2033年开始,进入到第三阶段建设工作,以更加先进的技术增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
  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实际建设周期为14年,不是7年。
  确定这个周期,主要依据是技术发展与积累速度。作为最高端的国防建设,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对技术的要求超过了所有军事系统。别说共和国,美国在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时,也是以技术进步与积累速度为依据,确定建设周期。
  加快建设速度,不但需要追加投入,还得看能否及时解决技术问题。
  以空基激光拦截系统为例,除了激光拦截器之外,还要解决载机、探测、甄别、追踪、瞄准等等难以在一时半会之间解决的技术难题。按照原先计划,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正式服役时间在2035年之后,即便在重新制定计划之后将服役时间提前到了2027年,也无法达到此时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研制难度最大的一个,但是其意义与实战能力最为强大,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中坚力量。
  美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方向上徘徊了好几年,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了ABL上。
  只有能够前沿部署,在境外、甚至敌国上空拦截包括战略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本土不遭受战略武器的打击。
  对共和国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共和国的地缘远不如美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