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1195

  围攻第6集团军的38军迅速抽调装突383旅,与空突162旅一同向大邱发动突击。
  之前还在轰炸蔚山的海航转为全面轰炸聚集在安东附近的韩军第6集团军,为38军与2个空突旅提供火力支援。
  柳宗纯的愚蠢错误,让战局彻底明了。
  韩军第8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离开大邱,为38军提供了攻占大邱的机会。如果能够顺利打下大邱,就能彻底包围半岛东南端的数十万韩军,不但攻打蔚山与釜山更加轻松,而且能够在攻占蔚山与釜山之间大量歼灭韩军有生力量。
  攻占大邱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集中力量吃掉第6集团军,解决38军的后顾之忧,让38军能够集中兵力南下。为此,裴承毅才会将所有空中支援力量投入到歼灭第6集团军的作战行动中去,力求以最快速度完成歼灭战。
  5日的战斗,多多少少让那些下了重注的富豪松了口气。
  对关注半岛战争的人来说,韩国最高统帅犯的致命错误,不但断送了数十万韩军,也从根本上消灭了韩军坚持抗战的希望。
  让20多个步兵师离开坚固的防御阵地,向装甲部队发动进攻,绝对是最愚蠢的错误!
第一百五十九章
成功一半
  经过近30个小时的顽强抵抗,韩军第6集团军宣布投降。
  韩军第6集团军投降完全在外界的预料之中。面对4个战斗旅、4个远程炮兵旅(随同54军南下的炮兵旅在盈德停止前进,为38军提供炮火支援)、近2000架战术战斗机、以及上百架重型轰炸机,韩军第6集团军坚持近30小时,算得上奇迹。
  因为仍然有部分韩军负隅顽抗,所以38军没能在6日上午南下。
  战争的变化,永远比计划快。
  仅靠装突383旅与空突162旅,肯定无法打下仍然有近10个步兵师防守的大邱。
  6日上午,裴承毅对部署做出调整,空突151旅与空突161旅立即南下,协助装突383旅攻打大邱,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全面轰炸大邱。
  空中突击旅无与伦比的战术机动得到彻底体现。
  在地面部队无法出动的情况下,空中突击旅仅用数小时就调整了进攻节奏、转变了进攻方向,跨越近百千米的距离,参与另外一场战斗。
  到此,进攻大邱的兵力增加到4个旅。
  兵力增加一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进攻大邱的问题:缺乏火力与装甲力量。
  大邱在安东南面85千米处,距离盈德95千米,部署在荣州(安东北面30千米)与盈德的炮兵无法像空突部队那样从敌人的头顶上机动、无法快速向前运动,也就无法为进攻大邱的地面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实战反复证明,航空兵无法彻底取代炮兵。
  虽然空军与海航全体出动,空突旅的武装直升机以最高强度出击,但是缺乏炮兵支援仍然对进攻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遇到韩军阵地上的坚固火力点,进攻部队要么停下来等待空中支援,要么让直射火力(坦克与反坦克炮)冒险抵近开火。因为轰炸有延迟性与较强的后效,所以有经验的守军会在轰炸到达前撤离阵地,在轰炸结束、进攻部队还未冲来的时候进入阵地。
  缺少装甲力量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装突383旅只是装甲突击部队,主力是机械化步兵营,不是装甲营,全旅只有2个装甲营,装备坦克112辆、只有装甲旅的一半左右。攻坚战肯定需要坦克,而且没有其他装甲兵器能够取代坦克。
  战斗很快陷入胶着状态,裴承毅在11点左右命令装突383旅停止进攻。
  伤亡并不大,主要是韩军火力太弱,往往能在战斗中瘫痪进攻的坦克与战车,却难以对坦克与战车上的人员构成威胁。利用空中突击旅提供的超低空支援,装突383旅每次都将受困的部队救了回来。
  装备损失并不少,仅仅1个上午,就有30多辆坦克与40多辆步兵战车损毁。
  装突383旅停止进攻的时候,装甲381旅从安东南下,将打扫战场的任务留给了装甲382旅。驻扎在荣州与盈德的4个炮兵旅也以最快的速度向南转移,争取在傍晚到达军威与安康。虽然这两处地点距离大邱分别为45千米与55千米,仍然在普通炮弹的射程之外,但是在增程炮弹的打击范围之内,为此裴承毅让刚刚组建的陆航旅全体出动,为4个炮兵旅运送增程炮弹。
  大邱的战斗暂时告一段落,重点转向庆州。
  2个“装甲军”对付22个步兵师,兵力相差悬殊,装甲与火力同样相差悬殊。
  凌云霄与曲茂康通过战术通信系统商讨了战术,两人均不主张被动防御,而是与韩军打对攻战。问题是,肯定得留支部队守卫庆州,进攻的时候有主有次。一番争议下来,两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让空突171旅与空突172派部队守卫庆州,把韩军放到庆州附近,77军沿公路线包抄韩军,54军以主力部队围歼韩军。
  6日天亮前,韩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庆州西面。
  也就在这个时候,沿公路突击的快反771旅与快反772旅到达大邱东面的河阳。留下快反772旅之后,凌云霄率领2个快反旅迅速向南突击,攻占大邱东南的庆山。只要占领了庆山,正在攻打庆州的22个韩军师将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6日8点15分,77军攻占庆山。
  到此,22个韩军步兵师被包围在庆山与庆州之间、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的地域内。南面与西南是东江最下游的支流密阳江的上游河谷、东南面是海拔1000余米的高献山、东面是空突旅低空突击部队驻守的庆州、东北是装甲541旅驻守的安康、北面是装甲542旅与装突543旅驻守的安康-河阳公路线、西北是快反772旅驻守的河阳、西面是快反771旅与快反773旅驻守的庆山。
  2个军留下守卫防线的部队后,对韩军发起快速进攻。
  战斗从10点30分开始,持续到6日傍晚。
  主要进攻力量是54军,不是77军,因为包围圈内是崎岖的丘陵地带,以轮式车辆为主的77军很难机动,反而是以履带式战车为主的54军能够快速突击。
  凌云霄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心甘情愿的替54军守卫防线。
  战斗期间,韩军数次在密阳江上架设浮桥,希望渡过密阳江,逃出包围圈。依靠无人侦察机与KZ-19提供的战场信息,17军的2个空突旅轮番出动,用武装直升机压制聚集在河滩上的韩军,用低空突击部队在密阳江南岸建立防御据点。
  大约14万韩军步兵仅坚持了不到9个小时。
  不是韩军不想抵抗,而是没有抵抗的手段。面对连坦克炮都对付不了的DZ-21全电动主战坦克,手里只有步枪的韩军步兵要么投降,要么被坦克上的机枪打死、或者被坦克的履带碾成肉酱。
  这轮战斗显示出了共和国陆军战术的多样性。
  让更擅长进攻的77军担任防御任务,让更擅长防御的54军担任进攻任务,两者对调角色,既与实际情况有关,又与前线指挥官的素质有关。如果死搬硬套,让77军进攻、54军防御,结果肯定会迥然不同。
  密阳江北岸的战斗刚刚结束,攻打大邱的战斗开始了。
  随着装甲381旅从北面发动进攻(之前装突383旅从西面发动进攻),4个炮兵旅先后投入战斗,加上攻占庆山(距离大邱不到30千米)的77军摆出了攻打大邱的态势,守卫大邱的韩军很快就丧失了抵抗意志。
  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继续抵抗有何意义?
  战斗进行到7日凌晨,将打扫安东战场的任务交给42军的装甲382旅赶到战场。经过大约8个小时的休整,77军的2个快反旅对大邱发起进攻。
  到此,大邱方向上集中了5个地面战斗旅与3个空中突击旅。
  7日上午7点45分,大邱守军在坚持了36小时之后宣布投降。
  从安东到大邱,4场大规模会战证明了机动能力的重要性。
  凭借强大的机动能力,参与进攻的3个军与5个空突旅,能在每次战斗中投入足够数量的进攻部队,又不至于投入太多的作战部队。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77军与空突旅,特别是77军。在80个小时的战斗中,77军不但完成了纵深突击任务,还参与了三次大规模会战,且均是战场主力。38军与54军也分别参与了2场会战,5个空突旅均参与了2次以上的会战。如果没有惊人的战场机动能力,任何一支部队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参加数场大规模战斗。
  快速进攻,更加体现出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除了动员新组建的陆航旅之外,裴承毅还让5个空突旅将“多余”的运输直升机组织起来为前线部队空运作战物资。特别是在攻打大邱的战斗中,前线进攻部队与炮兵旅所需的战斗物资几乎都由直升机空运。从6日下午到7日清晨,15个小时内,250架直升机向4个炮兵旅空运了7500吨炮弹。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空运能力,即便投入再多的炮兵,也会因为没有炮弹而成为摆设。
  运输机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整个战役行动中,77军所需的弹药物资均由运输机提供,54军需要的大部分作战物资也由运输机运送。占领庆州之后,空军与海航的战术运输机在30个小时内出动840架次(相当于每架运输机飞了5个架次),向前线部队运送了31000吨作战物资!
  高效率的空中支援再次成为克敌制胜的主要力量。
  80小时内,空军与海航的战斗机出动7842架次,执行462次战场遮断任务、2763次战场支援任务,投掷弹药36700余吨,摧毁固定目标8500余个、机动目标24000余个,空中打击成为了进攻部队最强大的火力支援。
  当然,谁都不能忽视炮兵的作用。
  如果没有炮兵,38军不可能在7日上午攻占大邱,也就不可能超额完成战役任务。参战的6个炮兵旅是最迅速的火力支援力量。据前线作战部队统计,从遭到敌人阻击到炮火支援到达,平均只有2分钟!也就是说,如果炮兵射程为30千米,进攻部队发出火力请求之后,炮兵能在30秒内开火。如此迅猛的打击能力,别说战术航空兵,就连在战场上盘旋的武装直升机都无法做到。
  第四次战役取得开门红,归根结底还是强大的联合作战能力。
  80个小时内,裴承毅总共向前线下达作战命令117条,3次调整作战行动,各作战部队均迅速及时的调整部署,参与新的战斗。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联合指挥能力,恐怕裴承毅只能在后方干瞪眼。
  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一百六十章
半岛战争分水岭
  攻占大邱后,裴承毅让前线作战部队暂时停止进攻。
  原因无二,物资运送速度跟不上作战需要,发动下一轮大规模进攻之前,必须囤积足够的作战物资。54军没能参与攻打大邱的作战行动,就是因为运送到浦项的作战物资即将告罄,无法让更多的部队参与进攻作战行动。
  仅仅80个小时,3个军、8个独立旅就在战斗中用掉了大约70万吨作战物资!
  虽然还有大约100万吨作战物资到达战区,但是均存放在荣州以北地区,无法及时运送到作战部队手中。
  前线作战部队接二连三的出现后勤保障不力的情况,引起国防部高度重视。
  准确地说,是引起了王元庆与顾卫民的高度重视。
  从第一次战役开始,后勤保障就是部队作战的最大瓶颈。虽然每次制订战役计划时都会着重考虑物资消耗,甚至多准备15%到25%的战斗物资,但是每次战役打到半路,都会出现作战物资紧缺、前线部队不得不停下来的情况。朝鲜国防军南下参战后,宗应仁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按照王元庆与顾卫民的吩咐,宗应仁在国防部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对作战部队的物资消耗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初步调查非常简单,将各部队的物资消耗情况汇总就能发现问题。
  消耗物资最多的不是担任地面进攻的装甲部队与低空突击部队,而是独立炮兵旅。
  截止2月7日,三次半战役中,炮兵消耗的弹药占前线部队消耗总物资的55%,弹药类物资占所有物资的65%。因为电动装备大规模普及,所以油料占的比例不到10%,其他物资仅有25%。所有消耗的物资中,还没有包括作战部队在前线缴获的战利品。按照各部队提供的数据,前三次战役中,缴获后用于消耗的物资占到补给物资量的20%以上,大都是油料与军用食品。由此可以得出,后勤保障的缺口在20%到50%之间。
  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物资,军队就无法打仗。
  随着调查深入,问题渐渐浮上水面。
  导致物资消耗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炮兵在战斗中未严格按照规定作战,特别是在前线部队提出火力支援请求时,炮兵往往会“额外”提供50%到100%的炮火打击力度,某些时候甚至会增加200%以上的炮击密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