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1195

  比如,在对1个分散防守的步兵营进行炮火压制时,按照共和国陆军的作战守则,炮火打击持续时间为5分钟,标参炮击密度为100米(也就是瞄准时弹着点间隔距离为100米),消耗炮弹150到200发,一个炮兵连的12门大口径榴弹炮进行1到2分钟短促射击就能完成火力打击任务。实战中,炮兵部队往往出动2个炮兵连,进行3分钟的短促射击,消耗炮弹300发以上。某些时候,甚至出动1个炮兵营,进行2到3分钟的短促射击,消耗炮弹400到600发。
  一场战斗这么打没问题,可是整场战役都这么打,就是大问题。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各级参谋都会按照陆军的作战守则确定物资补给量,而不是按照部队的实际作战情况确定物资补给量。一般情况下,制订战役计划的参谋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前线部队的实际消耗情况。
  因为暂时无法确定削弱火力打击密度是否会影响到前线部队的进攻作战行动,所以在宗应仁提交调查报告之后,王元庆没有立即着手处理这个问题,只是让裴承毅转告前线作战部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量遵守陆军的作战守则。
  项铤辉在此时做了另外一件事,让总参谋部的军官修订《陆军战术作战与火力支援作战守则》。这份作战守则在20世纪80年代制订,虽然期间修改了数次,逐步提高了火力支援标准,在老挝战争与越南战争之后还做了大规模增删,再次提高了火力支援标准,但是半岛战争已经证明,5年前的作战标准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战争环境,作战部队对火力支援的要求大大提高。
  半岛战争后,修订陆军作战守则的参谋小组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演变为“总参谋部战术火力标准制订办公室”,隶属于总参谋部作战处。该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战争、演习中出现的新战术修订作战守则,每年或者必要时向总参谋长汇报新的火力标准,以便各级参谋人员能够及时调整后勤保障力度。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采取行动前,总参谋部率先做出调整。
  新的标准还在制订之中,战争还得继续打下去。
  为了尽快让前线部队发动进攻,裴承毅想尽办法加快物资运送速度。除了空军与海航的运输机之外;陆航的1000多架运输直升机全体动员,不分日夜的向前线运送物资;数以千计的载重卡车往返奔波在1500多千米长的交通线上,昼夜不停的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作战部队手中;各作战部队专门抽调战斗单位参与物资的装卸与搬运工作,尽量为运输部队减轻压力,提高物资运送效率;数千名工程兵守在铁路线上,24小时不间断的为过往列车提供保障与支援。
  2月8日,日运输量达到了惊人的39万吨,送抵前线部队的物资达到24万吨。
  共和国陆军正在与时间赛跑。按照裴承毅制订的计划,要想在2月15日结束第四次战役,必须在2月10日恢复进攻。
  停止进攻,不等于韩军停止抵抗。
  侦察结果表明,韩军正在扩大蔚山与釜山的防御圈,加强防御强度。
  拖得越久,对进攻越不利。
  必须设法分散韩军的注意力,至少不能让韩军随心所欲的修建防御阵地。
  8日晚上,裴承毅致电总参谋部,要求已经到达清州的朝鲜国防军立即南下,对韩军第5集团军发动进攻。为了让朝军有胆子发动进攻,裴承毅还表示,在东部战场上的进攻开始之前,空军与海航将全力支援朝军作战。
  项铤辉立即展开行动,让朝鲜国防军派遣联络军官到前指组建联合司令部。
  虽然朝鲜国防军派遣以1名上将为首的联络团队加入共和国的前线指挥部,但是谁也不能怀疑共和国陆军准将裴承毅才是最高指挥官。
  9日上午,朝鲜国防军第21步兵师率先从清州南下。
  按照共和国对半岛战争的“解释”,从这一天开始,半岛战争正式演变为朝鲜内战,共和国军队应朝鲜政府邀请,入朝参与平叛作战,成了“客军”。
  裴承毅并不太关注大田方向上的战斗,也没指望朝鲜国防军势如破竹的攻占大田。
  朝鲜国防军发动进攻的目的只有一个:迫使韩军向大田增派兵力,将更多的物资用在西部战场上,而不是用来巩固蔚山与釜山的防御阵地。
  虽然柳宗纯已经逃到蔚山,但是大田仍然是伪韩政权的陪都。
  不得不承认,朝鲜国防军的官兵不缺乏勇气。
  到9日傍晚,已经有10个朝军步兵师投入战斗,在长达120千米的战线上与近20个韩军步兵师混战。得到共和国空军与海航全力支持的朝军占据了上峰,以平均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南推进。
  因为严重缺乏装甲力量,所以朝军的进攻以“平推”为主,无法进行大纵深突击。
  到9日夜间,朝军将战线推进到了大田郊区。
  战斗很快进入胶着状态,在没有装甲力量支援的情况下,朝军只能以步兵攻打韩军防御阵地,与韩军进行“肉搏战”。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空中支援,朝军的伤亡将非常惨重。
  10日凌晨,裴承毅批准61军与27军派遣炮兵参战的请求,2个远程炮兵旅开赴芙江里与山里(均在大田北面,距离大田约20千米),为朝军提供炮火支援。
  如果不是裴承毅严令禁止装甲部队参战,61军与27军很有可能顶替朝军发动进攻。
  不管怎么样,裴承毅达到了目的,大田的战斗成功吸引了韩军注意力,迫使韩军将部署在全州的第7集团军向北调动,而不是向东调动。
  10日夜间,38军、54军、77军、5个空突旅与3个独立炮兵旅进入进攻阵地。
  最初的时候,裴承毅只打算逐一攻打蔚山与釜山。
  占领大邱后,釜山暴露在38军前面,因此裴承毅调整了作战计划,决定在54军、77军与3个空突旅重点攻打蔚山的时候,38军与2个空突旅从大邱南下,攻打釜山西面的密阳、三浪津与昌原,完成对韩军第10集团军的战役包抄行动。
  裴承毅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手里的时间只有5天了。
  如果逐一攻打,至少需要10天时间才能完全占领半岛东南地区。38军提前南下,能将战役时间缩短到5天以内,至少能在5天内完成攻占蔚山与釜山的作战行动,取得最重要的胜利。
  准备充分后,54军与77军率先向蔚山发动进攻。
  按照外界普遍预测,蔚山的韩军最多坚持24小时。
  裴承毅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柳宗纯还在蔚山,所以韩军至少能够坚持48小时,也许能够坚持到13日下午。
  不管怎么样,攻占蔚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第一百六十一章
狼烟四起
  似乎预料到韩国即将战败,大发战争财的国际博彩业巨头把目光转向了战斗力旗鼓相当的韩国军队与朝鲜军队,纷纷开出盘口,赌朝韩之间的战斗,以及韩军如何战败,朝军能够获得多大程度上的胜利等等。
  此时,共和国的高层领袖却在忙着做另外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2月11日,顾卫民到达汉城,代表共和国参加朝鲜中央政府官员正式就职典礼。
  这一天,共和国外交部率先承认朝鲜政权。随后老挝、柬埔寨、缅甸与伊朗先后宣布承认朝鲜政权,巴基斯坦、越南、泰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在12日陆续宣布承认朝鲜政权,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阿根廷等国先后在15日前宣布承认朝鲜政权,到20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叙利亚、埃及、莫桑比克、巴西、乌拉圭等国宣布承认朝鲜政权。
  21日,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正式提出取消韩国作为联合国成员国的身份,承认朝鲜人民民主政府为朝鲜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虽然该提议遭到了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在内的国家反对,但是在成员国的问题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没有否决权,将由联合国大会进行投票表决。只要承认朝鲜政权的国家达到法定数量,朝鲜就能返回联合国。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顾卫民代表共和国在汉城抛头露面的时候,王元庆在国内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按照赵润东的授意,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将由王元庆召开全军代表大会。
  以往,这样的会议都由赵润东召开。让王元庆去召开军队代表大会,既让全军将士知道王元庆是赵润东选择的接班人,也能让王元庆在军队里树立威信。
  组织会议,肯定得在会议上做重要发言。
  半岛战争是共和国建立以来参加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地区性战争,也是共和国在21世纪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对共和国的军事建设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在取得胜利后召开全军代表大会,不但能凝聚共和国军人,还能振奋军队的士气。
  最重要的是,必须在此时为共和国的军事发展指明方向。
  为了这件事情,从2月6日开始,王元庆先对首都卫戍部队进行视察。
  接下来的数日内,王元庆跑遍了全国各个军区,视察了各主要部队的情况,会见了各军区主要将领与军队代表,对军队发展与军区建设做出重要指示。
  12日,王元庆返回北京,着手准备全军代表大会。
  次日上午,前线传来天大的好消息,54军不但顺利攻占蔚山,还在一次遭遇战中抓获了装扮成韩军士兵的柳宗纯。
  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据抓获柳宗纯的装甲连连长潘东子上尉描述,与伪韩总统卫队交火后,还以为是一支溃散的韩军。直到发现敌人抵抗顽强,使用了大量先进武器,比如美军刚刚装备的“单兵作战系统”,才发现遇到的是一支不简单的部队。潘东子上尉立即呼叫增援,空突旅武装直升机到达后,装甲连迅速包围伪韩总统卫队。战斗持续了25分钟,伪韩军队被迅速击溃。清点战俘的时候,如果不是潘东子上尉平时喜欢看国内的时尚杂志,而2024年11月的《世界周刊》封面上又刊登了柳宗纯的大幅照片,恐怕没人能够认出混在战俘中的伪韩总统。
  因为抓获了伪韩总统,所以潘东子上尉在战后荣获特等功,他的连荣获集体一等功!
  柳宗纯成了战俘,伪韩政权正式灭亡。
  13日,各部队的代表陆续赴京。
  为了表示对前线将士的重视,王元庆特意让国务院安排20多架民航专机,将还在前线作战、以及刚刚完成作战任务的军队代表接回北京。国航等航空公司得知政府租借飞机去接有功将士,不但没有收一分钱的租金,还在每架航班上安排了最漂亮的空姐,为每一位将士准备了鲜花与礼品。
  得知前线将士即将归国,首都民众自发到机场迎接。
  还有不少全国各地的民众不辞劳苦,专程赶赴首都,带着鲜花与礼物到机场迎接回国军人。
  事情越闹越大,民众的热情超乎想像。
  王元庆干脆打蛇顺棍上,让国务院在首都国际机场组织了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国防部抓住机会,在天安门广场安排了一次临时“阅兵”仪式,让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洗掉硝烟与尘土的回国将士拿着鲜花从广场上通过,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与慰问。
  幸亏回国的军队代表并不多,不然真成了一次阅兵活动。
  14日上午,全军代表大会在大会堂举行。
  似乎为了给大会送上一份最重要的礼物,38军在当天凌晨攻占了昌原,完成了合围釜山的作战行动。
  朝鲜国防军也在当天攻占大田,正式消灭伪韩政权(韩国政府机构设在大田)。
  只是,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没有关注半岛战场上的战斗,而是把注意力转向了共和国首都,瞄准了可以容纳1万多人的大会堂。
  所有媒体都注意到,主持会议的不是共和国元首,而是共和国副元首。
  正副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按照西方媒体的分析,共和国副元首王元庆在半岛战争期间一直负责国家行政与外交工作,由其主持全军代表大会,表明王元庆将在2年后接替赵润东,担任共和国国家元首。
  因此,王元庆在全军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显得格外重要。
  与其他军事会议不同,共和国不但让新闻媒体进行现场采访,还特别允许部分其他国家的记者进入会场,对会议情况做现场报道。
  上午3个半小时的会议中,王元庆的讲话时间就占了2个半小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