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刃(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387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虽然空战时间也就10到15分钟左右,可凌天翔觉得这段时间极为难熬,在这10多分钟的时间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也仅仅只是担心而已,10多分钟里,欧洲舰队没有派出新的战斗机,这时候,第一批攻击机群已经到达了,而第二批攻击机群也只晚了5分钟就赶了过来。
  此时,欧洲舰队西面的空战已经打得如火如荼,虽然紧急升空的那架E-2F发现了正在逼近的两股庞大的机群,但是舰队的防空战斗机都分不出身来,而且所有的拦截导弹都用掉了,甚至很多战斗机把格斗导弹都打光了。“阵风”M还好,至少还有航炮可以使用,而F-35B在用掉了导弹之后,就只有用战机当导弹去撞下敌人的战机,而不管是英国飞行员,还是意大利,或者西班牙的飞行员,都还没有这个胆量。
  欧洲舰队也迅速进入了防空战斗状态,在没有战斗机可以前去那些携带着反舰导弹的攻击机的情况下,他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舰队里的防空战舰能够发挥出足够的水平,尽可能多的将射来的导弹拦截下来,同时,他们也在指望,阿根廷空军的那些攻击机不要太多,携带的导弹也不要太多。
  第一批攻击机群在距离最近的欧洲防空战舰大概150公里的地方就发射了导弹,全是“俱乐部”型导弹,而且这些导弹全部采用的是高弹道,即在发射后,首先借助火箭发动机提供的能量爬升到1万米的高空,再向舰队杀去。按照这种飞行弹道,“俱乐部”导弹的最大射程达到了250公里,而欧洲舰队的防御纵深也不过就50公里左右而已。也同样的,采用高弹道飞行的导弹更容易遭到舰队防空导弹的拦截。
  晚了5分钟到达的第二批攻击机一直将距离逼近到了100公里之内才发射导弹。此时,欧洲舰队里的主要防空力量都在应付那些从头顶上飞来的反舰导弹,而且舰队本来就很难对付超低空飞行的战机与导弹,就算有E-2F提供目标信息,但不管是标准,还是紫苑,都需要战舰火控雷达照射目标,才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而采用了AIM-120导引头,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标准6型导弹还没有装备欧洲海军呢。
  发射完了导弹的攻击机迅速转向爬升,此时,负责牵制欧洲舰队防空战斗机的护航战斗机群也都接到了撤退的消息,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杜冰锋与赵隼鹰等人立即摆脱了敌机的纠缠,纷纷加速转向逃离。欧洲舰队的战斗机也无心追击,毕竟现在还有导弹的就没有几架了。不过,空战还没有结束。
  爬升到了5000米以上高度的那些攻击机突然再次转向,然后向数十公里外的欧洲战斗机齐射了中程空对空导弹。每架攻击机都在机腹嵌入式挂架上携带了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本来这些导弹是用来自卫的,或者是在遇到了敌人更多的战斗机的时候,可以抛掉反舰导弹,临时充当护航战斗机。而现在,这些攻击机都没有用掉导弹,见到还有10来架敌人的战斗机没有被击落,攻击机飞行员自然不肯手软,反正导弹带回去也没有多少用,就算用20枚导弹干掉一架战机,那也是绝对划算的买卖。同样的,大部分执行攻击任务的飞行员在这场战争中还没有取得空战战果呢,他们可不想一辈子都当攻击机飞行员,有机会拿下几个空战战果,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突然而来的导弹打击立即让欧洲飞行员傻眼了,之前,还从来没有过攻击机在投下反舰导弹之后转身用空对空导弹进行空战呢。仅仅只是不到一分钟,5架“阵风”M,6架F-35B就被如同飞蝗般扑来的导弹给撕成了碎片。到此,欧洲舰队上空一架防空战斗机都没有了。
  顺利完成任务的机群纷纷返航,只有一架指挥机留了下来。这是计划之外的,如果此时空中还有欧洲战斗机的话,那么这架飞机早就返航了。见到敌人的战斗机都被干掉了,这架巡航能力超过10个小时的指挥机就留了下来,其任务就是确认最后的战果。可以说,当时飞机上的两名阿根廷飞行员都捏着一把汗,反而是那几名负责指挥的共和国军官显得镇定自若。只要不进入舰对空导弹的射程,他们就没有威胁。再说了,现在欧洲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拦截那些反舰导弹,而等到他们完成防空作战任务之后,恐怕也不会剩下多少对空导弹了。
  比起这些镇定自若的空中指挥军官,海面上的欧洲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实际上,此时欧洲舰队的防空能力并不强,英国海军只有2艘45,法国还有1艘“地平线”,意大利的一艘“地平线”与西班牙的一艘F100。总共就5艘拥有区域防空能力的战舰。虽然大部分反潜护卫舰都有点防空能力,但是最多只能用于保护自身,而不可能保护周围的其他战舰,特别是身后的航母。
  当E-2F发现有超过70架的攻击机发射了反舰导弹,而且雷达屏幕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导弹反光点之后,欧洲舰队的指挥官心里就已经有数了。这次,阿根廷空军倾尽全力发动攻击,目的绝不仅仅是干掉几艘护航战舰,而是对着舰队里的核心,也就是航母而来的!
第八十八节
关键偷袭
  在英阿马岛战争中,更多的人关注的是阿根廷空军的表现。不可否认,与30年前相比,阿根廷空军的表现仍然那么的勇猛,加上实力上的提升,阿根廷空军确实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功臣。在这个光环下,太多的人忽略了阿根廷海军的表现。虽然在3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阿根廷海军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表现,除损失了“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之外,还损失了“圣菲”号潜艇(一艘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后来出售给阿根廷的老式潜艇),另外阿根廷海军的其他战舰几乎都躲在了港口里面,只有一艘209级潜艇差点干掉了英国的“无敌”号航母。但是,在这次战争中,阿根廷海军绝不是无所作为的。
  在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中,阿根廷海军露面的次数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阿根廷海军的主要力量还是潜艇,其水面战舰为了避免遭到英国核潜艇的攻击,全都龟缩在了港口里面。而潜艇本身就是以隐蔽、偷袭为主要手段的战舰,潜艇露面,就意味着发动了攻击,或者是遭到了敌人攻击。可同样的,有一点是绝不能否认的,那就是阿根廷潜艇的几次行动都出现在了最关键,最重要的时刻。比如,上次偷袭欧洲联合舰队,3艘潜艇就干掉了4艘护航战舰,其中竟然有3艘是防空战舰。现在,这3艘潜艇的偷袭效果显现了出来,如果欧洲联合舰队多出3艘防空战舰的话,那么局势就绝对不一样了。
  就在欧洲舰队全力准备防空作战,应付蜂拥而至的那些反舰导弹的时候,海面下,4艘阿根廷海军“辽”级潜艇的艇长纷纷下达了准备攻击的命令。
  这4艘潜艇是在3天之内陆续到达的。当时,阿根廷海军与空军的配合不太密切,这导致海军很难在马岛附近的战斗中发挥作用。这一直是阿根廷军队的弊端,也不能完全怪海军,特别是在空军占了绝对主力地位之后,更瞧不起海军,也就不太愿意与海军配合作战。另外,常规潜艇的水下机动能力并不强,作战节奏不快,转移速度更慢,通信也同样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很难与空军的高节奏攻防作战进行配合。不过,阿根廷海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行动。
  花了数天的时间,阿根廷海军也基本上摸清了欧洲舰队的行动规律。虽然欧洲舰队已经逼近了马岛,并且准备攻打马岛,但是欧洲舰队里的航母自持作战能力是有限的,燃料、弹药用光了,就得回去补充。阿根廷海军认为,欧洲舰队会在某个时候再次向东逃逸,就立即调集在附近活动的潜艇向马岛东部海域集结,准备趁此机会拦截欧洲舰队,再像上次一样,来一次偷袭,干掉几艘欧洲战舰。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阿根廷海军与空军有密切的配合,主要就是阿根廷海军那几艘潜艇出现得太及时,而且出现的地点太准确了。可事实上,阿根廷海军一直是独立行动的,也许那4名艇长发现了欧洲舰队的异常,猜到欧洲舰队正遭到了空军的攻击,所以才决定立即发动偷袭。可从根本上来讲,这绝对是运气,而不是配合。
  此时,欧洲舰队的防空作战已经开始,连反潜护卫舰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防空作战上,根本就没有哪艘战舰上的反潜官兵注意到海面下还有几条“鲨鱼”正准备偷袭。
  “辽”级潜艇只有4具鱼雷发射管,且部署在潜艇舰首的两侧,这样就腾出了舰首的空间,可以安装功率更大的主被动声纳基阵。日本的常规潜艇第一次采用这种设计方式,以往,主要就是美国海军的核潜艇采用这种布局。当时,还有很多人争论,即常规潜艇是否需要大功率的主动声纳。主动声纳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反潜作战中探测敌潜艇的位置,可弊端也是很明显,这会使潜艇本身暴露。世界上绝大部分常规潜艇的主动声纳都不是很好,主要就是考虑到常规潜艇的首要任务是反舰,而不是反潜,特别是在与核潜艇的对抗中,常规潜艇的胜算并不大,因此更好的利用舰首空间比安装大功率主动声纳更好。
  这次战斗中,4艘“辽”级潜艇都没有使用舰首的主动声纳,实际上也用不着。4艘潜艇都是通过坐沉海底,或者是保持静止不动,通过这种守株待兔的方式进入了欧洲舰队内部的。4艘潜艇距离最近的航母都在5到10公里之内。对于采用最大航速射程仍然在20公里以上的鱼雷来说,已经是在必杀距离之内了。虽然“辽”级潜艇没有装备尾流自导鱼雷,但是其使用的重型反舰线导鱼雷的威力仍不可小视。
  相比与俄罗斯的“阿穆尔”级潜艇,“辽”级潜艇也同时只能对付2个目标。可是,“辽”级潜艇有一手绝活,那就是在执行反潜作战任务的时候,潜艇上的指挥系统可以同时引导两枚鱼雷攻击同一个目标。如果同时发射4条鱼雷的话,就可以分别引导两条线导鱼雷攻击1个目标,总共同时攻击两个目标。
  对付轻型航母,2条装有250公斤重的战雷头的重型鱼雷就足够将其击沉了。即使是英法的中型航母,在同时遭到了两条鱼雷攻击的情况下,也必然遭到重创。当然,潜艇作战与空军的战机作战不一样,主要就是潜艇在作战时很难相互联络与沟通,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因此,在攻击准备阶段,这4艘潜艇的艇长都决定同时瞄准最近的两艘航母,同时发射4条鱼雷,就算攻击成功率只有一半,那他们也至少可以重创一艘航母。
  位于舰队最前方,也就是东面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号,其西南面是“戴高乐”号,西面是“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西北面是“加里波第”号与“凯沃尔”号。这5艘航母的间隔距离在10到15公里之间,采用的是标准防空阵型。而舰队里的5艘防空战舰全都部署在了舰队的西面,在防空驱逐舰与航母之间则是负责反潜巡逻的护卫舰。
  此时,欧洲舰队的航行速度是24节。这个速度是标准的防空作战速度,但在这个速度下,反潜护卫舰上的声纳很难工作,甚至无法正常拖带拖拽式声纳。另外,在防空作战中,为了避免误伤的事情发生,所有战舰上的反潜直升机都将停止飞行,或者是暂时规避到舰队之外。因此,舰队内部并没有执行巡逻任务的反潜直升机。换句话说,当舰队进入防空作战阶段的时候,舰队的反潜作战能力,以及发现潜艇的能力将大打折扣。
  在阿根廷潜艇已经着手准备发射鱼雷的时候,就算反潜战舰发现了潜艇,也很难立即发动攻击。当时,欧洲各国的反潜战舰上都已经取消掉了如同“阿斯洛克”这类反潜火箭助推鱼雷,其主要的反潜力量是携带的反潜直升机,其次就是战舰上的轻型反潜鱼雷。而M46这类反潜鱼雷的最大射程也就5公里左右,性能好点的MU90也远不了多少。而那些潜艇距离航母都在10公里左右,距离保护航母的护卫舰也多在5公里之外。因此,护卫舰上的反潜鱼雷是没有多大威胁的。而要强行让反潜直升机起飞的话,也需要好十几分钟的准备时间,而十几分钟之后,战斗已经结束了。
  整个作战过程中,这4艘潜艇都没有使用主动探测设备,敌舰已经近得不能再近,被动声纳就能够准确的测出敌舰的方位,而引导鱼雷攻击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方位。战斗准备时间不过2分钟而已,主要就是将目标的方位数据写入鱼雷的引导系统。随即,第一艘潜艇就进行了鱼雷齐射。这艘潜艇攻击的是位于最后面的“加里波第”号与“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它向两个目标各发射了2条鱼雷。
  发射鱼雷的时候,潜艇已经失去了安静性,这就如同隐身战机在打开弹舱时会失去隐身效果一样。另外3艘潜艇也分别发射了鱼雷。1艘攻击的是“加里波第”号与“凯沃尔”号。1艘攻击的是“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与“戴高乐”号,最后1艘攻击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号与“凯沃尔”号。也就是说,三艘轻型航母都遭到了两艘潜艇的同时攻击,而两艘中型航母遭到的攻击反而要少一些,主要就是当时没有潜艇在欧洲舰队的正南面。
  鱼雷发射出去的时候,欧洲舰队的防空作战也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这次,因为有E-2F的指引,所以欧洲舰队在前两轮区域防空作战中的表现都还不错。5艘防空战舰首先集中火力对付了从高空突防的那72枚“俱乐部”反舰导弹。为了确保击落目标,基本上都是用2枚防空导弹攻击1个目标的战术。这也是正当的防空战术,如果拦截失败的话,还需要下一轮拦截,且在拦截反舰导弹攻击的战斗中,最重要的不是消耗多少防空导弹,而是节约时间。
  问题也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欧洲的防空战舰一般都偏小,最小的F100还是护卫舰,就算排水量比较大的45型与“地平线”级驱逐舰也都比美国的同类战舰小了1000到2000吨。排水量偏小的直接后果就是携带的区域防空导弹数量少得多。F100只有32具垂直发射器,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时,一般是携带24枚远程防空导弹,另外8具发射器装32枚“超级海麻雀”。而“地平线”级也只有32枚紫苑30,另外还有16枚紫苑15。45型的情况差不多,在48具垂直发射管中,一般装备32枚远程导弹,16枚近程防空导弹。
  也就是说,这2艘防空战舰一共就只有120枚远程防空导弹。在此之前,已经在战斗中消耗了一部分,现在剩余的远程防空导弹已经不足100枚了。在两轮区域防空作战中,5艘战舰将所有的远程防空导弹都射了出去,结果仍然没有能够击落全部的“俱乐部”反舰导弹,不得不利用近程防空导弹继续进行拦截。
  此时,从超低空突击的反舰导弹也已经杀到了。这才是真正的打击力量。35架战斗机发射了140枚导弹,其中只有2枚出了故障,有138枚正在朝欧洲舰队射来。要拦截这些导弹,就只有利用战舰上的近程防空导弹,而近程防空导弹是无法利用预警机提供的目标信息进行中段制导的。而且,近程防空导弹也不需要中段制导,一般的作战模式是发射后就进入自导阶段。
  毫无疑问,5艘防空战舰就算拼上老命,也不可能将这100多枚导弹全部拦截下来。考虑到头顶上还在继续逼近的那些导弹,就更不可能获得防空作战的胜利了。当位于最后面的那艘F100护卫舰被导弹击中的时候,高空仍然有20多枚“俱乐部”反舰导弹在继续向舰队核心处的航母突击。另外,超低空处,超过100枚的反舰导弹正在从东面120度的范围内扑过来。
  5分钟之内,5艘防空战舰全部中弹,最惨的是那艘F100,被一枚导弹就炸成了火堆。法国的那艘“地平线”的命运要稍微好一点,导弹打在了直升机甲板上,没有造成致命损伤。另外两艘45型驱逐舰也只挨了一枚导弹,最多失去了战斗力,暂时还没有沉没的危险。可问题是,已经有上百枚导弹突破了防空战舰的拦截,正在杀向舰队里的那些航母。
  这些导弹的火控程序是早就已经装定好了的,它们的任务就是去打击航母,而之前攻击防空战舰的那些导弹的任务就是对付护航战舰。在防空战舰的拦截失败之后,守在航母身旁的反潜护卫舰也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
第八十九节
一锤定音
  导弹飞行100公里大概需要6分钟的时间,而鱼雷跑完10公里,差不多也要6分钟左右的时间。因此,当第一条鱼雷打中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是导弹命中了航母,而没有人想到航母遭到了鱼雷攻击。直到第二条鱼雷射到的时候,航母上的官兵才发现了异常,并且迅速拉响了反潜警报。可是,此时已经太晚了。
  在“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发出反潜警报后不到1分钟,“加里波第”号航母中了第一条鱼雷。接着,其他几艘航母也纷纷中招。
  下场最惨的还是“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因为第一枚鱼雷就打在了航母右舷中部,而紧随而到的第二条鱼雷几乎命中了同一位置,结果导致航母水下部位严重受损,相邻四层甲板的数十个舱室立即被海水淹没,上百名官兵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当第三条鱼雷命中了这条可怜的航母时,导弹攻击也到达了。2枚以2.5倍音速从高空俯冲下来的“俱乐部”导弹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击中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半穿甲战斗部在砸穿了飞行甲板与下面的机库甲板之后,才在舰体内爆炸。紧接着,3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相继命中了航母的右舷,其中2枚的命中点就在水线附近,造成的损伤不比鱼雷轻多少。最重要的是,第3条鱼雷是在航母的下面,也就是龙骨下方爆炸的。虽然没有直接炸中航母,但是所造成的破坏绝对是最严重的。
  鱼雷比反舰导弹的破坏力要大得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鱼雷的攻击点在水面以下,直接打击战舰的主舰体,而不是战舰水上部位,这样就能够造成战舰严重进水,带来的是毁灭性的,不可挽救性的损坏。另外,现代化的鱼雷都可以设置爆炸点,最常采用的就是将鱼雷的爆炸点设置在航母的龙骨下方,然后利用爆炸时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来摧毁战舰的龙骨。海水的可压缩性只有空气的万分之一,传递能量的能力是空气的万倍以上,因此水下爆炸造成的冲击波的破坏力要比空气中的爆炸厉害得多。另外,战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此在设置鱼雷爆炸点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磁引信,利用战舰的磁场来确定爆炸位置。
  这条鱼雷造成的损坏是毁灭性的。挨了5枚导弹与3条鱼雷攻击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已经没有救了。10分钟后,舰长就下达了弃舰的命令,此时航母已经严重右倾,舰体开始断裂,已经失去了挽救的价值,如果再不弃舰的话,就将让成百上千名官兵为航母陪葬。
  紧接着遭到攻击的是“加里波第”号。在泰国的那艘航母之前,“加里波第”号是世界上最小的航母,其标准排水量刚过1万吨,满载排水量也不过就1万3000多吨而已。这甚至比美国海军即将服役的DDG1000型驱逐舰还要小,比一些国家的大型驱逐舰也大不了多少。可这艘航母的载机能力并不差,甚至比“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还要好一点。可因为战舰排水量过小,又要装下足够多的飞机,那么航母在设计上就必然存在着问题,防护能力与抗沉性能都肯定非常不理想。
  在挨了第一条鱼雷之后,“加里波第”号就基本上没救了,就算没有立即沉没,也肯定会被抛弃。可是接下来,这艘航母竟然吸引了2条鱼雷,8枚导弹。光是砸在航母上的“俱乐部”导弹就有5枚之多。结果,这艘航母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就沉没了,全舰850名官兵(标准825人,当时还有意大利舰队司令部的25名官兵)中,只有42人获救,另外808人全部随舰遇难。
  而另外一艘意大利的航母,“凯沃尔”号的命运就要好得多了。这艘航母的位置比较靠前,在“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发出了反潜警报的时候,射向它的鱼雷还没有到。随即,航母就迅速规避鱼雷攻击,并且释放了反鱼雷诱饵。而当时攻击这艘航母的两艘潜艇都已经切断了鱼雷的导线,鱼雷进入了自主攻击阶段,因此比较容易受到欺骗与干扰。在几次大角度转向之后,这艘航母竟然避开了4条鱼雷的攻击,其中有3条鱼雷都被诱饵弹给引走了。
  躲过了鱼雷攻击的“凯沃尔”号也仅仅只是避免葬身鱼腹。紧接而到的反舰导弹没有放过这艘意大利最大的战舰,也是欧洲第二新的航母。航母上的自卫系统只拦截下了2枚“俱乐部”,接着就被另外2枚“俱乐部”导弹给击中,十多秒钟之后,2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也打在了航母的舰体上。
  “凯沃尔”号的排水量要比“加里波第”号大出一倍有余,可其载机数量不增反减,虽然一部分原因是该舰在设计的时候要求具备两栖作战能力,所以航空作战能力受到了影响,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增加的排水量为加强航母的防御与生存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在挨了4枚导弹攻击之后,“凯沃尔”号并没有沉没,速度也没有下降多少,只是航母上的火势很大,在夜晚的海面上,就如同一堆正在快速行驶的篝火一样。战舰上的官兵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控制住了火势,到天亮的时候才扑灭了所有的明火。虽然这艘航母避免了战沉的下场,但是却也失去了战斗力。航母上大量重要设备被炸毁,或者是被烧毁,而且飞行甲板上有两个巨大的窟窿,舰体上也有两个巨大的窟窿,根本就无法使用作战飞机,也无法继续作战了。
  同样的,英国与法国那两艘中型航母因为都及时获得了反潜警报,而且都立即做出了反应,纷纷避开了鱼雷攻击。不过,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规避鱼雷的时候,将一艘为其护航的23型护卫舰逼到了鱼雷的枪口下,结果一条没有射中航母的鱼雷打中了那艘倒霉的护卫舰。不到5分钟,这艘排水量4000吨左右的护卫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另外,“戴高乐”号在避开鱼雷的时候,因为转向太快,且没有与其右舷的那艘“拉菲特”护卫舰协调好,结果航母一头撞上了护卫舰的中部,直接将护卫舰撞了个人仰马翻,这艘倒霉的护卫舰也在10分钟之内就沉没了,战舰上的官兵只有不到30人逃了出来。
  避开了鱼雷攻击的两艘航母仍然无法避开导弹攻击。在这个考验中,“戴高乐”号的表现就要比“伊丽莎白女王”号强悍多了。
  “戴高乐”号上装备有32单元的紫苑15防空导弹,另外还有3座“西北风”近程防空导弹,以及3座“萨盖”干扰系统。这也是西方国家第一艘装备了射程超过了40公里的防空导弹的航母。这32枚紫苑15导弹起到作用非常显著,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竟然打掉了射向航母的12枚反舰导弹,其中有6枚是越顶攻击的“俱乐部”。另外,三座“西北风”近程反舰导弹系统的作用也很突出,虽然一共就只有18枚导弹,但是其防空拦截效率绝对要比英国海军所倚重的“密集阵”高得多,18枚导弹击落了6枚反舰导弹,其中2枚是“俱乐部”。而最后关头,“萨盖”系统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三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偏离了目标,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即便如此,“戴高乐”号还是被两枚反舰导弹命中。虽然这是2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而且都没有打中航母的要害,还不至于使这艘排水量4万吨的航母沉没,但是却足以让其失去战斗力了,至少都需要返回法国的港口进行维修。万幸的是,这2枚导弹的战斗部都没有打中航母上的核反应堆,不然的话,那后果将更为严重。
  “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在面对导弹攻击的时候,这艘航母能够用来自卫的就只有两座“海拉姆”与两座“密集阵”。“海拉姆”发挥的作用是最突出的。虽然都没有将装备的21枚导弹全部发射出去,但是这两套系统总共拦截了9枚反舰导弹,其中只有2枚是“俱乐部”。而两座“密集阵”一共才拦下了3枚导弹,且没有一枚是越顶攻击的“俱乐部”。航母上的干扰系统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只是让2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偏离了目标。
  最终,至少有4枚“俱乐部”成功的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将这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下层的机库,以及位于舰首与舰尾的舱室炸成了废墟。另外还有至少5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击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虽然都没有打中要害,但是航母受到的创伤肯定是难以修复的,至少难以在短时间之内修复。可以说,当时“伊丽莎白女王”号没有战沉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其巨大的排水量,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高生存能力。毕竟65000吨的排水量要比“戴高乐”号大50%以上,这就让航母有了更多的空间来提高生存力了。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欧洲最新的航母,在设计的时候就采用了大量可以提高生存力的办法,比如仿照美国航母那样采用了小分舱结构。另外,航母避开了所有鱼雷,这也是其能够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到此,欧洲舰队里的五艘航母都遭到了攻击,“加里波第”号与“阿斯图里亚斯”号战沉,另外三艘全都遭到重创,失去了作战能力。护航战舰中,除了被“戴高乐”号撞沉的那艘“拉菲特”,以及被鱼雷击沉的那艘23型护卫舰之外,另外还有5艘护卫舰遭到导弹攻击,且都相继沉没。5艘防空战舰中,当即战沉的就有2艘,即西班牙的F100与意大利的“地平线”。到了第二天的时候,英国的一艘45型驱逐舰因为伤势过重而沉没。
  也就是说,这一场战斗中,欧洲舰队就损失了2艘航母,2艘驱逐舰与8艘护卫舰,剩余的战舰几乎全部遭到重创。可以说,连护航的反潜护卫舰都没有了。不得已之下,英国海军不得不立即让在附近活动的攻击型核潜艇全部撤回,掩护受伤的战舰返回阿森松岛。
  第35日天亮前,凌天翔就收到了由指挥机发回的第一份战报,到了上午,侦察卫星发回了新的照片,这才确认了最后的战果。同时,凌天翔也收到了阿根廷海军的消息,发动攻击的4艘潜艇中,只有3艘与基地取得了联系,另外1艘失踪,怀疑被当时正在为舰队护航的英国核潜艇击沉。
  阿根廷海空军的损失根本就不算什么。一艘潜艇,15架作战飞机,以及在战斗中消耗掉的216枚反舰导弹,376枚中程空对空导弹,以及274枚格斗导弹。只不过,在被击落的15名飞行员中,有11名共和国的飞行员,而且这11名飞行员都没有找到,很快,他们也被列入了阵亡人员名单。
  这次战斗所取得的胜利是决定性的。到此,欧洲舰队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更失去了反攻马岛的能力。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凯沃尔”号要1年的时间才能修复,“伊丽莎白女王”号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修复,受伤最轻的“戴高乐”号也要在船坞里躺上2到3个月。加上舰队返回本土的时间,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英国就只能用他们的核潜艇来封锁马岛,而无法获得马岛的制海权与制空权了。
  当天上午,阿根廷总统就向全国,或者说是全世界宣布了这一重大胜利。阿根廷全国上下举国沸腾,很多人自发的在家里的窗户与阳台上挂出了国旗,一些激动的学生甚至主动到总统府、国会,以及三军总参谋部外进行游行庆祝。
  凌天翔坚持到了中午,就在他准备去睡觉的时候,一名参谋军官叫住了他。
第九十节
危险信号
  忙了一天两夜,凌天翔也很是疲惫,他没有听清楚那名参谋军官的话。
  “上校,有你的电话。”
  “我的电话?”这次凌天翔听清楚了,接着他就暗暗一惊,“在哪?”
  “请跟我来!”参谋军官很是客气,现在凌天翔已经赢得了阿根廷空军大部分军官的信任与尊重。
  凌天翔可没有在乎这些,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同时,他预料自己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当他跟着那名参谋军官进了通信室,立即就明白了过来。打来电话的是连豫泯,而且使用的是当初两人约定好的保密线路,只有在出现最严重的事情,需要立即联系的时候,连豫泯才会打这个电话,而平时都是通过电子信件进行联络的。
  “上校,需要……”
  “不用,你就在这里等着吧。”凌天翔拿起了电话。他只“喂”了一声,电话那端只传来了三下忙音,电话就被挂断了。
  这下,凌天翔明白了,这是他与连豫泯约定好的信号。这个信号的含义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即逃亡!
  “上校……”见到凌天翔放下了话筒,那名参谋军官也有点不明白。要知道,这条线路是阿根廷空军的保密线路,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条线路,更不可能有人恶作剧,专门拨通了这个号码吧。
  “没事,你能帮我准备一辆车吗?另外,我需要立即到圣克鲁斯港那边去,请帮我联系一下机场那边。”
  “没问题,我这就去帮你准备。”
  在参谋军官离开后,凌天翔也离开了通信室。在上车之前,他用一个新的手机号码发出了一条只有3个字符的短信息。这条信息一般人是看不懂的,而其含义与开始那三下忙音一样,这条信息正是发给还在圣克鲁斯港的袁德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