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刃(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387

  次日上午,阿根廷空军故伎重演,出动战机准备干掉这两艘战舰,可这次欧洲人早就有了准备。8架“阵风”M迅速投入战斗,5分钟之内,12架“阵风”M也杀了过来,结果前出的12架护航战斗机没有能够确保制空权。到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又有12架F-35B投入了战斗。攻击机群还没有能够投下导弹,F-35B就在E-2F的指挥下用“流星”导弹成功的拦截了攻击机群。到战斗结束的时候,发动攻击的36架阿根廷战机被击落了21架,只有3架战机成功投下了导弹,可并没有对战舰构成威胁。另外,空战中,法国与英国只损失了9架战机。
  这是欧洲联军取得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也是阿根廷空军在战争中遭受的第一次巨大失败。万幸的是,战场距离马岛较近,落水的17名飞行员中,有15人被找到,并且被救了回来。另外,共和国的飞行员没有参加这次战斗。
  对阿根廷空军来说,这次失败反而是好事。至少,这让阿根廷人认识到了一个问题,胜利距离他们还有很远,敌人并没有被击败,要想获得胜利,还需要更加努力,还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同时也需要更加的小心谨慎,绝不能有半点轻敌大意的思想。
  可以说,这个教训被阿根廷人牢牢的记住了,直到战争结束,阿根廷空军都再也没有犯同样的轻敌错误。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失败对阿根廷是有利的,至少在还可以挽回的时候,阿根廷空军正视了敌人,还可以重新鼓舞起斗志,这要比在关键时刻遭受一次不可逆转的失败好得多。
  接下来两日,阿根廷空军发动了4次佯攻,并且集中投入了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虽然在战斗中,阿根廷空军损失了一架预警机,这也是在战斗中被击落的第一架预警机。但是,阿根廷人获得的好处是巨大的,那就是摸清了敌人的战术部署情况。
  掌握了敌人的战术安排之后,阿根廷空军开始策划真正的攻击行动,而这次,他们瞄准的仍然是那两艘警戒舰!
第八十五节
浑水摸鱼
  因为曾经数次向阿根廷空军提出了正确的建议,所以凌天翔现在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军事观察员”。这个身份并不是说他是某个国家在阿根廷的军事观察员,而是为阿根廷空军提供建议,并且有权参与从军事决策到战术策划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在阿根廷空军策划新的战术行动的时候,凌天翔就参与其中,并且提出了一个重点建议,那就是在打击敌人的警戒舰的同时,也要投入力量消灭掉敌人的预警机。
  在上一次作战中,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那架法国的E-2F预警机。“F”是法国的代号,而法国采购的E-2最初是C型,后来因为不需要采购第二艘航母所需的3架预警机,法国海军有足够的机会将其升级到最先进的D型。而E-2D的综合能力要比YJ-200强,特别是在探测距离和探测目标的数量上。而E-2D的最大问题是只有2名空中指挥官,也就只能最多指挥2批战机作战,一般的情况下,预警机探测到的情况需要通过高速数据链发回到防空战舰上,然后再由防空战舰上的作战指挥中心来指挥战斗机作战。而YJ-200可以最多搭载6名空中指挥官,独立作战能力明显强得多。
  阿根廷空军采纳了凌天翔的建议,并且调整了作战计划。当天晚上,作战任务就下达到了各前线部队。战争爆发后的第34日上午,作战行动正式开始了。
  首先出发的就是12架执行空战任务的F-10AⅡ型战斗机。与以往不同,仅仅2分钟后,第二批12架同样执行空战任务的F-10AⅡ战斗机也起飞了。看起来,这是同一批次的战斗机,可这两批战斗机的任务完全不同。
  如同计划中所预料到的一样。第一批战斗机在距离德国的F125还有大概250公里的时候,就首先被战舰东面大概100公里处巡逻的E-2F发现了,随即战舰上的防空雷达也截获了这批战斗机。伴随预警机巡逻,并且同时担任掩护警戒舰任务的8架“阵风”M立即打开了加力,朝着杀到的阿根廷战机冲了过去。
  按照法国舰队指挥官的判断,这次的敌机如果不是佯攻的话,那么在后面就会有12到24架挂着反舰导弹的攻击机,而且到达时间在10到15分钟之内。因此,法国舰队指挥官立即命令“戴高乐”号航母上待命的12架“阵风”M紧急起飞。因为之前已经损失了10多架“阵风”M,而补充的战斗机还没有到达,所以此时法国航母上还剩下了6架“阵风”M没有出动,这也仅仅勉强够舰队防空。
  英国舰队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毕竟他们也派了一艘23型护卫舰去担任警戒任务。首先赶来的就是在英国舰队上空巡逻的12架F-35B,而“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飞行甲板上待命的另外12架F-35B也在做着紧张的起飞准备工作。
  因为双方都有预警机在后方提供支持,所以在空战中,都极为重视远程拦截。F-10AⅡ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其使用的拦截弹的迎头攻击距离超过了80公里,而“阵风”M使用的米卡只有50公里。换句话说,在视距外空战中,F-10AⅡ有2次拦截机会,而“阵风”M只有1次拦截机会。可同样的,双方的飞行员都很熟悉拦截作战,并且都有电子干扰吊舱,拦截空战的效率已经降低到了30%以下。
  导弹齐射之后,双方很快就进入了格斗空战的距离。阿根廷这边更喜欢格斗模式,因为那些紧随而来的欧洲战机要担心误伤,所以不敢轻易的使用拦截导弹。而在格斗空战中,拼的就是士气与勇气,至少在这方面,阿根廷飞行员不比欧洲的飞行员差。
  就在第二批“阵风”M即将赶到战场的时候,一批中程空对空导弹突然射了过来。而这批导弹中,有四枚直接射向了附近的那架E-2F!这一顿导弹打击打得法国飞行员晕头转向,很多飞行员在被击落的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进行这轮导弹齐射的正是第二批起飞的F-10AⅡ战斗机,而且12架战斗机都一口气将携带的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射了出来。每架战斗机的火控雷达锁定4个目标,两架战斗机进行交叉攻击,这样就能确保任何一个目标都至少遭到2枚以上导弹的攻击,而实际上,大部分的“阵风”M都遭到了4枚导弹的同时攻击。
  驾驶这12架战斗机的全是共和国的飞行员,其中就包括杜冰锋与赵隼鹰,而他们利用的正是F-10AⅡ的仰射能力,以及所配备的PL导弹拥有上下10000米的拦截作战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战机在水平面上飞行,也能够用PL导弹拦截10000米高度上飞行的敌机。同时,他们还利用了E-2F的两个缺点。
  一个缺点是E-2F比较有限的下视能力,特别是对陆地上空目标的下视能力。本来E-2系列就是美国海军的舰载预警机,主要作战地点是在海洋上,主要任务也是为舰队提供早期预警,因此对付地面杂拨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弱。其次,E-2的机体有限,不可能装下功率与体积太大的雷达,而D型也没有采用相控阵雷达,仍然采用的是多普勒雷达,因此其探测复杂环境下的低空目标的能力仍然是相当有限的,根本就比不上美国空军的E-3。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E-2F在支援战斗机执行空战任务的时候,需要将雷达波主要集中在一个范围之内,以提高探测精度与探测距离,并且分辨复杂回波中的敌机信号,为作战的战斗机提供准确的引导信息。虽然此时E-2F仍然可以全向监视周围空域,但是对其他方向上的监视能力将下降很多,也就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规避了。
  这次,杜冰锋与赵隼鹰他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到达战场之前,他们就转向南面,同时降低了飞行高度,机群在距离海面不到50米的高度上,沿着马岛的南部海岸线飞行。结果,E-2F将战斗机发射的雷达信号判断成海岸线上溅起的浪花反射的信号,没有发出警报。在最后50公里的距离上,战斗机全部抛掉了副油箱,打开加力,以1.2倍马赫的速度开始冲刺,在距离预警机大概80公里的时候齐射了导弹。而当时,第二批“阵风”M正好赶到,结果原本计划进行三轮的攻击立即变成了一次性攻击。换句话说,那些“阵风”M是在不太合适的时候出现在了不合适的地点,结果成了E-2F的陪葬品。
  为了提高攻击准确率,齐射的导弹都采用了中程惯性制导的方式,即首先为导弹装定中段飞行弹道,在到达目标附近之后,导弹上的制导雷达才启动,开始搜索与跟踪目标。负责攻击预警机的杜冰锋与赵隼鹰做得更绝,在计算出导弹即将进入自导范围之后,两人启动了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用战机上的火控雷达直接照射预警机,而导弹则沿着预警机发射的雷达信号进行攻击。这样一来,极大的提高了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虽然那架E-2F迅速释放出了干扰弹,但是也仅仅骗过了两枚导弹,随即另外两枚导弹就将其撕成了碎片。
  同时遭到拦截的12架“阵风”M中有8架被击落。剩余的4架也立即加速逃逸。此时,战场上能够为欧洲战斗机提供引导的就只有那艘德国海军的护卫舰了。另外,“戴高乐”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最后6架“阵风”M正在做起飞准备,占据了飞行甲板的使用空间,因此要想派出另外一架E-2F,就要首先让这些战斗机起飞,然后将预警机送到甲板上,为其补充燃料,然后再起飞,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分钟。而这架预警机要赶过来支援战斗的话,那还得花上10分钟的时间。这还是纯理论计算,实际情况中,花上25分钟的时间都不为过分。而战斗肯定会在25分钟之内结束。也就是说,此时欧洲舰队已经没有空中预警能力了。
  杜冰锋他们没有追击那4架逃逸的“阵风”M,而是立即冲入了正在空战的战场之中。此时,第一批投入的8架“阵风”M也只剩下了3架,由阿根廷飞行员驾驶的F-10AⅡ损失了4架。在杜冰锋他们赶到的时候,那3架“阵风”M也加速逃跑。幸亏“阵风”M的最快速度不比F-10AⅡ慢多少,另外空战中消耗了大量的燃料,其加速能力也不错。
  就在杜冰锋他们准备追击的时候,英国海军的F-35B赶到了战场。这批F-35B在没有预警机的支持下,只能用自身的火控雷达搜索与跟踪目标。结果,F-10AⅡ上的雷达告警机及时地发出了信号,同时,在后面担任支援任务的YJ-200也发来了警告。这些警告都非常及时,在F-35B发射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射到之前,杜冰锋与赵隼鹰等共和国的飞行员都已经驾驶着战斗机散开,并且开始做机动规避动作。结果,只有5架由阿根廷飞行员驾驶的F-10AⅡ被“流星”导弹击落。
  F-35B上发射了中程空对空导弹的英国飞行员在面对格斗空战的时候,都显得没有多少信心,主要就是实战已经多次证明,F-35B的格斗空战能力不如F-10AⅡ。另外,此时很多英国飞行员都知道,在阿根廷空军中肯定有一批共和国的飞行员,甚至有一部分还参加过伊朗战争。当时,英国情报部门甚至搞到了杜冰锋的一些资料,并且怀疑这个共和国头号空战王牌已经参加了这场战争。因此,英国飞行员就更没有信心去与那些成功避开了中程空对空导弹攻击的F-10AⅡ进行格斗了,因为能够避开“流星”的多半都是共和国的飞行员。
  也就在杜冰锋与赵隼鹰他们迎头杀了上去,英国飞行员准备逃命的时候,担任致命一击任务的12架挂着反舰导弹的F-10AⅡ终于赶到了战场。因为前面24架战斗机占用了距离战场最近的机场,这批战机只能从距离较远的机场出发,加上携带了大量的弹药与副油箱之后,巡航飞行速度必然要慢得多,因此到达的时间就晚了一些。
  此时,欧洲舰队已经没有实力拦截这批攻击机了。12架攻击机在距离德国战舰大概100公里的地方就发射了导弹,然后扬长而去。随即,杜冰锋与赵隼鹰就收到了撤退的命令。攻击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那些反舰导弹自行去寻找与攻击目标了,没有必要与敌人纠缠下去,更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付出不必要的损失。
  那艘德国的F125与英国的23型护卫舰的结果可想而知。48枚导弹,远远超过了这两艘战舰的拦截能力。虽然F125使出了所有的力量,就连23型护卫舰也持续不断的射出“海狼”防空导弹,可最终都仅仅拦截下了5枚反舰导弹而已。结果,除了被干扰而偏离目标的3枚导弹,以及出了故障,在击中目标前就坠海的2枚导弹之外,38枚导弹几乎将这两艘可怜的战舰炸得粉碎。
  阿根廷空军确实有点浪费,要击沉这两艘战舰,4枚导弹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另外34枚导弹全是浪费掉了的。可是,从成本交换比上来看,48枚导弹的总价值也不过就5000多万欧元,算上战机消耗掉的燃料等等,还不到6000万欧元。而F125的造价是6亿欧元,那艘23型护卫舰的造价也达到了3.5亿英镑。也就是说,阿根廷空军仍然占够了便宜。
  最重要的是,这轮猛烈的打击让敌人见到了阿根廷战斗到底的决心。两艘战舰上,一共有300多名官兵阵亡,官兵伤亡率近75%。而绝大部分官兵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导弹给炸死的!可想而知,这轮打击给敌人心理上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当天,欧洲舰队就主动向东撤退了。同时,收到了战斗报告的凌天翔向阿根廷空军提出了一条新的,而且极为大胆的建议。
第八十六节
乘胜追击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凌天翔,显然他们对凌天翔的提议有点难以接受。
  “困难是现实的,可我们只要战胜困难,就能获得胜利。”凌天翔知道自己的提议很难让人接受。“现在,欧洲舰队正在全速撤退。从我们近期统计的战果来看,欧洲舰队所剩的作战飞机大概只有20到30架。显然,现在补充的新战机还没有到达,所以欧洲舰队必须得暂时撤退。这就是说,欧洲舰队实际上没有足够的防空能力。加上我们已经打掉了一架E-2F与两艘护航战舰,欧洲舰队需要时间调整防空部署,现在就是他们防空能力最弱的时候。”
  “可问题是,我们的战斗力也已经用出去了,现在前线的作战飞机都需要维护,飞行员需要时间休息,还有弹药、燃料……”
  “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凌天翔当机立断的说道,“我们投入前线的战机数量有限,因此可以调集后方的战机去执行任务,这些作战飞机都得到了良好的维护与保养,状态都很好,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弹药方面,可以让这些战机直接从后方挂弹起飞,降落到前线机场。而前线机场应该有应付紧急情况的储备燃料。飞行员方面,仍然由我们的飞行员承担主要任务,再补充一些白天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飞行员就足够了。”
  “可是,我们还得策划作战行动。”
  “投入所有力量追击,作战计划尽可能的简单,主要由前线的空中指挥员进行协调。”凌天翔看了眼手表,又说道,“欧洲舰队的撤退速度不会超过24节,而他们要离开我们的打击范围,至少是明天早上的事情了。攻击行动前期需要至少3个小时,因此,还有大概5个小时的策划时间。另外,在策划的同时,要调配作战飞机,同时让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得到充足的休息。”
  开始那几个还在询问问题的参谋军官都朝站在一旁的空军司令看了过去。
  “抓紧时间拟定计划,首先把飞机派上去,另外,尽快把执行任务的人员名单拿出来,让他们都抓紧时间休息吧。”空军司令只犹豫了一下,随即就下达了命令。实际上,在凌天翔提出建议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出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欧洲舰队为了打击马岛上的目标,同时因为西班牙与意大利航母上的F-35B无法在满载情况下起飞,也就无法达到最大作战半径,必须要缩短攻击距离,舰队就必须要向西航行,更靠近马岛。这样一来,英法航母上的载机就必须全力执行舰队防空与攻势护航任务。经过数日的激战,英法航母上的载机损失相当惨重。这时候,欧洲舰队最大的弊病显现了出来,即其漫长的补给线,为其补充新的战机制造了难以克服的问题。
  虽然F-35B与“阵风”M的转场航程都在4000公里以上,可是这些战机要到达舰队,都需要中途降落两次,而这两个地点就是西班牙的加拿利群岛与英国的阿森松岛。这不仅仅只是降落补充燃料那么简单,特别是在降落到阿森松岛之后,战机的持续飞行时间已经接近了10个小时,基本上达到了维修周期,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特别是对发动机进行维修。“阵风”M还好一点,有两台发动机,坏了一台,不至于坠毁。F-35B就麻烦了,只有一台发动机,坏了之后就必然坠毁。因此,在阿森松岛上的检修时间长达24小时。另外,从阿森松岛到战区的飞行距离超过了4000公里,因此在最后一次转场飞行的时候,舰队还必须要派出携带了伙伴式加油设备的战斗机前去迎接,为转场的战机补充燃料。这样一来,就限制了补充的速度,以及每批补充战机的数量。以当时的情况来看,3天补充一次损失的战机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而每次补充的时候,舰队必须要后撤,同时花上近1天的时间来接受到达的战机。
  同样的,因为过于靠近马岛,而舰队的舰载机损失速度超过了预料,所以当时舰队距离马岛过近了,要离开阿根廷空军的打击范围至少需要10多个小时。这就是凌天翔看准的机会。在此之前,英法舰队一直小心翼翼的在外围活动,即使靠近马岛,也可以在数个小时之内撤出。而以阿根廷空军的实力,在发动了一轮攻击之后,很难在数小时之内发动第二轮攻击。另外,就算是准备充足,一轮攻击都需要大概3到4个小时的前期准备时间。这样一来,只要英法舰队能够保证在这期间内离开阿根廷空军的打击范围,并且重新组织好舰队防空,那么阿根廷空军的战机就很难对其构成威胁。
  现在,这个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欧洲舰队需要至少12个小时才能撤走,同时,欧洲舰队所剩的防空战斗机数量有限,很难再组织起严密的舰队防空网,也就难以对付阿根廷空军的猛烈打击。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就能够取得重大的战果。
  此消彼涨之下,阿根廷空军这次完全可以放手出击。欧洲舰队现在是防空都嫌力量不够,哪有能力发动反击?按照凌天翔的建议,阿根廷空军可以不用考虑防御问题,因此就可以将尽可能多的战机派出去。从战术层面上讲,攻势护航至少需要24架战斗机,最好还能够得到1架,或者是2架预警机的支援,再派遣1架电子战飞机,与1架空中指挥机进行战术引导与协调,那么就能够确保制空权。夺取了制空权之后,阿根廷空军能够派出多少战机,就要派出多少战机去发动攻击。
  很快,阿根廷空军就确定下了可以派出的作战飞机数量。除了24架护航战斗机,2架预警机,1架电子战飞机,1架空中指挥机之外,阿根廷空军还准备动用72架战斗机发动进攻,另外将所有的加油机都调集起来为攻击机群提供支援。
  按照这一兵力部署,战术计划也很快成型。所有的护航战斗机都将以最大载重起飞,因为空战所携带的弹药并不是很重,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4枚格斗导弹加起来也不过就1吨多一点而已,因此所有的战斗机都将携带三大两小,一共五具副油箱。这样,战斗机在起飞之后,可以首先用副油箱里的燃料飞到作战区域,战斗的时候再将副油箱抛掉,返航的时候有足够的燃料到达马岛上空,或者是等待加油机的到来。
  攻击机群分成了两批。
  第一批攻击机群,每架攻击机只携带2枚反舰导弹,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以及2枚格斗导弹,另外携带三具大型副油箱,在起飞之后首先使用副油箱里的燃料,到达作战区域后丢掉副油箱,然后发射导弹。按照这一安排,这批攻击机全程不需要加油机提供支持,只是在返航的时候必须要在马岛上降落补充燃料。另外,只能以最佳巡航速度飞行,这样才有足够的剩余燃料让其返回马岛。
  第二批攻击机群,每架攻击机携带4枚反舰导弹,4枚中程空对空导弹,2枚格斗导弹,另外只携带一具大型副油箱。在起飞之后,机群将首先在马岛北部上空集结,因为是满载起飞,机内油箱不可能加满,所以飞到这里的时候,燃料基本上用掉三分之二了。接受了空中加油之后,机群再杀向目标,并且完成攻击。返航时,机群将在马岛附近再次与加油机群会合,接受第二次燃料补给,随后返回大陆机场。因为这批机群需要在攻击前进行一次燃料补给,所以要提前出发,这样才能保证与另外一批攻击机同时向欧洲舰队发射导弹。
  毫无疑问,一次性出动96架战机,这已经远远超过了阿根廷空军的战术指挥能力。在计划修改阶段,新增加了2架空中指挥机,同时在人员配制方面也做了调整。
  三个机群都由共和国的飞行员领队,并且至少有一半是共和国的飞行员。另外,3架指挥机上的协调员都是共和国的军官,2架预警机上的空中指挥官也都是共和国的军官。在任务安排时,也做了详细的规定。3架指挥机各负责一个机群的行动,并且由负责指挥护航战斗机的那架指挥机进行总协调。2架预警机中,1架负责为护航战斗机提供支持,以确保其夺取欧洲舰队西面的制空权,另外1架则负责引导后继到达的攻击机群发动攻击,并且在撤退的时候引导发射了导弹的攻击机群对付前来拦截的敌机(实际上有点多余)。
  做好了这一安排的时候,人员名单也基本上确定了下来。杜冰锋与赵隼鹰,以及之前跟随他们一起参加了白天战斗的那些飞行员都将再次披挂上阵。在参加攻击任务的飞行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前不久才“加入”军团,来到阿根廷的,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上战场。准确的说,是第一次参加这场战争。这批飞行员基本上都有过实战经验,其中一些在伊朗战争中就以志愿飞行员的身份加入了伊朗空军作战,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
  相关的准备工作也都紧张的开始了。当时部署在阿根廷南部机场,也就是前线机场上的战机数量是比较有限的,主要就是担心英国人会袭击阿根廷本土,因此大部分战机都部署在阿根廷的中部与北部地区。接到命令之后,这些战机立即携带着弹药进行转场飞行,到达目的地之后,再将战机转交给前线的飞行员。
  随即,阿根廷空军的地勤人员开始对新的战机进行检查,主要就是发动机与电子设备。弹药的问题还不是很大。在这场战争中,共和国生产的反舰导弹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虽然在战斗中暴露出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速度慢,容易遭到防空导弹的拦截,还有就是容易受到干扰,但是导弹射出去之后的故障率不到0.5%,导弹的可靠性相当高。本来这些导弹的设计标准就是在10年不进行检查与维护,拿出来后能够正常使用,可靠性要超过95%。
  接到了作战任务的飞行员也都在抓紧时间休息。对杜冰锋这些战斗机飞行员来说,他们在阿根廷战场上的出勤密度并不高,平均下来,一天还不到一次任务呢。在伊朗战争打得最激烈的那两个月,他们平均每天出动2次,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一天4次,几乎是回来后,在地勤人员为战机补充燃料,装填弹药,进行简单维护的时候,飞行员就抓紧时间睡一会,等战机准备好之后,就再次出发。这次,他们还有5到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在紧张的准备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预警机与电子战飞机,还有指挥机都提前出发了。这些飞机的续航能力都在8个小时以上,不存在返航时需要进行空中加油的问题。另外,它们执行的是支援任务,而且飞行速度比战斗机慢了许多,自然需要提前一步出发了。
  战争爆发的第34日22点30分,飞行员起床,15分钟后在作战指挥中心集合,开始领取各自的详细任务。因为3个机群分别部署在3个机场上,所以3个机群的任务是分别下达的。23点整,飞行员陆续登机,10分钟后,第一架战斗机拖着长长的尾焰冲向跑道,跃入了夜空之中。15分钟之内,3批战机全部起飞。
  凌天翔不知道此时杜冰锋,赵隼鹰那些飞行员在想什么,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这次作战行动如果成功的话,这场战争就将出现重大转折,英国再也没有机会获得胜利了!
第八十七节
逼敌求和
  这个夜晚是很难熬的,就算凌天翔知道战斗机群在出发之后,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够追上正在逃逸的欧洲舰队,可是在这两个小时里,他怎么也安静不下来。可以说,现在阿根廷空军的实力是超极限发挥,虽然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共和国的飞行员,但是地面支援系统,空中支援系统,这些都是阿根廷空军的硬件设施。再优秀的飞行员都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打胜仗,而现在阿根廷空军用超过了自身极限的承受能力发动这轮攻击,会不会出问题呢?
  当时,恐怕所有人最担心的就是出问题。96架作战飞机,只用了额定数量一半的地勤人员进行维护,虽然维护时间长达数个小时,但是这些地勤人员已经忙碌了一个白天,还要加班加点,很容易出问题。其次就是行动中的协调问题,2个攻击机群都有36架战机,任何一个机群都撑爆了阿根廷空军的战术指挥系统,如果协调不到位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出乱子。相反,没有多少人担心战斗爆发后会出什么事,只要打了起来,就算担心也没有多少用了。
  果不其然,刚进入第35日,马岛那边就发来了消息,第二攻击机群的一架攻击机的方向舵出了问题,虽然飞行员通过操作两侧机翼的升降舵能够勉强控制飞机的航向,但是却无法继续执行作战任务了,因为战机携带了大量的弹药,超过了最大降落重量,所以飞行员不得不将价值数百万欧元的导弹全都抛掉,然后在马岛机场上紧急迫降。飞机肯定是摔坏了,可万幸的是,飞行员只受了轻伤,而且没有跳伞逃生,而是控制着战机强行着陆,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阿根廷港的机场也能够继续使用。
  这也是行动初期出现的唯一问题。收到飞行员安然无恙,机场也没有遭到破坏的消息时,凌天翔才松了口气。他担心的还是机场,这次行动中,至少有一半的攻击机要在马岛机场降落,甚至那些护航战斗机都有可能要在马岛机场上降落补充燃料。如果马岛机场受损,无法正常使用的话,就得立即取消行动。不管那些飞行员多么的英勇,总不能让他们做有去无回的攻击。
  接下来的等待仍然是很难熬的,直到2点40分,马岛通信中心才发来消息,第一批赶到的战斗机已经与欧洲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交上火了。这条消息本来是由空中指挥机发出的,只是因为通信距离太远,才通过马岛的通信中心中转。
  空战是在夜间进行的,首先迎上来的还是法国海军的“阵风”M型战斗机。实际上,此时法国舰队里就只有13架“阵风”M了,而且其中1架还因为没有备用发动机(航母上一般都有几台备用发动机,只是都用光了),所以无法使用。12架“阵风”M都投入了战斗。而迎战的是12架由赵隼鹰率领的F-10AⅡ型战斗机。
  空战打得很激烈,双方都有电子干扰吊舱,而且都熟知对方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性能,因此在中距离空战中,双方的战果都不怎么样。能够活到现在的法国飞行员也绝对是最优秀的。很快,9架F-10AⅡ与8架“阵风”M就进入了视距内格斗。夜晚对双方的影响都不是很大,两种战斗机都配备了头盔瞄准设备,即飞行员可以通过头盔里的电子设备直接与战斗机的火控设备交换信息,直接锁定与攻击目标。另外,两种战斗机使用的格斗导弹都有超过90度的离轴发射能力。因此,夜晚对格斗的影响是很小的,这甚至对格斗有利,至少让那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能够获得好处。
  杜冰锋的机群没有立即投入战斗,他是在抓阄的时候输给赵隼鹰的,按照计划,杜冰锋这支机群的任务是对付英国与其他国家的那些F-35B。这个安排很快就见到了效果。就在双方空战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英国海军的10架F35B首先赶到,随即,西班牙海军的4架F-35B与意大利海军的4架F-35B也都赶了过来,这是欧洲舰队所有能够出动的战斗机了。杜冰锋没有迟疑,立即率领他指挥的战斗机投入了战斗。
  由共和国飞行员驾驶的F-10AⅡ确实可以在格斗空战中轻松的痛宰F-35B。可是,在超视距空战中,F-35B比“阵风”M更难对付一点,主要的原因就是F-35B用的“流星”导弹要比“阵风”M用的“米卡”更先进一点,不但速度更快,而且射程更远,还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即脱离了第一个目标后,可以再次锁定另外一个目标,在导弹的动能用光之前可以持续锁定与攻击附近的目标。
  最初,杜冰锋他们吃了不小的亏,“流星”用的冲压发动机可以保证导弹在全射程范围内都保持4马赫的速度,这要比PL用的火箭发动机好多了。最初被击落的那些共和国飞行员中,有7成以上是被“流星”打掉的。后来,杜冰锋与赵隼鹰等人专门组织了几次研讨会,最终确定的应对方法只有一个,即在与F-35B遭遇之后,立即加速前进,利用F-10AⅡ的速度优势拉近距离,尽量争取与F-35B格斗。按照当时的情况,只要进入格斗阶段,那么F-10AⅡ获胜的概率在75%以上。
  这次,杜冰锋采取的战术也不例外,在预警机发来敌机接近的信号,以及敌机接近的方向之后,12架F-10AⅡ立即抛掉了副油箱,并且全部打开了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战斗机开始加速飞行,并且在距离敌机大概50公里的时候齐射了中程空对空导弹。随即,在计算到敌人发射的“流星”即将到达的时候,机群迅速散开,进行大过载机动规避动作,首先避开敌人的导弹攻击,而此前发射的PL导弹也打乱了敌机机群的队列。当双方都拉起了高度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格斗空战阶段。
  空战的信息是间断性的传回来的,这让凌天翔有点焦急。毕竟,之前无法准确判断欧洲舰队到底还有多少战斗机。如果此时再冒出一群防空战斗机的话,那么紧接着即将到达的攻击机群就将受到威胁,到时候必然会有很多攻击机抛掉反舰导弹与副油箱,转而充当护航战斗机,从而削弱了对欧洲舰队的打击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