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1021

  预警机能做的,就是提前发现逼近的重型反舰导弹群。
  六点刚过,在所罗门群岛北面巡逻的预警机发出警报,大批重型反舰导弹正在高速逼近第二舰队,初步探测到的就有一千枚以上。
  佟少云没有迟疑,立即命令停止补给作业,进入防空作战状态。
  这个时候,佟少云猛然意识到,他在五点过做出的判断没有错,即美军第三舰队与他的距离不会超过一千公里。
  原因很简单,美军不顾一切的打击第二舰队,而不是用战略轰炸机去攻击第一舰队,肯定有原因,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第二舰队威胁到了美军第三舰队,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美军第三舰队。
  要知道,如果美军第三舰队没有受到威胁,美军肯定会首先打击第一舰队。
  别忘了,只有第一舰队才有航母,而第二舰队不过是以大型综合战舰为核心的一支不具备航空打击能力的普通舰队。
  有了想法,佟少云没有迟疑。
  在防空作战开始前,佟少云给那些紧急疏散的倾斜旋转翼飞机下了一道命令,即以一千公里为半径,重点搜索从三十度到一百六十度内的海域,并且全程在云层下方飞行,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对海搜索雷达。
  必须承认,中国海军飞行员的素质都不错。
  第二舰队有四十架倾斜旋转翼飞机,除了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上的六架是运输型,其余三十四架都是反潜型,配备了一台功率不是很大、主要用来探测潜艇通气管与潜望镜的小型对海搜索雷达。
  用三十四架反潜巡逻机搜索一百三十度的扇形海域,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
  如果使用对海搜索雷达的话,足以发现规模庞大的美军第三舰队。
  只是,这个时候,第二舰队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原因很简单:攻击第二舰队的不仅仅有战略轰炸机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还有美军第三舰队的一百零六架战斗机。
  尼克松有点胆小,可并不表示他是笨蛋。
  在决定撤退之后,尼克松知道,仅仅逃跑是没用的,必须设法让那支离得太近的中国舰队丧失作战能力。
  想到空军将在六点发动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尼克松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要做的,就是让舰载战斗机几乎同时到达中国舰队上空,趁着中国舰队全力拦截重型反舰导弹的机会发起攻击。
  显然,尼克松这次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正是如此,战后就有人认为,如果美军第三舰队没有在三点发起攻击,而是把攻击力量留到六点,结果肯定会截然不同。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弗伦奇的胡乱干预,使美军第三舰队错过了大好时机。显然,这种观点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发现了第一舰队之后,美军肯定不会只盯着第二舰队。
  以当时的情况,美军显然想大小通吃。
  也就是说,美军的战术目的是通过下午三点的攻击,先打掉第二舰队,然后在六点攻击第一舰队。
  事实上,当时美国空军已经受到命令,准备在六点攻击第一舰队。
  可惜的是,下午三点的攻击没有成功,第二舰队依然威胁着美军第三舰队,所以美军才不得不在六点再次攻击第二舰队。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拿命去赌
  尼克松的战术设想非常好,可是实施难度却非常大。
  重型反舰导弹的巡航飞行速度高达八马赫,突防速度更快,因此就算从进入舰队区域防空网算起,重型反舰导弹的攻击时间窗口也只有两分钟左右。要想趁此机会,让携带反舰制导炸弹的战斗机发起攻击,就得让攻击机群在这两分钟里到达目标上空,并且顺利投下反舰制导炸弹。
  显然,从组织上讲,这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
  大战爆发快一年了,中美海军从来没有成功实施过战略轰炸机与战术战斗机的协同攻击行动。
  主要原因就是,协同组织的难度太大了。
  要知道,就算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也很难把握好如此短暂的时机。
  对于那些菜鸟级的飞行员来说,这就更加不易办到了。
  事实上,组织上百架轰炸机协同攻击,让投下的一千多枚重型反舰导弹在同一时间到达目标上空,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当时,美军出动了一百二十架战略轰炸机,投下了一千四百四十枚重型反舰导弹。
  可惜的是,这些重型反舰导弹分成了五个批次,第一批与最后一批的间隔时间超过了五分钟。
  六点十一分,第一批重型反舰导弹逼近目标。
  这次,佟少云摆出的不是环形防空阵列,而是让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交错排开,把右舷全部朝向反舰导弹来袭方向,也就是所罗门群岛所在的方向。如此一来,每艘大型防空战舰上有四套末段防御系统能够投入战斗,而且大型防空战舰的纵向间隔距离只有五公里,横向间隔距离为两公里。也就是说,每一艘大型综合战舰都能掩护相邻的四艘友舰,确保在导弹重点突破的地段,至少有六艘大型防空战舰能够投入战斗。在编队左侧,六艘反潜战舰保持纵队,与相邻的大型综合战舰的横向距离也只有两公里。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反潜战舰能够对付漏网之鱼。
  这种防空队列,只适合对付由某个方向上到来的空中打击。
  所幸的是,预警机提供了足够的战场信息,表明重型反舰导弹都是从南面飞来的。
  这次,中程防空导弹没有发挥作用。
  事实上,当时八艘大型综合战舰都没有使用中程防空导弹,只有六艘反潜战舰用中程防空导弹拦截了来袭的重型反舰导弹。
  这也可以理解,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的只有大型综合战舰。
  战斗开始后,末段防御系统再次撑起舰队防空网,把战舰周围二十公里的区域变成“反舰导弹禁区”。
  可以说,分成五个批次进入的反舰导弹极大的削弱了突防能力。
  哪怕,间隔时间不到一分钟,也足以改变战斗结果了。
  事实上,只要两批反舰导弹的进入时间间隔十秒以上,就很难形成合力,因为拦截一批重型反舰导弹,顶多也就十秒钟。
  只是,重型反舰导弹并不好对付。
  得益于较大的弹头质量,即便被炮弹直接击中,一些弹头仍然能够靠惯性飞行,甚至有可能击中目标。
  在拦截第三批重型反舰导弹的时候,紧跟在“黑龙江”号后面的“辽宁”号就被一枚弹头击中,所幸的是弹头没有爆炸,只是砸在了综合桅杆上,导致里面价值连城的电子设备全部损毁。紧接着,位于第一纵列末尾的“河北”号也被一枚弹头击中,而且弹头爆炸,炸掉了大半个舰首。在拦截最后一批重型反舰导弹的时候,第二纵列首位的“山西”号被一枚弹头击中了舰桥,导致包括舰长在内的三十多名官兵阵亡,“山西”号也紧急左转,临时退出了战斗队列。所幸的是,十五分钟后,大副接管了指挥权,并且启用了二号指挥中心,“山西”号重新返回战斗队列。
  可以说,这场战斗进行得惊心动魄。
  被击落的不是重型反舰导弹,而是反舰导弹的弹头,而且绝大部分弹头都落在了离战舰不到五百米的海面上。
  所幸的是,在被击落的弹头中,只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爆炸。
  如果有更多的弹头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也足以让附近的战舰受损。要知道,在三点的战斗中,就有一艘反潜战舰被近失的反舰制导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坏,导致一台辅助推进器受损。
  只是,战斗没有结束。
  六点二十分,美军第三舰队的攻击机群才赶到。
  在这支攻击机群中,只有二十四架战斗机担任护航任务,并且负责在战斗结束之后甄别战果。
  此时,佟少云已经收到了第一份侦察报告。
  准确的说,不是侦察报告,而是一架向一百三十度方向飞去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在被美军战斗机击落之前发回的报告。
  这份报告,产生了两个作用。
  一是让顶替正在进行反导作战的战舰,引导与协调防空战斗机的舰载预警机,立即把那些在舰队南面活动的防空战斗机招了回来,在舰队东南方向上组织起防空拦截线,准备对付即将到达的美军机群。
  二是让佟少云意识到,美军第三舰队就在一百三十度方向上。
  当然,不管佟少云想做什么,首先都得顶住美军战斗机的攻击。
  事实上,第二舰队的处境非常不妙。
  对付重型反舰导弹的时候,第一舰队派来的四十八架战斗机用光了全部拦截导弹,帮助舰队在前两轮导弹攻击的时候化险为夷。结果就是,在美军舰载战斗机群即将到达时,防空战斗机上只剩下了格斗导弹。
  数量更多,成为防空战斗机的唯一优势。
  只不过,这是对付护航战斗机的优势,而不是对付攻击机的优势,因为在被护航战斗机缠住之前,防空战斗机无法对付攻击机。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什么战术都不管用了。
  在硬生生的顶住了美军护航战斗机的视距外攻击后,空战进入格斗阶段,而防空战斗机根本来不及拦截同步突防的美军攻击机。
  防空重任,再次落到了战舰身上。
  问题是,第二舰队的十四艘战舰上,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中程防空导弹。
  也就是说,在拦截突防的攻击机群时,中程防空导弹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只能打散部分机群。
  可以说,结果是灾难性的。
  美军首先攻击的不是“黑龙江”号,而是位于第一纵队末尾,舰首被炸掉,大火还没有被扑灭的“河北”号。
  当时,天色已暗,“河北”号上的火光格外刺眼。
  紧接着,美军战斗机集中攻击了主动减速,去掩护“河北”号的“辽宁”号与“吉林”号,以及从左边靠过来的“陕西”号。
  这四艘战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其中“河北”号被五枚两千磅级反舰制导炸弹直接命中。即便是位置较为安全的“陕西”号,也被一枚炸弹击中了舰桥前方的武器模块,导致两座大口径电磁炮受损。如果不是损管官兵反应迅速,立即向弹药舱注水,以及坚守在岗位上的炮长在阵亡前关闭了通往弹药舱的提弹通道,不然这枚炸弹,肯定会引爆储存了数千枚炮弹的弹药舱。
  所幸的是,美军也是强弩之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