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8/1021

  主要就是,地球有一层浓密的大气层,小行星在进入大气层之后,会剧烈燃烧,落到地面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根本不会落到地面上,而是会在离地面数千米的高空爆炸。
  也正是如此,在地球上富积的稀有金属矿藏非常罕见。
  在月球上,这就不一样了,月球没有大气层,小行星与彗星不会在坠落时燃烧,也不会在触地前爆炸。
  这也正是月球上有很多陨石坑的主要原因。
  当时,中国科学家已经做出预测,月球上可供开采的富积稀有金属矿非常多,而且储量是地球上可开采资源的上百倍。更重要的是,这些富积稀有金属矿主要分布在月球背面,而不是永远朝向地球的正面。
  毫无疑问,这就是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虽然中国还没有公布反重力场屏蔽材料的组成结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材料主要就是由稀有金属材料构成的。
  在宇宙大开发的时代,稀有金属材料就是工业时代的煤炭与石油。
  当然,稀有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在燃料电池中,最重要的电极与离子膜就是由稀有金属材料制成的。又比如,后来在建造国际空间站时大规模使用的纳米材料,也以稀有元素为主。
  可以说,在宇航时代,稀有金属不再是“工业味精”,而是“工业主料”。
  毫无疑问,人类文明的经济活动,对稀有金属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谁能首先在月球上开采稀有金属,谁就将掌握人类经济命脉。
  作为经济动物,这种巨大的利益,绝对是推动月球开发工程的第一动力。
  事实上,也正是储量丰富的稀有金属,使月球成为了人类宇航活动的前站,成为了人类塌上宇宙远征之途的出发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月球,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宇宙人类。
  原因很简单,地球上的稀有金属储量,根本不足以支持人类文明进行大规模宇宙探险与开发活动。只有在获得了月球上的稀有金属资源之后,人类文明才获得了宇宙探险所需的物质基础。
  当然,这也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
  主导这项工程的不是陆雯,而是牧浩洋。
第二百八十二章
秘密
  二零六零年,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后,中国就向月球发射了一具探测器。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性能最全面的探月轨道飞行器,也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
  在这具重达一百二十吨的探测器上,有一百多种探测设备,还有三套登月舱,以及一整套的实验设备,供电系统则是一套小型聚变反应堆,轨道推进系统是反重力场挡板,因此具备完整的轨道飞行能力。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具无人探测器,所有工作都由一部超级计算机与几部功能计算机控制。
  当然,这不完全是中国科学家的功劳。
  比如,那台超级计算机就来自美国,由一千多名美国科学家在中国完成设计,制造设备则是中国军队从美国运回来的。如果没有这台超级计算机,探月飞行器就必须安排两到三名宇航员。
  当时,中国对外宣称,该探测器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适合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的地点。
  毫无疑问,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具探月飞行器有很多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搭载的上百台遥感探测设备搞清楚月球上的资源分布情况。
  后来,中国官方公布了一些资料,比如氦3在月球上的分布情况。
  只是,更多是资料根本就没有公开过,甚至很多人怀疑其是否存在。比如,稀有金属资源在月球上的分布情况。
  在没有公布的部分中,有一个极为重大的秘密:中国科学家对月球上稀有金属分布情况的预先判断出现了重大错误,即大部分稀有金属资源分布在月球正面,在月球背面的稀有金属资源非常少。
  显然,这明显违背了科学常理。
  要知道,在月球正面发现的稀有金属资源,大多集中在陨石坑里,而且分布方式非常有规律。在月球背面,同样有很多陨石坑,而且其中较大的陨石坑就有数百个,不可能没有稀有金属矿藏。
  只到二十二世纪,中国科学家才搞清楚其中的原因。
  当时,中国科学家在月球背面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勘测,取得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即在月球背面的三处大型陨石坑里有文明留下的痕迹,准确的说,是已经被开采殆尽的稀有金属矿藏。
  显然,开采月球背面稀有金属矿藏的,正是那些进入太阳系的外星文明。
  由此可基本上证明了陆雯的推断,即达到了宇宙级别的外星文明,其基础就是反重力场技术。由此还可以做出一个推断,即外星文明也需要资源,而且在反重力场领域与人类的发现一样。
  当然,数百年后,人类已经知道,月球上的秘密并不止这么一点。
  经过宇宙学家研究,在现在的太阳系之前,还存在两个太阳系,只是这两个太阳系的寿命都极为短暂,第一个大概只有一千万年,第二个只存在了不到十亿年,两颗巨大的太阳都在坍塌中自我毁灭了,然后在大爆炸中重生。第二次毁灭之后的重生就是现在的太阳,以及现在的太阳系。科学家给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就是,太阳系内存在的大量重元素都不是现在的这个太阳在形成时产生的,而是一颗更加巨大的太阳在坍塌的时候产生的,因为现在这颗太阳的质量太小了,没有产生重元素的条件。在第二颗太阳坍塌之后发生的大爆炸,把大量重元素抛洒到附近的轨道上,再经过十亿年左右融合成了现在的几颗类地行星,而产生的第三颗太阳由缩小了许多。从太阳系的总质量也能推算出来,即在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与奥尔特云的总质量太大,只有可能是一颗质量更大的太阳在坍塌后发生大爆炸,所遗留下来的产物。
  现在的太阳系形成初期,是一片巨大的星云,或者说是由气体构成的云状体。在大约十亿年的时间里,星云开始缓慢聚集,先后形成了现在的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与众多的小行星。
  最初的时候,月球是一颗轨道与地球非常接近的矮行星。
  大概在三十亿年前,月球与地球撞击,撞击点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太平洋,直接结果是月球的大部分质量被地球掠夺,剩下的部分被地球俘获,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也就是现在的月球。
  之前已经提到,中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从俄罗斯与美国获得了一些绝密资料。
  在美国的绝密资料中提到,美国宇航员曾经在月球上遭遇了外星文明,而且随后对月球背面的探测活动,也受外星文明干扰而被迫终止。中国科学家在月球背面的发现,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在月球背面,确实有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迹。
  这就让科学家得出了一个推论,或者说是一种猜测,即月球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外星文明有意为之的结果,而且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隐藏月球背面的秘密。
  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外星文明改变了月球的自传周期。
  随后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猜测。
  在探月飞行器到达月球后不久,登月计划就启动了。初期依然以无人飞船为主,即首先向登月地点运送建造永久性殖民地的原料与设备,由机器人修建基础设施,然后再让宇航员前往月球。
  这项工程持续了十年,直到二零七二年才全部结束。
  在此期间,科学家对月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考察,其中有一项考察极为重要,即利用废弃的绕月飞行舱来撞击月球,然后用设置在月球表面的地震探测仪,探测地震波在月球上的传递方式。
  这项科考工作,与一个极为大胆的猜想存在直接关系。
  早在第一次登月之后,美国就做了类似的科学实验,即用登月舱撞击月球,然后测量地震波的传递方式。
  后来,一些科学家由此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月球是空心的。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地震波只在月球表面,也就是月壳上传递,而没有进入内部,因此月球内部肯定是空心的。
  只是,这个推论没有得到更多的证实,主要是在初期探月活动中,地震探测仪的分布范围比较有限,测得的结果也不大精确。
  月球是空心的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外星文明是否改造过月球。
  结果很简单:月球是空心的。
  在二零六五年到二零六七年之间,中国在月球上进行了十多次月震实验,而且把地震探测仪分别安置在了月球的南北两极,还在月球赤道相隔大约五千公里的范围内,安置了十多个地震探测仪。
  测得的结果,证明了科学家在差不多一百年前就做出的猜测。
  地震波确实是在月球表面、也就是月壳内传递,没有进入月球内部,证据就是地震波到达各个地震探测仪的时间间隔。
  要知道,波在某种介质中的传递速度是一定的,因此就可以根据传递的时间,计算出传递距离。当时,中国科学家做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测试,即在月球赤道上制造了一次地震,而地震波传到两极的时间是传到赤道背面时间的二分之一,如果地震波通过了月心,那么传到两极的时间就不应该是传到赤道背面的二分之一,而是二的平方根的倒数。只有地震波通过月壳传播,才是二分之一。
  这个巨大的发现,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秘密探测工作。
  根据中国官方记录,在月球基地正式开建之后,中国就在月球的北极基地开始进行深钻探测,即在月球上打一口钻井。
  当然,宇宙人类早就知道,月球不是完全空心的,而是一种复杂的蜂窝结构。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证明,月球确实被某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改造过,而且改造得非常彻底。
  后来,这个发现在宇宙人类中引发了一轮思潮,并且演变成了对人类诞生的质疑。
  说得简单一些,某些人就认为,人类是某种高等级文明的遗孤,是曾经失落在宇宙空间里的难民。人类的祖先在到达太阳系之后,首先改造了月球,等到地球的生态环境适应人类生存之后,再移居地球。只是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非常严重的事情,导致人类文明在远古时期出现断裂。
  当然,还有一些更加玄乎其玄的论点,比如有人认为,改造月球的是火星人,而在二十亿年前,地球的环境还极端恶劣,无法让生命存活,所以火星人没有登陆地球,而是在耗光了月球上的资源之后离开了太阳系。
  另外一种说法是,人类实际上就是火星文明的后裔,在二十亿年前,火星上的气候就像现在的地球,不但有浓密的大气、还有水与合适的温度,只是高度发达的火星文明耗光了火星的资源,被迫选择迁居,第一站就是月球。不久之后,大部分火星人离开了太阳系,剩下的则留了下来,并且在大约十万年前登陆地球,灭绝了当时已经出现的智慧生命,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人类。
  当然,这些都是两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在取得这个巨大的发现之后,中国没有公布消息,而是继续封锁消息,只是在月球上建立殖民地的工程仍然继续进行着。
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步
  月球殖民工程到二零七二年才初具规模,第一批宇航员在当年到达月球。
  此时,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已经建成,并且运行了五年,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之中。
  事实上,此时国际空间站已经成了月球工程的前进基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月球工程,使得国际空间站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演变成覆盖地球同步轨道的第二家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