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578

  日本海军三级战列舰的长度都刚刚二百米出头,比重巡洋舰长不了多少,而且交战距离超过了一万米,又是夜间,雷达很难准确分辨出主力舰与重巡洋舰,了望员更难以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做出准确的判断。
  “看来,李玉民在为自己找开脱的理由了!”祖寿清冷冷一笑,“用两艘主力舰换三艘重巡洋舰,就算他打赢了这场海战,也洗不脱指挥不当的罪名!”
  白佑彬也暗暗叹了口气,显然,李玉民出的昏招并不少。
  在这五十分钟的战斗中,为了干掉敌人的三艘“主力舰”,主力战斗群的“恒山”号,“秦岭”号先后退出了战斗,其中“恒山”号的损坏相当严重,很有可能回不到帝国港口。“秦岭”号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只是该级战列舰的生存力非常顽强,回到港口后,恐怕得在船坞内躺上一年半载了。
  当时,白佑彬并不知道李玉民安排的交战顺序,也就不好妄下结论。
  在舰队决战中,双方进入平行战列后,舰队指挥官将为各艘主力舰安排交战顺序,并且将交战权下放给各舰的舰长。也就是说,如果双方主力舰数量相当,基本上是捉对厮杀,以提高炮击命中率,减少转移炮火时带来的各种麻烦。
  这也是舰队决战中最残酷,最关键的阶段。
  如果双方主力舰的数量相当,且主力舰性能相近,战斗就没有多少战术可言,最多是首先取得战果的一方调整火力安排,让两艘以上的主力舰集中炮击敌方某艘主力舰,以迅速扩大战果。
  如果双方主力舰数量相差较大,或者主力舰性能参差不齐,战术安排就相当关键了。
  一般情况下,处于劣势的一方会首先用性能最先进,最强大的战列舰打击对方性能最差的战列舰,争取尽快重创或者击沉对方弱小的战列舰,先扳回数量上的劣势,然后再对付敌人相对强大的战列舰。
  这有点类似于“田忌赛马”,双方都是强打弱。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思想保守的舰队司令官,李玉民肯定会采取这一战术。
  在判明对方四艘“主力舰”只有三座炮塔之后,李玉民肯定会用舰队内最强大的“黄河”号、“东海”号、“渤海”号、甚至还要加上“库叶岛”号对付这四艘“主力舰”,剩下的三艘(或者四艘)主力舰应付日本联合舰队的另外六艘主力舰。
  如此一来,在五十分钟内打掉被误判为主力舰的三艘重巡洋舰就不奇怪了。
  问题是,相对较弱的其他几艘战列舰的日子就难过了。
  “恒山”号与“秦岭”号本来就是主力战斗群内最弱的两艘战列舰,特别是“恒山”号。如果不幸“碰”上了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结果将非常悲惨。
  另外,两艘“库叶岛”级战列舰(“库叶岛”号与“海南岛”号)也只能与“扶桑”、“伊势”级打个平手,面对“长门”级仍然没有多少胜算。
  另外,日本联合舰队也会优先对付主力战斗群内性能较差的战列舰。
  如此一来,“恒山”号与“秦岭”号很有可能对阵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甚至还得应付另外两艘战列舰。它们最先败下阵来,也不算是怪事。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就算李玉民清醒了过来,立即掉转火力,他也没有多少胜算了。
  主力战斗群只剩下了五艘战列舰,且主炮只有四十二门。日本联合舰队仍然有六艘战列舰,主炮仍然是六十四门(如果有炮塔被摧毁的话,将少一点)。也就是说,联合舰队不但占据了兵力优势,还在火力方面遥遥领先!
第十五章
野心膨胀
  与那些兴奋的参谋军官完全不同,在敌人的两艘主力舰脱离编队,向南撤出战场的时候,高野五十六并没有表现得过分乐观。
  战斗打响的时候,高野五十六就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分析。
  遭到鱼雷攻击之后,要让十艘战列舰保持整齐的队列,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另外,在调整队列的时候,主力战斗群的指挥官肯定会让速度较快的战舰跑到前面去,让速度较慢,拖后腿的战舰留在编队后方(实际上,从一开始李玉民就是按照战列舰的速度来编排主力舰的航行秩序)。
  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高野让高须四郎的第一舰队第2战队排到了前面去。
  从这个安排上可以看出,高野对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鱼雷攻击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做好了以六打十的准备。也就是说,他将联合舰队本部第1战队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包括旗舰“长门”号)留在了编队的最后面,准备用两艘火力最强(各八门十六英寸主炮)战列舰打掉对方编队后面最弱的战列舰。
  另外,他还赋予了高须四郎全部指挥权限。
  说白了,此时高野五十六只希望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能够尽快干掉对方编队尾巴上的二到四艘战列舰,而高须四郎的第2战队则缠住对方前列的战列舰。因为交战距离超过了一万五千米(最远时达到了一万八千米),所以第2战队的四艘战列舰各自规避,有很大的把握坚持到第1战队获得胜利。
  到时候,将形成六打六的局面!
  按照高野的估计,这是他在交战后能够争取到的最理想的局面。
  而且,这也将成为这场海战的重大转折点。
  兵力持平后,联合舰队可以利用速度优势逼近对手,发挥日本战列舰主炮数量多的优势(“扶桑”与“伊势”级战列舰都有十二门十四英寸主炮),同时避开缺陷(十四英寸舰炮的威力远远不如“南海”级与“长江”级的四百毫米主炮,甚至比“库叶岛”级的三百五十毫米主炮还要差一点)。只要距离足够近,主炮穿甲威力的差距就不再是问题,到时候拼的就是主炮数量了!
  显然,战斗的进展远远超过了高野的预料。
  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袭击相当成功,不但“圆满”的完成了高野下达的任务,拖住了敌主力舰队转向的速度,打乱了敌人的阵列,还击中了两艘战列舰,并且迫使第三艘战列舰掉队,最终遭到重创(实际上,“天山”号的损伤并不严重,只是因为一根推进轴出了问题,速度掉到了十五节,才不得不脱离战斗)。
  也就是说,转入战列作战的时候,双方主力舰对比是六比七。
  如果是别的指挥官,肯定会继续采用之前的战术安排,让两艘“长门”级战列舰尽情发挥,同时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扶桑”与“伊势”级战列舰。最后得到的,很有可能是一个惨重的胜利。
  可是,高野五十六不会就此作罢。
  也就在“天山”号战列舰退出战斗之后不久,高野五十六直接向一直在战场北面待命的第一舰队第6战队下达了命令,要求四艘“古鹰”级重巡洋舰以最快的速度抄到第2战队的前面,加入舰队作战。
  这个决定相当疯狂,也相当冒险。
  当然,这也完全符合高野五十六的性格。
  虽然“古鹰”级装备的八英寸舰炮的最大射程超过了二万六千米,而且能够在这个距离上轻易干掉驱逐舰一类的战舰。但是八英寸穿甲弹就算是抵近了,也打不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带,更别说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向战列舰开火了。
  相反,不管是三百五十毫米穿甲弹,还是四百毫米穿甲弹,在其全射程上都能轻易砸沉重巡洋舰!
  换句话说,排水量九千吨左右(改进后)的“古鹰”级重巡洋舰与战列舰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对手。
  高野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吸引对方最强大的三艘战列舰的火力。
  如果四艘重巡洋舰能够引开对方最强大的那三艘战列舰的火力,就能确保第2战队四艘战列舰的安全。等到第1战队的两艘“长门”级解决了对手之后,双方主力舰的数量对比将变为六比五。
  如此一来,联合舰队不但有很大的把握获得这场战斗的胜利,还有很大的把握“全歼”主力战斗群。也就是说,高野的目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胜利,而是完胜!毫无疑问,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高野肯定能够超过当年在“与论岛海战”中“重创”大明帝国舰队,并且率领联合舰队“顺利”返回日本的东乡平八郎元帅,成为日本海军的“军神”。
  战局也确实按照高野的预期在发展。
  随着四艘重巡洋舰投入战斗,主力战斗群前面三艘战列舰立即调转炮口,重点轰击这四艘“生力军”。
  如此一来,第2战队的两艘“扶桑”级足以应付对方的第四、五两艘战列舰。
  两艘“伊势”级则加入了“长门”级的战斗,重点炮击对方第六、七艘战列舰,也就是编队最后面的两艘战列舰。
  一个小时不到,三艘“古鹰”级重巡洋舰全部重伤撤出了战斗(其中的“加古”号因为损伤严重,且完全失去了动力,最终被迫自沉)。
  同样的,两艘“长门”与两艘“伊势”联艘打掉了对方的两艘战列舰。
  与高野所预期的一样,联合舰队获得了六比五的兵力优势!
  随即,高野下达舰队航向向南偏移十度,拉近交战距离。按照预期,只要能够将距离缩短到一万米之内,不管是十四英寸穿甲弹,还是四百毫米穿甲弹,都能给予对手最致命的打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些平常少言寡语的参谋兴奋的大叫了起来。
  只是,高野并没有感到兴奋,因为就在他下令向南偏航之后,南面的主力战斗群也向南偏航了十五度。同时,正在炮击“青叶”号重巡洋舰的敌一号主力舰掉转炮口,开始炮击位于编队最前面的“扶桑”号战列舰。
  毫无疑问,对方的指挥官发现了问题。
  按照眼前的局势,如果不继续增加偏航角度,就难以迫近对手。随着距离拉开,十四英寸穿甲弹将逐渐失去威胁,而对方三艘主力舰上的四百毫米穿甲弹即便在一万八千米的距离上仍然能够轻易撕开六艘日本战列舰的装甲!
  怎么才能拉近距离?
  再次出动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的意义并不大,敌人的十多艘轻巡洋舰,以及更多的驱逐舰已经赶了过来,第三舰队与第四舰队很难有机会接近主力舰,更难以顺利发射鱼雷。说白了,高野也知道,大明帝国的那些轻巡洋舰是日本驱逐舰的克星。
  第一舰队的驱逐舰必须留下来防守左翼,应付敌人驱逐舰发动的鱼雷攻击。
  细萱戌子郎的第五舰队还在后面,而且那几艘轻巡洋舰根本派不上用场。
  近藤信竹的第二舰队远在达沃湾,就算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已经南下了,也要在两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根本不可能帮上忙。
  此时,高野唯一能用的,就是联合舰队主力舰的速度优势。
  敌人的主力舰中,只有那三艘最强大的主力舰拥有与日本战列舰媲美的速度,而剩下的两艘根本跑不过日本战列舰。
  考虑好之后,高野果断的下达了加速追击的命令,同时将偏航角增大到了二十度。
  如此一来,追击的日本战列舰只能使用舰首方向上的主炮轰击敌人。另外,在航速超过十八节的情况下,炮击命中率将直线下降,甚至没有多少效果可言。毕竟,日本海军没有装备雷达,炮手很难在剧烈颠簸的情况下用测距仪准确测量出炮击数据。另外主力舰的主炮不是“速射炮”,剧烈颠簸将对主炮的瞄准造成非常大的干扰。
  当然,高野此时仍然信心十足。
  他已经将对手逼到了死角,留给对手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加速逃跑,这样一来,不但其舰首方向上的主炮无法投入战斗,而且后面两艘战列舰必然掉队,最终被日本战舰追上。到时候,就算前面三艘战列舰逃走了,也输掉了这场海战,而且输得非常惨!
  二是决一死战,可是日本舰队最多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米之内。即便有一艘,或者两艘“扶桑”级战列舰(位于最前面,最容易遭到炮击)失去战斗力,联合舰队也有四十到五十二门主炮可以使用,而对手只有四十四门主炮。到时候,拼的就不是战舰数量,而是官兵的决死意志。
  至少,高野相信,“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官兵更不怕死。
  显然,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高野正在努力将胜利最大化,努力争取全歼大明帝国海军主力战斗群。
  这时,高野甚至相信,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他获得最终的胜利!
第十六章
乘胜追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