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578

  因此,在七日夜间,第四舰队再次向西前进,准备为陆战队提供前期炮火准备。
第二十六章
以战促和
  攻打新奥尔良的行动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在为期七天的炮火准备中,第四舰队只花了不到二天的时间,就按照陆战队的要求,将三类需要打击的目标全部摧毁了。到第五天的时候,白佑彬甚至让杨定方把一批侦察兵送上岸,去现场探查情况,搜寻可以打击的目标。结果,到第六天的时候,舰队已经找不到需要用舰炮来摧毁的军事设施了。
  陆战队的行动速度也超乎想像。
  在海军总参谋部下达命令之前,陆少丰与余辉宏就下一步进攻行动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只是二人都没有忘记让所辖的作战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当时,陆战第八军甚至有三个陆战师的官兵一直住在登陆舰上,随时都可以出发。陆战第十军(此时余辉宏已经是陆战第十军的军长)也有三个陆战师一直呆在登陆舰上,就等司令官下达出发命令。
  作战物资的运送问题也随着巴拿马运河通航而迎刃而解。
  在二月上旬的时候,一支由一百五十艘大型运输船(五万吨以上)组成的超大型船队就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进入了加勒比海,并且在十一日到达了太子港。因为当时太子港的容纳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很多船只不得不停靠在海湾内,等待靠岸卸下货物。结果,到海军总参谋部下达命令的时候,还有近百艘商船在等待卸货。最后,这些装载着弹药,食物,衣被,药品等等物资的船只根本就没有进入太子港,而是在收到命令之后,立即跟随第61舰队出发,前往墨西哥湾与第四舰队会合,准备直接将货物运送到新奥尔良去。
  火力支援舰队也在二月初的时候得到了加强。
  之前跟随陆战第五军在太平洋上征战的火力支援舰队在二月十日的时候通过了巴拿马运河,并且在十七日到达了新普罗维登斯岛,与之前到达大西洋战场的火力支援舰队会合,重新编成了一支规模超级庞大的火力支援舰队。
  另外,为了确保火力支援舰队后勤保障工作,当时陆战队还安排了三十五艘弹药运输船跟随火力支援舰队一同行动。这些弹药运输船的速度都不是很快,且没有大型装卸设备,在进行海上补给的时候,能力远不如专业的快速战斗支援舰。只是,其运载能力都非常强大,且在为火力支援舰队提供弹药保障的时候,弹药输送能力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舰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早已安排到位。
  当时,谢昶伦已经抽调了六支后勤保障舰队,并且单独组织了运输船队,将储备在大西洋对岸的弹药运送到太子港(也正是如此,才导致运输船只难以全部进入太子港)。在收到命令的时候,有四支后勤保障舰队正在太子港待命,而另外二支后勤保障舰队则在跟随第四舰队行动。也就是说,当时部署在前线的后勤保障舰队足以让第四舰队以最高强度的作战方式持续行动至少二个月,而不必为弹药物资的问题担心。
  可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二月十三日,陆战第八军的登陆舰队率先到达战场。次日凌晨,陆战第十军的登陆舰队也赶了过来。
  只是,在究竟谁先上岸的问题上,陆少丰与余辉宏再次发生了冲突。
  谁都知道,新奥尔良是个软柿子,谁都想拣这个便宜。
  陆少丰坚持要陆战第八军首先上岸,因为这里是北大西洋战区,而陆战第八军是北大西洋战区的直属陆战队。余辉宏则认为应该让远道而来的陆战第十军上岸,因为陆战第十军还没有在这边有所表现呢。
  争到最后,白佑彬干脆让二人抓阄。
  要怪,也只能怪陆少丰运气不好,结果被余辉宏抓到了上上签。
  当然,陆少丰也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愿赌服输。既然赌输了,那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事实。
  十五日上午,陆战第十军的先头部队在新奥尔良东面的海滩上岸。
  这也是新奥尔良附近地区唯一一块比较坚固的海滩,其南部全是泥泞的沼泽地,而其东南更是海湾密布,地形崎岖不平。
  在陆战队上岸之后,除了漫无目的的炮火打击之外,陆战队官兵在没有放一枪的情况下就占领了美军早已设置好的岸防阵地。而据前线部队指挥官汇报的情况,之前驻扎在这里的美军早在几天前就撤离了!
  这下,连白佑彬都有点不敢相信了。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在这边执行过一次任务,部署在岸防阵地上的美军对第五大队的侦察兵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才过了多久,美军就放弃了新奥尔良!?
  这下,陆少丰再次坐不住了。
  在表示单独承担一切责任之后,陆战第八军的三个陆战营达成小型登陆艇,顺着密西西比河逆流而上,直接在新奥尔良城区附近上岸。
  与陆战第十军遇到的情况一样,陆战第八军的官兵也没有受到有组织的抵抗。
  据当时参加行动的官兵回忆,在他们上岸之后,向他们开火的不是美国军队,而是一群武装平民!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到此,陆少丰与余辉宏都没有再犹豫,立即把更多的陆战队送上了岸。
  到十七日的时候,陆战第八军控制了整个新奥尔良城区,并且只遭到了非常微弱的抵抗,而且大部分反抗的都是武装平民,而不是正规军队。陆战第十军也在这天控制了新奥尔良北面的港区,占领了造船厂。当时,陆战队官兵还在造船厂内发现了刚刚开工建造,只铺设了几根龙骨钢板的大型战舰。显然,美国已经完全疯狂了,竟然在这个时候还在设法建造大型战舰!
  到二十日的时候,陆战队已经完全控制了新奥尔良,以及附近的郊区。
  当时,陆少丰还派出了一支第五大队的侦察兵,沿着密西西比河而上,直到巴吞鲁日附近才停了下来。沿途,侦察兵没有发现多少有组织的美军作战部队,反而发现了很多遭到遗弃的防御阵地,以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永备工事。
  不得不承认,美国军队在修建阵地与工事时都非常认真。
  用陆战队实际测量的数据来看,美军永备工事的质量非常高,用的都是高强度钢筋,以及高标号水泥,就连和水泥用的淡水都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在工程兵进行测试之后,证明大部分美军永备公式都能够抵抗陆战队炮兵的直接轰击,只有用战舰上的重炮才能够将其摧毁。
  问题是,美国军队拼死作战的斗志已经荡然无存了。
  设想,如果美军有决一死战的决心,利用那么多高质量的防御工事,将给帝国陆战队造成多大的麻烦?
  因为预备队要在三月份才能到达,所以陆战队没有进攻巴吞鲁日。
  在海军总参谋部下达的作战命令中,也没有要求攻占美国的内陆城市,只需要占领一座港口。
  现在,陆战队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白佑彬也没有让陆战队继续前进,而是在二十一日的时候结束了这次的作战行动。
  此时,陆战队的工程兵已经开始修复新奥尔良的二座港口了。当时,主要修复的是面向密西西比河的旧港,因为庞恰特雷恩湖东面的船闸已经被第五大队的官兵炸毁,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暂时只能利用新奥尔良的旧港。
  在此期间,也闹出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必须,几支执行外围侦察巡逻任务的小部队就闯进了郊区几座农场,洗劫了农场主任的贵重财物。如果不是白佑彬及时组织起了一支临时宪兵队伍,并且让陆少丰严惩了违反军纪的那几名军官,让其将掠夺来的财物归还给了农场主人,恐怕类似的劫掠事件会迅速增加,情况也将进一步恶化。
  当然,帝国海军与陆战队的军规中,并没有限制官兵去抢夺一些不值钱的东西。
  比如,当时好几个驻扎在郊区的陆战营就去“征用”了附近平民自家酿制的啤酒与葡萄酒,并且时不时出现一些偷鸡摸狗的小事情。
  二十三日,谢昶伦来到了新奥尔良。
  白佑彬的前线战区司令部也同时转移到了新奥尔良,用谢昶伦的话来说,他好久没有在破交舰队服役,想借此机会来品尝一下美国货的味道。
  同日,第四轮停战谈判在里约热内卢开始。
  这次,美国谈判团的态度软弱了许多,只是在谈判桌上“请求”帝国在占领美国之后,尊重并且维护美国宪法的尊严。
  显然,在战场上输得一塌糊涂,就别想在谈判桌上有所收获。
  此时,萧鼎昆再次调整了谈判目的,并且让之前组建的那个特别委员会重新制定肢解美国的方案。
  只是,这次不叫“肢解”,而是“变更美国的行政区划”。
  也就是说,在美国全面放弃了国家尊严之后,萧鼎昆已经开始着手采取细节措施,以便让在谈判中获得的好处发挥实际作用。这其中,变更美国现有的行政区化,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手段之一。
第二十七章
民主政治
  当时,就战后对美政策,帝国内部也有多种声音,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萧鼎昆。
  虽然所有帝国的高层领导者都认为应该削弱美国,并且采取必要手段防止美国在战后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对手,但是根据所主张的手段的严重程度,这些高层领导者分成了“温和派”、“激进派”与“现实派”。
  “温和派”的主要代表者就是帝国议政院议长,战争委员会首席委员岑泽辛。
  按照他的观点,帝国应该尽快从战争体制转为和平体制,花更多的力气解决国内问题,缓和国内矛盾,而不是一定要在战场上彻底击败对手。因此,在对待美国的时候,应该尽量以现实目的为根据,不应该把目光放得太长远,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几十年之后,美国会是个什么样子。如此一来,就应该在谈判中做出适当的让步,尽快取得实质性的谈判成果,让美国宣布投降,从而结束这场战争。
  当时,岑泽辛的主要观点是,保持美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在美国扶持一个亲明政府,然后在战后将美国发展成为帝国的下级市场,采用数百年来帝国一直采用的手段,即通过控制美国的经济,来达到控制美国的目的。
  从岑泽辛的身份来看,他的提议也有一定的道理。
  作为议政院院长,岑泽辛首先要为那些支持他的选民负责,而此时帝国国内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比如,工人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之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军队的伤亡数字居高不下,已经让很多家庭丧失了亲人,导致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全面的军事化管制只给了平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严重影响到了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导致国内消费品市场迅速萎缩,从而导致大批工厂破产,使民众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的内部问题。
  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战时内阁政府要受到影响,就连岑泽辛这些由百姓选举出来的议员也要受到影响。而作为议员,岑泽辛是不折不扣的政客,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的政治前程。在此情况下,他以民众利益捍卫者的身份,大力呼吁尽快结束战争,必然能够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与认同,从而为其今后的政治生涯带来好处。
  只是,岑泽辛犯了一个数百年来,几乎所有政客都犯了的错误。
  数百年来,帝国历经数次大起大落,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独霸世界的手段与方式。
  那种通过将其他国家发展成下级市场,控制他国经济的手段,只是一种殖民式的掠夺手段,过于张扬,也过于肮脏,根本不可能得到其他国家民众的认同,反而会激起民愤,最终瓦解帝国的统治。历史上,欧洲的崛起,就与帝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不是过分的掠夺,导致欧洲国家民众民不聊生,恐怕欧洲就不会第一个起来反抗帝国,并且与数次威胁到了帝国的霸主地位。
  另外,经济掠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采用岑泽辛的方法,美国肯定会在战后迅速走向帝国的对立面,并且通过二十到五十年的快速发展,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强敌。那么,帝国有可能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美国,而不是被美国击败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岑泽辛不清楚这个问题。
  只是,作为议员,他必须要提出一个明确的政治口号,以此获得更多的选票。
  当然,也不能以此认为帝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岑泽辛只是尽到了一个议员应该尽到的职责,而且他提出重视民生,改善国内经济环境,让百姓尽快安居乐业,也确实是帝国当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了岑泽辛这类为民众说话的议员,帝国的民主体制才能够维持到现在,并且推动帝国不断前进。
  “激进派”的主要代表则是最大的在野党,即民业党党魁柳承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