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78

  这其中,有三家造船厂参加战列舰竞标,它们分别是: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与高雄造船厂。
  前两家造船厂实力雄厚,几乎参加了帝国海军每一级战列舰的竞标。
  意外的是,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广州造船厂在最后时刻退出了竞争,历史不到一百年的高雄造船厂成了一匹黑马。
  按照帝国的《竞标法》与《反垄断法》,最后竞标必须公开透明,即便是军火竞标,也要在系统内部做到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
  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三月,参与竞标的十二家造船厂的谈判代表陆续来到了舟山海军司令部。此时,海军总参谋部也迁到了舟山。
  海军与各大造船厂的代表进行最后谈判之后,将在四月十日之前公布竞标结果。
  白佑彬没有参加具体的谈判工作,他还没有参与这类谈判的资格。与另外几十名参谋军官一样,在严国荣的领导下,他们一起参与了标书的审定工作。
  说白了,确定竞标结果的不仅仅是报价,还有相应的技术指标。
  军备采购不是民间采购,价格只是决定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按照海军的传统,技术审核才是关键,只有达到海军的要求,并且价格合理的投标者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只不过,今年的采购有点特殊。
  “真是乱弹琴!”卫延年的脾气本来就不小,发火的时候更加骇人。“每次都是议政院的那帮家伙坏事,难道他们还在妄想和平吗?”
  陈锦宽铁青着一张脸,似乎没有看到正在发火的卫延年。
  严国荣则低着头,装着在看手上的文件。
  白佑彬更是不敢吭声,这里没有他主动发言的资格。
  “元帅,难道我们就这么认了?”
  陈锦宽长叹一声,抬起了头来。“延年,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跟二十年前一样。你认为,发火就能解决问题?”
  “可是……”卫延年勉强控制住了怒火,“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当然不会什么都不做。”陈锦宽拿起了香烟,“明天我就去京城,无论如何也要找首辅申请一笔经费。政府今年有二十四亿的秘密经费,另外就我所知,首辅执政这些年间,一共结余了大概五十亿秘密经费。以前舍不得用,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那就好,我们现在的经费根本不够,无论如何,也要让首辅提高对海军的重视程度。”
  陈锦宽微微摇了摇头,即便他不认同卫延年的脾气,却不得不认同卫延年的观点。
  海军不是陆军,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像陆军那样快速扩军。即便战舰可以提前设计,还能够迫使造船厂缩短建造工期,可是海军的人员培训则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不说别的,一名优秀的驱逐舰舰长,至少需要在海军服役五年以上。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培训周期也在两年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海军立即扩军,至少也要等到两年后才能见到成果。
  相反,陆军只需要半年就能完成扩军行动!
  正是如此,海军的投入见效周期更长,所以前期投入更加关键。没有任何一个强国的海军是等到战争爆发之后才扩军备战的。到那时,已经太晚了!
  “国荣,在我明天出发之前,我需要一份详细的报告。”
  “明白,我今天晚上就弄出来,明天一早送过来。”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延年,我去京城后,这边的事情由你全权处理。作为海军总参谋长,你应该成熟一点,并且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元帅,我……”卫延年明显非常尴尬。
  “所谓话说三遍淡如水,别的话,我就不再多说了。”陈锦宽拍了拍沙发的扶手,“不管我能不能从首辅那争取到额外经费,或者能够争取到多少额外经费,我们的步伐不能停下。延年,在我回来之前,我需要看到详细的发展规划。国荣,你那边也要抓紧一点,能压就尽量压一点,毕竟钱是一分一分省下来的。”
  两名中年将军都点头答应了下来,元帅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还能怎么样?
  “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陈锦宽拍了下额头,“你们先出去吧,佑彬留下,我还有话跟你说。”
  被元帅单独留下,让白佑彬感到很别扭。
  如同没有料到被突然叫来参加这场“闭门会议”一样,白佑彬也没有料到,议政院竟然否决了首辅的财政预算案,并且最终将今年的军费预算压缩了两成多,其中,海军预算减少了近两成。
  别看这区区两成经费,除掉必要的硬性开支之后,海军今年的新装备采购费用只有十七亿金元,比海军提出的二十五亿金元少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海军今年的装备采购规模必须要缩小三分之一!
  不说别的,原本计划订购的六艘战列舰,就只剩下了四艘!
  用卫延年的话来说,这还不够补充达到服役寿命,必须退役的战列舰。
  卫延年为此发火也就可以理解了,陈锦宽为此进京也成了必然,严国荣为此再与造船厂谈判也是必须的。
  “压力不轻吧?”这话不像在问白佑彬,更像陈锦宽在自问。
  “元帅,难关会过去的。”白佑彬不得不扮演安慰者的角色。“我想,首辅削减军费预算,也有他的苦衷。”
  “谁都有苦衷,而且问题不在首辅身上。”陈锦宽拿起了香烟,“我们的预算申请早就获得了批准,只是议政院的那帮混蛋认为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来采购武器装备。也许,他们迟早会意识到现在的错误决定将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可是我们不能等到后果出来之后,再以此去教训他们,因为到时候损失的不是议员的利益,而是帝国的利益。作为帝国的捍卫者,海军存在的价值就是保卫帝国,保护帝国的利益。”
  “元帅……”白佑彬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激动。
  “我们是军人,不是政客。”陈锦宽淡淡一笑,“只是,很多时候却逼得我们不得不用政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次的事情忙完之后,你就回南洋舰队去吧。你还年轻,不应该把青春浪费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而且你也没有必要这么快接触到海军的另外一面。当初,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战舰上洗锅炉呢。”
  听到这,白佑彬突然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你先出去忙吧。”陈锦宽挥了挥手,等到白佑彬起身后,又说道,“我会尽快回来,在你起身返回南洋舰队之前,再来找我。”
  “元帅,你也要保重身体。”白佑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
  走出元帅办公室的时候,白佑彬微微颤抖了一下,心底那种不好的预感越发强烈了。
  难道,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第三十章
疯狂灭亡
  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四月一日,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一天发生的几件事情,算得上是悲喜交加。
  经过两轮的艰苦谈判,大明帝国、美国与英国最终妥协,签署了《伦敦海军条约》。
  这是自《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之后,第二份以限制海军军备竞赛为核心的国际条约,也是针对当时最强大的三个国家的海军条约。
  谈判中,美英先是坚持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方式继续限制海军军备发展,大明帝国则以日本退出《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为由,坚决要求放宽对海军的约束,以应付日本的潜在威胁。
  第一轮谈判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先后退出谈判,并且启动了各自的新式战舰设计与建造工作。随即,英国的态度转向,同意放宽对主力舰的限制。最终,美国也在第二轮谈判中做出妥协。
  按照新条约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被提高到了四万五千吨,主炮口径由十四英寸提高到十六英寸(三百五十毫米提高到四百毫米),且主力舰总吨位在《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三个签约国可以建造更强大的主力舰,以应付新的威胁。
  也就在同一天,一份重要情报送到了海军司令部。因为陈锦宽去了京城,所以由卫延年主持海军司令部的工作。
  白佑彬来到会议中心的时候,其他参会人员都到了。
  严国荣向他招了招手,同时把椅子向旁边挪了挪。
  “发生什么事了?”刚坐下,白佑彬就问了出来。
  严国荣没有开口,直接把手里的一份文件副本递了过来。
  翻开一看,白佑彬就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是一份新式战列舰的设计草图,只不过,这不是帝国的战列舰,而是德国的新式战列舰。
  总长二百四十八米,宽三十六米,吃水八米七;标准排水量四万二千吨,满载排水量五万吨;十二台锅炉,三台蒸汽轮机,三轴三浆推进,最快速度二十九节;八门三百八十毫米(实为三百八十二毫米)口径主炮,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口径副炮;主装甲带厚达三百二十毫米,炮塔正面与司令塔装甲厚三百六十毫米!
  除了在主炮火力上略有差距之外,与帝国海军正在设计的新式战列舰几无区别。
  “这是德国人的?”
  “现计划建造两艘,也许还会增加,不过可能性不大。”严国荣压低了声音。“德国人主动送过来的,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其完成设计。另外,德国方面希望我们提供括四百毫米主炮在内的几项关键技术,帮助完成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
  “德国人的野心真不小!”
  严国荣笑着摇了摇头,示意白佑彬听参谋长讲的话。
  白佑彬也是一语双关,一是说德国海军扩军备战的野心不小,二是说德国人狮子大开口,竟然提出这么多的要求。
  不说别的,帝国正在开发的四百毫米五十倍径主炮属于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主炮之一,采用了大量其他国家没有的技术与工艺,威力远远超过了英国海军“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的MKⅠ型十六英寸主炮与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MK5型十六英寸主炮。能够与之媲美的,只有数年后美国海军装备的MK7型十六英寸主炮。
  只是,德国是帝国的“传统盟友”。
  当年,“铁血宰相”俾斯麦能够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就多亏了帝国的暗中帮助。当然,从根本上讲,帝国帮助德国完成统一,并不是出于道义上的支持,而是出于帝国自身的利益需要。
  德国统一之后,立即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对西面的法国,东面的俄罗斯都构成了巨大威胁,从而减轻了帝国在西北方向上的压力,并且为帝国在欧洲地区的霸权地位提供了保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是同盟国集团内,除大明帝国之外最强大的国家。
  战后,帝国不惜损失自身的海外利益,也力保德国的完整与统一,没有让德国像奥匈帝国一样,被肢解成数个小国家。显然,对帝国来说,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不但是天然盟友,还是牵制欧洲列强的重要砝码。
  正是如此,直到现在,德国仍然是帝国在欧洲地区最重要的盟友。
  在日本退出《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之后,德国立即采取相应政策,宣布在日本答应限制海军军备之前,德国不会签署,也不会参于任何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因此,德国主动退出了伦敦谈判,为后面的海军军备竞赛埋下了伏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