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578

  “长官,还是以前那个要求。”白佑彬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到基层锻炼?”江洪波微微一笑,“看来,在海军司令部工作半年,还是没能让你改变想法。”
  “其实……”
  江洪波压了压手,又说道:“要是别人,恐怕早就想法设法留在司令部了,你却主动提出返回舰队,非常难能可贵。既然你想到基层去,我这个当舰队司令的,总不能连这么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吧。”
  白佑彬暗暗松了口气,江洪波终于松口了。
  “过几天,‘秋波’号驱逐舰需要一个大副,如果你坚持的话……”
  “长官,即便是二副,我也没意见。”
  江洪波微微点了点头。“那就好,我会让参谋长帮你做人事安排。这两天,你先与谷卫东上校交接工作,手续办好之后,你就去‘秋月’号驱逐舰报道。对了,舰长宋时伦是比你高五届的师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明年年初就会被调到舰队司令部任职。中尉,好好表现吧。”
  “是,长官!”
  心满意足的离开江洪波的办公室后,白佑彬还没笑出声来,谷卫东就追了上来。
  “佑彬,恭喜了。”谷卫东明显有点羡慕。“就我所知,你是战后南洋舰队第一个在一年之内晋升的军官。怎么样,是不是该请客呢?”
  “上校,你连我那点津贴都看得上眼?”白佑彬嘿嘿一笑,岔开了话题。“再说了,我也没有想到会获得晋升。对了,你知道德国提供的那几份情报吗?”
  谷卫东微微点了点头。“走,到我的办公室去说吧。”
  作为南洋舰队的主要军官之一,谷卫东有权知道一些重要情报,特别是与舰队有关的情报。当然,他的涉密权并不是很高,所以很多白佑彬知道的,他并不一定知道。结果,在两人交谈的时候,白佑彬不得不处处小心,以免说漏嘴。
  “你认为德国人很仗义?”谷卫东笑着摇了摇头,“真这么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白佑彬只是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我们扶持德国的原因一样,德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特别是一个能够帮他牵制住主要敌人的盟友。”谷卫东端着两杯咖啡走了过来,“不说别的,只要我们的大西洋舰队还驻扎在直布罗陀港,德国就不用担心英国海军的威胁。另外,我们在太平洋上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牵制美国,从而使美国无力向英法提供援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就制订了横扫欧洲大陆的进攻计划。只不过,当时德军已成强弩之末,且随着美国参战,德国难以在欧洲战场上掌握主动,该计划也仅仅只是个计划。以现在的情况,如果战争再次爆发,德国的首要目的就是战胜法国,消除西面的威胁,然后挥师东进,打败俄罗斯,扫荡整个欧洲大陆。到时候,即便英国仍然拥有欧洲最强大的舰队,也难以对德国构成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德国就需要我们在太平洋上牵制住美国,同时需要我们的大西洋舰队对英国形成威胁,从而使英国不得不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海军,难以在欧洲战场上有所作为,甚至难以向法国提供支援。”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德国在这个时候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不是在帮我们,而是在帮他们自己。”坐下后,谷卫东点上了香烟。“两艘战列舰真的那么厉害吗?虽然排水量更大,主炮口径更大,但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综合性能不会超过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更比不上英国正在开发的新式战列舰。而且,两艘战列舰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再说了,德国的舰船建造水平远不如英国,在五万吨的舰体内却只装了八门十五英寸主炮,而且装甲防护远没有达到这一吨位应有的水平。说白了,别说两艘,就算再建两艘,德国海军也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
  对此,白佑彬不得不承认。
  “俾斯麦”级确实对英国海军构成了威胁,却不是致命的威胁。以英国海军的实力,完全有把握将这两艘战列舰埋葬在北大西洋的汹涌波涛之下。如果考虑到德国的地理位置,恐怕当它们刚刚冲出斯卡格拉克海峡,就将遭到英国舰队的围剿。到时候,日德兰式的海战将难以避免,结果对德国来说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德国的目的只有一个。”谷卫东竖起了一根手指头,“按照上次大战的方式,在德国公海舰队离开基尔港的时候,我们的大西洋舰队也将从直布罗陀港北上,一起对付英国本土舰队,夺取制海权。换句话说,德国用这两艘战列舰换来了帝国大西洋舰队的支持,为其前出北海打下了基础。”
  “可是,有这么简单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谷卫东笑着摇了摇头。“想当年,帝国海军有着绝对的实力优势,结果仍然没能在北大西洋上获得胜利。现在,帝国大西洋舰队的实力远不如英国本土舰队,而且帝国的战略也有所改变,帮助德国突围已经成了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守卫直布罗陀要塞,拖住欧洲列强,使其无法分兵远征印度洋。再说了,在帝国的战略规划中,德国的任务就是拖住法国、意大利与俄罗斯,使这三个国家无力发展强大的海军,并且在欧洲大陆上形成军事平衡,为帝国打赢太平洋战争创造机会。如此一来,德国公海舰队只能留在波罗的海,任何冒险行动都是帝国无法接受,也不会支持的。”
  白佑彬微微摇了摇头。帝国的战略规划很清楚,可德国会跟着帝国的指挥棒走吗?
  “不过,现在应该头痛的不是我们,而是英国佬。”谷卫东笑了起来,“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俾斯麦’号在汉堡福布斯船厂开工建造的消息传回去的时候,英国人就如坐针毡,连觉都睡不好了。”
  “希望如此,如果英国无精打采的话,我们就可以松口气了。”
  “那是当然。”谷卫东笑着站了起来,“好了,过几天,你把行程报告给我,连同需要报销的发票一道送来。去当基层军官不仅仅是考验业务能力,还要考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到时候免不了请客吃饭,身上没点现金很难办事。”
  “上校,那我告辞了。”
  当天,白佑彬回到宿舍后,什么都没做,先好好的睡了一觉。
  三日后,在拿到了差旅报销费之后,白佑彬令到了祖寿清签发的人事调令。当天晚上,蓝凌波等人请客,为白佑彬送行。
  “小白,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去基层锻炼了。”赵赙礼这话明显带着股酸味。“不知道,我们哥几个还要等到何年何月。哎,呆在司令部就像坐班房一样……”
  “得了,今后大家难得聚一聚了,别说这些不高兴的话。”秦孝东端起了酒杯,“小白,我先敬你一杯,今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哥几个。”
  “对,别忘了我们。”谢昶伦也立即举起了酒杯。
  蓝凌波叹了口气,端起杯子后,说道:“去基层锻炼也不容易,听说很多军官在基层干了一辈子,都没有上调的机会,对你这种下派锻炼的年轻军官非常不满,总会想方设法的找你麻烦,你平时要多留个心眼,别被算计了。”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首先喝光了杯里的酒。
  对志向远大的年轻军官来说,在二十五岁之前到基层锻炼是必须的晋升步骤,不然的话,今后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当然,“锻炼”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磨练,更是对年轻军官的考验。很多年轻军官就栽在了这个上面,从此失去了高升的机会。
  对白佑彬来说,他知道这次考验有多么的重要,也知道有多么的艰难。
  也许,除了多一个心眼之外,白佑彬只能想开一点。毕竟,军队里不可能做到人人公平,对那些失去了晋升机会的军官来说,白佑彬此时得到的“额外”照顾何尝不是一种挑衅,不是一种奢望呢?
  第二天一早,白佑彬搭上了前往泗水港的运输船。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整整两年。
第二卷
滚滚洪流
第一章
掐敌咽喉
  被寄予厚望的《伦敦海军条约》没能挡住汹涌而来的战争危机。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伦敦海军条约》对战列舰吨位、主炮口径做出的限制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四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是各国工业能够承担的最高标准,再提高吨位的话,只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十六英寸(四百毫米)口径的主炮也是当时各国火炮技术的巅峰之作,继续提高主炮口径,不但会使战列舰的排水量进一步增加,还会大幅度增加火炮的研制难度与开发经费,从各方面看,都将得不偿失。
  另外,签署《伦敦海军条约》的三个国家都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
  对世界一流海军来说,难以大批量建造,且成本高昂的战列舰绝不是最佳选择,只有那些成本合理,性能先进,且能够大批量建造的战列舰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不管是大明帝国,还是美国,或者英国,在设计战列舰的时候,都会将成本与建造难度考虑进去,并且尽量采用成熟的工艺与技术,便于在战争时期大量建造。
  相反,只有日本、德国这类二流海军强国,为了挑战一流海军强国,才会提出“以一挡十”的概念,不计成本,不考虑技术难度,将战列舰的性能指标放在首位。结果,这些国家往往能够造出世界一流(至少在排水量上)的战列舰,却难以大规模建造。其所谓的“无敌战舰”一般就两艘左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海军的综合实力。
  也就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的当年,三个国家的新式战列舰先后开工了。
  最先动工的是英国海军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其首舰“乔治五世”号于六十九年初在维克斯泰恩河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因为设计的时候,《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还没有作废,所以“乔治五世”级仍然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其标准排水量不到三万七千吨,仍然采用十四英寸主炮,只是火炮数量增加到了十门。装甲防护也按照主炮口径的级别设置,不算出众。
  《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英国曾计划为该级战舰换装十六英寸主炮,最终却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一是英国没有合适的主炮,其“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的MKⅠ型十六英寸主炮的性能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十四英寸的MKⅦ型,而且几乎没有改进余地。二是“乔治五世”级的主炮采用“四二四”的方式配置,难以在不对舰体做大范围改动的情况下换装十六英寸主炮。最后,英国海军认为,“乔治五世”级的主炮足以对付当时主要的潜在敌人,没有必要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
  当然,“乔治五世”级暴露出的火力不足,防护不够的问题,也受到了英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并且使英国海军迅速启动了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紧接着动工的就是美国海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该级战列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与帝国海军之前获得的情报非常接近:标准排水量近三万八千吨,最高速度二十八节,三座三联装MK6型十六英寸主炮,斜置装甲使其具备了优秀的防护能力。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优秀的战列舰只建造了两艘。
  同期,英国的“乔治五世”级一口气造了五艘,帝国的“皇帝”级(“君主”级)造了四艘,美国却将建造数量削减到了两艘!
  按照当时帝国情报部门的推测,“北卡罗来纳”级带有很浓烈的试验性质,而且美国海军下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准备用有限的经费建造下一级战列舰,从而削减了“北卡罗来纳”级的建造数量。
  无论如何,“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是当时西方集团唯一能够在火力与防护方面与德国“俾斯麦”级,以及大明帝国“皇帝”级抗衡的新式战列舰。比起英国精心打造的“乔治五世”级,晚九个月开工的“北卡罗来纳”级整整领先了一代!
  当年十一月一日,即“北卡罗来纳”号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的第四天,帝国“皇帝”级战列舰首舰“太祖”号在江南造船厂铺设了第一块龙骨。
  作为针对美国新式战列舰的“皇帝”级,标准排水量达到了四万一千吨,最高速度二十八节,三座三联装七十年型四百毫米主炮,厚达三百三十毫米,并且向外倾斜十五度的主装甲带。这些,都赋予了“皇帝”级极为强大的性能。
  可以说,“皇帝”级是当时三个一流海军强国开工建造的,最为强大的战列舰。
  与“北卡罗来纳”级相比,双方在速度与火力方面不相上下,舰型设计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皇帝”级的排水量却多出了四千多吨。除了用于增强动力的必要重量之外,其余重量几乎都用来加强装甲防护。因此,“皇帝”级的防护能力超过了“北卡罗来纳”级,对自身主炮发射的穿甲弹所能达到的避弹区更是远远超过了“北卡罗来纳”级。
  实际上,这三级战列舰的排水量都没有达到《伦敦海军条约》的上限。
  说白了,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的时候,三级战列舰的设计基本上定型,如果增加排水量的话,就得对设计做全面修改,从而延迟开工建造的时间。因此,三个一流海军强国采取了同样的政策,先建造,再设计更优秀的战列舰。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与美国都在第一级新式战列舰建成之前就展开了第二级新式战列舰的建造工作的根本原因。而这场短促,而又激烈的军备竞赛的直接结果是:英国因为国力有限,没能跟上第二轮造舰步伐,其第二级新式战列舰的开工时间比两个竞争对手晚了足足两年!
  在各国积极投入军备竞赛的时候,国际社会仍然高唱和平“主旋律”。
  或者说,和平仍然是各个国家的“奢望”。
  纸永远包不住火,当帝国的底线被突破之后,和平就不再是“奢望”,而是“绝望”。
  十一月五日,即日本海军的“大和”号战列舰在吴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的第二天,帝国内阁首辅萧鼎昆在议政院发表了六十九年“国情咨文”,并且向议政院提交了《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法》草案。
  按理说,年度“国情咨文”应该在当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发表,萧鼎昆却将发表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
  在长达五个小时的“咨文报告”中,萧鼎昆着重阐述了帝国面临的严峻局势,其中又以日本海军的侵略性扩张为主,强调了保证帝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绝对海上安全对帝国本土安全,以及帝国的海上贸易,帝国的海外资源的重要性。
  随后,在对《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发案》草案的辩论中,“共盟党”议政院领袖,以及议政院几个重要委员会的主席分别做了相关报告,都强调了限制重要资源与技术出口对保护帝国利益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与议政院以往的表现不一样,当天数百名议员放弃了休息,连夜审议首辅提交的法案。
  最终,在增加了三个限制行业,以及十七种限制出口资源之后,《特种行业与资源贸易保护法》在议政院以五百七十六票支持,三十七票反对的绝对优势获得通过。这次,一直与“共盟党”唱对台戏的“民业党”几乎全面倒戈,二百七十七名“民业党”议员中,有二百四十二人投了赞成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