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1/735


第二十五节
回天乏术
  回到旧金山之后,斯普鲁恩斯就被解除了一切指挥权限,当天就搭上了前往美国东海岸的列车,返回马里兰州的巴尔迪摩市,那也是他的故乡。此时,斯普鲁恩斯并不知道米切尔正率领第五舰队走向毁灭,相关的消息要到第二天的晚上才回送到。实际上,此时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心情去“关心”第五舰队了,他只是想早点回到家里,过一段清静的日子。
  当时,斯普鲁恩斯已经转入了预备役(按照美军的规矩,没有现役指挥权的将领都自动转入预备役编制,在其接到下一道任命之前,都为预备役将领),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好做。在回到了巴尔迪摩之后,斯普鲁恩斯也只能通过报纸了解前线的情况,可是当时美国国内的报纸在战争报道方面严重失实,根本就没有准确的报道战况与战斗结果,这主要是政府为了稳定民心,在控制了传媒之后有意编造的一些虚假报道。
  对于第五舰队成功击退了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并且守卫了夏威夷群岛的报道,斯普鲁恩斯一点都不相信,因为就在这篇报道出来之前,斯普鲁恩斯接到了特纳打给他的电话,知道第五舰队遭受了惨败,除了特纳的第52特混舰队之外,其他两支特混舰队全军覆没,六艘航母,四艘战列舰,以及除了几艘驱逐舰之外的其他所有护航战舰全部战沉。相反,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却没有损失一艘航母,护航战舰的损失也微乎其微。美国海军获得的不是一次重大的胜利,而是一次惨痛的失败。
  如果是在几年前,这次惨败还能够激发斯普鲁恩斯的斗志,让他主动要求重返舰队,可是现在,斯普鲁恩斯不但没有一丝的激情,反而觉得有所解脱,至少这次惨败证明了米切尔的冒险行动是完全错误的。当然,已经无法去追究米切尔的责任了,这名冲动的将领已经跟随舰队一起沉入了大海。
  不久,斯普鲁恩斯就收到了尼米兹的电报。当时尼米兹仍然为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电报中,尼米兹要求斯普鲁恩斯做好随时返回舰队的准备工作,他正在为斯普鲁恩斯回到太平洋舰队而努力。另外,新的一批战舰即将完工,太平洋舰队很快就会恢复实力,而缺少的是一位能够主宰全局的指挥官。对于尼米兹这封电报,斯普鲁恩斯仍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为他知道,米切尔的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不会改变他此时的窘境。
  如果米切尔的冒险行动成功了的话,斯普鲁恩斯回到太平洋舰队,或者是回到太平洋战区的可能性还要稍微大一点。到时候,尼米兹肯定会组织战略反击,在米切尔继续负责指挥第五舰队的同时,尼米兹需要一名优秀的战区参谋长,而斯普鲁恩斯是最佳的选择。可问题是,现在米切尔已经失败了,尼米兹也没有能力组织战略反击,甚至连防御都显得格外吃力,同时总统会追究海军的责任,米切尔已经阵亡,特纳成功的保全了第52特混舰队,能够承担责任的只有尼米兹本人。因此,在尼米兹连自保都有问题的情况下,又怎么把斯普鲁恩斯弄回太平洋舰队呢?
  斯普鲁恩斯的判断相当准确,他并没有收到任何让他返回太平洋战区,或者是太平洋舰队的命令,甚至很少有电话找他。此时,斯普鲁恩斯已经不对太平洋战场抱太大的希望,同时也不对自己能够返回海军抱太大的希望,至少他仍然是海军上将,每个月的薪俸会准时送到,家里的生活也不是问题。在没有其他事好做的情况下,斯普鲁恩斯开始着手为撰写回忆录做准备。当然,从根本上,斯普鲁恩斯不会把海军,把战场上的变化抛在脑后,就算表面上他不再关心战争的事情,可是实际上,他每天都会阅读巴尔迪摩的地方报纸,以及海军的内部报纸,还设法弄到了《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在无法接触到更真实可信的战报时,他只能通过这些报纸,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断来推测前方的战斗情况。
  战局的变化速度远超过了斯普鲁恩斯的预料。在“铲除”了第五舰队这个障碍之后,唐帝国海军迅速的攻打了考爱岛。美军陆战队,以及航空兵在考爱岛进行了顽强的防御,尼米兹也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去对付唐帝国海军的进攻。在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国内各大报纸上充斥着胜利的捷报,可斯普鲁恩斯很清楚,在失去了舰队的掩护之后,美军是不可能守住考爱岛的。也许唐帝国海军的进攻准备并不充分,所以导致进攻考爱岛的行动不太顺利,可这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美军在考爱岛上的坚持并没有能够扭转战局。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特纳的第52特混舰队(随后就被正式升级为第五舰队)。可问题是,该舰队在之前的作战中损失了大批的飞行员,就算拥有完整的战舰编制,而且补充的作战飞机也迅速到位,可是在缺乏足够的飞行员的情况下,舰队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结果,陆战队在考爱岛上苦守数月,都没有盼来舰队。在做出了最艰苦的努力之后,尼米兹只得下达了撤退命令,美军争先恐后的撤出了考爱岛。
  就在考爱岛沦陷之前,第五舰队突然接到命令离开了旧金山,开始战场。当时,美国国内报纸宣扬第五舰队将再次获得辉煌的胜利,并且最终扭转太平洋的战局。可实际上,斯普鲁恩斯在看到相关的报道之后,立即就知道,特纳无疑是在去送死。此时,太平洋战场上,唐帝国海军已经有两支主力舰队在执行作战任务,实力是第五舰队的五倍以上。另外,唐帝国海军还部署了大量的支援舰队,因此陆战队不需要主力舰队的支持。第五舰队在此时离开安全的旧金山港,无疑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斯普鲁恩斯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唐帝国海军第一舰队与第五舰队围歼特纳指挥的第五舰队的作战行动没有任何悬念,从始至终,特纳甚至连还击的机会都没有。第五舰队的惨败是不可能完全遮蔽的,而当时为了降低影响,美国的报纸在承认第五舰队遭受惨痛损失的同时,也夸张的扩大了战果,宣称在战斗中击沉了唐帝国海军八艘航母,十艘战列舰,以及数十艘其他战舰。对不知情的平民而言,这确实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可是对斯普鲁恩斯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当时唐帝国海军一共才九艘战列舰,而且有四艘在大西洋上作战,太平洋上只有五艘战列舰,哪来的十艘战列舰让第五舰队炸沉?
  随着太平洋舰队最后一点实力被消灭掉,太平洋战争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当时,斯普鲁恩斯就意识到,唐帝国海军在确定将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之后,肯定会提前采取行动,控制从太平洋进入大西洋的通道,也就是巴拿马运河,并且将以巴拿马运河为突破点,将势力延伸到美洲大陆,通过夺取中美洲地区,最终登陆美洲大陆,然后向北推进,从墨西哥攻入美国本土。
  这时,斯普鲁恩斯写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报告,准备直接交给金上将。毕竟金上将对斯普鲁恩斯还是很赏识的。也就是斯普鲁恩斯的这份报告交出去之后不久,就传来了唐帝国海军陆战队攻打巴拿马运河,并且最终成功的占领了巴拿马运河的消息。到此,斯普鲁恩斯的推断得到了证明,唯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唐帝国海军进军巴拿马运河的速度会这么快,美军根本就来不及做出防御调整就丢掉了极为关键的巴拿马运河。随着巴拿马运河沦陷,以及唐帝国海军成功的控制了南大西洋的制海权,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美国海军再也无法将舰队派遣到太平洋去,也就不可能在太平洋上与唐帝国海军对抗,瓦胡岛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
  也就是在唐帝国陆战队攻占了巴拿马运河之后三天,斯普鲁恩斯接到了金上将打来的电话,随即他就收拾起行李前往华盛顿的海军部报道了。斯普鲁恩斯的新身份是金上将的特殊顾问。他仍然属于预备役编制,并没有恢复现役将领的身份。可正是回到了海军部,并且得到了金上将的特别照顾,斯普鲁恩斯开始接触绝密的战场资料,并且参与到了美国海军的战略策划工作中去。
  在海军部的这几个月里,斯普鲁恩斯变得圆滑了很多,而且他主要涉及到的不是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而是扩大,并且重组大西洋舰队的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奠定了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的基础。当时,金上将首先考虑的是让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可是随后不久,尼米兹就丢掉了瓦胡岛,被迫撤回了美国本土,而所有以前太平洋舰队的将领以及军官都因为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而受到了牵连。斯普鲁恩斯也是从太平洋舰队出身的,考虑到这种身份,金上将回避了容易遭到否决的问题,就没有提名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而是继续由自己兼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并且以舰队总司令的身份向总统提名由斯普鲁恩斯出任舰队总参谋长,这样就更容易获得总统的批准。
  很明显,在处理军队人事关系,并且使用官场手腕方面,60多岁的金上将要比斯普鲁恩斯圆滑得多。如果当时金上将直接提名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的话,很有可能遭到总统的否决。也正是绕了个弯子,最终总统批准了金上将的提名。26年底,斯普鲁恩斯以金上将的特殊顾问身份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并且去了诺福克军港。在金上将不直接指挥大西洋舰队作战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成为了大西洋舰队的实际指挥官。
  在斯普鲁恩斯上任的时候,最新一批建成的战舰已经交付给了大西洋舰队。原本这批战舰都是为太平洋舰队建造的,结果太平洋舰队已经完蛋了,只能交付给大西洋舰队,而大西洋舰队的要求有所不同,结果大部分舰艇被交回船厂,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改造,到年底的时候才再次交付海军。
  当时,美国海军新获得的战舰中包括了六艘航母,分别是:CV-34“奥里斯坎尼”号,CV-35“复仇”号,CV-44“企业”号,CV-45“麦金利山”号,CV-46“硫黄岛”号,以及CV-47“福吉谷”号。第一批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也相继完成建造,并且加入了美国海军,这四艘战列舰分别是:BB-67“蒙大拿”号,BB-68“俄亥俄”号,BB-69“缅因”号,BB-70“新罕布什尔”号。原本计划同期建造的BB-71“路易丝安纳”号因为资源有限,没有能够顺利建成。除此之外,还有十二艘“底特律”级巡洋舰,12艘“迈阿密”级巡洋舰,36艘驱逐舰同期服役。
  这些战舰足够组成一支庞大的主力舰队了,其规模并不在唐帝国海军第一舰队之下。可是,斯普鲁恩斯并没有因此而恢复信心,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美国海军没有足够多的优秀官兵来操作使用这些战舰,就更不可能让这些战舰扭转战局。
  在此之前,美国海军的精锐都集中在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主要承担的是护航任务,甚至不需要派遣主力舰队去支持英国人控制北海与地中海,也就一直没有部署主力战舰。现在,太平洋舰队已经损失殆尽,仅存的官兵根本就无法满足一支大型舰队的需要,而要重新培训官兵,不但麻烦,而且需要很多的时间。当时,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出了训练之外,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以提高舰队的战斗力了。因此,在他到达了诺福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部署舰队的训练计划,并且直接向金上将表态,如果要在训练完成之前派遣大西洋舰队出战的话,他将辞去总参谋长的职务!
第二十六节
钢铁巨兽
  在斯普鲁恩斯的强烈要求下,金上将顶住了上面的压力,一直没有给大西洋舰队安排作战任务。而在新组建的大西洋第二舰队(美国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之后,大西洋方向上的舰队编号为双数)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根据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总结出来的作战经验,以及大西洋上的实际情况,斯普鲁恩斯也一反常态的格外重视这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甚至将战列舰的训练工作放在了航母的训练工作之前。
  “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完成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之后,美国海军的工程师并没有能够获得喘气的机会。当时美国海军收到情报,日本人正在建造排水量达到了7万吨,主炮口径超过了420毫米(实际上是460毫米)的超级战列舰。另外,唐帝国海军也正在开始设计“新省会”级战列舰,虽然“新省会”级战列舰的技术标准没有日本新战列舰那么变态,可是这种战列舰是针对“南达科他”级设计的,在性能上很有可能超越了“依阿华”级战列舰,因此,美国海军急需一种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更强大的,能够在炮战中彻底的压住对手的超级战列舰。
  在设计过程中,战舰的排水量成了最大的问题。当时,美国海军的工程师竭力想将新式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控制在45000吨以内(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标准),可是,很快工程师就发现,如果要严格限制战列舰的排水量的话,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建造出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更好的战舰了。可问题是,如果增大排水量的话,那么战列舰就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往返的时候,就只能绕道南美洲南部的合恩角,这将非常的麻烦,会使航线延长数千海里。美国海军再三权衡之后,认为压制敌人才是关键,因此最终放宽了设计标准,不再严格要求限制战舰的排水量,甚至到后来也不要求限制战舰的最大宽度与最大吃水深度(这两项也是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指标)。
  放宽了手脚之后,工程师很快就确定了战列舰的主要性能指标,在最初的设计中,其标准排水量为605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73500吨。而日本的“大和”级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2315吨与68200吨。也就是说,“蒙大拿”级在建造服役之后,将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设计工作在42年7月中旬就完成了,美国海军对其设计指标也相当满意,并且随后就安排了费城,纽约,以及诺福克的几家造船厂进行建造。可是,该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在最初的设计中,“蒙大拿”级除了巨大的排水量之外,其舰长达到了282米,宽37米,吃水12米。后两项数据已经超过了巴拿马运河的最大通航能力,同时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其他的战列舰。而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因为美国工程师认为日本的“大和”级比唐帝国的“新省会”级的战斗力更为强悍,因此将设计目标直接对准了“大和”级,而不是“新省会”级,最终导致其排水量剧增。
  为了能够应付460毫米口径主炮的威胁,“蒙大拿”级采用的是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通过增加一座三联装炮塔的方式提高了战列舰的火力密度,从而提高了战列舰的打击能力。毫无疑问,这个决策是相当正确的。如果当时美国海军决定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的话,不但在研制上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也不可能在战列舰上安装四座三联装炮塔,另外相关的设计也需要改动,还得重新研制一些配套的零备件,这讲是异常麻烦的事情。而事实也证明,日本海军用的45倍径的460毫米主炮除了在射程上要比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以及唐帝国海军使用的50倍径的400毫米主炮稍微远一点之外,在其他的性能,特别是穿甲能力方面并没有超出多少,而在射速,以及火炮身管寿命,火力密度等方面,反而差了不少。而当时通过增加主炮身管长度,来提高主炮的威力,也正是唐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选择的一条捷径。美国人做出的同样选择不但最终提高了战列舰的火力,同时也减少了麻烦。
  实际上,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的威力并不小。在使用1225公斤的重型穿甲弹的情况下,可在3万码的距离上击穿381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钢板,在2万码的距离上的穿甲威力达到了521毫米。而当时战列舰的交战距离多在2万码以内,而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包括“蒙大拿”级在内,有着500毫米以上厚的主装甲!也就是说,“蒙大拿”级的主炮不但可以轰穿任何一个对手的主装甲,同时还能够击穿自己的主装甲!而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蒙大拿”级的装甲比“依阿华”级提高了一个档次。“依阿华”级的主装甲厚度只有16英寸,而“蒙大拿”级提高了100毫米,达到了500毫米的厚度。这已经是当时能够加装的最厚的装甲了,可在越来越厉害的穿甲弹面前,这仍然显得有点单薄。
  相比较一下,当时唐帝国海军在“新省会”级上使用的55倍径的400毫米主炮在使用26式穿甲弹的时候,可以在3万码的距离上打穿40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钢板,在2万码的距离上的穿甲能力达到了550毫米。虽然“新省会”级的主炮在使用了更长的身管,以及更好的穿甲弹之后,其穿甲威力在“蒙大拿”级之上,但是,“新省会”级的主装甲厚度只有420毫米,大概等同于美国海军5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也就是说,在2万码的交战距离之内,“新省会”级战列舰有很大的把握击穿对方的装甲,可同时也会被“蒙大拿”级的主炮给洞穿。
  除了增强主炮威力,提高火力密度,并且加厚装甲之外,“蒙大拿”级还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单独设置每一个动力舱,这样就提高了动力舱的生存能力,避免某一个动力舱进水而导致相邻的动力舱也进水,最终使战舰失去所有的动力。而在动力舱之间设置的垂直装甲钢板,还避免被一发炮弹打掉几个动力舱的危险。随着空中威胁加剧,“蒙大拿”级全面提高了水平装甲的厚度,并且首次采用了双水平装甲甲板的设计,两层水平装甲甲板的总厚度达到了263毫米,而且中间的空隙还能够提高防御能力。相应的,当时“新省会”级的水平装甲厚度仅180毫米,大概等同于美国海军的220毫米。
  也正因为这样的设计,结果“蒙大拿”级无法配备更多的锅炉,其设计主机输出功率比“依阿华”级少了4万马力,而战舰的排水量又剧增不少,结果其最大速度仅能达到28节,而不是33节。而这个速度也勉强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在作战中,“蒙大拿”级仍然可以伴随航母一起行动,而且多半情况下,会组成单独的战列舰舰队,不用与航母一起行动。
  毫无疑问,“蒙大拿”级在多数性能上已经超过了“新省会”级。这款原本针对“大和”级的战列舰的真正对手是“新省会”级,如果这些战列舰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建成服役,而当时“新省会”级并没有进行中期改进,美国海军的战列舰肯定将彻底压倒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甚至会使某些战役发生转变。比如,“珊瑚海大海战”的结果就肯定会不一样。可是,到了25年中期,已经动工建造了近一年的第一批五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全部被取消了。
  当时,美国已经参战,而实战证明,真正主宰战场的已经不是战列舰,而是航母。同时,美国海军在此之前损失了大量航母,“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建造工作排到了首位。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必须要首先集中力量建造更多的航母。最关键的是,当时美国海军的主战场在太平洋上,而“蒙大拿”级的设计指标太大,导致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只能够绕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也就无法伴随航母舰队一起进出太平洋,从而不可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取消了“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之后,美国海军又订购了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弥补战列舰上的损失。而且,后订购的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使用的全是50倍径的主炮,这基本上弥补了其火力不足的缺陷。当然,这四艘战列舰也很快就战沉了。
  到26年底,战局已经对美国严重不利,“埃塞克斯”级的建造工作也进入了正轨。在几次炮战中,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吃尽了苦头,特别是在“珊瑚海大海战”中,正因为战列舰舰队首先被击溃,结果导致第三舰队惨败。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也认识到,战列舰并不是一无是处,在特殊的情况下,战列舰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当时,就已经有人认识到,如果美国输掉了太平洋战争,那么就将在大西洋上面对唐帝国海军的强大挑战,到时候,美国舰队就不用往返于两大洋,也就不存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问题。另外,大西洋上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战列舰更有价值,不然英国海军也不会全力主导建造战列舰,而不是大力发展航母。在此时,美国海军提出了重新开工建造“蒙大拿”级的要求。
  美国海军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而且当时总统下达的命令是尽量满足海军的一切需要。结果,海军提出的不是建造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而是分三批,一共建造15艘。可问题是,要重启建造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很多为“蒙大拿”级订购的武器装备都被用到了别的战舰上去,比如其127毫米副炮就被用到了几艘新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上去,还有一部分被分配给了正在动工建造的“中途岛”级航母。
  美国海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重新启动“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可最终也只能够满足同时建造四艘战列舰的要求,第一批最后一艘,也就是“路易丝安纳”号的建造工作只能够暂时延迟,并且划入第二批建造清单之中。
  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重新开始建造后,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终于在27年底陆续完成,并且交付海军。而实际建成时的“蒙大拿”级与最初设计时有一定的差别。
  当时,“蒙大拿”级只有28节的速度被证明是不够用的,在重新建造的时候,造船厂使用了体积更大,输出功率也更大的动力系统,为此,调整了相邻舱室的布局,减少了两座尾炮塔弹药舱的容积。毕竟,在正规海战中,每门炮备200发炮弹没有太大的必要,没有任何一场海战会打到100个回合以上,而当时美国海军又有没有对地打击的任务,也就不需要考虑主炮的备弹量。
  最关键的改进是为战列舰配备了更好的炮瞄雷达。唐帝国海军战列舰的表现已经证明,炮瞄雷达对战列舰而言是必备的,甚至是决定胜负的装备。在双方都有航母的情况下,战列舰很少在白天出动,战斗多半在夜间进行,而在夜间作战的情况下,炮瞄雷达的性能将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其他的一些改进都比较次要。这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是斯普鲁恩斯手里最重要的砝码。特别是到了秋季,当北大西洋刮起了寒风的时候,海况将变得不再适合航母作战,到时候,战列舰就将成为海战中的主力!
第二十七节
侍机而动
  到三月份的时候,大西洋舰队的基本训练工作已经完成。在几次测试中,“蒙大拿”级的性能让斯普鲁恩斯很满意。特别是在两次夜间炮击训练中,“蒙大拿”级上安装的炮瞄雷达都准确的捕捉到了2万码以外的目标,并且准确的引导主炮开火。这让斯普鲁恩斯相信,“蒙大拿”级所装备的炮瞄雷达已经不比唐帝国“新省会”级战列舰上的雷达差多少了。
  航母的训练工作也基本上完成,六艘航母都得到了足够的舰队官兵。作为训练重点的航空勤务部队的表现也不错,基本上达到了斯普鲁恩斯的要求。可问题是,飞行员的训练却完全没有到位,培养飞行员的难度比培养舰队官兵的难度大得多。特别是培养舰载机部队的飞行员,这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以及高强度的训练。
  当时,为了能够尽快获得足够数量的舰载机飞行员,金上将还与阿诺德将军达成了协议,由陆军航空兵为海军航空兵提供一批优秀飞行员,这样就不用从新培训飞行员,只需要让这些陆航的飞行员掌握使用海军作战飞机的方法,同时具备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的能力,然后就能够形成作战能力。这个协议帮助海军解决了不少的麻烦,可问题是,陆航的飞行员飞惯了陆航的作战飞机,要让他们改飞海航的战机,同时还得掌握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能力,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调遣到美国海军航空兵来的都是陆航的战斗机飞行员,而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是“野马”系列。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是F4U,这两种战斗机在操作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野马”很灵巧,而且在很多时候执行的是战术轰炸任务。相反,“超级海盗”要笨重得多,没有那么灵活,就算其具有不错的轰炸能力,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执行的都是空战任务。另外,海航还装备了大量的战术轰炸机,而且SB3C才是海军航空兵真正的主力。这种舰载轰炸机几乎没有空战能力,陆航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更难以适应了。无奈之下,斯普鲁恩斯不得不设法从陆战队招了一批以前飞SB3C与F4U的飞行员,让这批飞行员负责带陆航的飞行员进行训练。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适应新的作战飞机,而是怎么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诺福克海军航空站有一套专用的陆上模拟训练设备,即在陆地机场上模拟航母上的环境,先让飞行员在陆地机场上训练,在初步掌握了在航母上降落的技巧之后,再转移到航母上进行训练。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训练难度,给了飞行员适应的时间。可训练中的事故仍然层出不穷,在为期三个月的适应性训练中,就发生了34起训练事故,多达21名飞行员在训练中丧生。而在战前的类似训练中,事故率还不到这个比例的三分之一!
  在训练方面,斯普鲁恩斯肯定是美国海军最无情的司令官。飞行员每天至少要飞三次,舰队每天都会分批离开诺福克军港,在切萨皮克湾,或者是外面的大西洋海域进行训练。所有的休假都被取消,官兵们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任何事情,计划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就连每天训练结束,在晚餐之后的休息时间也被缩短到了半个小时,然后就是夜间的讲座,或者是由军官负责总结训练中的经验教训。
  在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之下,三个多月之内,斯普鲁恩斯将一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大西洋舰队打造成了一支能够出海作战,并且寻找机会对付敌舰队的强大舰队。当然,这是当时美国海军,以及国内的一些主要媒体的宣传。斯普鲁恩斯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巩固,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大西洋舰队距离出海作战的时间还很遥远。也就在三月份,斯普鲁恩斯去面见了金上将,在汇报了舰队的训练情况之后,斯普鲁恩斯要求给他更多的准备时间,尽量避免给大西洋舰队派遣任务,以变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舰队的战斗力。
  金上将没有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斯普鲁恩斯的要求,斯普鲁恩斯也没有表现得更强硬,因为此时直布罗陀要塞已经落入了唐帝国海军的手里,而唐帝国海军围剿英国的行动已经开始,英国海军随时有可能被击败,如果总统想要保住英国,让英国继续在大西洋对岸牵制住唐帝国海军的话,那么大西洋舰队就会领到作战任务。
  三月底,当英国本土舰队被击败之后,斯普鲁恩斯就收到了让舰队做好出发准备的命令。当时,斯普鲁恩斯正在继续对舰队进行训练,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够让舰队进入了战备状态,但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训练的强度。毕竟,命令中没有提到舰队在什么时候出发,美国总统也在英国问题上犹豫不决,金上将也肯定竭力反对出动最后一支舰队去支援英国,有点理智的人都清楚,英国肯定会战败,而此时美国派出任何舰队前往北海,都不可能改变这一现实,反而会使美国舰队陷入唐帝国主力舰队围攻的险境之中。
  也就在斯普鲁恩斯担心大西洋舰队会接到前往英国的作战命令的时候,战局发生了迅速的转变。美国总统还来不及做出支援英国的决定,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向英国驻美大使表示美国将坚定不移的支持英国的决心,英国就宣布投降了。随即,唐帝国海军,陆战队,以及驻欧远征军迅速出动,在三天之内就控制住了英国局势。当时,驻英美国外交人员并没有遭到为难,可很多驻英人员都没有能够逃出来。只有一支停靠在英国北部港口的船队在唐帝国的占领军到达之前离开了港口。这就是那支运载着数百吨重水,以及大批重要人物的船队。
  英国战败的消息传到了诺福克军港后,斯普鲁恩斯不但没有为此悲痛与惋惜,反而松了口气。至少,现在不会有任何人派遣舰队去大西洋对面作战了。另外,唐帝国海军肯定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来稳定住英国国内的情况,同时调整部署,让在外已经作战数个月的舰队得到短暂的休整机会。这样,他就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了。可这次斯普鲁恩斯的预料完全错误,就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的第三天,他就收到了金上将的直接命令,大西洋舰队尽快出港,前往接应返回美国的运输船队。
  就如同当时谈仁皓收到让他率领第一舰队去拦截美军运输船队的时候一样,在收到了金上将的命令后,斯普鲁恩斯感到异常的惊讶。运输船队有二十二艘护航战舰,足以应付沿途的危险了,有必要让庞大的大西洋舰队前去接应吗?不说别的,大西洋舰队出动一次就要耗费几万吨燃料,只算经济账,这也是很次亏本买卖。可是金上将的命令很清楚,而且措词极为强烈。斯普鲁恩斯以舰队准备不充分为由,把出发的时间拖了两天,直到金上将再次发来电报,并且申明这是总统的直接命令之后,斯普鲁恩斯才不得不率领舰队离开了诺福克军港,踏上了前去接应运输船队的航程。
  在舰队离开了诺福克的第二天,月就是二十二日,斯普鲁恩斯收到了金上将发来的电报,当他看完电报内容的时候,这才知道大西洋舰队的这次行动没有那么简单。电报中,金上将已经提到唐帝国海军的第一舰队已经离开了英国海域,而且没有返回直布罗陀要塞,判断第一舰队很有可能正在前往拦截运输船队的途中,很有可能与大西洋舰队遭遇,要求斯普鲁恩斯做好接战的准备工作。另外,作战命令也做了修改,将接应船队改为了接应船队,并且击溃唐帝国海军第一舰队。也就是说,如果与唐帝国海军第一舰队遭遇的话,斯普鲁恩斯就必须得与其决战,而不能逃避。
  收到这封电报后,斯普鲁恩斯犹豫了。他很清楚,此时的大西洋舰队绝不是唐帝国海军第一舰队的对手,而且,大西洋舰队离开诺福克的消息肯定已经传了出去,如果第一舰队知道大西洋舰队正在赶去与运输船队会合的话,那么肯定会将打击大西洋舰队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到时候,就不是大西洋舰队偷袭第一舰队,而是第一舰队偷袭大西洋舰队了。就算退一万步,双方都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对方,打一场相对平衡的战斗,大西洋舰队也绝不是身经百战的第一舰队的对手,最终被击溃的肯定是大西洋舰队,而不是第一舰队。再退一万步,就算大西洋舰队击溃了第一舰队,最终也将损失惨重,而唐帝国海军是可以承受第一舰队的损失的,到时候,还有第三舰队,第二舰队可以继续围攻美国,而美国海军则失去了最后一点资本。就算再退一万步,大西洋舰队击败了第一舰队,且没有太大的损失,那么在加勒比海地区活动的第三舰队会袖手旁观吗?显然不会,只要第三舰队及时机动到位,在大西洋舰队返回诺福克的途中就将遭到伏击,到时候,大西洋舰队仍然是凶多吉少。
  考虑到这么多之后,斯普鲁恩斯不犹豫才是怪事呢。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家比敌人,同时保存自己,就要击败第一舰队,同时避免自己遭受重大损失,在返航的时候还得避开第三舰队的伏击。而以双方的兵力对比,以及官兵的素质,舰队的实际作战能力,以及指挥官的能力来看,斯普鲁恩斯想要获胜,连万分之一的机会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这些犹豫,最终让斯普鲁恩斯决定避开主要问题。在收到了金上将的命令之后,斯普鲁恩斯就下令舰队转向,同时调整了航速。金上将的命令中只提到了要求,并没有提到任务的具体安排,因此斯普鲁恩斯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调整舰队的行动。在别人看来,斯普鲁恩斯下令舰队向南航行,是要将舰队机动到运输船队的南面,从而挡住追来的唐帝国主力舰队,可斯普鲁恩斯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如此,而是要通过转变航线来延迟到达的时间,争取避开第一舰队。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斯普鲁恩斯就没有打算去接应运输船队,而是想拖延时间。如果第一舰队的目的是要干掉运输船队,那么在完成任务之后,第一舰队就将撤回直布罗陀要塞,或者是前往加勒比海,到时候,大西洋舰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返回诺福克军港,而不用前去追击第一舰队了。
  这一想法最终让斯普鲁恩斯避开了第一舰队,可也同时让他“错过”了与第一舰队交手的机会。在运输船队完蛋后,他就收到了返回诺福克军港的命令。当时,金上将,以及美国总统并没有追究斯普鲁恩斯的责任,因为第一舰队拦截运输船队的时间比他们预料的都要早,就算大西洋舰队直接赶过去,也无法改变事实。当然,斯普鲁恩斯对这个结果也相当满意,他并不知道运输船队里运载着什么货物,而且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点家底更为宝贵。
  实际上,斯普鲁恩斯并不是害怕与唐帝国海军交手,也不是在避免作战行动。随着训练的深入,已经不可能通过训练继续提高舰队的战斗力。在各项训练基本到位之后,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够让舰队的战斗力获得更大的提升。可斯普鲁恩斯并不想打一场自己都没有准备好的战斗,另外,他也早就有了具体的作战想法,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而已。
第二十八节
机会
  在前往大西洋舰队赴任之前,斯普鲁恩斯抽时间去了一趟得克萨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拜访了已经回家养老的尼米兹上将。当时,太平洋舰队已经名存实亡,而太平洋战区也被撤消,大部分参谋人员被编入了西部战区的海岸防御司令部,由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指挥。尼米兹仍然挂着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头衔,只是这个头衔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斯普鲁恩斯并不仅仅只是去看望在家赋闲的老上级,而是希望在美国海军未来作战行动方面得到尼米兹的指点。在与尼米兹几个小时的畅谈中,斯普鲁恩斯对今后的作战行动逐渐形成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两人看待对手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唐帝国海军最强大的是第一舰队,而且第一舰队司令官谈仁皓上将是他们最大的对手。从这个观点出发,两人也都认为,要想扭转战局,就不能过早的与第一舰队交手,而是应该尽量寻找唐帝国海军的其他舰队,先打掉第一舰队的友军,并且通过战斗让大西洋舰队积累战斗经验,在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再寻找第一舰队决战,从而扭转战局。
  挑选主要为陆战队提供支援,并无多少海战能力的护航舰队,或者是战区舰队下手的意义并不大,大西洋舰队需要的是高强度的战斗经验,而不是去对付没有还手能力的对手。因此,只能够选择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下手。
  如果可以的话,斯普鲁恩斯肯定会挑选第二舰队下手,因为不管是他,还是尼米兹,都认为唐帝国海军第二舰队是三支主力舰队中实力最弱的一支,也是最容易对付的一支,只要斯普鲁恩斯在指挥的时候小心谨慎一点,并且尽量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就算第二舰队的反击会让大西洋舰队蒙受一点损失,但也不会很大,而大西洋舰队的官兵则能够通过战斗获得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并且让那些飞行员体会到战场上的感觉。可问题是,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去对付第二舰队。特别是在英国宣布投降之后,第二舰队将常驻地中海与北海,成为唐帝国派遣到欧洲的驻留舰队,基本上不会参加前线的作战行动,除非大西洋舰队主动出击,不然就很难与第二舰队遭遇。要是主动出击的话,又很容易遭到第一舰队的拦截,到时候就不得不在劣势情况下与第一舰队打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如果歼灭第二舰队的行动没有获得完全成功的话,甚至有可能遭到第二舰队与第一舰队的夹击,到时候,大西洋舰队就算是长了翅膀,也不一定能够逃走!
  在不可能对付落单的第二舰队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第三舰队作为首个打击的目标了。当时,尼米兹也赞成这一安排。在前往诺福克,正式成为了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之后,斯普鲁恩斯就一直在考虑该怎么对付第三舰队,在舰队进行训练的那几个月之间,他就让参谋军官全面关注第三舰队的行踪,并且将第三舰队的每一次行动都记录下来,以总结第三舰队的活动特点。
  几个月下来,斯普鲁恩斯也逐渐拥有了信心。从实力对比上来看,唐帝国海军第三舰队在航空作战能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是唐帝国海军唯一一支完全以航母为主力的舰队。相反,大西洋舰队在近战能力上有更明显的优势。当时,第三舰队一直在加勒比海地区活动,而加勒比海是边缘海,西面是美洲大陆,而北面与东面是数百座岛屿,舰队的行踪很难做到隐蔽,同时,舰队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选择的战斗时机正确的话,那么大西洋舰队的近战优势就能够发挥出来,在避开了第三舰队航空打击方面的长处的同时,利用战列舰与数量更多的巡洋舰击败第三舰队,然后再出动轰炸机进行补充打击,最终歼灭第三舰队。
  按照这一思路,斯普鲁恩斯策划了好几套作战方案,而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也策划了几套作战方案,而每一套方案都是围绕着战列舰的炮战能力展开的,作战时间也差不多都选择在夜间进行。可战局的变化远比斯普鲁恩斯的想像要快得多。
  三月之前,在大西洋舰队的训练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第三舰队连续数次出击,协助陆战队成功的打掉了美军设在小安德烈斯群岛上最重要的几处军事基地,最终迫使美军撤出了小安德烈斯群岛,全面退守大安德烈斯群岛。随后,第三舰队又在四月初发动了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虽然这只是为了“掩护”英国投降,目的是要迷惑德国人,但是最终,仍然迫使美军放弃了在海地,以及附近其他几座岛屿上的军事基地,防线再一步后撤。
  随着美军的防线逐步后撤,大西洋舰队进入加勒比海的通道数量锐减,留给斯普鲁恩斯的选择也就更少了。另外,唐帝国海军已经在小安德烈斯群岛,以及大安德烈斯群岛的部分岛屿上建立了航空站,并且利用岸基侦察机与巡逻机严密的监视着进入加勒比海的几个主要海峡,大西洋舰队很难在隐蔽的情况下进入加勒比海。就算能够隐蔽进入加勒比海,也很难在加勒比海隐蔽活动。而在进入加勒比海之后,只要被发现,那就会遭到成百上千架唐帝国海军航空兵岸基轰炸机的打击,到时候就算第三舰队不出动,大西洋舰队也将被暴风骤雨般的岸基轰炸机给淹没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