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735

  “那么海军司令部还有别的命令吗?”谈仁皓心里也明白,行动实际上并没有失败,而且海军司令部不大可能在这类特别作战行动中找第一舰队的麻烦。
  “暂时还没有。”雷少卿把茶杯递给了谈仁皓,“在你们回来之前,第三舰队已经返回了加勒比海域,听说美国的大西洋舰队也已经回到了诺福克军港。黄晓天并没有与美军遭遇,现在第三舰队将继续在加勒比海待命,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行动已经暂时停止了,海军司令部正在调整作战计划,相关的准备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只是,现在海军司令部还没有命令第一舰队开赴加勒比海。”
  “经过上次的折腾,恐怕韩绍锋要到五月份才能够做好再次进攻的准备工作吧?”
  “差不多吧,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陆战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而且第三舰队与第一舰队已经在外作战半年以上了,舰队官兵也需要时间休整。”雷少卿在谈仁皓旁边坐了下来,“返回帝国本土是不可能的,也许你们还得在这边呆上一年半载,不过,我已经安排好了相关的休整计划,第一舰队将分批前往休达与丹吉尔,由波斯帝国提供休整场所。听说,波斯帝国海军正在与我们进行磋商,如果最终达成了协议的话,波斯帝国也将派遣舰队参加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说实话,自从德国“远东舰队”多次惹出麻烦之后,他对多国海军合作的事情非常反感。
  “这件事不是我们能够操心的,而且多一份力量,总是件好事吧。比起德国人,波斯帝国更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之间的矛盾也更少。之前,我们已经尽量保证了波斯帝国在地中海的利益,而现在也应该由波斯帝国为我们提供帮助了。”雷少卿一眼就看出了谈仁皓在想什么,“当然,如果最终波斯帝国加入到了进攻美国的作战行动中来的话,德国海军也不会袖手旁观。”
  “德国人这么快就改变态度了?”
  “仁皓,这可是政治问题,不是军事问题,在政治上,有永远的敌人吗?”雷少卿笑着拿出了香烟,“英国的归属问题已经确定,德国失去了进入英国的机会,可是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且美国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在怎么处理战败后的美国问题上,德国人肯定不向被抛在一边,那么,德国就必须要在进攻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中贡献力量,不然的话,德国就将被排除在美国之外,这对德国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现在是德国人主动放下成见与我们合作,而不是我们去求着德国人合作。”
  “照你这么说,海军司令部会再次与德国人合作?”谈仁皓感到有点恼火,德国人制造的麻烦已经够多了。
  “这不是海军司令部能够决定的事情。如果仅仅从海军司令部的角度出发,不管是校长,还是参谋长,都不会同意与德国人合作,甚至不会愿意与波斯合作。我们有足够强大的舰队,而且新的战舰即将服役,到时候,我们甚至有能力组建第四支主力舰队。夺取制海权,并且承担由海到陆的登陆作战能力这都不是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获得其他国家海军的援助。德国海军又没有一支像样的舰队,能够帮上什么忙?”
  谈仁皓长叹了口气。“看样子,首相不一定会拒绝德国人提出援助的请求。”
  “如果我是首相的话,不但不会拒绝,还会欢迎德国人加入。”
  谈仁皓朝雷少卿看了过去,示意雷少卿继续说下去。
  “首先,我们谁也无法确认能否通过海上封锁,以及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方式迫使美国投降。如果最终需要在美国本土东部地区登陆的话,那么仅仅由我们出兵,这个战争损失是无法承担的。到时候,就算德国人在海军方面无法提供多大的帮助,也至少能够在登陆作战,以及地面作战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其次,如果需要全面封锁美国,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我们的舰队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够减轻我们的潜艇部队的压力,不需要向大西洋部署太多的潜艇,从而可以让更多的港口为主力舰队,以及登陆舰队,运输船队服务,还能够减轻后勤保障方面的压力。最后,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也只能算是同盟内部的分歧,只要美国还没有被击败,不管是德国,还是我们,都不会去主动激化矛盾。而且,为了维持战后的和平局面,我们双方都会尽量在战争期间解决分歧,而不是留到战后,最终酿成新的冲突,甚至是新的战争。从这三点来看,我们肯定会与德国人合作,不管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是形式上的合作!”
  “看样子,你小子这几年在后方也算是增加了不少的经验嘛!”谈仁皓笑了起来,“确实如此,如果德国人主动提出联合进攻美国的话,首相不会拒绝这样的提议。只是,相关的很多细节问题需要首先处理好,以避免在合作中出现矛盾与冲突。特别是在军事指挥,以及后勤保障这两个方面,我们肯定要首先与其他参与国达成协议,不然的话,合作就无法维持下去,最终甚至有可能闹出更多的矛盾来。”
  “有过教训,政府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肯定会更加的小心谨慎,说不定,现在我们与德国的代表正在进行秘密谈判呢。”
  “希望如此。”谈仁皓一边说着,一边点了点头。“这么说来,我们暂时是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了?”
  “当然不是,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你可别想偷懒。”雷少卿去拿来了一份文件,“第三特混舰队的那两艘战舰已经修好了,我明天就与老常联系,让他去验收战舰。另外,海军司令部发来了新的电报,第一舰队与第二舰队将进行整编。”
  “整编?”谈仁皓接过了文件,满腹狐疑的看了起来。
  “第二舰队将长期驻守地中海,以及欧洲海域,成为帝国在欧洲地区的驻留舰队。现在政府正在与英国进行谈判,在直布罗陀要塞的基础建设工作完成之前,第二舰队将驻扎在英国的扑茨茅斯港。也许,今后第二舰队会有两个母港。”雷少卿大概解释了海军司令部的新命令。“除非大西洋那边的战斗出现意外情况,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舰队的话,第二舰队就将长期留在这边。也许要不了多久,姜仲民就将被任命为帝国驻欧舰队总司令,甚至会被任命为帝国驻欧军团总司令。当然,这只是两个虚衔。欧洲这边的战斗已经结束了,第二舰队也不需要继续保持强大的兵力。虽然海军司令部没有撤消第六特混舰队,但是却已经命令将第六特混舰队的‘武汉’号战列舰编入第三特混舰队,同时还要抽调一批巡洋舰与驱逐舰去加强第三特混舰队。到时候,第六特混舰队剩余的战舰将继续留在直布罗陀要塞,直到我们有足够多的新战舰之后,才会考虑加强第六特混舰队的编制。”
  “姜仲民知道这个命令吗?”这与谈仁皓当初预测的一样,第二舰队被留在欧洲,而第一舰队将得到加强。
  “他是同时收到命令的,现在‘武汉’号战列舰,以及其他将要被编入第三特混舰队的战舰都在海湾内。明天,我将与老常一起去接收这些战舰,并且进行整编仪式。”雷少卿又拿出了一根香烟,“我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些战舰上的骨干军官大部分都是从第三特混舰队分出来的,因此将他们编入第三特混舰队,官兵的抵触情绪应该不会很大,甚至很多人都希望进行这样的整编。”
  “这是好事,至少剩去了很多人事上的麻烦。”
  “对,我还没有跟老常说,等下就给他打个电话,把大概的情况告诉他,让他也做好准备。”
  “也好,尽快把这件事情安排下去,免得夜长梦多。”从内心讲,谈仁皓是很高兴的,这至少证明了第一舰队的主力位置,并且使姜仲民失去了与他竞争的机会。“这事就由你跟老常出面,我出面的话,反而影响不好。”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没有把你拉上,毕竟这只是第三特混舰队与第六特混舰队之间的事情。”
  “那么,谷甄云的态度呢?”
  “谷甄云?他已经回帝国去养伤了,他脸上的那道伤口当时没有处理好,现在出了问题,听说还要进行整容手术,不然会留下痕迹。至于第六特混舰队的事情,你不需要担心,谷甄云那人没有什么野心,现在让他去养伤,也正好让他避开了两支主力舰队之间的矛盾,大概他正在偷着乐呢。”
  “也好,只要姜仲民不搞什么麻烦,这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差不多,这是海军司令部的直接命令,听说是由校长直接批准的,除非姜仲民想跟校长对着干,不然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雷少卿又去拿来了一份文件,“另外,给你们补充的一批侦察机也已经到了,与第二特混舰队一样,第一特混舰队也将换装新的侦察机。另外,第一舰队的所有水上飞机都将更换。所以,这段时间你也别想休息,相关的训练工作要尽快进行,说不定什么时候,海军司令部就会发来新的命令,让你们前往加勒比海呢。”
  谈仁皓先是一愣,这才反应了过来,这次送来的肯定是“侦察鹰”,可他并不知道海军要更换战列舰与巡洋舰上的水上飞机,当然,换新飞机肯定是件好事。
  “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留你过夜了,明天你去接收新飞机吧,我没有时间陪你去,到时候我会派参谋给你们带路的。”
  与雷少卿告辞后,谈仁皓就返回了舰队。实际上接收新飞机的事情并不需要他去操心,现在他也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第二十三节
荆棘之路
  两支主力舰队的整编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被编入第三特混舰队的官兵都欣然的接受了事实,而姜仲民除了无条件服从海军司令部的命令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另外,小规模的换装工作也没有引来太大的麻烦,在第二特混舰队飞行员的协助下,第一特混舰队的侦察机飞行员很快就掌握了“侦察鹰”的飞行性能,而导航员也很快掌握了雷达的操作方式,并且与第二特混舰队进行了协同训练。
  当时为第一舰队换装的新式水上飞机要比以往的水上飞机大一些,结果在换装后的训练中,水上飞机飞行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使用老式弹射器的情况下,新式水上飞机无法携带全部的燃料起飞。因此,只能够携带三分之二的燃料弹射起飞,或者是在海面比较平静的情况下,先用吊车将水上飞机放到海面上,然后在海面上滑行起飞。这一情况被迅速的反应了上去,当时在帝国本土附近海域活动的巡洋舰都先后返回船厂更换了功率更大的弹射器,为了能够让第一舰队,以及当时在加勒比海地区活动,同样接收了新式水上飞机的第三舰队尽快形成战斗力,海军司令部不得不组织运输船队将新式弹射器运送到前方的港口,就近为这些战舰更换弹射器。
  在进行换装与整编的同时,第一舰队的三支特混舰队轮换前往休达与丹吉尔进行休整。这两处港口都在波斯帝国的控制之下,按照当时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达成的协议,波斯帝国将为舰队官兵提供休息的场所,并且负责维持岸上的秩序。因此,舰队官兵在到达了休达与丹吉尔之后,并不能完全自由的活动,在岸上的时候,还得遵守波斯帝国的军规。这造成了一些小麻烦,不过本着维持两国友谊的原则,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波斯帝国放宽了对唐帝国海军官兵的约束,而谈仁皓也加强了对官兵活动范围的限制。
  因为韩绍锋的陆战队在进攻准备方面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另外与波斯帝国的协同作战事宜也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到四月的最后一天,谈仁皓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新命令,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行动将被延迟到五月下旬。同时,海军司令部还发来了一份战报,这是与海军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份战报,同时,也正是这份战报让谈仁皓知道韩绍锋为什么无法在四月份完成进攻准备了。
  这是帝国陆军在墨西哥的作战行动的战报,准确的说,是由这几个月来,帝国陆军在墨西哥的所有作战行动总结而成的一份战报。与当初海军大部分将领预测的一样,帝国陆军在墨西哥的作战行动并不是很顺利。
  在第一舰队离开加勒比海,开始大西洋东部战场的时候,帝国陆军就已经承担起了在墨西哥的作战任务。这是帝国陆军强烈要求的结果,实际上,当时帝国首相并没有完全肯定开辟墨西哥战场的意义到底有多大。除了陆军的强烈要求之外,墨西哥流亡政府也一直在鼓动帝国进军墨西哥,除了帮助他们光复国土之外,还鼓吹通过墨西哥进攻美国本土的重要性与决定性意义。双管齐下之下,薛希岳首相不得不批准陆军的作战计划,并且最终与两军司令确定了墨西哥战场的任务分配。
  按照首相确定下来的任务分配,海军将不负责墨西哥战场的作战行动,只负责出动运输船队,为陆军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这也是当时唯一一个由陆军打主力的战场,在其他的战场上,陆军已经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了。因此,陆军格外重视墨西哥战场。最初的时候,严定宇计划派遣施鼐兴去担任墨西哥远征军的总司令,可后来首相给施鼐兴安排了更重要的任务,因此严定宇临时更换人选,将古迅雷放到了这个重要的位置上去。
  严定宇让古迅雷出任远征军总司令的理由是很充足的。首先,古迅雷在太平洋战场上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是其他陆军高级将领所不具备的。其次,古迅雷与帝国海军的合作经历也比较丰富,可以更好的处理与海军的矛盾。最后,古迅雷之前所主导的澳洲战场上的战斗已经结束,战后的恢复工作也基本上完成,因此没有其他的事情影响到他。
  得到任命之后,古迅雷在年初的时候就到达了墨西哥,当时谈仁皓的第一舰队还没有离开加勒比海战场。古迅雷没有与谈仁皓联系,而且他带来的也只是前线司令部的一百多名军官而已,当时陆军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到达。在秘密到达前线之后,古迅雷首先考察了实地情况,并且与几位墨西哥的将领进行了接触。在这个时候,古迅雷就已经认识到,墨西哥战场将是一个艰苦的战场,就算他没有为接受新的任命感到后悔,可他也不敢有丝毫的轻敌情绪。后来的事实证明,古迅雷在当时的担心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到二月底的时候,陆军的远征部队已经陆续到达了。当时,海军出动了八支大型运输船队负责支持陆军的作战行动。这八支船队全都用在了瓦胡岛到中美洲港口的航线上。另外,在首相的直接干预下,海军不得不将一批原本应该调配给韩绍锋的作战物资分给了陆军,以加快陆军远征部队的部署速度。也正因为如此,韩绍锋的陆战队一直得不到足够的作战物资,结果在第三舰队到达之后,这勉强的打下了小安德烈斯群岛里的几个重要岛屿,然后利用航空兵轰炸与封锁了其他有美军驻扎的岛屿。原本计划在三月份展开的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也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工作。也许,唯一让韩绍锋不会抱怨的事是,陆军接替了在中美洲执行作战行动的陆战队,让韩绍锋不用在为这边的战斗而操心了。
  在得到了强力援助的情况下,二月底,古迅雷就已经聚集了一个拥有两个坦克师,三个装甲师,以及八个步兵师的远征集团军。另外,在此期间,墨西哥政府军也得到了一批援助装备(大部分都是帝国陆军,或者是陆战队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或者是缴获后进行修复,或者是简单改造的美军装备),重新组建了至少20个步兵师(这些步兵师的编制相当小,大概只相当于帝国步兵师的一半左右,有的师甚至只有不到4000人,而且装备非常差,训练也不到位)。也就是说,这时候,古迅雷已经拥有了20万远征军,外加10多万墨西哥政府军的兵力。
  在组建地面部队的同时,陆军航空兵也在向墨西哥战场增兵。到二月底的时候,陆航已经向墨西哥派遣了三个航空师,部署的作战飞机超过了1200架,其中有600架为战斗机。陆航的部署速度没有达到预先的要求,主要是在中美洲地区严重缺乏可以供陆军作战飞机使用的机场。另外,大部分机场深入内陆,而道路交通系统由严重落后,导致大批作战物资无法从港口运送到机场,从而降低了陆航的作战效率。另外,陆航本身的一些缺陷也导致陆航作战飞机的出动效率反而不如海航。
  为了加强对陆军远征军的支持力量,海军与陆军达成了协议,在陆航无法迅速将作战部队部署到前线,同时海军没有启动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之前,部署在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军航空兵,以及海军战略打击部队将承担起支援陆军远征军的部分行动。而当时,海航部署在这一地区的飞机多达4500架,其中作战飞机就达到了3000架。比起那些适应在正规机场上部署的陆航飞机来说,海航的作战飞机早就适应了在岛屿机场的恶劣环境下部署,因此其作战能力要强得多。
  到此,古迅雷已经集结了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三月初,也就是在谈仁皓他们到达了直布罗陀要塞后不久,古迅雷就发动了代号为“闪电”的第一轮进攻战役。该战役的主要目的是光复墨西哥南部地区,占领古铁雷斯城,争取将战线推进到墨西哥城东南的普埃拉达,并且让墨西哥流亡政府在国内建立新的政权。
  按照这一目的,古迅雷与墨西哥政府军的将领组成了唐墨联军司令部,由古迅雷任总司令,墨西哥陆军参谋长任副司令。在具体的任务分配方面,墨西哥政府军只负责为帝国远征军带路,提供墨西哥国内情报,并且负责控制远征军占领区内的局势。承担主攻任务的是帝国远征军,特别是古迅雷手下的那五个主力装甲师。
  战役的初期进展相当顺利,美军与墨西哥叛军根本就没有在古铁雷斯进行顽强的抵抗,迅速的放弃了第一道防线。到三月八日,古迅雷的装甲部队就已经进入了古铁雷斯城,并且很快由墨西哥政府军稳定住了该城的局势,远征军带去的大量物资也起到了安抚平民的作用。可在随后的进攻中,古迅雷才发现,他的装甲部队实际上根本就无法在战斗中发挥多少作用,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墨西哥的复杂地形条件所产生的。
  从古铁雷斯继续推进,就进入了墨西哥的山地。南马德雷山脉,也就是洛基山脉在墨西哥内的延伸部分成为了远征军最大的障碍。美军似乎早就认识到地形将成为阻挡唐帝国远征军最有力的武器,因此美军直接退到了特万佩克地峡的东部,把整个平坦地区都让给了帝国远征军,并且在瓦哈卡与图图特佩克两地建立了新的防线。远征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推进到了图图特佩克城外,并且迅速的在该城的北面,东面,以及东南面建立了包围圈,却没有能够切断该城西南与山区的联系通道。同时,进攻瓦哈卡的部队在推进途中遇到了美军与叛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不说,推进速度还远没有到达古迅雷的要求。
  到三月二十日,远征军已经在图图特佩克进攻了八天,可仍然没有能够攻占这座城市。美军利用其连接到山区的公路向守城部队提供了大量的作战物资。最糟糕的是,进攻瓦哈卡的行动也陷入了困境之中。进攻的一个装甲师与两个步兵师在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官兵之后,最终在距离瓦哈卡还有大概50公里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再也无法推进了。
  这是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遇到的第一个重大麻烦。他迅速的调整了战役部署,派遣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步兵师先去攻占了两座城市之间的几处交通要道,切断了这两座城市之间的联系。随后,古迅雷动用两个步兵师在瓦哈卡施加压力,同时集中了两个坦克师与四个步兵师强攻位于平原地带的图图特佩克城。战役进行到了四月五日,在经过了七天六夜的血战之后,守卫图图特佩克的8万美军与叛军在只剩下了不到2万人的情况下开始突围。次日,远征军占领了这座几乎被炮火炸成了平地的城市,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图图特佩克失守之后,瓦哈卡已经失去了防守的依托,也就失去了防守的价值。美军迅速从瓦哈卡撤退,没有给古迅雷包围歼灭的机会。到四月八日,远征军占领了瓦哈卡。这也是到四月底之前,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占领的最后一座城市。
  图图特佩克是特万佩克地下平坦地区的最后一座重要城市,部队继续推进就完全进入了山区。从四月初到四月底,古迅雷组织策划了好几次小规模的战术进攻,最终都没有能够突破美军设在特万坎的防线。此时,古迅雷已经认识到山地对机械化部队进攻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发动强攻的话,损失必然会相当惨重。同时,新到达的远征部队根本无法支持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在此情况下,古迅雷停止了大规模进攻,在不断骚扰,并且侦察美军防线的同时,他还动员部队(主要是墨西哥国防军)在后方修建营地,机场,物资储备点等重要的进攻基础设施,为今后的进攻做好准备。
  四月份,墨西哥流亡政府在古铁雷斯宣布重新回归墨西哥,并且组建了新的政府。这除了稳定住墨西哥国内局势之外,还为唐帝国出兵墨西哥提供了法律依据。可这一切并没能够改变战场上的情况,古迅雷被挡在了美军的方向之外,而陆军的行动也任长而道远。
第二十四节
复出
  正是因为陆军远征军的进攻失利,同时又消耗掉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导致原本应该分配给陆战队的作战物资被送到了古迅雷的手里。另外,为了稳定墨西哥南部地区的局势,有两支原本用来运送作战物资的船队临时该运粮食,衣物,药品等生活物资,这也影响到了韩绍锋的进攻准备。
  可以说,在巴拿马城的韩绍锋是抱怨连天,可这无法改变现状。在陆军的强烈要求,以及首相的直接干预下,陆军远征军具有更高的优先权。另外,稳定墨西哥的局势直接关系到了帝国在美洲大陆地区的威信,其政治意义相当巨大,就连那些墨西哥战争难民的优先权都在陆战队之上。针对这一情况,颜国忠,甘永兴,甚至是聂人凤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能够为韩绍锋的陆战队提供更多的帮助,可是在古迅雷打开局面之前,韩绍锋是很难获得更多的作战物资的,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作战行动也就只能继续拖延下去。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墨西哥的地理环境对远征军的影响,认为古迅雷的失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不利的地形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当然,地形条件的影响无法回避,而且确实是古迅雷最棘手的问题。可同样的,也不能否认美军在作战行动中的优秀表现。特别是在几次防御作战中,美军的防守与撤退都相当的有计划,在防守的时候,不会轻易的放弃阵地,而在撤退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混乱局面。
  谈仁皓在阅读战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部队去利用的话,那么不利的地形并不会对古迅雷的远征军产生太大的影响。在防御作战中,兵力占多数的墨西哥叛军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围攻图图特佩克的作战行动中,正是因为墨西哥叛军首先丢掉了城市西南方向上的防线,导致其对外联系的交通线暴露在了远征军炮火的直接打击范围之内,从而使美军失去了外界的支援,最终导致美军的正面防线崩溃。反而是兵力占少数的美军在作战行动中体现出了极高的素质。
  当时,在图图特佩克的守军一供有八万余人,其中的美军只有大概2万人左右。正是这2万美军给古迅雷制造了巨大的麻烦。在最初的强攻中,由美军防守的东部阵地成为了远征军最大的障碍。古迅雷派了一个坦克师与一个步兵师轮番发动进攻,结果,不到两个团的美军在防御阵地上坚持了十多日,不但打退了远征军的数十轮进攻,而且其损失比远征军还少得多。另外,在瓦哈卡的战斗中,一个美军山地步兵师成功的拖住了三倍于己的远征军,通过层层阻击,不断的骚扰,让远征军举步维艰,最后在瓦哈卡东面停下了脚步。
  在整个战役期间,美军的防御很有章法。比如,原本古迅雷认为美军会坚守古铁雷斯城,并且计划在这里围歼墨西哥南部地区的美军主力部队,可结果,美军根本就没有在古铁雷斯城浪费兵力,而是理智的放弃了这座没有办法坚守的城市,没有给古迅雷围歼的机会。接着,美军照样撤出了难以建立坚固防线的特万佩克地峡地区,退入了山区,并且利用图图特佩克与瓦哈卡这两座城市组建新的防线,消耗了远征军的大量兵力与作战物资,并且消灭掉了远征军进攻的锐气,挫败了远征军高昂的士气,也振奋了美军的军心。最终,就算古迅雷打下了这两座城市,也不可能继续推进了。
  这一整套的防御部署是相当有效的,美军利用主动撤退,顽强的阻击,以及奋力防御,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以及一些无法防御的地区最终挡住了远征军的步伐,并且让远征军受到了承重的打击。相对而言,物资方面的问题肯定还是次要的,在大举进攻没有达到目的时候,军心与士气所受到的影响才是最关键的。在此之前,从古迅雷到远征军的普通官兵,都认为能够一鼓作气的打下墨西哥,将美军赶回本土去,并且最终进入美国本土作战。而在第一轮进攻战役结束之后,就没有人会这么想了,而且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也许花上两三年的时间都无法解放整个墨西哥,更别想从墨西哥攻入美国本土。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对军心士气的影响相当严重,就算古迅雷并不为此感到悲观,可是在部署接下来的作战行动时,古迅雷肯定会有所改变。在比较当时海军在欧洲这边取得的胜利,陆军远征军的士气就更成问题了。对当时的远征军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次跳跃式的推进,而是一次重大的胜利,一次以歼灭美军大量部队为基础的重大胜利。
  古迅雷很清楚这一点,在第一次进攻战役中,远征军根本就没有成建制的歼灭美军,其最大的一次战斗也仅仅围歼了一个美军步兵团而已。在以往的战斗中,特别是在澳洲大陆的战斗中,古迅雷指挥过数次歼灭美军军,集团军级军团的战役行动,而这次,他一次却只干掉了一个团!可以说,古迅雷自己都渴望获得一次重大的胜利。在策划下一轮的进攻行动时,古迅雷就将歼灭美军有生力量放在了任务的首位。可以说,正是第一次进攻战役遭受的挫败最终让古迅雷修改了整个进攻计划。
  当时,除了古迅雷之外,战场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古迅雷的对手,担任美国西部战区总司令,同时兼任驻墨美军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美洲大陆西部战场的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而第一次进攻战役没有能够完全达到目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艾森豪威尔准确的判断出了远征军的战役意图,并且进行了正确的部署,在战役中下达了准确的命令,最终美军才能够挫败远征军的进攻。
  与绝大部分的帝国陆军将领,以及陆战队将领不一样,艾森豪威尔并没有亲临前线指挥,而是坐镇后方的总司令部,通过电报与电令调动前线的部队。与那些在后方指挥作战行动的将领也不一样,艾森豪威尔很少通过中间指挥部下达命令,往往都是直接给前线的作战部队下达命令。一般情况下,艾森豪威尔会直接指挥师一级作战部队的行动,在特殊情况下,他甚至会直接给团一级的指挥官下达命令。这种“越级”指挥对司令官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如果艾森豪威尔不能准确的掌握前线战况的话,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下达错误的命令,最终导致战役失败。可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战斗中,艾森豪威尔很少犯错误,甚至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这也证明了他的指挥才能,同时也证明他有更好的渠道获取前线的情报,并且以此做出准确的决策。
  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在正面交手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也是帝国陆军将领第一次与这名美国陆军上将“过招”。古迅雷并不是在这个时候才听说过“艾森豪威尔”这个名字。当初,他在澳洲战场上指挥陆军部队作战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就担任了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在新西兰负责组织防御工作,并且拟定了一套反击方案,只是并没有被加以实施而已。可问题是,在此之前,古迅雷也最多就只是听说过这名美国陆军上将的名字而已,没有与他交手的经验。实际上,当时没有几个帝国将领与艾森豪威尔交过手。
  在古迅雷遇到麻烦之前,谈仁皓以及在巴拿马的韩绍锋就与艾森豪威尔打过交道了。当时正是艾森豪威尔策划了对墨西哥的突然袭击,并且最终策动墨西哥的几名将领发动政变,迫使墨西哥政府流亡海外。可这个认识并不够,随即,谈仁皓就被调派到了欧洲战场,而韩绍锋也很快稳定住了中美洲地区的局势,并且由古迅雷前来接替了其在中美洲地区的任务。两人也只见识过艾森豪威尔策划突袭行动的手段,并不知道其指挥正面战斗的能力。
  在看完了陆军提交的战报之后,谈仁皓又去找出了当初情报部门提供的艾森豪威尔的个人资料。很快,他就认识到,艾森豪威尔绝对是一个能够给帝国军队制造巨大麻烦的人。如果说斯普鲁恩斯是在海上挡住了帝国海军进攻步伐的美国海军将领的话,那么艾森豪威尔就是陆地上的斯普鲁恩斯。古迅雷能否迅速的光复墨西哥,并且将战线推进到美国境内,就要看他能否迅速的击败艾森豪威尔,如果办不到的话,恐怕帝国远征军还真得花上两三年的时间来光复墨西哥了。
  当时,谈仁皓原本想跟古迅雷直接联系一下,提醒古迅雷重视北面的对手,可是后来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按理说,古迅雷也算得上是战场上的老油条了,不可能没有认识到对手的厉害。另外,现在古迅雷肯定在火头上,而谈仁皓才在欧洲这边取得了胜利,如果此时发电报过去的话,反而会让古迅雷误解。最后,谈仁皓也很快把墨西哥战场的事情抛到了一边去,因为就在五月初,他收到了情报部门送来的最新的情报,在这份情报中,有谈仁皓最关心的事情,即由谁出任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官。
  让谈仁皓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仍然是由金上将兼任大西洋舰队司令官。可是,另外一件事情却让谈仁皓最后一点希望给破灭了。金上将只是名义上的司令官,其主要职责仍然是美国海军部部长,而他在26年年底就任命了新的舰队参谋长,正是由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才是大西洋舰队的头号人物,只要金上将一直在海军部,那么指挥大西洋舰队的就是斯普鲁恩斯。
  当时,斯普鲁恩斯才被撤消了第五舰队司令官的职责,如果直接启用他为大西洋舰队司令官的话,肯定说不过去,美国总统也不见得会同意,因此金上将绕了个弯子,任命斯普鲁恩斯为舰队总参谋长,实际履行舰队司令官的职责,这就更容易得到批准了。也正是如此,帝国的情报部门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能够确定新的司令官,不然的话,情报部门早就有所收获了。
  由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也解释了大西洋舰队之前的行动。如果由别的将领担任这个要职的话,恐怕早就率领舰队出发,去寻找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决战了。斯普鲁恩斯肯定知道大西洋舰队的实际情况,这才让舰队留在了切萨皮克湾,一直在进行强化训练,而没有急着让舰队出征。另外,在前往接应船队的时候,斯普鲁恩斯肯定预料到第一舰队将前往拦截,而在大西洋舰队具备了完整的战斗力之前,肯定不是第一舰队的对手,他也不想在这种情况下与谈仁皓交手,这才在航行途中耽搁了不少时间,最终错过了第一舰队,在没有损伤的情况下返回了诺福克军港。
  在想通了一些之前无法确定的问题之后,谈仁皓也对斯普鲁恩斯的复出产生了严重的忧虑。斯普鲁恩斯是美国海军唯一一个可以在战场上给谈仁皓制造巨大麻烦的美国海军将领。不单是谈仁皓,黄晓天,姜仲民都不可能在斯普鲁恩斯的手里占到便宜。可以说,当初能够歼灭第五舰队,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由于斯普鲁恩斯在最关键的时候离开了第五舰队,如果最终指挥第五舰队的仍然是斯普鲁恩斯的话,恐怕太平洋战争还会拖上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斯普鲁恩斯成为了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那么,帝国海军又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够击败美国大西洋舰队,确保大西洋的制海权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