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7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8/735

  可以说,张鼐鼎本人就是个传奇,既是战争造就了他这个传奇性的人物,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传奇般的人生。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28年12月的时候,张鼐鼎肯定不知道他将比身边任何一个战友都要活得长久,当时,张鼐鼎所能想到的,也许就只是在战场上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刻到来吧。
  与上次的轰炸行动一样,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冲到了最前面,仍然是由江文翰率领护航战斗机为张鼐鼎提供掩护。另外两支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就在后面不远处,而其护航战斗机则分别在轰炸机群的两侧,提供近距离的掩护。
  三点四十分,张鼐鼎与前方的侦察机取得了联系,获得了美舰队的最新位置与活动情况。随即,江文翰就率领两个护航战斗机中队杀到了前面去,负责驱逐沿途的美军防空战斗机。而这次的战斗与上次打击第22特混舰队的时候不一样,当时美军是没有什么准备的,而这次美军舰队肯定做好了防御准备,因此必须要加强直接掩护的力量,而不能让所有的护航战斗机都到前面去驱逐美军的防空战斗机。
  当时,负担防空任务的主要就是美国陆军的岸基战斗机,以“野马”为主力,还有少数其他类型的战斗机,比如在战争初期大量装备美军,并且出售给英法的P-47“雷电”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速度并不慢,可其他的性能却不怎么样,特别是作为陆军的战斗机,其敏捷性相当糟糕,英国人最先将其淘汰掉,而美国陆航也只是因为没有获得更多的“野马”,所以才在二线部队继续使用,当时就主要部署在美国的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
  空战打得相当激烈,当江文翰率领第一批两个中队的战斗机杀到的时候,美舰队上空至少有上百架防空战斗机。双方迅速的拉开了架势,而江文翰也很快发现,之前没有遇到过的美军战斗机的性能很糟糕,虽然“游隼”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在性能,还有飞行员的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空战的局面迅速一边倒。
  美军的防空战斗机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到达,在张鼐鼎他们追上了美军舰队的时候,战场上双方数百架战斗机分成了好几十个小机群在争夺制空权。已经等不到江文翰他们击败美军的防空战斗机了,张鼐鼎毫不犹豫的率领第二特混舰队的三个“猎鹰”中队杀向了美军的第22特混舰队,这是以三艘“中途岛”级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而且也是郝东觉要求首先摧毁的特混舰队。
  张鼐鼎首先攻击了距离最近的“珊瑚海”号航母。之前他也只是从照片上,以及情报部门提供的设计图上见过这艘航母,而当他飞到了“珊瑚海”号上空的时候才发现,这艘航母确实与他所在的“海南”号航母很相似,都是斜角飞行甲板,升降机都部署在侧舷上,而且设置在飞行甲板两侧外飘位置上的高射炮都多得惊人。
  张鼐鼎没有被美军航母上密集的高射炮给吓住,反正以往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高射炮数量也不少。更重要的是,“珊瑚海”号的飞行甲板的面积是“埃塞克斯”级的近两倍,也就是说,其中弹概率增加了一倍,投下的炸弹更容易命中了!这对轰炸机飞行员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在第一批投下的四枚航空炸弹中,有三枚直接命中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可张鼐鼎很快就发现,美军航母采用了与“岛”级一样的装甲飞行甲板,而且机库的主甲板也是装甲甲板,抵抗航空炸弹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三枚炸弹都只勉强穿透了飞行甲板,然后在机库内爆炸,而没有再继续穿透主甲板,进入舰体内部爆炸。很明显,这种打击是不足以炸沉航母的。
  后面的轰炸机也迅速的跟了上来,按照既定的轰炸方式发动了攻击。第二批进入的8架俯冲轰炸机投中了5枚炸弹,“珊瑚海”号上燃起了冲天大火,并且很快就被烈焰给包裹住了。同时在海面上逼近的12架鱼雷轰炸机投中了至少5条鱼雷,张鼐鼎判断出了其中四次爆炸。命中点都在航母的右舷。
  中雷后,航母的速度陡然降低,当弥漫在航母上空的硝烟散去的时候,张鼐鼎才看到,“珊瑚海”号正在向右倾斜,而且因为干舷过低,在横倾角度达到25度左右的时候,外飘的升降机就将与海面接触,同时导致海水灌入航母内部。
  第三批轰炸机也迅速的投下了炸弹,12架轰炸机有10架投弹成功,其中5枚炸弹再次命中了这艘短命的航母。当时张鼐鼎已经驾驶轰炸机离开了美舰队上空,在外围负责指挥其他机群发动攻击。当他看到仍然漂浮在海面上的“珊瑚海”号航母的时候,他也有点吃惊了。如果是“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话,在遭到了12枚炸弹,5条鱼雷的打击之后,不是迅速沉没,就是因为弹药库爆炸断成几截,而“珊瑚海”号仍然坚强的漂浮在海面上。
  同样的,几乎同时遭到攻击的“中途岛”号与“罗斯福”号航母也都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在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全部投下炸弹与鱼雷的时候,“中途岛”号已经挨了11枚炸弹与6条鱼雷,“罗斯福”号也挨了8枚炸弹与7条鱼雷。按理说,这三艘航母都彻底完蛋了,可是却没有一艘开始下沉,也没有一艘航母立即发生大爆炸,只是出现了严重的横倾。
  接着到达的第七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已经开始攻击第23特混舰队里的三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张鼐鼎立即呼叫最后到达的第八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继续攻击第22特混舰队里的那三艘大型航母。
  这次,张鼐鼎重点引导了鱼雷轰炸机,他已经发现,航空炸弹对“中途岛”级航母的威胁不是很大,相反,鱼雷的威胁要大得多,特别是集中攻击航母的一侧,导致航母严重进水,最终翻覆是击沉航母最有效的办法。第八特混舰队出动的那些带着鱼雷的“猎鹰”分成了三个小队,在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发动了最后的冲击。
  轰炸行动在四点半左右结束,当时“珊瑚海”号已经被11条鱼雷命中,而且全部在右舷。“中途岛”号与“罗斯福”号的情况也差不多。到攻击结束的时候,“珊瑚海”号的右倾角度已经超过了20度,右侧两部升降机距离海面不到两米,半封闭式机库的甲板距离海面也只有一米多一点了。而且航母已经没有办法控制右倾,直到这个时候,张鼐鼎才相信,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
  三艘“中途岛”级航母就只参加过这么一次战斗,因此后来的实战资料相当少。很多对“中途岛”级航母作战性能的分析都只能以这次战斗为基础。
  毫无疑问,“中途岛”级航母在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以及装甲主甲板的双重水平装甲防御之后,其抵抗航空穿甲弹的能力提高了很多。这与“蒙大拿”级战列舰才用的双层水平装甲甲板的设计有点类似。而当时美军最重视的就是航母抵抗航空穿甲弹的能力,“中途岛”级航母在这方面的设计是合格的。可问题是,增加的水平装甲导致航母上部结构重量严重超标,而带来的后果就是重心过高,航母的稳定性极差。而为了降低重心,设计师不得不降低了航母的干舷高度,这就导致航母抗倾覆能力被严重削弱。就算“中途岛”级航母上设计了数密宽的防鱼雷隔舱,可仍然无法应付鱼雷的攻击,很容易在遭到鱼雷攻击之后,因为某一侧进水严重而导致航母翻覆。
  实际上,当时“珊瑚海”号与“中途岛”号都是因为进水严重最后翻覆沉没的。只有“罗斯福”号是因为弹药库爆炸而沉没的。“中途岛”级航母负责的内部结构也是一大问题,当时“罗斯福”号就是因为损管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火灾现场,结果火势迅速的失去了控制,引爆了弹药库,最终炸毁了航母。
  当然,在猛烈的轰炸下,比航母结实得多的战列舰都逃不脱被炸沉的命运,就更别说脆弱的航母了。而“中途岛”级航母在设计上存在的很多严重缺陷也成为了后来唐帝国海军设计航母时的重要借鉴经验。至于这三艘航母,也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短短的一笔,而且属于大战期间最短命的航母!
第十二节
空中猎杀
  在张鼐鼎的机群出发后不久,郝东觉就焦急的等待着第一舰队的战斗机到达。到三点的时候,第二批轰炸机也开始陆续起飞了。
  这次首先起飞的是护航战斗机,航空参谋主要考虑到美军的轰炸机随时有可能到来,先让护航战斗机升空,如果在轰炸机起飞的时候美军的轰炸机群到达的时候,护航战斗机还可以参加舰队防空作战。郝东觉没有反对这一安排,在他看来,美军的轰炸机能够在三点半到达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到三点半的时候,第二批轰炸机群已经离开了舰队,护航战斗机离开了舰队。
  三点十分,也就在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全部起飞完毕之后,第一舰队派来的战斗机群终于到达了。当时,第一舰队在第三舰队的东南大概250海里处,这些战斗机都是满载起飞的,在到达了第三舰队上空之后,至少可以巡逻两个小时的时间,足以等到第一批轰炸机群的护航战斗机返回舰队之后再离开第三舰队上空。可以说,当时朱荣哲在安排战斗机起飞的时间上很是精明,这也是他从郝东觉那里学来的。
  四个中队的战斗机立即集中到了舰队东面180度的范围内,担负起了舰队的防空巡逻任务。郝东觉也在此时命令第二特混舰队出动了十多架侦察机,负责为防空战斗机提供早期警报。因为“湖”级航母的航空出动效率要慢得多,当时第七特混舰队与第八特混舰队的轰炸机才刚刚开始起飞,首先起飞的护航战斗机就与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首先出发了。
  三点二十五分,第七特混舰队与第八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全部起飞完毕,郝东觉立即命令这两支特混舰队恢复了防空队列,航母全都回到了护航战舰的掩护范围之内。同时,三支特混舰队里的所有雷达全部启动,高射炮手进入战斗岗位,航空勤务人员则要负责清空飞行甲板,关闭输油管道以及弹药提升通道,做好防空作战的准备工作。防空引导与指挥任务也都安排了下去。五分钟之内,三支特混舰队全部进入了防空作战状态。
  三艘“岛”级航母上也有对空搜索雷达,而且还有四部引导大口径高射炮作战的炮瞄雷达。当时“岛”级航母分别在舰岛的前后,以及飞行甲板的左前方与左后方各部署了两座双联装12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另外还有24门8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16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54门20毫米高射炮。如果以高射炮的数量来评价防空能力的话,“岛”级航母甚至超过了“瑞兽”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特别是其众多的大中口径高射炮,更是成为了航母自身防空能力的绝对保障。
  三点四十五分,郝东觉收到了张鼐鼎发来的与美军舰队目视接触的消息,也就是说,张鼐鼎机群已经追上了美军舰队,即将发动攻击。也就在这时,位于舰队345度方向上的一架侦察机发回了报告,美军轰炸机群逼近!第三舰队的防空作战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第一批靠近第三舰队的美军轰炸机是从纽约北部杨克斯机场起飞的20架“野马”,以及50余架SB3C。这批轰炸机属于美国海军航空兵,而护航的战斗机则属于美国陆军航空兵。而美国陆海两军航空兵采用的通信频道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护航战斗机与轰炸机之前很难密切配合。
  侦察机首先靠近了美军机群,随即大致判断出了美机群的规模。几分钟或,位于该方向上的“湖州”号驱逐舰上的雷达也发现了美机群,并且精确的判断出了美机群的速度,高度,距离,以及规模。
  “安排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前去截击,其他的战斗机继续待命,不要急着参加战斗。”郝东觉亲自担任了防空指挥官,“没有必要投入我们的所有力量,这只是美军的一支轰炸机群,还有更多的美军轰炸机群没有到达呢。”
  郝东觉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双方第一次交手在三点五十八分开始,四点过五分,位于舰队225度方向上的“珠江”号驱逐舰发现了第二批杀到的美军轰炸机群,并且迅速的报告了美军机群的方向,高度,速度,以及大体规模。很快,一架在该方向上巡逻的侦察机逼近了美军机群,确认了驱逐舰雷达探测到的结果。
  这支机群是由大概30架“野马”,以及40多架B-25式中型轰炸机组成的。郝东觉立即投入了另外两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到此时,只有最后一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没有参加拦截行动了。
  四点过十分,郝东觉收到了张鼐鼎发回来的第一份战报,两支美军特混舰队里的六艘航母全部中弹,攻击仍然在继续进行之中,有很大的把握首先击沉美军的六艘航母,然后用第二批轰炸机干掉主要的护航战舰。
  郝东觉没有心情去关心轰炸机群的作战行动,他一口气派出了九艘航母上的所有轰炸机,如果还干不掉美军的两支特混舰队的话,那他就可以去投海了,当然,在他投海之前,肯定要拖几个飞行员垫背。现在对郝东觉来说,顶住美军的疯狂反击才是最重要的。
  四点十三分,也就是在郝东觉刚看完了张鼐鼎发回的第一份战报时,位于260度方向上的一架侦察机发现了逼近的第三批美军轰炸机,两分钟后,位于该方向上的“哈密”号驱逐舰上的雷达也探测到了美军轰炸机群。
  郝东觉将最后一个中队的战斗机投入了战斗,可是这批美军轰炸机群里至少有30架护航战斗机,外加超过50架的轰炸机,一个中队的“游隼”很难将这么多的敌机拦截下来,而另外两个方向上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四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已经被打散了,很难迅速组织起来。
  “让高射炮手都做好准备吧。”郝东觉没有别的选择了。
  四点二十八分,第一批参加拦截作战的防空战斗机击溃了美军的第一支轰炸机群,可是此时已经来不及赶去拦截第三批到达的美军轰炸机群了。两分钟后,第三批美军轰炸机在损失了30多架之后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杀到了最近的第七特混舰队的上空,舰队防空作战随即开始。
  突破了战斗机拦截的16架B-25式轰炸机都在低空飞行,而且飞行高度还在继续下降,位于舰队外围的驱逐舰上的高射炮手立即就发现,这些轰炸机的机翼根部下面都挂着鱼雷,这是经过了特别改进的,专门执行鱼雷轰炸任务的中型轰炸机!
  之前,B-25也有海军型号,可以携带鱼雷作战,只是鱼雷不是挂在机翼下的,而是挂在经过了该装的弹舱里。可是航空鱼雷的重量在800到900公斤之间,而B-25的最大载弹能力达到了1800公斤(后期改进型号),而在挂上了鱼雷之后,弹舱里是无法携带炸弹的。也就是说,如果只挂一条鱼雷的话,那就太“浪费”了。
  这批经过了改进的B-25都属于美国海军航空兵,其主要就部署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机场,主要任务就是对付靠近美国本土的唐帝国舰队。自从当初黄晓天指挥第三舰队轰炸了佛罗里达州的美军机场之后,美军已经意识到,其东部沿海地区并不安全,唐帝国舰队随时有可能杀过来,而在大西洋舰队无法击败敌人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部署岸基轰炸机,对付敌人的舰队。
  被美军视为秘密武器的B-25K型轰炸机没有能够如同美军所期望的那样击沉唐帝国的战舰,甚至没有威胁到唐帝国的战舰。这些轰炸机在低空的飞行速度相当慢,而且其体积要比普通的战术轰炸机大得多,更容易被战舰上的高射炮击落。
  不到五分钟,16架轰炸机就全部被密集的高射炮弹雨给打了下来,其中“狮”号巡洋舰就打掉了6架轰炸机,而且是在3分钟之内打掉了6架轰炸机,平均半分钟一架,这也大概算得上是舰队防空作战中,击落敌机速度最快的一个纪录了吧。
  美军的轰炸机群不断的到达,大部分都是B-25式中型轰炸机,只有两批战术轰炸机。在安排防空作战的时候,郝东觉就重点“照顾”了这些战术轰炸机,谁都知道,战术轰炸机对航母的威胁远超过了笨重的中型轰炸机。
  四点四十五分,第五批美军轰炸机再次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杀到了位于编队最后方的第八特混舰队上空。18架B-25再次被高射炮拦截了下来。以往对付战术轰炸机不怎么出色的大中口径高射炮在对付中型轰炸机方面反而更为有效。特别是在火控雷达的引导下,大中口径高射炮的拦截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时防空战舰上刚刚装备真正意义上的火控雷达,即完全依靠雷达指挥高射炮作战,之前还没有多少人对“火控雷达”有信心,而经过了这两次战斗,就不会有人怀疑雷达的重要作用了。
  到五点的时候,已经有七批美军轰炸机陆续到达,结果只有两批轰炸机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最后一批美军轰炸机是在五点十五分的时候到达的,这批轰炸机的规模也是最大的,拥有超过60架的护航战斗机,以及超过120架的轰炸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战术轰炸机。这也是最为激烈的一次防空作战,当时已经有三个中队腾出了手来,另外两个中队正在追击第七支轰炸机群里逃跑的十多架轰炸机。郝东觉立即将追击的战斗机招了回来,把五个战斗机中队(实际上当时大概只剩下了150架左右的战斗机)全部集中到了美军轰炸机群进入的方向上。
  空战打到了五点二十五分的时候才结束,没有一架美军轰炸机能够带着炸弹或者鱼雷突破防空战斗机的拦截。这也是彻底击败美军信心的一场战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美军轰炸机在遭到拦截的时候匆忙丢掉了炸弹,逃离了战场,而强行突围的轰炸机全部被击落。
  当最后一架突防的轰炸机被战斗机给揍了下来的时候,郝东觉也松了口气。八次防空作战中,至少拦截了500架美军轰炸机,另外还有250架以上的护航战斗机。也就是说,从接近四点,到五点半左右,四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外加第三舰队的防空战舰一共顶住了750架以上的美军的攻击。
  战斗结束的时候,参加防空作战的五个中队的战斗机也只剩下了132架,有48架战斗机在战斗中被击落。相对应的,至少有520架美军战机被击落,美军的战斗记录也证实了这个战果。当时第三舰队记录的战果是523架,而美军的损失记录是533架,相差不是很大,大概是有部分返航的美军战机因为损伤严重而没有能够返回基地吧。
  在战斗机陆续降落到航母上的时候,江文翰率领的护航战斗机也陆续返回了舰队。这些护航战斗机都还有大概一个小时的余油,因此没有立即降落到航母上去,直到另外三个中队的战斗机升空之后,这才跟着张鼐鼎的轰炸机群之后降落到了航母之上。
  在此之前,也就是大概五点四十分左右,在确认没有美军的轰炸机群逼近后,郝东觉发出了电报。到六点,郝东觉从返航的轰炸机飞行员那里拿到了确切的战果报告,并且拿到了第二批轰炸机群发回的报告之后,他发出了第二封电报,也就是这次作战行动的具体战报。
  美军两支特混舰队的主力战舰全部被歼灭,飞行员目睹了六艘航母沉没,只有少数驱逐舰在第二批轰炸机群到达之前逃出了战场。同时第三舰队也顶住了美军轰炸机群的打击,除了有飞行员伤亡之外,只有一艘巡洋舰上因为高射炮炸膛导致三名炮手阵亡,五人受伤,其余没有伤亡!
第十三节
袭击舰队
  在第三舰队抵挡美军航空兵的疯狂袭击的时候,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也全面出动,负责搜索菲尔角到大西洋城之间的海域,特别是昂斯诺湾,帕姆利科湾,以及特拉华湾这三处海湾,这是第21特混舰队最有可能隐藏的地方。而到了五点的时候,侦察机开始缩小搜索范围,重点搜索了百慕大群岛东部15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如果第21特混舰队要在上半夜杀到登陆场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在傍晚的时候到达距离百慕大群岛120海里的地方,不然就不可能在夜间袭击了登陆场之后,赶在天亮前进入岸基战斗机的掩护范围。
  整个搜索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而且出动的不仅仅是舰载侦察机,还有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护航战舰上的所有水上飞机。因为侦察工作是从下午三点开始的,不管是水上飞机,还是舰载侦察机,其续航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因此在天黑之前只有一轮侦察行动,这就要求各侦察机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飞行路线,对飞行员的要求比较高。
  谈仁皓所在的“合肥”号战列舰编队一直留在百慕大群岛海域,指挥第一舰队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作战的是朱荣哲,一般情况下,常荐新不会去指挥航母特混舰队作战,因此他这个第一舰队司令官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挂了个名而已。当然,不管是谈仁皓,还是常荐新,都对朱荣哲指挥航母作战的能力是有信心的。朱荣哲是谈仁皓担任特混舰队司令官时最后一任参谋长,深得谈仁皓的真传。而在此之前,他还跟着郝东觉干了好几年,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朱荣哲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如果不是考虑到很多人的资历在他之上,不然的话,朱荣哲完全有能力出任第一舰队司令官。
  直到郝东觉发来的第一封情报的时候,朱荣哲还没有发来报告,也就是说,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与水上飞机没有收获。到了六点过,在谈仁皓收到了郝东觉发来的第二封电报,也就是战报的时候,朱荣哲那边还是没有动静。这下,谈仁皓也不免有点急了。
  “按理说,现在第一舰队应该有所发现了。”严宇龙也是有点不解。“现在,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与水上飞机组成了两层搜索网,如果第21特混舰队是从北面进入的话,那么肯定被发现了。”
  谈仁皓这几个小时一句话没有说,现在也没有急着开口。
  “按照我们的分析,斯普鲁恩斯的任务就是引开第三舰队。现在,他不但引开了第三舰队,连第一舰队的两支航母特混舰队都跟去了,而且在朱荣哲与郝东觉回电的时候,美军应该确定了这两支舰队的位置,空挡已经留了出来,难道……”严宇龙皱着眉毛朝谈仁皓看了一眼。“美军知道第三特混舰队留在百慕大群岛海域,所以不敢过来?”
  “不可能。”谈仁皓摇了摇头,“美军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第三特混舰队不大可能离开百慕大群岛海域。而且,到现在,第一舰队也只是发出了电报而已,朱荣哲没有发来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的电报,同时常荐新那边也没有发来电报,那么美军怎么确定第三特混舰队没有跟随另外两支特混舰队一起北上,而是留在了百慕大群岛海域呢?”
  “那么,为什么第21特混舰队到现在还没有出现,难道是他们不打算从西面杀过来,而是已经绕到了群岛的东部海域?”
  谈仁皓又微微摇了摇头,之前他还在怀疑第21特混舰队有可能已经绕到了群岛的东部海域,可是在反复思考后,谈仁皓否认了这种可能。首先,第21特混舰队没有必要冒着被发现的危险绕上个大圈子。其次,第21特混舰队在完成袭击后要想返回岸基战斗机的掩护海域的话,那就应该从西面杀过来。最后,斯普鲁恩斯的舰队已经成功的引走了第三舰队,甚至还引走了第一舰队,第21特混舰队只要不从北面杀出,从其他三个方向杀来的差别并不大,那么有必要绕到群岛的东面去吗?
  “我看,还是加强在东面是搜索力量,这样至少保险一点。”
  “让就让第三特混舰队的侦察机向东搜索。”谈仁皓没有反对严宇龙的提议,“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仍然在西面海域搜索,另外让郝东觉在夜间不用急着南下,只需要在天亮时到达可以出动轰炸机与战斗机掩护百慕大群岛的海域就行了。”
  当时谈仁皓确实很是疑惑,斯普鲁恩斯通过自我牺牲达到了引开敌人主力的目的,第三舰队与第一舰队都能够在天亮前回到掩护百慕大群岛的海域。也就是说,担任袭击登陆场这个头号任务的第21特混舰队就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如果第21特混舰队不杀过来的话,那么斯普鲁恩斯的牺牲就没有任何意义。不管是谁在指挥第21特混舰队作战,如果没有杀过来的话,那都肯定会被美国总统给枪毙掉。也就是说,第21特混舰队必然要在夜间杀来,只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呢?
  “让第一舰队加紧组织夜间搜索与侦察……”
  “可以让第三舰队的侦察机转移到第一舰队的航母上去。”
  “对,就这么做,让第三舰队转移一半的侦察机到第一舰队去,加强第一舰队的侦察搜索能力,严密监视百慕大群岛周围120海里范围内的所有海域,必须要找到第21特混舰队。”谈仁皓一拳头砸在了海图桌上,“只要第21特混舰队不全是潜艇,那么,就不可能从我们的侦察网中间溜过去!”
  命令迅速的传达了下去,七点不到,郝东觉就安排了两个中队的“侦察鹰”前往第一舰队,这是两个满员的中队,也就是说,第三舰队有超过一半的侦察机将去支援第一舰队搜索美军第21特混舰队。朱荣哲在收到了谈仁皓的电报后,也立即调整了当天晚上的侦察计划,将所有的侦察机都在七点半之前派了出去,然后由第三舰队派来的侦察机执行第二轮侦察行动。当时,朱荣哲也知道,第21特混舰队肯定在迅速逼近百慕大群岛,只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能够被发现而已。
  从当时的情况也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侦察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侦察机,其搜索能力远超过了之前任何一种侦察机,可是比起茫茫大海来说,舰载侦察机的能力仍然太弱了。限制舰载侦察机能力的因素很多,而当时“侦察鹰”最大的问题就是雷达的故障率很高,平均每4个小时就要出一次故障,而一次完整的侦察任务的持续时间在5到6个小时之间。也就是说,几乎每次侦察飞行都会出点问题。在此情况下,很多飞行员就会选择在离开舰队后的一个小时,以及返回舰队前的一个小时关闭雷达,以保证在到达敌舰队最有可能出现的海域时,侦察机上的雷达能够正常工作。可这仍然无法避免在侦察行动中雷达出故障的麻烦。
  真正解决舰队侦察能力的不是多先进的侦察机,即使到了数十年之后,在舰载预警机出现之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只有当卫星,侦察机,预警机,乃至其他各部队做到了协同一致的时候,舰队的侦察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的舰队,而这也至少要到半个世纪之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有再先进的侦察机,也不可能完全保证发现逼近的敌舰队,只是说,先进的侦察机会使发现敌舰队的概率提高很多而已。
  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无法立即解决的,只能通过加强侦察搜索来提高发现敌舰队的概率。这一点,所有的舰队司令官心里都清楚。如果运气好,那么就可以很快发现第21特混舰队,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在敌人打出炮弹的时候,恐怕都还没有一点警觉呢。
  天色暗下来后,谈仁皓就贤德更烦躁不安了。他所在的“合肥”号战列舰编队没有在第三特混舰队的战斗编制之内,这是常荐新故意安排的,目的也很简单,保护谈仁皓以及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安全,而且常荐新的态度很坚决。谈仁皓好几次想让常荐新把“合肥”号编入战斗序列,也让他感受一下战列舰炮战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可是他都没有直接提出来,毕竟常荐新的安排也是为他好。只是现在,他只能通过电台与别的人联系,就连第三特混舰队有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他都无法完全确定呢。
  “也许我们很快就有收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