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861

  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一个创造的年代,而在军事发展领域,创造也是层出不穷,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天军,这个崭新军种的出现!
  早在前苏联第一次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的时候,就有人预测天军的出现,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人类战争的面貌。当然,在20世纪50年代说这些,多半还含有科幻的成分,因为太多的技术难题都等待着人类去解决。但是,当人类的脚步走进21世纪的时候,这一切都不再是幻想了,离实现也就只差那么几步了!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美苏在第一次冷战时期发展太空侦察力量,其实就已经是在开始建设天军了。只是,这个时候,天军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侦察与情报搜集,导航定位顶方面,当然,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种,连火力投送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够算是独立军种呢?
  冷战期间,美国为了搞垮苏联而拿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已经证明是一个骗局,但是现在几乎所有大国都在走这条路,发展自己的“星球大战”计划,当年美国很多杜撰出来的新式武器,也开始一一露面了!
  最早成立独立天军的是美国,随后中国与欧洲,俄罗斯都成立了独立的天军,但是到2040年之前,所有国家的独立天军都被取消,并入到了空军之中。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出了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之外,就是经费方面的原因了,毕竟一个独立军种所需要的各种开支都非常巨大!精明的美国人后来算过一笔账,将天军并入空军之后,每年至少为美国纳税人节约24亿的行政开支,另外减少5500名服役军人,同时节约了大笔的情报交流经费!
  虽然天军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而实际上,天军却一直在发展之中。三大国将天军并入空军之后,都加快了天军的发展速度。换句话说,虽然取消了天军的番号,但是为天军的发展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随着天军重要性的提高,成立独立的军种是必然的事情!当然,这已经是2050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天军的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技术,因为在天军的发展初期,技术是最大的限制!而另外的,比如天军的使用方法,以及战术,都因为没有实际的战争经验,而无法借鉴,需要各个国家独立摸索,而这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所以,在天军发展的初期,几乎所有国家的重点都落到了技术突破上,只有一支技术先进的天军,才能够给国家带来最大的利益以及安全保障!
  天军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亮相,无疑是在国家防御系统中。国家防御系统的全称为“国家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也就是美国提出的NMD为首的这套防御系统。而当我们将时间再向前推一点,就会发现,其实美国的NMD系统也是源自于“星球大战”计划的,或者说是缩小型的“星球大战”计划。最初只是设计部署在地面上的导弹防御系统,而等到技术成熟之后,才开始向空中与外外太空部署拦截系统。换句话说,美国人在绕了一个圈之后,最终又回到了“星球大战”这条发展路线上来。只是,几十年之后,20世纪80年代存在的很多技术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发展得也就更顺利,更具有现实意义了!
  其实,直到2050年之前,天军的主要作用出了最初的战略侦察,全球导航定位,中继通信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执行战略导弹拦截任务,或者说是为国家提供最坚实的,也是最后的一道安全防线!而在天军对弹道导弹的打击手段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动能武器,能量武器以及导弹武器!
  技术难度最小的应该是导弹武器,用简单一点的话来讲,就是将拦截导弹装到了拦截卫星上,或者直接让拦截卫星去撞击弹道导弹以及其他的太空目标,卫星就变成了导弹!这一技术,早在第一次冷战时期就已经成熟,但是限制于当时的制导技术,所以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实际使用效果,特别是卫星导弹武器的自主作战能力差,需要地面控制站进行控制,这极大的降低了该武器系统的使用效率以及作战能力。而直到微型化的超级计算机出现之后,相关的技术难题才得到了解决!
  从2010年开始,美国第一个对在太空部署拦截导弹的防御系统做了系统的评估工作,不久,中欧双方也开始做相同的工作!因为在这之前,所有国家都没有部署天基导弹武器的经验,所以技术论证工作是非常必要,而且烦琐!经过了3年多的系统论证工作,美国最终认定了天基导弹武器系统有发展前途,这是在更有效的反导武器系统出现之前最有效的反导手段,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是在大规模部署之后,成本应该能够得到控制。到2015年左右,中国与欧洲也结束了相应的论证工作,得出的结论基本上一样。从此,三个大国开始全力发展天基导弹拦截武器系统了!
  到2020年左右,三大国都建立起了基本的天基导弹拦截系统。按照当时各自部署的导弹拦截卫星的数量,美国的拦截能力是最强的,能够同时对抗200枚导弹的袭击,而且能够在敌国发射导弹的时候进行拦截,避免导弹在自己的上空爆炸!而中国与欧洲的也差不到哪里去。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三个大国具备了初级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当然,这种防御系统还不能够有效的对抗全面核战争,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个心理安慰,并且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做好准备!
  当然,天基导弹系统的用处并不是单一的。在重点对付战略弹道导弹的同时,美国最先开发其反卫星能力!随之,中国,欧洲,俄罗斯以及当时的日本也加入了进来!
  现代化的战争中,卫星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而且也越来越大!暂且不算卫星防御系统(也就是国家防御系统的另外一种称呼)的作用有多大,仅仅是卫星侦察系统,以及导航卫星系统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已经对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着站得高看得远,而这用在卫星系统上就最为明显了!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之后,卫星系统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后来有人曾经估算过,如果美国在当时没有完善的卫星侦察系统的话,恐怕需要多派遣一倍的兵力,多付出一倍以上的代价,才能够赢得海湾战争的胜利!而从这之后,美国一直在全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卫星系统,虽然前苏联也有着强大的军事卫星系统,但是在其解体之后,这套卫星系统基本上已经瘫痪了。而到了21世纪初期,中国与欧洲也纷纷开始发展自己的军事卫星系统了!
  军事卫星在战争中的价值其实是不用多介绍的,但是针对军事卫星的打击手段却一直在发展之中!早在第一次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就各自开发了多种反卫星武器,包括反卫星卫星,由战斗机或者轰炸机携带到高空发射的反卫星导弹,地面的反卫星激光武器等等!但是,直到苏联解体,这些反卫星武器系统都还没有成熟,自然也就谈不上实战部署了!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家独大,自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到他的军事卫星系统,而且别的国家也都没有成熟的军事卫星系统,所以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就被搁置了起来!而直到中国与欧洲的威胁出现,美国才认识到,如果爆发全面战争的话,那么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时,中国与欧洲的军事卫星系统也将对美国造成巨大的威胁。而这一威胁,在第二次冷战爆发之后就显得非常的明显了。那么,搞一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反卫星武器系统出来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了!
  因为天基导弹系统是技术最成熟,而且跨越难度最小的天基武器系统,就很自然的被选中,成为了反卫星系统的主力武器!而从本质上讲,反卫星与反战略弹道导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随后两种反战略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也很快的具备了反卫星的作战能力!
  虽然天基导弹武器系统的建造速度最快,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一次性拦截的目标不够多,而且拦截速度不快,很容易错失战机。在这一情况之下,就必须要求有新的武器来加强,甚至是取代天基导弹系统。而这个重任,很快就落到了高能激光武器身上!
  从第二次马岛战争之后,高能激光武器逐渐成熟,特别是在激光器以及其储能设备得以小型化之后,高能激光武器进行外太空部署也已经不是多大的难事了!2015年左右,中美欧的运载火箭都能够将30吨左右的物体送入近地轨道,至此,发射天基高能激光拦截武器的最后一个问题也已经解决了!
  比起天基导弹武器来讲,高能激光武器虽然有着天生的优势,比如拦截速度快,能够持续使用,而且反应速度非常迅速,成本价格低。但是,激光武器也有着自己的天生缺陷。因为本身就为能量武器,就少不了能量武器的缺陷,加上外太空部署受到的限制,很多缺陷就表现得更明显了!
  首先,高能激光拦截卫星的服役寿命都比较短,一般只能够服役10年左右,虽然卫星的成本要低一点,但是在和平时期,这却是增加了军费开支,每10年为国家防御系统换一次血,这可是连美国都无法承担的重担!
  其次,因为受到重量与体积的限制,高能激光拦截武器的持续作战能力差,其储备的能源提供的有效拦截次数并不多,然后就要依靠航天飞机,或者是大型航天飞船为其提供新的能源,或者是等待携带的持久性能源将能源储备器补充满!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最后,就是激光本身的局限性了。激光武器的作用原理是依靠强大的光压,在目标物体表面产生高温烧蚀,最终破坏目标内部的电子设备,引爆燃料,或者是使目标航向产生偏移!而对抗高能激光武器的方式有很多种,到2020年左右,基本上所有的反舰导弹都具备了对抗高能激光武器的能力,自然就不用说更重要的战略弹道导弹了!
  可以说,正是激光武器的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其用途的狭窄性,也是最终激光武器在没有发挥多少作用的情况下就暂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当然,等到激光武器的得到长足的进步,并且再度发展起来的时候,那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可以说,激光武器存在着太多的弊端,因此在国家防御系统中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光武器却是非常理想的反卫星武器!
  卫星不如同导弹,一颗先进的军事卫星的价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卫星是需要持续工作的,而不像导弹,只需要打出去,命中目标,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而整个作战过程就10分钟到半个小时!而正是这种限制,让卫星无法具备太多的反激光武器的能力。当然,这就让激光武器有了用武之地!
  到2040年时,中美欧仍然在继续使用的高能激光卫星的数量都不是很多了,而这些卫星几乎都不再承担反导弹的任务,它们的目的是响动的,瞄准所有敌对国家的军事卫星,在全面战争爆发的时候,立即摧毁掉对方的军事卫星系统!
  而到2030年时,日本也开始部署高能激光卫星,而日本人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拉近与对手在卫星能力方面的差距,减小战争中的压力!
  在激光武器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最具备潜力的粒子束武器还在概念研究的最后阶段,而国家安全又急需一种有效的天基反导弹武器系统,而这个责任,暂时落到了动能武器身上!
  这里所说的动能武器并不是火炮或者动能导弹一类的武器系统,而是专指电磁炮,因为只有电磁炮,才能够满足外太空反导作战的要求!
  早在21世纪初,美国就开始研制电磁炮,但是最严重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磁炮的能量储备问题,二是电磁炮的材料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电磁炮就永远无法进入实战使用阶段!到2010年左右,电磁炮的储能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这一技术多半取自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差别并不大,都是以电能作为中介能源!高能激光武器需要的是瞬间高电压,以此产生高激励,最终产生高能激光束,而电磁炮需要的是瞬间高电流电源,能够瞬间承受与输出10兆安左右的强大电流,以此推动弹丸前进,转化为动能!当然,这个技术难度并不是很大,只需要在电源方面做一定的改进就能够满足需要了!
  但是,在电磁炮的材料方面,却一直没有找到能够满足需要的材料!研究的重点是在超导材料方面,因为只有超导材料才能够承受巨大电流的时候尽量的减少烧蚀,达到使用要求。但是,在2015年之前,人类掌握的所有超导材料都无法满足要求。因为所谓的超导材料并不是没有电阻,而是电阻很小,而在10兆安左右的强大电流下,就算是很微小的电阻都将产生巨大的热量,最终使材料被烧蚀,或者变形,失去使用价值!
  这个问题直到2016年左右,中国才首先在这个关键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了一种具备了实际使用价值的新超导材料,并且通过磁悬浮技术,使炮弹不直接与电磁炮的导规接触,最终初步解决了电磁炮的烧蚀问题。到2018年左右,欧洲与美国也解决了相应的问题,这时候,部署外太空动能反导武器才看到了实现的希望!
  中国是在2020年左右开始部署外太空动能反导系统的,但是进度一直很缓慢。因为现在中国掌握的电磁炮技术仍然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其实,美国与欧洲也在这方面遇到了难题。而最终,是美国在2022年左右找到了一条可靠的途径,解决了电磁炮实战部署前的难题,最终于2023年发射了第一枚动能反导卫星。在2025年前后,中国与欧洲也开始全面部署自己的动能反导卫星系统了!
  而直到这时候,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才开始成熟。到2030年左右,中美欧基本上都加强了自己的国家防御系统,各部署了数十枚动能反导卫星。而到2030年,美国已经具备了同时拦截800枚战略弹道导弹(弹头)的能力,而中国与欧洲在2031年左右也达到了这一水平,具备了初步拦截敌对国战略打击的能力。当然,这种拦截能力其实还是无法满足全面战争需要的!
  在2030年左右,中美两国都拥有大概1200枚战略弹道导弹,欧洲也拥有1000枚左右的战略弹道导弹!而在没有有效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限制下,各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基本上配备了10个以上的弹头。按照中国战略弹道导弹的装备情况,陆基战略弹道导弹一般装备有10个弹头,其中真弹头5枚,海基战略弹道导弹一半携带12到14枚弹头,其中60%的假弹头。按照这一比例计算,中国装备有战略核弹头6000枚左右,即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家防御系统识别出了所有的真弹头,仍然无法将所有弹头都拦截下来,就算要拦截所有在上升阶段的战略导弹都不可能!所以,在2030年左右,几个大国的国家防御系统其实还是很不完善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改进电磁炮的项目一直在三个大国中进行中,因为按照物理学理论,电磁炮的改进余地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作为动能武器,其毁伤效果更是其他的任何拦截武器都无法比拟的。但是,电磁炮的改进难度也是非常巨大的,问题还是一样,更有效的能源系统,以及更耐用的材料。而这两个难题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最难以攻克的问题,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不仅仅需要投入,更需要各种相关的技术取得进步,这样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进步。当然,等到电磁炮技术完全成熟的时候,恐怕战争已经从人类内部消失了!
  其实,从一开始,所有国家将最大的希望都落到了粒子束武器上!这是一种介于动能与能量武器之间的一种全新武器,具备有动能武器的杀伤效果,同时又有能量武器的优势,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合。当然,一般原则上,粒子束武器是划归到能量武器一类中的,因为作为介质的微粒子本身就非常微小,具备有波粒二相性,而且与一般的动能武器的作用方式并不完全一样,也就被划到了能量武器中了!
  其实,粒子束武器的概念早就被提出来了。与电磁炮的原理差得并不是很大,同样依靠电能加速物体。只是,电磁炮加速的是比较大的宏观物体,所以能够达到的速度有限,但是具备的动能却很大,几乎能够对付一切有威胁的目标!而粒子束武器加速的只是微粒子,即使速度能够达到光速左右,但是具备的动能却并不是很大。这就是粒子束武器与电磁炮最大区别。当然,细微处的差别还是有很多的!
  电磁炮一般是依靠导轨加速炮弹,而粒子炮(粒子束武器的简称)一般是依靠粒子加速器来工作,这也是粒子炮的炮管!当然,在能源方面,电磁炮需要的是很高的峰值电流,而粒子束武器却需要稳定的强大电流,这些也是差别。
  在粒子束武器的研制方面,早在第一次冷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受到当时的技术限制,粒子束武器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直到苏联解体,许多技术难关都没有攻克,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当第二次冷战爆发之后,粒子束武器的发展速度再次被提高,而且受到了几个大国的高度重视。而在选择粒子束武器的发展方向上,中美欧毫无例外的选择了中性粒子束武器,这个难度最大的方向进行发展!
  按照粒子束武器发射粒子的带电特征,可以分为阳性粒子束武器,阴性粒子束武器与中性粒子束武器,看这些名字就知道这些粒子束武器的差别了!
  在研究难度上,带电粒子束武器的难度是最小的,因为这更容易被加速,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性能却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有点物理学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球体!而任何带电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时候都会受到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而这就是带电粒子束武器的最大问题。这不但影响到了在所有天体附近的使用效果,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自然无法满足军事方面的苛刻要求了!
  中性粒子束武器虽然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因为发射的微型粒子并不带电,也就不会受到干扰了。但是,这却在技术方面有着非常巨大的困难。在粒子加速器内,是通过电磁场作用加速粒子的,而中性粒子本身不带电,就无法加速。这点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中性粒子束武器的开发与性能!当然,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其实也很简单,但是要实现,却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障碍!
  中国采用的是末端中和技术,即在粒子加速器外增加一个隔离膜,当粒子加速器发射的带电粒子通过这里的时候,由带另外一种电荷的粒子进行中和,一般是对质子加速,然后由电子中和。虽然这种办法很简单,技术难度也不大,但是最终会因为质子与电子的中和方式不一样,而产生中子或者氢原子,最终导致粒子束武器的性能不是很稳定。
  美国人走的技术线路要高一点,是在粒子加速器的末端对电子加速,然后于发射出来的质子进行快速碰撞,这虽然能够基本上稳定产生中子。但是,这将严重的影响到粒子束武器的性能,特别是速度性能。按照美国的设计,其发射的粒子速度大概只有1/10C(光速)左右,比中国的粒子束武器要慢上很多了!
  欧洲采用的一个比较笨,但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他们不是直接加速质子这类轻粒子,而是加速的带电原子,也就是失去了部分电子的原子!然后依靠在粒子加速器外的电子进行中和。而这一来,粒子的速度将更慢,但是却因为加大了粒子的质量,动能反而没有减少!当然,这条道路的发展前途并不会很大,因为在未来的威胁中,对粒子的速度要求将会非常高!
  到2030年左右,中国最先解决了粒子束武器的研究难题,因为中国发展的这条道路难度最小!而到了2032年左右,美国与欧洲也先后完成了粒子束武器的基本设计工作,最后随着聚变核反应堆技术的成熟,最终能源问题也获得了解决,那么部署天基粒子炮也就没有多大的难度了!
  这里得着重提一点,到2030年左右,中美欧都已经研制出了超大型运载火箭,能够将50吨以上的超大型货物送上500公里以上的近地轨道了!而正是这种超大型的火箭出现,才让当初单件重量就达到了45吨左右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发射上太空,具备实际的部署能力!当然,这还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因为粒子束武器需要庞大的能源系统,也需要相应的配合系统,如果将所有系统整合到一起,就远远的超过了现在人类手中掌握的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了!这也是为什么在2040年之前,也就是在更大型,更有效的运载工具出现之前,中美欧都采用分体式粒子束武器的主要原因了!
  2033年,在中国第一个具备了初步的粒子炮拦截系统的能力之后,曾经进行过一次实验,对一枚由战略核潜艇发射的战略弹道导弹抛射出来的14个模拟弹头进行了拦截。关于这次拦截实验的结果,中国一直作为最高国家机密,从来就没有公布过。但是,当时在西太平洋上空监视这次实验的美国人却得出了自己的观察经验。结果让美国人吃了一惊,在5分钟之内,14个目标被完全摧毁在外太空。而这一拦截效果,远远好过任何另外一种导弹拦截系统,而且中国这次拦截显然还留有余力!
  从此之后,粒子炮成为了中美欧三国最主要的国家防御武器,到2040年时,俄罗斯也加入了进来,开始有限的部署自己的天基粒子束武器系统,主要保护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重点地区!
  粒子束武器的作用其实还很广泛。在2035年的时候,中国用天基粒子束武器进行了对卫星的打击实验,作为实验卫星的是一枚已经废弃的气象卫星。实验的结果非常理想,粒子炮只持续照射了不到2秒种,这枚卫星就被烧出了一个20厘米见方的大洞,而这样的毁伤效果,已经足够承担起任何的反卫星作战了!
  其实,最值得期待的还是粒子束武器更广泛,而且更有实战价值的用途,即对大气层内的目标进行打击!而这才是粒子束武器最广阔的前景!
  其实,天军存在的价值,一直受到了置疑,如果仅仅是破坏对方的卫星系统,或者是免除遭到对方的战略反击,那么也就最多是让战争回到了核武器出现之前的时代,而另外,天军能够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当然,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退步,而并不是战争的进步。所以,在发展天军的思路上,更多人是在考虑天军的多用途性!而在21世纪,人类的战争还是局限在了地球以及地球周围这个狭小的空间范围之内的,而且战争的主战场仍然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内!所以,怎么让天军能够对大气层内的战争提供帮助,这才是天军能够生存下去的道路!
  从天军的四种主力武器上来看,最有前途的基本上就只有粒子束武器了。高能激光容易受到天气的干扰,天基导弹并没有质的变化,而且成本太高,电磁炮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而只有粒子束武器即不受天气的干扰,也不会受到大气层的干扰,而且有打击迅速,作战范围广等优点,这自然就成了最理想的武器系统了!当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等到天基粒子束武器能够对大气层内的目标进行打击,已经是2060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样,天军的出现,在很的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类战争的面貌。因为太空的威胁越来越大,那么各个国家也更注意在太空方面的武器部署以及太空安全问题。而人类的战争脚步,也就是从这时候迈入太空的。
  当然,中美欧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爆发全面战争,自己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太空武器系统,包括军事卫星系统,太空反导系统等关系到国家与战争的关键系统!所以,在2040年时,中美欧三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太空军备谈判,这场谈判足足持续了3年以上,直到2043年左右,才最终达成了《反太战争化条约》。
  该条约其实只规定了一点,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对方的太空军事系统进行打击,如果某国的太空军事系统受到打击的话,就将视为全面战争!关于条约的详细条款还有很多,这里就无法一一记述了。反正重点只有一个,就是三大国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太空军事系统了!
  到了2050年时,俄罗斯也加入了这一条约,证实形成了四国条约,而最终,该条约也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之内,成为了第二次冷战期间保持时间最长,而且参加国家最多的军事条约,这从很大的程度上保护了人类的共同财产,因为任何一件太空武器都是非常昂贵的,如果这些系统遭到破坏的话,人类走向太空的步伐至少要被延迟20年以上!
  但是,日本这个在当时对世界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却并没有在这份军事限制条约上签字!而这大概也是该条约的最大失误之处吧!
  天军的成熟,可以说是人类开始走向太空时代的开始。自从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人类就已经开始向太空迈进了。但是,人类在通往这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的道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也许,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制造的武器带来了毁灭,但是却又拉动了科技的进步,矛盾总是一直伴随在人类的发展之中!
第八章
基因革命
  天军的出现,特别是以粒子束武器为代表的新一代武器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类战争的面貌,但是这并不是从本质上的改变。就算是粒子束武器,其实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武器的作用方式,以硬杀伤的方式来摧毁目标,而且主要针对的目标并非是有生力量,而是别的战争工具而已!但是,另外一种新型武器就完全不一样了!
  也许,大家都知道此时要说的是基因武器。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直接作用于人体,而非工具的武器,是通过对人体的改变,来达到杀伤效果的武器!其实,战争的核心就是摧毁对方的有生力量,只有打击了对方的有生力量,才能够从根本上摧毁对方的战争力量!而基因武器就是从最基本处产生作用,可以说,这才是人类最为理想的武器!
  对基因武器的研究,其实一直就在控制之中,只是这是由中美欧俄四国在很早以前达成的秘密协议,并且由四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进行控制,随后大部分国家加入了这一条约。可以说,这个秘密条约的约束力是非常有限的,并没有进行广泛推广,而且日内瓦军事条约组织本身的约束力就非常有限!所以,不但参与了这个条约的国家仍然在秘密的研制基因武器,其中就以中国,美国,欧洲与俄罗斯的研究最为卖力,另外的一些小国家也在研制基因武器,简直就成了穷国的核武器。当然,这些小国家的研究进度是非常缓慢的,根本就无法与四个大国相提并论!
  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基因武器按照作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强化型与破坏型两种。因为各大国的需要不同,所以在研制基因武器的选择方面也不同。
  中国是最早研制基因武器的国家之一,而且投入也最大,相关的技术也是最先进的!中国最先研制基因武器,其实并非是从对人类自身基因的研究开始的,而是从农作物方面开始的。可以说,这是一条非常特殊的道路,并没有别的国家仿照中国的样式发展基因武器!
  早在21世纪初,中国就完全破解了水稻的基因组。因为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物,占了中国粮食产物的35%,而改进与提高水稻的单产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当然,谁都知道,中国也是最早种植水稻,并且最早培育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的国家。而在21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的粮食供应是非常紧缺的,到了2005年左右,中国甚至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粮食上的缺口,国内生产根本就无法满足需求!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连饭都不能让人吃饱,还怎么追求稳定呢?所以,提高粮食产量势在必行!从水稻着手,也是最快捷与迅速的办法!
  从本质上讲,中国研究水稻的基因,并且以此提高粮食产量的本质是好的,这是为人类找到一条更广阔的发展道路,而且是今后将农业从土地上解脱出来的最主要原因。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完全了解清楚了水稻的基因,同时对其他农作物的基因破解工作也纷纷开始了。到2015年左右,中国开始试推广改进基因型水稻,整个实验进行了5年,主要是检验改进基因型水稻会不会对人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因为这是第一种全面改进基因型重要农作物,所以实验显得非常小心,而且持续了3轮临床研究,最终才拿出了结果!
  中国的这份实验结果的报告被封存了几十年,期间没有人知道这份报告内容到底是什么。但是,在2020年,第三期临床实验结束之后,中国并没有立即将改进基因型水稻全面推广,而是在进行了为期5年的改进实验!不用多说,这中间肯定是出了问题,而且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现在我们知道,中国在实验改进水稻基因是时候,确实是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而且也就是从这时候,中国开始研究基于农作物,以及植物的基因武器。在2015年的实验中,中国的科研人员发现,虽然改进了基因的水稻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并且增强抗虫害能力,但是,却可能对食用者造成伤害。而对这种伤害的研究,以及对水稻基因的进一步改进,直到2025年左右才结束。这时候,中国才开始将成熟的改进基因型水稻全面推广,从根本上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当然,中国科研人员发现改进基因型水稻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之后,也并没有停止这方面的研究,而是在持续进行下去,并且很快就由国防部接过了农业部的研究项目,最终,这一发展走上了军事用途!
  到了2035年左右,中国对绝大多数的农作物基因都已经破解完毕。到了2040年左右,中国种植的绝大部分农作物都是经过了基因改良的新品种。当然,在另外一条研究道路上,中国也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虽然,中国从来没有披露这方面的事情,但是到2040年左右,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主要农作物的破坏型基因研究工作,并且进行了很多次实验,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基因武器的作用效果,以及使用方法!
  可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按照中国当时的科研资料记述,如果对某些农作物的基因做出调整的话,能够使其根本无法生产出粮食来,或者生产出的粮食能够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生存能力极为强大,很难以根除掉!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带着破坏效果的农作物被撒布到敌对国家的话,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粮食危机与饥荒,而到时候,恐怕还不需要战争,就能够战胜对手了吧!
  可以说,对农作物的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开启了基因武器的发展之门。当然,这只是限制在非人体基因武器的范围之内。到2045年左右,中国在植物,以及部分昆虫,动物方面的基因研究工作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因为这些基因武器有着极为强大的破坏力,甚至是带着毁灭性质的,所以中国对这些基因武器的保管非常严密,甚至连国家元首都不知道有这些事情,完全由安全部门负责管理,并且列为了国家最高机密,比中国的核密码的秘密等级还要高!
  2025年左右,当美国与欧洲发现中国在对农作物的基因改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也纷纷加速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其实,他们的研究结果与中国差不多,很快就发现,基因改进不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同时也能够作为一种武器使用。当然,美国与欧洲都是有理智的,深知这些武器的破坏性有多大,也如同中国一样,将其严密的封锁了起来,根本就没有拿出来使用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