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861

  当然,除了对农作物的改进之外,对其他生物,特别是昆虫的基因研究工作也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是,谁都知道,世界上最多的生物就是昆虫,昆虫种类甚至占到了地球生物种类的80%以上,光是搞清楚所有昆虫的基因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各大国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昆虫,包括蚊子,苍蝇,跳蚤等等!而改进的方向基本一致,通过这些昆虫携带更多病毒,以其传播疾病与瘟疫,达到破坏敌人后方的目的!当然,这种研究很多都是停留在实验阶段的,谁都知道,如果瘟疫扩散开来的话,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好处!
  另外,在植物,动物等方面,也一直是研究重点,只是因为这些大型生物的基因改进工作存在着不小的难度,主要是实际使用价值并不是很大,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可以说,直到2045年之前,对非人类基因武器的研究工作一直就处于实验阶段,而真正的使用却是少之又少!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危机!
  2038年,日本爆发大规模的禽流感,而且是一种全新的禽流感,后来被日本科学家命名为NH8型禽流感。这场禽流感持续了近2年时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禽流感的持续时间。2年期间,日本国内饲养的1.2亿只家禽被屠宰,到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朝鲜与俄罗斯甚至出动了空军,拦截那些从日本飞往他们国家的野生禽类动物!而因此,日本遭受到的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而且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大为降低,至少有1200名日本人因为食用禽类而死亡!
  一场小小的禽流感就造成了这么巨大的破坏,而事后,日本也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因为NH-8型禽流感病毒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时中日关系又非常糟糕,怀疑到中国头上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其实,这完全不是中国人所为的,如果中国真要想打击日本的话,恐怕就不是禽流感这么简单的一次瘟疫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朝鲜为了打击日本搞的一次特种战争,因为在2035年时,日本与朝鲜就对马岛的问题差点爆发战争,如果不是中国出面干预的话,恐怕朝鲜就要倒霉了。由此可见,就朝鲜这么一个弱小的国家,都能够使用基因武器给敌国带来巨大的破坏,如果是在三个超级大国之间爆发基因战争的话,那后果将有多严重?
  事后日本人也知道基因武器的厉害了,但是要在2038年才开始追赶中国,那就太迟了一点!在这次危机之前,日本人一直不是很重视基因武器的研究,按照当时日本人的军事发展思想,获得核武器才是他们最重要事情。所以,日本一直在秘密发展核武器,而且是直接利用已经成熟的可控聚变技术,跳过了原子弹这道槛,直接发展氢弹!当然,日本人这条路是完全错误的,在新的战争爆发之前,日本能够生产多少核武器?而在对手具备了完全的国家防御系统之后,就凭那么点核武器能够起打击效果吗?
  从作用方式上来看,对农作物,植物,昆虫以及动物的基因进行改进生产出来的基因武器,都应该归于破坏型基因武器,因为这些基因武器是以直接的损失来打击对手的,而并不是增强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人类基因武器方面,就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了!
  中国在人体基因武器的研究方面,重点是落在了增强型上的,因为中国在研究出了非人体基因武器之后,发现基因武器的破坏效果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大规模的使用,将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其破坏力并不比核武器小,甚至更为深切!按照中国当时对破坏型基因武器的认识,这只是一种战略威胁性武器,重在威胁,而不是应用,实际也证明,破坏型基因武器应用的场合非常少,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作为一种与核武器差不多的威胁性武器,通过威胁敌人,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增强型基因武器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根本上讲,增强型基因武器是通过增强人体的承受能力,达到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目的,以及提高人体抵抗能力,消除疾病,瘟疫以及敌国恶意性的袭击行动!这是在增强人类本身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研究难度最大的一条道路!
  在2010年左右,中国就秘密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首先落在了人体的承受能力方面。而到了2015年左右,中国已经研制出了第一种能够提高人体承受能力的基因药物,这些药物最早就被应用到了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主要提供给特种兵与飞行员使用,因为这两种士兵最需要增强人体的承受能力!
  因为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中国一直着力于系统性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到实际用途上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直到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才应军队的要求,才将第一种开发出来的药品,也是第一种经过了临床实验的增强体能性药物投放到战场上使用,当然,使用范围是非常小的,因为就连中国的科研人员都不知道这种药物会带来什么后果!
  实际的使用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药物的作用时间太短,而且在药效结束之后有明显的副作用,另外人体承受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限。而这些问题反映上去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得到解决,因为很多问题根本就无法得到解决!
  作为药物型基因武器,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本着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够破坏人体的正常能力,也就是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正是这点直接局限了药物型基因武器的开发与使用。所以,前线部队反映的情况,科研人员心里都清楚,这也是他们不急于将这些药物投放部队使用的主要原因。当然,改进工作一直在持续,而且也有不少的进展,为中国军队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而且强大的力量,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些药物是无法完全达到部队的实际需要的,所以,从2025年左右起,中国开始研制非药物型基因武器了,即从人体直接进行改进,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能力!
  这条研究道路更危险,而且也更为曲折。药物型基因武器只是暂时改变人体的某些基因,作用效果非常迅速,当然,缺点也在前面提到过了。而从根本上对人类基因进行改进,这就是一个永久性的效果,这中间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就太多了!
  到2030年时,中国在这方面的研制才起了个头。这一年,中国完成了对全世界30多个人种基因的对比分析工作,发现各人种基因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比如白人与黑人,最大的差异就是肤色上,而这只是一小段基因!相反,几乎所有人种的基因中,有99%都是相同的。换句话说,这证明了人类有着同一个祖先,只是在后面的进化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变异,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搞清楚各人种基因的差异,只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接下来,中国军事科研所开始秘密培育克隆人,并且用克隆人做基因改进实验!当然,这是绝密研究,因为克隆人早在2006年时就被全面禁止,甚至对人体器官的克隆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要想完成研究,就必须走人体实验这一步,这样才能够收集到有用的数据。美国是在非洲落后地区建立秘密研究基地,以非洲人,以及一些死刑犯做研究对象。当然,中国不能走这条路,也不愿意走这条路,最终,就只有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克隆人身上了!
  到2040年左右,中国经过了近10年的艰苦研究,才取得了第一个成果,通过对克隆人的实验,掌握了人体基因武器的基本数据。其实,别的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缓慢,主要是人类基因本身就非常复杂,要想改进一点都非常困难。这不像科幻小说中写的一样,能够将各种动物的基因直接插入人类基因组中,达到改进人类的目的,这么做是非常荒谬的,而且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虽然,中国在2040年取得了第一个改进型基因武器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这个研究却是失败的,因为改进体丧失了繁育能力。也就是说,这种改进的克隆人只有一代,而无法繁育出下一代!当然,人类本身是不能丧失繁育能力的,这个代价太大了!遭受这个巨大的挫折之后,中国的研究人员被迫从头开始寻找问题的根源,而这大大的减慢了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度!
  直到2050年,中国都没有再取得多大的突破,而别的国家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要改进人体的能力,这个难度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到2050年时,很多国家都已经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取得的技术资料作为技术储备封存了起来。而只有中国,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艰难的研究,而当中国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时间已经走到2060年之后去了!
  当然,研究基因武器,特别是增强型基因武器,就是为了投入到战场上使用,如果没有使用价值的话,研究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当中国在对人体的直接改进方面遇到困难时,对基因类药物的研究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在2040年左右,开始生产第一种具备有大规模使用价值的增强型基因药物,并且在2045年之前,开始为部队装备!
  到2045年左右,美国与欧洲也先后拿出了自己的增强性基因药物,但是在药效上,比中国的就差了很多,本来这就不是美国与欧洲的研究重点,而且两国的起点没有中国高,其始研制时间也比中国晚,加上中国已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比中国差了很多!
  当然,增强型基因武器的研制难度是最大的,而这也是前途最广阔的一种基因武器,这不是建立在毁灭基础上的基因武器,而是建立在增强人类能力基础上的基因武器,带有一定的先进性,因为在非军事用途方面,仍然有着很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在2050年之前,大多数国家的研究重点却是在破坏型基因武器上,这是一种几乎能够与核武器媲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中国的观点来讲,就是战略威胁武器!
  中国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早,但是考虑到实际的使用价值并不高,所以中国的研究进度并不快,只需要达到战略威胁就足够了。而且,中国的研究重点是怎么对付这类武器,而并非研究更先进的破坏型人体基因武器。所以,在研制方面也与欧美有所差别!
  可以说,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最积极。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美国的国际地位实际上是降低了,这自然会让美国寻找恢复自己国际地位的办法。在各大国的国家防御系统逐渐完成,而且具备了阻拦一切战略打击的能力时,核武器的战略威胁作用大大降低。如果在这时候爆发世界大战的话,多半是一场常规战争,没有哪个国家会考虑到使用核武器来赢得战争。当然,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并不一定比中国强大。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甚至回到全球霸主的位置上,美国是最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战略威胁武器的,而最终,也就只有破坏型基因武器具备有这个能力与价值!
  到2030年时,美国就第一个开发了针对人类本身的破坏型基因武器,主要就是针对人体的免疫能力的基因武器。作用原理很简单,降低人体免疫能力,最后通过疾病与瘟疫来瓦解敌人的战斗能力!这种武器的破坏效果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并不具备针对性,如果不慎流入自己国内,也将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所以,很快,美国就放弃了这种基因武器,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到2035年时,美国第一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基因武器问世。这是一种直接破坏人体机能的基因武器,所拥有的性能就更加先进了。这种基因武器并不通过第三者产生作用,也不会在人群之中产生传播,所以就不存在着无法控制的现象。另外,作用时间有限,并不产生持续作用效果。这些都能够满足战场需要。所以,这也是一种战场类型的基因武器。但是,要对抗这种基因武器的办法并不少,所以在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就因为这点,美国只进行了少量的生产,而且到2045年之后,美国就放弃了这种基因武器,因为其战略威胁价值并不大,而战术使用效果又不太理想!
  直到2045年左右,美国才开发出了第一种具备了战略威胁价值的基因武器。这种基因武器是通过在人类X染色体上产生作用,最终破坏受作用者的繁育能力!所以,直到这时候,美国才具备了拥有战略威胁价值的基因武器,而且这种基因武器并不容易遭到破坏,也不容易对抗,持续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具备传播性等等优点。当然,作为战略威胁武器,其使用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
  其实,美国发展的基因武器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生物技术进行传播的,也就是说,基因武器本身就是一种生物,或者是生物体的一部分。所以,具备有强大的传播能力。而在战略威胁基因武器的研制方面,欧洲就选择了一条非常奇怪的道路!
  2020年左右,微米机器人的技术已经基本上成熟,并且开始在精密制造,以及医疗方面进行实验性使用,取得的成果是具有鼓舞意义的,这让人类看到了通过微型机器人改进现在生活的未来。同时,这也让欧洲的基因研究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随后,欧洲在研究基因武器的作用方式时,放弃了生物媒体这条发展线路,而重点发展纳米级别的机器人,通过这些机器人来改变人类基因,达到破坏效果!可以说,这种基因武器的破坏效果更强大,而且作用效果更长久,如果失去控制的话,几乎难以消除!但是,这种基因武器的发展也是最麻烦,最困难的,这也是欧洲在21世纪时,为什么在基因武器的研究方面一直比中国与美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了!
  其实,用做破坏机器的纳米机器人,本身并不能说是机器人,这只是个通俗的称呼。按照作用原理,这只是一些微型机械,而且不是生产出来,主要是依靠各种元素的组合,来达到作用的效果!当然,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困难的。最初中国也曾经在这方面做过研究,但是因为技术难度太大,根本就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所以最终放弃了这个发展方向,重新回到了以生物为媒体的基因武器的研究道路上来!
  当然,欧洲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别的研究道路,因为欧洲也很清楚,在核武器失去了战略威胁能力之后,要保护国家的安全,新的战略威胁武器就必须要尽快的研制出来。所以,欧洲在2050年左右,也开发出了自己的战略威胁基因武器,并且赶在美国之后装备部队,发挥起了战略威胁的作用。
  到2050年左右,中国,欧洲与美国都具备了自己的战略威胁基因武器库。当然,这些都是严格保密的,最多出现在这几个国家的安全情报之中,而且都是对方有意透露出来的消息,以达到战略威胁的目的。而到2060年左右,俄罗斯也具备了自己的战略威胁基因武器,从这时候开始,基因武器正式取代了核武器,成为了各大国手里最有效的战略威胁武器,在很大的程度上,平衡了各国间的实力,维护了世界的安全与和平!
  当然,基因武器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带着破坏性质的,因为武器本身并没有属性,就如同炸药一样,可以制造炸弹与炮弹,也可以开凿矿山,成为人类生产的助手,核武器能够毁灭整个地球,但是核能却成为了人类在21世纪之后最主要的能源!可以说,任何军事技术都是双面性的,而具体是带来毁灭还是给人类带来利益,就要看使用者了!基因武器也不例外!
  2035年时,中国通过在基因武器研究方面的成果,在爱滋病的防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制成功第一种基因类爱滋病药物,并且立即开始进行第一期临床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让人鼓舞的,100名接受实验的患者中,48人最终恢复了健康,另外还有50人的病情明显好转。换句话说,这种药物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种防治爱滋病的药物都要有效,而且成本更低,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
  随后在5年之内,中国进行了5次临床实验,超过2000名患者接受了资料,经过改进,药物的治愈率达到了65%左右,有效率超过了95%。随即,从2040年开始,由中国政府出资,开始为国内的所有爱滋病患者提供这种药物,并且统一进行医疗!到2042年,中国爱滋病患者的数量减少了4成,同时中国也开始向友好国家提供这类药物,到2045年时,中国开始向全世界出售自己生产的治疗爱滋病的药物!
  除了爱滋病之外,通过基因药物治疗癌症的药物也在加速开发之中。当然,癌症的治疗难度要大许多,相关药物的研制难度也要大很多。直到2045年左右,中国,美国与欧洲才开发出了自己的治疗癌症的基因药物,而临床实验进行的时间更长,直到2055年左右,相关的临床实验才基本上结束,证明基因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
  当然,基因药物也如同抗生素一样,出现之后,病毒也出现了变异。比起人类之间的战争来,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而且几乎就没有结束的可能性!可以说,基因技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克隆技术方面的问题,直到现在,克隆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都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基因技术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在军事方面,因为基因武器,特别是破坏性的战略威胁基因武器就从来没有在战争中大规模的使用过,而且在技术进步之后,对抗基因武器的手段与方法也越来越多了,基因武器的局限性也暴露了出来。但是,在21世纪60年代之前,基因武器的威胁仍然是非常巨大的,为战争提供的动力也非常巨大,甚至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战争的模式,并且颠覆了太多的军事思想。
  当人类发现自己不是上帝制造,而是通过进化演变而来的时候,基因技术就开始全面发展起来了,而且这也是证明人类是进化而来的最有力的证据。作为一种新生的技术,因为各研究国都没有相关方面的经验,所以关于基因武器的使用,一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在某段时间内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最大威胁。但是,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到2050年左右,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了80岁左右,而在中美欧这些基因技术发达的国家,人均寿命更是延长到了100岁左右。而随着研究的进步,让人类寿命达到200岁都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极限,要想再延长人类的寿命,就需要依靠基因之外的技术手段了!
  可以说,这个源自人体本身的这项技术,在非常广泛的领域之内改变了人类社会,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农业的工厂化生产,人类寿命的延长,老疾病的消灭,新病症的产生,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人类本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完全变化。这些都是源自与基因技术的出现以及进步。当然,新的基因武器也对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危险!
第九章
和平传奇
  虽然战争在人类的历史上更为显眼,因为人类本身就有一种破坏的欲望,就如同愤怒时总想找人发泄一样,另外还有一种占有的欲望,就如同大多数人对金钱的态度一样,而正是这些欲望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人类的发展,引来了战争!但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永远都是和平建设,只有和平建设才能够带来物质的增长,也才能够让人类发展起来,最终让人类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正如同很多人过得都不顺心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就不顺利,战争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直到成熟的那一天!
  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世界进入了又一个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时期。20年的财富积累,让大多数国家都缓过了气来。当然,也让大多数国家的军火库都被生产出来的军火给塞满了。好象有一种规律在左右着人类社会的前进一样,到了一定时期,终于有一场战争来毁掉积累起来的财富!
  西方有社会学者做过分析,认为是当各大国的军火库膨胀到一定阶段之后,和平持续了一定时间之后,战争的威胁已经走远,那么一些军火进口国对军火的需要大大降低,军火销售出现问题。那么,这些把握着世界的超级大国就需要一场战争来给那些不再紧张的小国敲响警钟,让他们知道战争仍然没有走远,所以需要一场战争来让自己的武器卖得更好。当然,这都是有一个时间限制的,一般的周期为15到20年。而这也正好是战争爆发的周期。咋一看起来,确实还是这么回事,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苏领导的两大阵营爆发的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几乎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在发展的,1951年的朝鲜战争,1967的越南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上就在15到20年之间!而在这段时期之内,基本上都是由美国在控制在地区战争爆发的规律的,或者说是由美国军火商在控制着这一爆发规律。而到了21世纪,这个战争爆发的控制权好象落到了中国手里,2007年到2009年的数场局部战争,到2021年到2026年的两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间的时间间隔也差不多,只是局部战争的数量更多,这可以解释成是几个大国的联合作用效果而已了!但是,本质上,这种解释是很片面,也很不完全的,根本就没有指明战争爆发的核心原因!
  中国的军事学者却有着另外一番解释,按照当时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律,基本上每15到20年为一个武器更换周期,当然这个时间随局势,国家情况等原因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每过15到20年,大部分国家的军事力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一个国家总体军事实力的变化,自然会产生军事力量上的变化。所以,当某些国家的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之后,就会谋求通过战争来改变自己所处的地区局势,因此局部战争爆发的规律也就定了下来!当然,这种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两场中日间的战争,就是因为日本的军事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日本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最终在台湾与朝鲜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最终演化为中日之间的战争!但是,这种解释也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仍然是从表面在分析局部战争爆发的规律,而并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思考!
  关于局部战争为什么会每隔15到20年就大规模的爆发一次,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当和平维持一段时间之后,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生产必然超过消费,以此来满足资本家谋求更多利润的空间。也就是说,社会财富一直在超过了社会建设的速度累积。当积累的社会财富开始限制资本家夺取更多的利益时,就必然爆发战争,以此来消耗掉积累起来的财富!这一点,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出发做出的合理解释,不但能够解释局部战争爆发规律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作为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来,事实确实入此。中国在改革开放了20多年之后,社会财富累积到了一定的限度,所以及时的发动了解放台湾的战争,接下来的南亚战争,也是印度社会的财富累积得够多了,只有通过战争来发泄,第二次马岛战争也是如此,第二次朝鲜战争,乃至后面的第五次中东战争都可以解释得通。当然,这里所说的社会财富,并不是指社会的平均财富,而是资本家能够从工人阶级手里盘剥出来的财富。虽然对很多人来讲,这种解释有点生涩难懂,但是这种通过本质解释表面现象,而最终得出的结论,才最为深刻的揭露出了人类社会战争爆发的根本规律!
  遵从这一规律,还可以知道,如果和平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最终爆发的战争规模就越大,如果持续的时间在20年之内的话,一般都是以局部战争来消耗社会财富,如果持续的时间超过30年的话,恐怕就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能够达到目的的了。要么是在短时间内爆发数场局部战争,要么就是爆发世界大战!也许,很多人愿意战争频繁爆发,以此避免让更多人受到战争的摧残,避免世界的崩溃。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人类是在战争中学会进步的,那么失败的一方自然知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所以,战争爆发的频率反而降低了,似乎在警告人类,最终也将在战争中灭亡!
  从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到2045年左右,人类又过了近20年的和平时期。按照前面的战争爆发规律,在这时候,如果爆发战争的话,至少将是一场规模非常大的局部战争!而事实也是如此。到2045年时,西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而且因为没有很好的解决机制,矛盾累积了起来,成为了战争爆发的基础!
  到2045年时,日本已经完成了其“八八舰队”的建设工作,所有预期建造的海军舰艇全面进入战斗序列,而且都已经服役了一段时期,具备了战争的能力!可以说,日本在这个时候,海军实力膨胀到了顶峰!
  当时,日本一共有8艘超级航母,原本有的3艘大型航母在平均服役年限不到15年的时候被封存了起来,大概也就只有日本人能够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出来!当然,这也是日本海军实力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如果日本能够培训出充足的海军人员,恐怕这3艘航母再服役20年都不是问题,它们是为了新的超级航母让了路。只是在战争爆发之后,日本能够迅速的将这三艘航母起封,迅速投入到战争中去!
  日本的这8艘超级航母为两个级别,其中“飞龙”级四艘,分别为“飞龙”,“翔龙”,“大凤”,以及“赤城”号,分别在2031年到2037年之间下水服役。“信浓”级四艘,分别为“信浓”,“飞凤”,“翔鹤”,以及“龙襄”号,分别在2038年到2042年间下水服役。可以看出来,日本人在建造超级航母方面,速度是越来越快,明显是在加快战争准备的步伐。另外,日本对自己的两级航母的命名非常奇怪,没有一个明确的命名规则,大概,这是日本人想要搞乱别人的视线,隐蔽自己的海军扩张计划吧!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是因为这两级航母中的每一艘航母几乎都有所差别,所以导致出现了好几种型号,而最终在命名上产生差别,从这也能够看出来,日本在建造10万吨级航母方面,还严重欠缺经验!
  “飞龙”级能够分别能够携带72到84架作战飞机,“信浓”级携带战机的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从这就可以明显看出日本在发展航母方面与中国,以及世界的主流航母发展思路有着巨大的差别。
  包括中国,美国以及欧洲在内的海军大国,在发展航母方面都有着统一的思想,即在不降低航母生存能力的情况下,着重提高航母的航空打击力量。也就是说,尽可能多的携带作战飞机,增强舰队的航空打击力量,让航母成为了活动的海上航空兵力投送基地。三大海军强国的这一发展思想其实是基于实战考虑的。在实战中,航母受到打击的情况并不多见,如果连航母都受到打击了,那么舰队的战斗力就值得怀疑。而且,航母本身的作战使命并不是参与直接的进攻与防御,只需要利用携带的作战飞机作战。那么,即使给航母增加上除了作战飞机之外的额外打击能力的话,所能够发挥的效果也非常有限,而且会占用航母上宝贵的空间,相反,还不如将这些打击力量部署到别的战舰上。另外,在航母上部署太多的防御武器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因为航母是现在人类手中最庞大的单件武器,而且各国设计航母的经验都已经非常成熟,经过设计上的改良,加上新技术的应用,其实航母的生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因此,再额外携带过多的自卫武器就显得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三大海军强国都是着重提高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而并非航母本身的打击能力与生存能力!通过发展一支强大的护航舰队,并且寻求通过主动的进攻消灭对手能够威胁到自己航母的能力,来达到保护航母安全的作用!
  从根本上来讲,这种航母发展思想还有一个基础,就三国的国力与海军建造能力!这一点,几乎是别的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所以三大海军强国发展航母的思路几乎一模一样,而日本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日本没有这个基础,同时日本海军的作战使命也不一样,这点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进行过介绍!
  日本的航母,如果从用途上来讲,其实应该算是制海舰。早在第一次冷战时期,美国就出现过“鸡蛋与篮子”的问题,当时一部分海军将领反对发展超级航母,因为在核战争中,超级航母就是一个巨大的目标,如果将所有的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面的话,危险性是非常高的。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小型的制海舰,排水量2万吨左右,携带2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执行制海任务。当然,在当时美国主张的超级攻击型航母面前,这种提议夭折了,最终也只是在西班牙海军异地结果,搞了一艘轻型航母出来。
  当然,日本的超级航母,完全可以说成是“超级制海舰”。制海舰与航母的最大区别就是用途上的区别,制海舰只负责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以及对海打击任务,其对地打击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日本的超级航母基本上也就是这个作用!日本海军航空兵一个战术战斗机大队(也就是一艘航母的航空部队)一般配备了48架制空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只有24架,而且这24架战斗机都能够进行空战。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为了夺取战场制空权而成立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其攻击能力严重欠缺!当然,日本这么发展海军,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海军认识到与中国海军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在海军支援基地上的差距。中国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岛屿,能够在这些岛屿上修建数量众多的空军基地,以此支援海军作战。而且,中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有着非常强大的打击能力。换句话说,日本海军要是挑战中国海军的话,还得连带着挑战中国空军,那么承受的空中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恐怕还没有等他们找到中国舰队决战,就被中国空军的导弹送下大海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初日本在发展海军时,也曾经考虑发展攻击型航母,但是最终这个方案被否决了,因为日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登上亚洲大陆,那么对地打击只能说是一种浪费。而增强航母的防空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日本航母不但携带的战斗机数量有限,而且还携带有远程防空导弹,并且有一套不亚于导弹防空巡洋舰的防空系统,其发展思路与前苏联海军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另外,就是日本海军寄以厚望的战列舰了。
  在中日海军的上次大决战之后,日本人清楚的认识到了战列舰的强大打击能力,所以,日本是跟随中国之后,第二个发展战列舰的国家,而且起点非常高。当然,也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导致日本在发展战列舰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早在2025年,日本就制订了战列舰发展计划,要求在2035年之前,至少建造四艘战列舰,以抵消中国战列舰带来的威胁!而且,日本海军的胃口很大,在制订技术指标的时候,要求战列舰的性能完全超越“太湖”级,形成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当然,从当时日本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计划的起点确实太高了一点,直到2030年,设计方案都还没有得到通过。最终,而且当时日本海军造船厂正忙于建造航母以及航母舰队的护航战舰,所以建造战列舰的事情一直耽搁到了2031年,最终日本海军降低了性能要求,于2031年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并且在2037年,完成了4艘排水量达到了5.5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并且于同年完成了新一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
  日本的后四艘战列舰为“武藏”级。在总结了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经验教训之后,日本新建造的这四艘战列舰的性能出现了飞跃。四艘“武藏”级战列舰都采用聚变反应堆作为主动力,提供的55兆瓦功率能够使战列舰达到了45节的速度,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速度,因为“武藏”级战列舰的排水量为7.5万吨,几乎赶上了一艘大型航母的排水量了!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中国的“黑龙江”级战列舰在换装上了聚变反应堆之后,速度也达到了50节左右,一个“快速”海军的时代开始到来了。当然,日本人在这级战列舰上使用聚变反应堆存在着设计上的缺陷,所以只装备在4艘执行打击任务的战列舰上,而并没有推广应用到航母以及其他大型战舰上!
  “武藏”级战列舰的打击能力也是空前强大的,似乎日本人总想着要超越中国一样,在4艘战列舰上装备了4坐三联装500毫米口径的超级舰炮。但是,电磁炮技术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因为这关系到国家防御系统的安全问题,所以连欧洲都没有向日本提供相关方面的技术与支持。所以,日本人的500毫米电磁炮的射程只能够达到500公里左右,而此时,中国新型460毫米电磁炮的射程已经超过了800公里,甚至可以提升到1000公里左右。当然,中国仍然选择460毫米这一口径,最大的原因是有太多的炮弹没有消耗掉,总不能浪费掉吧?而且460毫米重型穿甲弹也足够使用了,没有必要换上更大口径的舰炮!其实,日本提高战列舰主炮的数量,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电磁炮的性能跟不上,特别是在冷却技术方面,比中国差了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电磁炮的射速。中国新型460毫米电磁炮的射速已经达到了每分钟5发的水平,而日本的电磁炮仅勉强达到了每分钟3发的水平,而且这只是实验场上的数据,实战中,能够达到每分钟2发的速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提高口径,也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炮弹技术不过关,中国的新型穿甲弹采用的是过电压贫铀弹头,能够打击任何一种战列舰,但是日本因为遭到铀原料禁运,所以没有相应的炮弹,只能够通过提高口径,来增强其打击能力!
  在生存能力方面,因为日本人在电磁速射炮,舰栽粒子炮方面都存在着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能够大规模使用,所以只能够采用最笨的办法,通过增强战舰的装甲来提高战列舰的生存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武藏”级的排水量达到了7.5万吨,还嫌防御能力不强,而中国的“黑龙江”级战列舰的排水量维持在了4万吨左右,却对防御能力很有信心的原因了!当然,日本的这些战列舰最多也只能对抗反舰导弹的打击,在面对对方战列舰主炮的打击时,即使将排水量增加到20万吨,拥有更厚重的装甲也无济于事!
  从整体性能上来讲,日本战列舰的生存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就算是那么庞大,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但是无庸置疑,日本这8艘战列舰的打击能力绝对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对地打击能力,几乎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打击武器了!而这也就是日本为什么不重视航母的打击能力,着重提高航母的防御能力的主要原因!在日本人看来,航母成为了战列舰的保镖,战列舰才是海军打击能力的核心!
  其实,在中国海军才发展战列舰的时候,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很多人主张让战列舰成为舰队打击的核心,而且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期的海战中,中国海军就是遵从这一战术进行战斗的!但是,中国海军很快总结出了经验教训,放弃了这一发展方向,因为将打击核心放到战列舰上,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首先是价值问题,一艘航母连同其携带的作战飞机,其价值是一艘战列舰的10倍左右,而让更昂贵的兵器作为随从力量,在这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浪费。
  其次,是战列舰打击能力的片面性。虽然战列舰的主炮几乎能够摧毁任何目标,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无法取代航母携带的战斗机的。首先,战列舰发射的炮弹不具备有持续巡逻能力。在战场上,很多时候是需要在战场上空一直保持一支打击力量的,以应付突然出现,而且很快消失的机会,而这只能依靠战斗机或者巡航导弹来完成,战列舰是无法在这方面有多大的贡献!另外,就是对小型目标的打击方面,战列舰只能够望洋兴叹,用主炮去轰击一些小型目标,就是杀鸡用牛刀了!
  其实,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战列舰的持续作战能力!通过朝鲜战争中的海战表明,战列舰虽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向目标倾泻数千吨的炮弹,但是限制于火炮,特别是电磁炮的寿命问题,战列舰能够持续作战的时间绝对没有航母多。而且为战列舰更换炮管,必须在船厂内进行,中国经过多次实验,想在航行途中为战列舰更换主炮炮管,但是最终取得的结果是非常糟糕的,因为在战时情况下,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都是无法预料,而且有很大的危险性。
  可以说,第二次朝鲜战争的中日大海战,在很大的程度上成就了中国战列舰的威名。但是,中国海军并没有盲目的迷信战列舰的威力,而是经过了深刻的反思,在战后的大检讨工作中,找出了战列舰存在在的诸多缺陷,并且最终将海军发展重点落到了航母上,战列舰只是航母的随从,是舰队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主要力量之一,而只有航母,才是海战中的多面手!
  可以说,中国海军是走了一个弯路在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战列舰已经过时了,其强大的打击能力,以及在战场上的心理威胁能力,一直都是战列舰的最大用途!当然,从“黑龙江”号战列舰开始,中国的战列舰具备了另外一个用途,即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并且在航母身边提供最后一道防空火力网!而这也是战列舰在海战中最主要的用途之一!
  当然,日本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战列舰才是海战中的多面手,而这种发展思路上的错误,让日本海军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支强大的海军!
  出了两种主力战舰之外,到2045,日本海军其他的战舰,在数量与质量上都与中国海军相差不多了!大概差别最大的就是潜艇,中国有70多艘核潜艇,其中至少有64艘攻击型核潜艇,而日本却没有核潜艇,即使加装了最新型AIP动力系统的常规潜艇,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不是核潜艇的对手。当然,发展聚变型核潜艇是一条出路,只是到2045年时,中国等海军强国都才开始研制自己的这类潜艇,日本要想拥有这种终极版潜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以说,正是日本海军在这个时候具备了挑战中国海军的实力,所以日本人在2040之后,就表现得非常的猖獗了,似乎要刻意与中国打一场战争,来改变日本长期受到中国压制的局面一样!
  2040年,日本与朝鲜在“朝鲜岛”(对马岛在由朝鲜管理后,改成了这个名字)与独岛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到该年年底的时候,日本与朝鲜之间的第一次领土争端谈判宣告破裂,差点就因此引发战争。当然,让日本不敢动手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舰队立即前出日本海,并且摆出了对日本本土发动全面打击的架势来,最后日本在考虑到还没有做好与中国决战的准备之后,做出了让步,但是,从这一时开始,日本就埋下了向中国宣战的导火索!
  随后,中日两国再次在海洋渔业资源捕捞的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2041年,中国海军远洋护渔舰队在北太平洋扣留了一艘日本远洋大型捕捞渔船,在上面发现了超过标准的1500吨鲸肉。随即,中国要求对日本渔业捕捞进行全面核查,以确认日本是否违反《中日渔业捕捞协定》过度的捕捞了海洋鱼类资源。当然,这一要求立即被日本拒绝。随后,由4艘航母,4艘战列舰为核心的中国舰队全面封锁北太平洋渔业捕捞区,开始全面扣留与稽查日本远洋渔船。而日本海军也立即出动了3艘航母,在泽捉岛北面与中国舰队对峙。此时,出现了第一次中日海洋危机!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与日本要爆发战争了。虽然海洋渔业资源是全世界的资源,但是在对待这一问题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么认真过,竟然派遣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出动了中国海军近一半的战舰来执行护渔任务!而日本人也是剑拔弩张,出动了一半的海军舰队来对抗中国海军!
  紧张的气氛持续了3个月,当中国另外4艘航母完成了组编,开始在日本海方向巡逻,并且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时,日本人的态度再次软弱了下来。因为现在他们的另外3艘航母还在船厂内大修,根本无法应战,如果此时爆发战争的话,日本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可以说,中国这次的胜利,完全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造船能力上的,这也是海军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日本已经表现出了造船能力疲软的现象,这也是日本最终战败的一个根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